分享

真君子,固穷

 错的多美丽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道听途说,却是真人真事,一则某人顺风顺水到中年,突遭经济重创,于是濒于崩溃,从此怨天尤人,愤世嫉俗,指天骂地不已,只好让亲朋好友避之不及;一则某地风度翩翩,仕途新秀,起家曾是一段佳话,却莫名卷入人生漩涡,不但信口编造各式“为难”,而且逢人便要告帮,只好迫得众人敬而远之,却又沸沸扬扬。

人生多舛,并非久远的别人的故事,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遭遇什么,所以,谁也做不得永远清高。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大概知道自己,知道这个“自己”的底色。

儒家君子,是延伸到现代语境中的理想人格。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君子,《论语》中多有形象阐述,比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老夫子在陈蔡之围中,突遭困厄,断粮,进退维谷,随行弟子有的真病了,有的则可能因为心理的崩溃导致了肉体的无法支撑,以致“莫能兴”,然而夫子却“弦歌不辍”,依旧“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几个大弟子纷纷与老师交流当下困境,夫子就说了一句永恒真理的话: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而他最忠实的追随者颜回也发表了精神一致的宣言:

“不容何病?不容乃见君子!”

“君子”沦于人生困境,会有坚守的底线,知道必要时要舍弃一些什么,而“小人”则会阵脚大乱,从此无所不为,只要保住眼前的一块面包,或能先从眼前这个坑爬上来,哪怕代价是还要陷进更多更大的坑。

这道理仿佛人人都懂,难的是事到临头,谁能记得并坚持,谁早就自顾不暇。因此,圣人只那一个,平凡小人们的世界,只好听天由命,或者亲手给自己再挖一个大坑。

所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教科书上的注释大意是“聪明的人算计到仁德有利才去行仁”,总觉着别扭,因为觉得仁者的“安”在于内心笃定,而知者的“利”也并非贬义,真正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蝇营狗苟于眼前之利,应该懂得放开眼量,而一旦放开眼量,就会发现做一个卑劣的人要付出的成本远比做一个高尚的人大的多。

因此,人人都愿此生顺遂如意,岁月静好,一旦不够静好时,就需要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而这勇气还需要某个道德标准的格外加持,正所谓“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则为盗”,古乐府《东门行》里那个愤怒的“小人”: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为什么面对舍中儿母拉着衣服苦苦哀求劝告,依然要东门为盗?是这“小人”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好凭一腔孤勇去剪径为贼,至于为贼以后怎样?舍中儿母日后会不会受到牵连?这“小人”全顾不得了!

虽然走投无路时总有环境时势逼迫,似乎无法可想,但是从古至今,也并不乏见困窘之地,依然清白自处的人们。

孟子大人那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格言,总是会在辉煌高光时刻为人想念,且不论那些威武富贵之势,且说这更常见普及的“贫贱”究竟能“移”否?

还是老夫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一个完美君子的标签,而“不仁者”则不可以“久处约”,这一正一反告诉人们,虽然君子完美不易周全,但若是真君子,想造就一段完美人格也不是不可能。

孔子有个弟子叫原思,是个穷人,夫子一直对他体恤有加,曾经一面不同意冉求多给公西华母亲求粟,却大大方方地给了原思俸禄“粟九百”,还和蔼地告诉他自己吃不了就分给乡党们,就是这个原思,一直穷下去了,直到没了老师的接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段形神毕肖的记述: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这一段我反复读过,也跟许多人推荐过,想想能够在贫贱中不卑不亢,令堂堂瑚琏之器子贡大人终身想起自己的浅薄就感到羞耻,已经不仅仅是完美的君子人格。

平常人生中,大起大落,生死交迫毕竟不是普遍,我辈小人也不必非要高山仰止,只要俯仰之间,心无愧怍,造次当前,不致颠覆人格的低处。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轰炸北京各大文化学术机构,有软弱学者“下水”投敌,有更多有气节的饱学之士准备大逃亡,包括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而他在生死攸关之际,心心念念的是藏在清华园实验室的50毫克放射性镭,他将这贵如性命的镭偷偷伪装在咸菜坛子里,几经波折,来到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见梅贻琦校长,几乎成了一个彻底的乞丐样貌,梅校长一见,禁不住泪落潸然……

无论怎样,我确定,这是一位真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