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151】白描,让细节更打动人心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白描,让细节更打动人心

文/董问博

习作展示                         

嘴角唇边的年味儿

/苏茜楠

人都说,吃在西安,我觉得过年时候,这种感觉更甚。

清晨,起个大早,来到回民街,到北小街买一二斤新出炉的酱香牛肉,到中大街买半斤粉蒸肉。回到家里,一拌,放点儿调料,再一蒸,还未出炉,那米香酱香已从锅里飘了出来,让人垂涎三尺。出炉,夹进刚蒸的荷叶饼里,再抹一层豆瓣酱,那肉里流出肉汁与豆瓣酱相结合,鲜香,又有点辣,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舒展得恰到好处

早饭吃完,便将那些准备好的年货装车,与姑姑们在高速路口会合回老家。到了乡村,太阳才露出头,过年的气息渐加浓厚,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兴高采烈地迎了上来:“乖孙女,又长高了!”我看着那有点佝偻的身姿,脸上布满了皱纹,在笑靥下显得颇有生机。走过庭院,走进家门,便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是奶奶做的土豆丸子,过了有半小时,土豆丸子经过鲜香骨汤的熬制(乡村用的是需要烧柴的大锅),再加上土豆本身那种涩涩的香,过了飘出那种两种混合而成的香味。出锅,咬一口,虽然丸子是由土豆捣成泥捏成的,但却异常有嚼劲。入口就是土豆香,再喝一口汤,鲜极了,糯糯的,极有饱腹感。中午吃完饭,打扫打扫卫生,将年货归置一下,便接奶奶回西安。

回到家就已经三点了,妈妈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鱼肉菜素菜热菜凉菜开胃菜小吃,饭后甜点统统都要有,可有她们忙得了。而爸爸们在客厅里打打纸牌,看看电视,不一会儿,便看到大伯的脸上已贴满了白纸条了。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在房间里下棋,玩三国杀,玩腻了,便出门玩去。门口便是湿地公园,嬉戏着,骑骑车,玩玩游戏。

转眼就六七点了,我们回到家,一出电梯门便闻到了香味。回到家,已有十余道菜出炉了,香辣虾姿态优美地躺在盘子里,身上是红艳艳的辣子;清蒸鲈鱼上撒着葱花,虽清蒸味淡,但那鱼香味也在汤中散了出来……最后一道菜出炉了,既然压轴,必当惊艳——糖醋排骨。先将排骨用小火炖上2个小时,将肉炖软。换成炒瓢,放入排骨,加醋、番茄酱,翻炒。10-20分钟便可闻到那番茄酱与肉香融合的香味,出锅。糖醋排骨切记一次不能贪多,不然味可就进不去了。盘子里稀稀拉拉地放着,加点点缀,显得丰满些。

一家人,围一桌,坐下。碰碰杯,聊聊天,问问孩子们今年的学习成绩,大人们讨论讨论这一年的工作。而我们小孩就是吃呀吃,偶尔回答一下大人的问题。香辣虾,剥开,入口,一咬,辣味不冲,倒很香。削一口鱼,少刺,一刹那,鲜美在口中回旋荡漾……美食,年味;团聚,年味;欣喜,年味。

夜深了,都睡下了,妈妈们也终于躺了下来。虽累,但又开始聊了起来。她们听着耳边的鼾声,一天又是做饭,又是打扫,真的很累。但看着孩子吃完年夜饭,拍拍肚子的憨憨笑,而且还夸奖妈妈手艺好,妈妈们便是心满意足了。

新的一年,满足……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2022届S15班  指导老师:董问博)

【瑕瑜互见】

白描既是一种绘画技法,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文学中的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的朴素简练是白描的基本特点。这篇学生习作,小作者试着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过年时家里的欢聚,主要通过美食这个层面,捕捉新年的氛围。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描绘过年的美食。早晨回民街的粉蒸肉夹馍的色香味儿,中午回乡村后详细描摹奶奶做土豆丸子的过程,下午三点,妈妈们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在旧年里最后一次疯玩,晚上写全家人围坐吃年夜饭的情景,以及夜深了大家躺下的聊天回味。

    文章没有大肆地渲染过年的张灯结彩和车水马龙,语言也没有雕红刻翠,极尽藻饰,字里行间看似寡淡,实则有聊家常的亲切感和亲和力,让人感到非常真实。

但是文章在细节处理上还需要注意,详略安排上,应该注意详写和略写;在描写角度上,可以加大正面描写的力度,并且加入一些侧面描写;结尾的适当添加一些抒情性语句,强化因美食带来的满足感。

针对上述问题,可作以下处理。

1.详略安排上,年夜饭应该是新年美食的重头戏,应该着更多笔墨,而且,做年夜饭和吃年夜饭的时候,都是场面描写,可以用的细节描写会更多,可以捕捉到的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更多。本文这个地方处理得较弱。

2.描写角度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妈妈们做年夜饭,我们小孩子的迫不及待,馋涎欲滴,包括家里的宠物狗的表现,都是可以强化的内容。

3.文章洋洋洒洒千余字,结尾处仅仅一句话,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可以加入几句抒情句,特别是再在梦境中回味一下今天的美食,和开头呼应一下,岂不妙哉?

本文发表于《作文周刊》2021年5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