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迈克尔·麦可利(Michael McCurley) 著第一章 我们的宇宙阴 1.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也都知道母亲的名字。然而万物之母并没有名字,我们称她:宇宙。万物皆此同根,一脉相连。 1.1我们的世界与宇宙的联系 今天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有时看起来复杂又难以理解的世界,但生存其中的我们,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因何而往。正是我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了解的局限性,加之欲望和需求,导致了相互竞争。然而尽管我们人类已经在自己栖息星球的物种中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比起太阳系、银河甚至宇宙,却依旧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理解力的界限建立在我们感知的局限上。如同处于三维空间的平地居民,我们经常将动态的整体性宇宙认知为线性、连续、有限且无关联的,虽然其实万物本出同源,关系密切。 2. 有无相生,阴阳对立而统一。 1.2阴阳相和 宏观宇宙与宇宙中可见的物理表象往往以不可见力为界,这些看不见的“作用力”可以是原子能、能量、熵或重力。这些力创造了宏观和微观宇宙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生态系统的关联也同理,只是联系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譬如像单细胞与多细胞有机体,它们被诸如有机化学、可再生能源交换还有熵等物质元素联系起来,调节着它们的平衡。 这些相互作用的系统所呈现出的整体表象是看似对立的各种力相互协调达到的平衡状态:(譬如) 万有引力的向心作用将星球束缚在太阳系中,同理星团被束缚在星系内。 原子和分子中用以束缚其中亚原子粒子的键合力。 构成细胞和生命体的有机元素, 还有单个生命体死亡时,生物圈依然拥有的再生能力。 3. 万物之间的平衡态难以达到,更难保持。然而生态系统却可以一直处于自然平衡的状态。 1.3平衡的相互作用 静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平衡结果也许偶然会达到平衡态,但因为多系统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势能与有效能的转化和熵的交换,所以这种平衡态是很难保持的。故而变化,才是宇宙之常。 最终因为熵超过有效能的极限,系统的平衡过程和平衡态不复存在-。这些原则(即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无论是对行星的生命周期、人们用以摄取能量或使其转化的碳氢化合物、还者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态循环等全部适用。 4. 一旦某个元素被消耗,这个过程就无法逆转。能级也同理,只能从高层到低层跃迁。然而有机系统不同,永远处于自我更新中。 1.4熵守恒原理 熵是一个系统能量的极限值。能级永远自上而下跃迁,即从有效到无效,譬如温度和能量的损失耗尽。地球吸取的太阳能又会消散在太空。吸收和释放的太阳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地球得以维持稳定的温度和气候。由此,再加上液体水还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主组成的大气层,让以碳氧化合物为基本的生命体得以存在。有趣的是,生命竟使本该消散的物质得以循环再生。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熵来调控的。系统若要避免永久消耗,必须平衡可用的能量供给和生产资料来源来利用和循环。只有能不断吸收更多能量,它们才能正常运作。一些物理系统如果没有足够能量来维持,或者由于自身结构的损耗,就将改变甚至崩溃。然而,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只要有太阳提供地球能量,有机资源就是可修复可再生的。所以,有机生命体的自然能量系统是不断更新的,并不会被耗尽。这些自然资源就这样维持了地球上百万年的生命延续。 5. 太空由内太空和外太空两部分组成。它的大部分似乎都是空旷无垠的。它延伸得越广,我们的发现就越多。 1.5探索内外太空 宇宙大部分都是空旷的空间,据最新估算它的半径约为14亿光年,但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无边无际了。我们越深入地去了解和学习宇宙时,越会发现它的神奇与伟大。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已经能相对成功地绕地球的轨道飞行并且时不时登上月球。但这样的距离相比一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只是一个零头。故而我们涉及的范围从未超过14亿之中的一个光年,就好比十万千米中不足一厘米的距离。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微观世界的钻研其实有着相同的内在本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用来调控分子和原子中的亚原子分子的物理尺寸级,还有调控生物体(包括我们自身)的有机化学物和遗传因素等等。还有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理解和冥想的范围也有一个个体的内在空间。 6. (万物)源头的实质不会消亡。它像一个联系着所有内部系统的大蜘蛛网般盘踞延伸。 1.6意识和思想 考虑到太空的距离尺度之大,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本质还是相互关联并统一真是令人惊讶。所有的这些事物被同一张关联网所连接,在所有系统之间动态循环。