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重磅定调这件事,透露什么信息?

 中书馆 2022-08-04 发布于广西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多位专家分析指出,会议对产业链供应链、交通物流作出明确部署,确保其正常稳定运转,对保障民生、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下半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现

今年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人员流动受限、跨区域物流受阻、疏港运输不畅等问题,对部分地区、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冲击。

为此,中国官方持续发力,密集部署多项举措,疏通卡点堵点,畅通经济循环。

如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使大宗产品、上游原材料等供应及时到位;督导有关地方建设和启用物资中转站,畅通运输通道保障生产物资通达;建立并动态调整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推动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达产;搭建协调平台,建立预警机制,助力上下游同步复工复产……

随着一系列政策稳步实施,产业链持续修复,供应链上下游需求得到释放,物流通达能力、保障能力和物流时效有所改善。“双链”实现总体稳定运行,彰显强大韧性。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介绍,目前,大宗商品、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保供稳价成效显著,有效防范了供给和价格过度波动可能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系统性冲击。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成为保链稳链新载体。此外,中国5G网络设施和应用、光伏组件、轨道交通装备等长板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位势持续攀升。

政治局会议强调“稳链保畅”

尽管当前“双链”韧性显现,但仍应注意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仍存阻滞。为此,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多重非预期性因素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冲击,一些领域的交通物流及部分重要环节出现断点、堵点,抑制了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效率,对经济大盘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亟待瞄准关键环节,着力破解痛点、难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从短期角度看,畅通交通物流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动态持续循环的关键,在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如果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循环,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经济产业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期角度看,畅通交通物流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前提,能够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规模升级与效率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8月3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总体持续向好。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030.2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41.88万辆,环比增长0.64%;民航保障货运航班745班,环比增长5.4%。截至8月3日24时,全国高速公路无临时关闭关停的收费站和服务区。

此次会议还提出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付保宗表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后发地区,也是未来增长的潜力区块。新形势下,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东、中、西区域协同水平,结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

蔡之兵进一步分析,一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部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水平属于“洼地”,会影响产业链的区域间转移,从而成为产业链空间布局短板。另一方面,如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水平不能快速提升,也会影响这些地区递补生产东部地区已经缺乏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使得这些产业向外流失,进而影响中国产业链完整性并最终冲击竞争力。

“因此,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是支撑国内产业链优化调整的根本前提,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蔡之兵说。

下半年如何蓄势再加力?

展望下半年,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应如何蓄势再加力?

付保宗认为,下一步,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需要以企业为抓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衔接联动,着力打通物流、人流、资金流堵点、断点,继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不断提升疏堵扶困服务效率。

在蔡之兵看来,要坚持三个结合。

第一,短期“补”链与长期“延”链相结合。短期来看,应针对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短板环节,制定补链计划。长期来看,应该在保证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

第二,成本“固”链与技术“强”链相结合。控制甚至降低成本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要重视技术因素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作用,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创新研发实力,推动大中小企业、产学研主体、上中下环节的高度协同发展,最大程度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内部“托”链与外部“促”链相结合。要充分释放并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此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力量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增加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