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发动机技术全球领先,每年出口订单超过万亿,却从不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复制。他们的研制秘诀是什么?我国拆解了上万台日制发动机,为何至今都仿制不出来? 日本的发动机的名声虽然没有超过美国,但它精巧和省油的性能却可以俘获多数老司机的心。在过去的5年间,日本曾多次对外公布发动机的研究图纸,但其他国家却依旧没办法将其复原。这是为何? 2018年,一位丰田车主发现车辆总出现异响,就开去修理厂维修,修车师傅建议将发动机拆开看看。由于师傅第一次维修日系车,为方便安装复原,师傅使用手机全程录制自己的拆解过程。拆开后,二人发现发动机内齿轮磨损严重,必须立即更换。随后,修车师傅联系丰田厂家,买来新的齿轮,并将其安装在原有位置上。万万没想到,师傅在安装时明明跟着视频一步步还原,但不管怎么捣鼓,依旧多余出一颗螺丝帽。眼看着维修了近半个月毫无进展,心急如焚的车主只能将汽车送回丰田原厂。15小时后,车辆性能恢复如初,让修车师傅非常不解,赶忙询问发动机该如何安装的,得到的回答却是机密。不就是一台发动机吗?为何丰田的工作人员敢有这么大的口气?老牌维修师傅又为何无法原封不动地进行拆解组装呢? 日本发动机能取得目前全球领先的优势,并保持无法复刻的奇迹,是因为他们在发动机领域已经闯荡近百年之久,对于某些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组装方面早已取得独到成果。 有关专家解释,日本发动机的零部件精密程度非常高,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无法做到。这是因为生产核心零部件需要世界顶尖的机床,而机床制造的零件之间其实也存在微小的误差,日本人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通过生产一种高精度的机床,使其制造出的发动机零部件之间的误差做到正负抵消。目前国内别说研制这种类似机床了,就连人家的机床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要复刻日制发动机,根本就无从下手。不过,这还不是最难的。 日本发动机技术难被复刻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组装技术。2019年,我国组织上百名机械制造业专家,耗时3个月,对购买到的几万台日系发动机进行拆解,并把拆解过程用摄像机完整记录下来,以便将其复原。但拆解的这几万台发动机中,只有2台被完整组装。其他的不是少零件,就是多螺丝。这是因为日本发动机的所有零部件采用的是无缝衔接的咬合技术。每个零部件之间特别紧密,没有一丝缝隙。而在之后对组装好的这两台进行测试时,发动机居然根本不运转。原来,日本人在组装发动机时不仅要考虑参数调整和装配技术,还要考虑温度、湿度和热胀冷缩等对零部件的影响。忽略了任何一点,发动机都无法正常使用。 第三个难复制的原因是发动机的所需的材料难得,发动机的大部分材料都需要耐高温、高压,以及高腐蚀性,能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的材料很难被找到,这也为复刻发动机无形中增加压力。 第四个难以复制的原因是日本对发动机的专利保护。日本的发动机制造历史早在一战前就有了,二战时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制造业迅速发展,发动机技术也得到较快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高层果断选择为本国技术注册专利,其他国家要想使用该技术不仅需要得到日本的允许,还必须得向其支付一笔昂贵的专利费用。按照中日两国的关系来看,中国无法复刻倒也不稀奇。 第五个难复刻的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人才方面,尤其是掌握核心机密的顶尖人才。不可否认,日本高新技术人才数不胜数,但一般知道某项技术机密的只有那些核心部门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他们在入职前会签署数十页的保密协议,因此外界几乎无法获取相关资源和技术。 可各国对发动机的需求愈发旺盛,一向以中国制造文明世界的我们,又岂甘落后于日本? 中国在工业领域的起步较晚,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起步比西方先进国家晚了近百年。而汽车制造的核心产业主要是发动机,自建国后欧美等国一直对我国实施核心技术封锁,导致我国很难在此领域取得成就。但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又敦促着我国在被西方封锁的几十年中,取得突出结果。像是红旗汽车的自产发动机,以及多种航发技术,等等。尽管如此,与日本发动机产业相比,我国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 首先,如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状还是缺乏创新。就拿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来说,其经营理念就是先模仿后研发。这种观念根本不适应现如今中国发展的格局,发达国家可没有那么好心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拿来和我们分享。因此,自主研发才是正道,不要让模仿的枷锁禁锢住了创新的灵魂。 再有就是目前高精尖机床产业几乎全被日本和德国垄断着,要想研制国产发动机,就必须得掌握制造核心机密零件这一关键因素。既然无法从他国学来,那么中国的相关科研专家就必须克服带领中国克服眼前道道难关。 其实不管国产发动机领域未来该如何发展,拿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去跟发达国家的百年技术相比,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国家发展走上坡路的关键时刻,掌握核心科技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相信凭借制造业闻名世界的中国,不会被区区一个发动机难倒。 |
|
来自: 新用户4927206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