虽然还存在很多东西尚未发掘,但我们已经掌握和了解的也已很多。 我们是在地球上第一个有感知,并意识到自己是谁的物种。这给了我们统治和改变环境的能力,虽然有很多时候结果不如人意,或者遭遇不如意的结果。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是有了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结果却常常不如人意。这说明我们的意识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7. 世界上能够永存不朽的事物都不是为了自我存在。只有将眼界置于自己之外,才能看得更远。 1.7循环连续的意识 相对于生命有机体,我们所感知到的其他所有事物的实质都是一个不会消亡的宇宙本身。生命再生循环不断。通常我们遇到的问题只存在日常遭遇的一个小的视角里。由于个体去感知周围的事物时总是存在于一个很有限的时间帧中,我们或许应该尝试放在一个更大的动态时间跨度中。 当我们开始到自己之外的事物和我们个人有限的势力范围时,我们会开始对随时间和空间延伸的原则产生意识。这样我们就可能通过互相学习来延伸超越个体感知的理解力。因而重要的知识从不会枯竭,它作为人类意识的通用连续体的一部分一代代传递。 8 像水一样,所有事物之间的流动将系统们连接起来。当我们明白事物的内在机理,就可以达到更好的理解。 1.8所有的系统都是关联的 系统内部和之间的流动伴随时间和空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而然地联系着万物。我们从系统的不同表象进行研究,发现它们都是这样运行的。动力学家研究流动从而创造模型来理解系统是如何运行,计划或假设可能性,识别影响它们的故障和问题。 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影响着自己的系统的运作原理,导致人们往往无法作出最佳选择。系统的反直觉性往往会使人做出结果差强人意的选择。懂得系统流动是如何联系的动力学家或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它们。因为其中能够影响我们大多数的因素不会对这些行使控制的人产生相同的影响。 9. 如果想保持收获最多,除了停止时间别无他法。这里有一个宇宙定理:不要贪得无厌。 1.9可选择的分配 尽管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认为物理宇宙如此巨大,但仍要选择去竞争物理资源的支配权。大部分人类的生活用来工作和奋斗从而在经济系统中生存,然而这个系统的环境却不允许他们分享足够每个人享用的潜在的巨大财富。 资本主义和其他的经济模型以小部分个体的最大化收益为动机。这些贸易和企业始终支持和实践将人类和物理资源最大化榨取的原则来受益。即使初始存在着明显的分配不均,这条原则的实施者其实并不关心长线利益的指数性反转性增长。 看不到这一点的这些人,希望我们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这些社会精英们夺走或者限制别人的资源时会说:如果你们服从我们的领导,则最终会获得足够的资源。问题他们是没有意识到指数型增长的局限,故而不知道如何抑制指数的增长和发展,直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听其号令吗?如果资源分配更平均,我们每个人至少能得到足够的生存必需资源。 第二章 平衡阳 10. 想要维持让你的能和谐一致的平衡,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当你适应了系统内部的循环,才能发现它们潜在的优点。 2.10理解和领导力 真正理解社会系统的领导者明白,社会系统之所以能和谐运行,是因为如同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也是相互联系的。具备这种深刻洞察力的人更具灵活性,会在工作时有意识的不去考虑自身利益,因为他们关心他人,而且明白这才是让个人以及整个种族的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式。出色的领导者一定是深明大义之人。 能理解循环系统间平衡关系的人用以统治的工具是智力。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主观经验束缚,对时空有更宽阔广博的理解。正因如此,他们所作出的决定也不再局限于日常琐事,季度绩效或者选举周期。他们能用时间的尺度将人类种族看作整体加以审视。 11. 虽然物质事物有它的优点,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发掘它们之间无形的关联。我们经常扰乱系统的平衡是因为我们还没意识到有些很小的变量在长期能对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2.11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在有形的物质世界上的今天,少有人能对其中无形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理解。这很正常,因为掌控着表面金融系统的人在有意识的夺取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相对于偶然因素,这件事更多的是种有意识的人为作用结果,因为价值是会波动的,只拥有人类赋予它的价值,而这种人为的通货符号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在我们创造物理结构,组织架构时,更有价值的其实是其所承载的东西。如同我们所知的容器与所盛之物之间的对等关系。所盛之物固然重要,但容器的价值也不容忽视。所谓价值,是由内而外的——潜力和效用的价值高于物质本身。 12. 一味追求感觉体验有时会蒙蔽我们的思维。而智者能透过表面看本质。虽然直观可见的表面现象往往决定了我们的判断,但眼见也可能不为实。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不易观察的本质所体现出来的某一表征。 2.12超越的极限 将感官淹没在体验里也不一定就能增长知识和经验,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感官麻木,反而限制了增长。