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一老人,在鱼台已定居八年

 新用户2698dTT8 2022-08-05 发布于山东

眼看还有几年该退休了,朋友们见面笑问:“老马,退了休,你还不去南京养老?”我沉吟后,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亲身经历的。
那天在小区门口的餐馆吃快餐,拾元一碗菜带仨馍一汤,吃饱吃好,要求不高,生活美好。
邻桌有位老汉,直盯着我看,看得我头皮发麻,想想这是公众场合,也不能把我怎地!于是我大胆含笑问道:“老先生,您有什么事吗?”老汉也不客气,也不羞涩,直接问我:“你那还有一个馍,还吃不?不吃给我吧!”我的妈呀,我以为看得我呢,原来是看得馍呀,马上回答道:“好,不吃了,你拿去吧。”老汉伸手过来,拿去就吃,沾上他的菜汤,埋头大干起来。看老汉吃得如此香甜,忍不住多说了一句话,好饭量!
老汉笑了,也打开了话匣子。
老汉说,他原籍是山东临沂人,在北京漂泊大半生,如今在鱼台定居已八年多了,儿子媳妇在北京工作生活。我问他,怎么在鱼台定居?他说有个姐姐嫁在这边。哦,那应该是跟姐姐一家过活了?我问道。老汉说自己一个人过,租的房子,老伴早年去世了,没有再找,不给孩子添麻烦,不给亲戚添累。
单位退休的?我好奇地问道。
他说不是,因为是个京漂,在北京也没有固定工作,早些年攒下了一套房子,出租了,每个月有万把块钱的租金,在鱼台生活好的很。两居室房租每个月不到1000元,没病没灾的生活费每月一两千元足够了,这样下来,每年还有七八万元的存款。如果在北京的话,是真不行啊!儿子媳妇还有孙子要上学,哪里顾得了我这个老汉?吃喝拉撒的,样样都贵!好在那房租值钱呀,在这样的小县城养老,好的很!
老汉吃饱了,眯着眼剔着牙讲他的养老故事,感觉自己真是精明透了。
我笑问大家:“我要不要老了去南京投奔我家老头儿?还是让老头回来投奔我?何况,我们两家的老人,兄弟姐妹基本也都在鱼台呢?”
大家都频频点头,说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大都市有大都市的优势,对年轻人来说,有更多的机会,但对老年人来说,则是更多的拥堵。比如生活社区、医疗卫生、交通路线等等,那样对老人来说不意味着拥堵?排队?等待?
鱼台这个小县城,经过这几届领导人一捯饬,说实在的,还真不错,花园洋房、村居广场,到处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更重要的是,富产大米鱼虾蔬菜瓜果,价廉物美,非常宜居。最近这几年又打造孝贤故里的文明社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爱老活动,更是宜老。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有个幼稚的想法,大城市都在搞抢人战略,他们抢的是高学历年轻人,我们小县城不妨也搞个抢人战略,不过我们可以抢这些没人照顾的老年人,把“孝贤”做成品牌,把“孝贤”做成产业,让那些没人照顾的老人们带着一生的积蓄,到我们这里来养老、定居,从而带动地产业、餐营业、养老业的发展,让年轻人有活干、有钱赚,有干劲,有奔,吸引外流人才回归,发展我们小县城特色的孝贤经济,不也是别具一格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