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青春的过往 ——读包利民《犹余青春一缕香》有感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某个瞬间,偶有触动,潸然落泪,很多时候是回忆过往,是感念青春。这是人们都有的经历,作家包利民先生在《犹余青春一缕香》中用优美细腻的语言把这点瞬间感触中的情感微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本是分秒钟的情感波动,先生的笔下却洋洋洒洒一千七百余字,这种情感被先生的文字拉长,延展,如细针刺绣,如微火炖粥,如清茶下咽,余香袅袅,后会悠悠。品读完作品后,内心复杂,思索不止,不觉顺着先生的写作思路,感慨韶华易逝,回忆匆匆那年。

作品一以贯之地用眼前所遇的“点”撬动回忆的“面”。由闲聊的问题生发,回忆起2010年春晚小虎队登台唱曾经风靡一时的老歌,再由经典引起了对于青春的回想。小虎队的歌声是一代人的印记,唱词所生发出的是对那个时代的联想和记忆。小县城的风物,相对落后的社交,新年联欢的本色,这些虽以成为过时的风物、人情、生活,却历久弥香。尘封的点滴过往,看似遗忘,看似忽略,一旦被细细地挖掘出来,流年遇见,内心牵念,岁月缱绻,那些花开雨落的故事所散发出来的力量,却是悠远而绵长。此为回忆一。

又回忆了看电影《老男孩》的经过,那帧帧镜头下的青葱时光和自己的求学生活何其相似,那些青涩的故事,淡了喧嚣,浓了温情。一个年少轻狂的梦想,一点岁月遗留的墨痕,一段久别的温润时光,从看电影过后,就于心的深处启程,并与时光平行。梦想是电影给的又一个主题。感慨学生时代的激情随着青春而逝去,先生遂回忆起33岁回故乡遇见初中同学时,看到同学平庸的生活,反观自身,终因理想与现实落差悬殊,内心沉重而不知如何与同学相认。由此感慨青春梦想破灭是人生的常态。诚然,梦想是青春的一腔豪情,但是实现与否,决定性因素很多,只要我们的内心如流水般不腐、不堵,这就是往往复复中的人生进步,日子清简如水,如禅般寂静无声,随遇而安,也不失为一种美好吧!此为回忆二。

两个回忆,内容趋同,主题一致,连缀成文。作品节奏舒缓,语带忧伤,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青春的豪情,中年的失落,对过去的守望,多种情愫交织在一起,让读者的感情一次次地被凝结然后升华。先生所营造出来的文字情境,如幽幽墨香飘逸心空,那种零落隽永,那种浅吟低唱,那种千回百转,曼妙衍生。让人不由感慨:读先生的文字,遇见安静而美好的自己;读先生的文字,其实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视。

链接:包利民《犹余青春一缕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