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如此。促进成长的因素是其他成果形成的种子,它们同样具有抑制,阻碍成长的可能。追逐外在物质并不能使人得到价值的提升,但有人认为财富即能创造价值,并能让拥有财富的人本身变得有价值。归根结底,财富是能让少数人更有权力,有了掌控他人的能力,但他们的目的一般都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所能占有的真的能超越我们个体生命的长度吗?为了超越几个利己个体一生所能占有的资源,一少部分人创造了团体,具象了团体的力量,使联合起来的力量超越了个人一生所能及——于是自私和贪婪在组织和机构的规模上得以延续,超越了个体的生命周期。虽然这种做法价值几何还未定论,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承认着私有财产的合法,相当于否定了大部分人直接获取资源的权利。精英掌控大部分资源,占有更多财产,首先是有违大多数人利益的,其次它还隐含着其他人也有权如此的潜台词。 13. 失败也可以是种令人愉快的惊喜。重新站起来的谦逊使人成长。与感到羞愧、尴尬相反,我们恰恰应该珍惜我们犯过的,见过的每个错误,把它们当作为我们修正问题和迷惑的机会。 2.13系统故障和运行的因素 如果能从我们创造出的系统的故障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这些故障也能带来很大的进步。如果我们不曾失败,或者无法看到需要改进之处,恐怕也就没有了进步的可能。我们还应该具备看得出已陷入停滞的社会机制的洞察力,这种停滞阻碍发展,损害着全世界数十亿人的利益。这些社会故障已经形成了惯例,但事出有因。那就是那些从中获益的人,不希望因为与他人更公平地分享而使自己蒙受损失。 在系统的运行原理上做出的新发现让人喜出望外。我们对系统的探索不仅限于我们自身的感官,不仅限于可以轻易被量化被计算的表象。理解了这些无形因素,我们就能发现支配着宇宙的法则。我们的种族也是受这些宇宙法则支配的,要了解这些法则需要很高的智慧。进行统治的领导者的一个必备的品质就是同感力,但现在很多领导者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要想治理好我们的世界,就要将我们的种族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以地区或者宗教加以区分。不论是政治还是宗教团体都一样。 14. 世界上有许多力的律动我们无法感知,但它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不可闻,不可分,不可见,融贯于所有系统之中。它们起源于智慧的开端。 2.14存在与结构 许多系统的存在与结构超乎大多数人的理解。比如它们的数学原理,微积分。它们没有实质形态,但可以用数学表现出来。也许我们无法看到我们所探索的东西,但它们真实存在的证据却无处不在。 其起源就是系统思考之“道”。想掌控系统的人很多,但其中有许多都不甚理解其运作原理。如此就极易失败,因为许多系统的运行是与直觉判断相悖的。利己并非智慧之源,而恰是其尽头。所以由利己驱动的人最后往往发现他们认为需要做的事恰恰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 15. 长者的智慧精妙灵活,深刻全面。深谙此道之人懂得学无止境,因此他们才努力去理解。 2.15对系统之理解的性质 擅长系统思考的人的智慧精妙灵活,深刻周全。 ——这理解精妙,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利己、不主观。 ——它灵活,因为思考之中他们会顾及多种不同选择和后果。 ——它深刻,因为其解决的是问题的本质而非表象。 ——它周全,因为只有周全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16. 太极周期即是此消彼长。清空杂念才能看清天命。天命的意义在于寻找终极,找到终极才能理解万物。 2.16系统思考者的认知 从系统的角度思考的人明白他们的理解不可能达到完满,而且永远有提高的空间。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远都能有新的认知,能回归初心,接受超乎想象之边界的新则。学习了新认知,新法则,就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新的理解。 要想蓬勃发展,就需要我们回归本源,发觉超乎时间和短暂存在的表象所限制的本质联系。为了社会公平,就需要更加全面的理解系统全局。只有公平,才能保证高效的治理。 17. 至上之策,是说服别人将你的事业当成自己的追求。 2.17统治我们的并非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 上善之治是为无为。以压迫统治必将遭受反抗。以恐惧统治得不到真正的臣服。这样的统治是无法长久的。 善于统治者,能让他人视事业为其追求。让他人以追求自己的事业的心态追求统治者的事业。还会说“我们做到了”,并且认为自己所做之事完全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并不会看到引导他们的无形之手。 18. 放弃从全局角度理解系统的人,必身陷迷惑。虽然也许他们看起来不乏智慧,但他们能获得的,只是个并不和谐的专制制度。 2.18主观判断 许多人做出理解时依赖的是主观判断,和系统思维并无关系。多数情况下,这种思维方式是出于利己的目的,从个人的生存方式出发,也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谓的“适者生存”。大多时候,这种判断是对个人权力或利益的追求驱使而来的。虽然他们以经济,物质或者社会策略说服别人时看起来也十分“智慧”,但这种判断限制了我们作为一个种族整体的智慧。为什么?——因为它倾向于剥夺多数人的资源供少数人享用。 这样的人只会统治、利用他人,他们的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打着“适者生存”、“上帝只救自救之人”的旗号,煞费苦心的创造出了专制制度,而且这种制度经常披着商务企业的体面外衣,实质上就是剥削工人的利益,和一般的机会主义者别无二致。