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推文提到,岐伯言上下动静,上者右行,下者左行。黄帝听而闻之,疑而问之。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一、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 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鬼臾区对黄帝讲:“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应天之气,动而不息,应地之气,静而守位,何谓应天之气和应地之气?应天之气,五行之应天干,应地之气,六气之应地支。何谓动而不息和静而守位?十干化五运,甲乙丙丁戊,土金水木火,五运之一周,已庚辛壬癸,土金水木火,五运又一周,周而复始,是为“动而不息”。六气应地支,丑寅卯厥阴初之气,卯辰巳少阴二之气,巳午未少阳三之气,未申酋太阴四之气,酋戌亥阳明五之气,亥子丑太阳终之气,六气六位岁岁如常,是为“静而守位”。如下图所示: 由于地理六气应十二地支之位是岁复如是的,故而在鬼臾区那里就成了“应地之气,静而守位”,黄帝总结为“应地者静”。 二、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夫子指岐伯,岐伯在本篇大论《五运行大论》上文提及“上者右行,下者左行”(β17上下动静: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下者,地理六气,左行者,“行”则为动。如下图所示: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地理六气,鬼臾区言其静,岐伯言其动,两者都是黄帝所信赖之人,对于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黄帝茫然不知所从。但黄帝在情感上先入为主地认为鬼臾区说的正确,但岐伯的观点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故黄帝对于岐伯所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但又认为岐伯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愿闻何以生之乎”,言外之意,静何以生动呢?如此看来,黄帝在内心深处还是认可鬼臾区的看法的,并籍此而诘难于岐伯。 实际上,黄帝之诘难,恰好反映了鬼臾区所代表的“盖天说”和岐伯所代表的近乎宣夜说的“浑天说”这两种宇宙模式的差异性。 本公众号(《黄帝内经参详》)将在参详本篇大论后文“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时,再展开这个差异性。 三、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天地动静,天为阳,地为阴,阳主动,阴主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五行迁复,岁岁不同,动亦有静,六气步位,岁岁如是,静亦有动。鬼臾区虽精于占上候之天气,但对于下候之地气尚固着“地静”之盖天说,故其明于“上者右行”,而昧于“下者左行”,是以岐伯评价鬼臾区说“犹不能遍明”,鬼臾区对于“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尚未能进行彻底全面的了解。 具体当如何理解“天地动静”呢? 明日继续参详岐伯未尽之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