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或抗争这种用复杂的理由或者所谓的“权力”将剥削正当化的借口。所以现在专制制度还统治着我们,利用经济差异(所谓的利益或者利润)为自己赚取利益,而且还会随着时间增长。这就叫做创造财富。虽然财富让一些人更加富有,但他们没有说的另一半事实是,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贫穷。 第三章 道的体系19. 真正能引领我们找到优势原则的方式,是抛弃固有行为模式,仁慈和公正。找到最纯粹的本质,用心接受本真。 3.19学习与修炼 学习思考比大多数人迄今学习、训练过的事都要难。大多教育体系都是以让我们能在我们无法掌控的社会体系中工作为目的对我们进行教育的。在我们能自己领悟出隐藏的真实情况前,只能接受我们被委任的既定模式。要学习思考我们首先要有质疑的精神,不能一味接受毫不质疑。所以在我们真正了解什么对我们来说有价值前,哪怕看起来是正确,是仁慈,也要能放得下。 简单是复杂系统之根本。要解决复杂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从基本元素和法则入手。通过它们才能了解更加复杂的具体结构。抓住了基本法则,才能对系统的复杂运行原理有更好的理解,才能在系统与预计情况偏离时更好的解决故障。这就需要我们忘记固有模式,运用自己的思维 -- 不能只知道现象,更要理解原理。 20. 如何区分是非?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在因为别人的看法做决定了?学会为自己思考! 3.20学会思考 出于社会习惯,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就简单做出是非判断。他们的判断基于的是对他人看法的恐惧,并非是为自己思考。这是种对认知力其他人类能力的浪费: ——不思考让我们失去了思考能力 ——不理智让我们失去了运用逻辑的能力 ——消极让我们失去了行动力 ——失去了本可以由我们创造价值的工作 ——放弃了与压抑的生活抗争的能力 在我们接受不加质疑的接受生活固有模式时,我们就已经放弃了这些能力。也许正是我们在对自己进行精神奴役? 你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学会为自己思考!为你自己的存在负责,学会辩证的思考。不要一味抱怨——你要学会如何改变你所处的环境——首先要使内在的自我归真返璞——那么外在的物质世界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21. 宇宙看似混乱模糊。但内在的形式和结构使其精妙合理。内在自我也有这种特性。 3.21 简单是复杂之根本 世界的外在表象看似混乱模糊,因为我们观察的是现象,是多种能、熵,是各个动态联系的不同系统同时发生的结果——共同作用。也难怪现象看起来令人迷惑了。但在更大的尺度上,通过生命系统,通过我们生存的星球,我们还是能看到,宇宙是和谐统一的。 那么为什么,表面看起来如此混乱呢?外在表象是简洁的内在结构的宏观体现。即便个体生命也是如此。更惊异的是,我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形成过程——它是如何受精,如何分裂,如何成长。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开始之后的巨量衍生。不仅我们本身如此,更加复杂的系统亦然。所以,我们本身也具有形成复杂表象的性质,而这复杂的表象来自于很简单的内在本原。 复杂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复杂系统比简单的系统更易崩溃。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创造的许多复杂系统都以崩溃告终,人力创造大多无法长久维持。 22. 唯以其空,故成其满。有从无中生,无无则不可有。统一是圆满之源。 3.22学习、思考的机器 学习,首先要放空自己。故步自封无法带来突破。只有知道自己还知道的太少,才有知道更多的可能。但如果了解了很多,反而容易因为新发现而迷惑。有时,我们已有的知识需要被忘记、被替换——因为新的知识很有可能与之矛盾,这时旧的知识已经失去了效用。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缺点,因为发展让旧知识的更替比以往一个科技的长期适用速度更快了。自然的发展要更稳定更持久些。 仅依靠科技并不能让我们拥有应对一切问题的知识和解决办法。事实上,今天的答案往往将成为明天的问题。自然与宇宙的统一性是个人满足感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绝佳模式。自然能教给我们的永远不会被超越或者过时,所以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了解,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有更好的理解。 想想第一台电脑——绝无愧于科技里程碑的称号,但一台就能占满一栋楼,耗资百万美金,还只能为政府和军队所用。接着适用于商业、企业的大型机和迷你电脑也发明出来,后来还有了个人电脑——早期具备显示屏的台式电脑。这些电脑都需要昂贵的材料,很多能量,还会产生很多废物。最近,更小的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平板都一一出现,一个比一个功能更强,尺寸更小,耗能效率更高而且更加便宜。继续这样学习、模仿自然的模式,我们就能学会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个人的精神力现在还是现有最好的电脑或者思维机器望尘莫及的。我们对自己的思维的利用率高吗?首先要学会使用自己的思维——让电脑成为拓展能力的工具。虽然电脑能通过编程进行高速运转,但它们其实明白多少呢?机器并没有人类的思维能力,所以人类该模仿的不是机器。 23. 宁静致远,不言自明。人类的行为常常无意间引起暴力。寻找美德的人寻获美德,寻找痛苦的人招致痛苦。 3.23真理不可强求 真理不言自明。明明顺其自然也能达到目的,但人们往往还要加诸没有必要的外力。他们认为这样似乎就能使利益进一步增加。这正是出于对自然的多样系统的无知。我们的世界理论上拥有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资源。上千年,万年甚至数十万年来都是如此,因为这些资源是可以循环再生的。但我们却依然在斗争,在使用暴力和他人抢夺本来自然而然就能获取的资源,只为了少数人能通过控制资源得到更多的权力。 我们会发现,那些通过暴力企图占有更多资源的人最终只能招致损失。那些发现了我们生而拥有的资源的人,不仅能获得肉体上,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因为他们明白,暴力不过是自私无知的产物。哪怕是在一个资源总量衰减中的世界,只要我们能学会高效利用,分享资源,也足够每个人使用。 24. 我们不得不小心地生活,因为我们的成就并非永恒。生活中还有其他决定性因素,不可忽视地存在着,无可避免的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决定。 3.24决定性因素 没有个人成就的生活是空虚的,但这些成就,哪怕意义重大,也无法永恒。现世之力很快就能抹去我们留下的一切痕迹。世界上还有许多比我们的个人努力尺度更大,意义更重的力存在着——虽然有时我们的个人影响看起来对我们自己十分重要。 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将影响我们所做的决定,有时是因为我们必须服从于社会习惯,有时因为其他因素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因素,当然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生存的世界隐藏的性质比我们在探索,在努力控制的可见资源要重要得多。 25. 道常无名,阴阳圆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玄妙超乎我们所能理解,却又圆满于其自身之中。人类还要服从自然法则,但道法却无边。 3.25道可道,非常道 宇宙的边界远远超出了我们精神上或物质上所能理解的范围。但超越我们理解的这部分依旧是有限的存在,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有能力认知,还未为我们认知的这部分都和我们已经认知的部分连续统一。地球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而我们又是地球的一部分。所以宇宙的边界就在我们见到的星光里,就在我们可认知的范围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到原子物理不可测的深度从而释放出了核能?天文学家的仪器又是如何将我们的视界推展到了数十亿光年之外的星际宇宙中?虽然我们的身体需要服从自然法则,但我们的思想却并不受其束缚。所以我们才能感知融贯所有系统中的道法,虽然它超出了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所能理解的范围。感知宇宙之道的意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直觉。 26. 远行就要做好准备。轻易冒进容易失去自己的根基。焦躁不安会失去控制权。 3.26理解潜意识体验 大脑的认知力会被感官接受的所有有用的和无用的信息淹没。所以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只认知重要的信息。只被表面现象困扰的人只能自寻烦恼。而理解何为重要何为根基者,则拥有平和宁静。 将注意力放在根基牢固之物上,思考才能有稳定的基础。它无关于你所记忆或拥有的任何事物。它存在于你的思想中,只与你的全局性潜意识(还有网络)有关。因为这种重要的东西是别人无法夺走的,所以你也永远不会失去它。 27. 当一切都遵循着一个高效的指引系统的规则,精确的轨道就能导向出决定性的道路。因此,准备更充分的人就有了教导没有准备之人的资格。这个重要的过程给了我们方向。 3.27“简单”的导向法则 指引我们方向的重要过程就是本原“简单”导向,我们称之为道。这个内在原理告诉我们,合乎道法,则能无为而无不为。它告诉我们精妙的计算常常并不需要计算器或者电脑,它告诉我们最紧密的联系来自没有束缚的自然聚合,告诉我们,圣人之治无不治。 我们该在意的是能给我们真正幸福的事。这和追求我们认为能让我们幸福,但实际上并不能带给我们的物质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何为合乎道法,因为如果不合道法,不论看起来多么有利也是无谓的。这也就是说,对我们个人自身,对整个种族而言都更好的,合乎道法的选择是存在的。 第四章 模型和统治阳 28. 要想真正理解世界动力学模型,就要成为世人典范。要掌握世界的知识就需要返璞归真。因为简单化是很关键的因素,最好的裁缝从来都只作最少的剪裁。 4.28世界动力学模型 不是有许多人都能像杰伊·福雷斯特那样成为世人之典范。而面对他们的努力,外界更多的反应是否定他们关于人类行为对星球的影响上十分理智合理的提醒。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有时人们不喜欢被别人限制自己的行为,哪怕他们被限制的行为也许会在将来限制到其他人的行为。 当有人成为世人典范,志趣相投之人便会争相竞从。就算是质疑他们的人也会带来能引发其他人思考的辩论。当质疑足够多,我们终将理解。 29. 想要征服世界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神圣,不容他人操作或控制。水满则溢,月圆则亏,聪明的人会避免极端和过度。 4.29统治世界的神话 在那些研究世界的人中不乏想要统治它的人。谁没有曾经幻想过征服世界?而试图征服世界的人必然经过思考,而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现在身处此处的原因。 那些想要征服世界的人真的会成功吗?这终究是不可能的。对于地球上的居民,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不可能长久地控制大量的事物。也许某时,独裁者成功了,膝下布满战败者。然而我们知道,此生有时,死有时,花开有时,调零亦有时。统治岂能长久?只有法则才能统治万物,而非人类。 30. 人们不应该试图用武力控制,这样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们应该努力守好领地而不是去扩充。过分的膨胀只能导致崩溃,违反这条法则只能灭亡。 4.30超级大国和军备竞争 在不久之前,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开发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武器几乎能消灭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特别是人类。这两个强权者都从事着高速更新换代的核武器研究。很多政权都加入了这场集体癔症,这创造了足以能消灭地球上所有重要的城市的数以百万的核弹头。但后来一个超级大国解体了,剩下另一个独自反思。 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两座城市因此被毁灭时,也有一些领导人远离了大规模的疯狂。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大家意识到即使拥有了娴熟的核武器制造能力,他们也并没有再用原子弹去炸毁城市的倾向了。 之后许多领导人温柔地裁军。即使我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可以去毁灭他人,但正义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也许是因为不害怕,怀旧,或者只是他们可以,在许多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为大量在战争中毁灭的遗迹声讨。 这就是军备和战争的逻辑。 31. 复杂的武器意味着灾难。庆祝战争的胜利就如同庆祝对人民的屠杀。这不能被理解为我们物种的辉煌。最终,每一场战争都是无数的葬礼。 4.31世界战争 像之前的几个世纪一样,20世纪我们人类发生了包括了遇难人数超过五千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几次战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达到1亿人,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敌人本可以成为盟友。这与人们在19世纪已经被遗忘的教训似曾相识,即朋友变成敌人,敌人又变成朋友,往复循环。每一代人都是如此的相同,人们结束战斗然后和平结盟。 那些我们对抗的敌人和我们没什么差别。实际上,即使从外看有些不同,但大家在基因上都是一样的。丧失人性去杀害同胞,这是由于我们错误的相信我们的物种有权利统治,征服,发动战争。所谓的领袖来自于统治阶层或者曾经控制他们的人而非普通大众。 数以百万的人以死亡作为种群内部斗争的结局,因而战争成了大量葬礼的集合。在每个庆祝自己的纪念日中,有比英勇和爱国主义的更值得学习的:我们的世界不被统治和控制而存,任何有此念头的行为都将被粉碎。相反的,我们的世界是要被分享和感激的,而这并不需要战争。 32. 返璞归真。宇宙缺少一个名字,它原始,自发,简单,渺小但却不次于任何事物,并且所有事物都要屈服于它。 4.32组织原则 宇宙的组织原则有着简单的基础根源。所有的存在最后都落在能量,物质,空间和时间上。尽管这些基础是如此简单,但自此衍生的事物很复杂。我们可以发现:全套的语言来自于几个元音和辅音字母,大多数的物理宇宙都是基于几个简单的原则。 要明白事物是如何组织的,我们需要寻找根本性的原因。复杂的系统建立在简单的组件上。想知道这些,我们在试图进行复杂问题时,应该先简化并理清简单的关系。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在解决之前应该搞清它的根本性原因。如果我们只是治标不治本,可能找不到最终的答案。并且除非我们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参与造成了什么后果,否则也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明天的问题由今天的隐患而起。虽然听起来悲观,但却是事实。 33. 那些了解自己,挑战自己的人,那些能够把握“度”的人是真正有力量的人。遵守系统方法的人,是有不断追求的人。 4.33扩大的意识 高价值的知识建立在个体感知和我们物种的较好的意识之上。尽管我们歌颂个人主义,但当我们下降到原始竞争的层面上来说,这对一整个物种来说是无益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会由于致力于同级间的斗争而忽略了来自高层的社会,政府,团体的支配。 那些实现了自我控制,并且摆脱了自我的控制影响的人往往会有更好的意识。系统化的思考为社会和全体性思索提供了框架。当人们有更好的意识,他们会找到钱财之外的合作理由。但由于对人们来说接受已知的比预期未来更简单,所以这往往很难做到。然而,有一些创造性的思维却能够胜任,并且乐于发掘其中的潜能。 34. 宇宙像是一个充满能量的流,绵绵不绝。万物回归,视其为根。 4.34能源与资源的内在平衡 宇宙原力像一个包围我们的力场或者能量流。尽管我们不断从中汲取,但它也时时自我修复,源源不断。地球的系统是循环再生的,这和大多数人们思考的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他们的意识被声称物质资源是会被消耗光的连续时间框架所限制。而这也说明了我们被自己赖以生存的经济观所限制。 支配者手握着大家共同的资源,将非可再生资源的范例灌输给我们。这些人的权利来自于限制资源并且控制他人而不是创造可用资源。而创造可用的资源危及他们的权利根本。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上资源的丰富。这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我们学会分享,则会达到充足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属于地球而非它属于我们。地球比我们存在的早,比我们生命周期存在的长。这说明了我们的关系是一个幻想,即我们相信和思考的是一个游戏的声明而不是生存的先决条件。钱将我们和我们的资源分割开来。 35. 那些能够模型化的人可以模拟很多事物,可以无损害地测试并且模拟现实中未发生的结果。 4.35创造模型 能够创建和模拟模型的人可以检验从真实生活中复制的系统行为和可能的结果。模型化其实是另一种思考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某种精神模型,虽然它们很多没有很好的发现或者表达。一个系统的动态模型也许并没有比其他的精神模型有什么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它可以模拟多样化的行为,并且用数学语言表示因而更容易验证和测试。现如今计算机普及之后,更多的人可以创造模型然后观察它们的结果。 模型化可以在无消耗资源的风险下被测试。除此之外,当某种强烈的抉择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结果时,模型则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多种可能性,模型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发现的东西很完美,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可能性和场景的思考。 36. 有句谚语:有时四两拨千斤。 4.36模拟结果 以貌取人,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我们能看到的外在的力量取决于简单的缘由。如果不能弄清这些缘由,并且还原它们,我们将无法深入。 能够认识到弱小的事物往往比强大的更有力的人是智慧的。这看起来或许不是很明显,但可以考虑一下原子物理的威力。最有力量的往往是最不明显的。谁能想到原子中的核能竟然是化学物质化合能量的千百倍?化学炸药的威力根本无法和核能相比,而在20世纪前人类还未发现核能。 影响力不是我们通常想的那样。对于表面事物的理解会驱使我们去做从未想象过的事,并伴随着毫无准备的结果。从发现和制造核武器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人们无意识地制造核武器,并没有意识到恐惧,意识到他们正在做什么。直到他们发现核武器危害他人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要制造他们的初衷。 意识仅仅先于感知和知识。它反映了比大多数正常行为更深的意识。而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物种都想得到的。令人兴奋的,我们像这个正确的方向迈进已经有了收获。当我们所学之重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时,我们将会产生强烈共鸣。 第五章 动37. 在自治系统中,所有动态因素都是自然生成的。如果系统产生了震动,就会随之出现符合其震动频率或周期的延时。当这些延迟逐渐稳定或衰减后,系统将再次稳定。 5.37循环或周期系统 全球性系统很容易自发形成。当各个系统随时间流逝进行相互作用和发展进化时,很容易在经济,社会和政治行为等方面产生震动,形成重复或者循环性周期,或是进入生长和崩溃的循环。要是对长波震动有更好的了解,就能提高对这种模式的理解。 金融系统盛衰更迭。王朝兴旺覆灭,民主政权的政党们交替上位。认知有限的人就无法捉摸长期的缓慢变化,看不到随时间 流逝而来的延迟影响。甚至企业也是周期循环的一部分。能认知这些的人才能明白全球性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这对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可持续发展只是克制发展,那就没有系统能无限发展了。不论这系统看起来多么合理。总会出现到达顶点,不能继续增长的时刻,如果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有能量输入的一个自我再生型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可持续的。但是仅以生长为基础的发展终将停止。我们的星球就是持续性自然发展的绝佳范例,因为生命系统已经发展,并且持续了亿万斯年。太阳能则是我们的星球上所有生命系统的再生性能源。甚至现代呈指数型增长的科技发展也是化石燃料驱动的,而化石燃料其实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那些嘲笑地将虚无缥缈的太阳能和更贴近实际的化石燃料做比较的人,其实是没有看到它们的本质。 正是我们的种族想创造秩序、统治世界的愿望,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灾难、垃圾、污染和混乱。人们都盯着面前的蝇头小利,意识到时后果往往已经无可挽回。所以我们才导致了秩序与混乱的循环,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动荡与稳定的变换,和爱与恨的转化。直到我们看清自己在所处的系统中的行为模式,才能了解,并真正掌控自己的行为。 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生命周期。我们制造的人工系统也是一样。通过研究自然系统也能加深我们对人工系统的理解。 38. 生产最大化并非总是好的,但它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一味追求生产最大化绝非终极,但还有人为了它甚至不惜动用暴力。产出只是表象,系统的本质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5.38增长成瘾 虽然现在人们了解了一些系统运行的基本概念,但是我们的经济系统的基础,实际上建立在对物质增长的无限需求上。大多商业都将促进增长作为基本规定。有些人甚至不计代价,包括动用武力来追求财富。 为可持续发展设立的稳定目标不过是经过掩饰的无节制增值。自然系统中是存在生长循环,但是当生物机制达到一定规模,生长就会被自动节制。企业增长并需求更多金钱收入,但是却缺乏内嵌的刹车机制 —— 没有极限没有约束。 我们的行为对我们这个种族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制造了经济畸变,产生了零星分散、不可掌控的增长循环,这些循环压榨着人们,而利润却只为少数人拥有。经济增长更是助长了这个效果,于是更多财富由更少数的人掌握,却让大多数人连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源都难以获取。仔细计算一下我们的星球上潜在可用的土地面积,就能发现理论上居住在这星球上不论哪个区域的所有人,都是可以分到富足的土地的。但是我们知道,事实是土地并没有被均分,许多人被剥夺了这权力,只能去住棚屋,住贫民窟,根本没能分得自己应得的土地,实际上,完全没有土地财产的人数多达数十亿。 也许这并非那些富有起来的人最初的目的,但却是他们的行为理所应当产生的结果。而得到了财富的人,也并没有觉得不公平。于是富有与贫穷形成了离奇的比例。 能表现出增长失控的另一方面,就是权力更替。历史循环中我们能看到世界的权力中心是如何产生,发展,直至崩溃,被一个人的寿命,或一代人的更替限制着。 试图控制系统,或者还未完全理解系统的隐含规则就试图掌控系统运行的人,只是控制了一个很大概念的一小部分。除非对系统有更完整的理解,否则他们很难理解所谓内部机制。今天,系统思考的根本基础就是系统动力学。数学是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语言,而电脑,这是用以“运算”的计算器,而人们则通过各种演算不同方案来说明系统的运作原理。不同种类软件的使用者也逐渐表现出了得出相同定义,方程和条件的倾向。 一般来说,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数学关系能更清楚地表现出我们的行为的后果,虽然这些模型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 39.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效用。系统平凡的起源是不凡之源。 5.39共同目标 宇宙中一切基本关系都是时空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们也是一切系统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关系。存在的起源很简单,而这简单起源,却衍生出了世间万物。 因此,只要明白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很容易理解系统的复杂性了。这个定律将我们的种族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也同样适用。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但是这些差异在种族的高度看就无足轻重了。本质上讲,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论我们身在何方。因为,我们从基因层面讲就十分相似,还有语言,交际和物理层面。 我们的经济、政治和信仰系统同大于异。我们应对危机的方式雷同。我们使用一样的科技工具,我们吵架、恋爱、构筑家庭,用只有人类会使用的方式发动战争。人们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是最令人吃惊的——但也许他们其实清楚,只是主动选择忽略这个事实而已。 40. 宇宙的循环有无相生。一切有机体都是无机物组成的。 5.40物质与能量 整个宇宙都是相互关联的循环系统组成的。蕴含其中的能量和运动有回归源头的本能。简单说来,我们的世界是由相互作用着的对立面构成。爱因斯坦的方程 E=mc2告诉我们,宇宙中一切物质都是能量。所以物质与能量是等价的。所有物理的存在都是由能量转化而来。时间与空间也是这种对立等价中的一对相关要素。 爱因斯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质量与能量的等值转换,科学家们对这个定律的运用也越加娴熟。但在过去,我们研究出的成果都被用在了军事和毁灭的目的上。所以我们先研究出了如何使用核武器,后来才学会了驾驭核武用以实现更加和平的目的。 我们发动的许多战争都是为了抢夺对物质或能量资源的控制权。 然而事实是,军事应用导致的科技发展还不只这一项。历史证明虽然我们犯了不少错误,但随着我们更好的理解着对立统一,我们作为一个种族的意识也在逐渐觉醒。或者至少应该如此。 41. 对系统的研究需要勤恳实践。否则,只会使运用者在信与不信间摇摆不定。没有价值观的人只会嘲笑一切看起来名实不符的所谓“荒谬”。 5.41理解系统 要研究系统,就需要严谨认真的实践。否则如果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研究对象的潜在法则,就会因为研究出的结论产生疑惑甚至质疑。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许多系统是有违直觉,与人们对它的自然直觉认知背道而驰的。见识肤浅的人很容易被表象迷惑,以至于有人会相信学习系统思考之道反而是荒谬的。 这样的人也许会更注意那些反对系统思考的言论并且接受一些驳斥它的肤浅论点。也许这并非他们的自觉行为,只是他们接受了别人的想法,却因此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质疑。面对别人的观点,没有属于自己的辩证思考,不亲身去加以验证就全盘接受,正是无意识的社会制约最典型的形式。但在一个所有人都为时间敏感型企业工作的世界中,这种形式尤为常见。人们太忙,忙到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 系统思考并非企业文化中特殊或着重实现的目标。几乎任何的独立思考都自然而然是被压制的对象,除了那些增强金钱至上的经济系统,人是这种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去竞争和生存(蓬勃发展)。只要是非经济性观点,一律被归为“浪费时间”。下一个问题也许就是: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对于那些信奉这种谬论之人来说,时间“显然”就是金钱。 42. 对立、阴阳的平衡点,是一种的状态。这种状态自然催生着无数系统。理解了它们的关系,我们才能明白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塞翁失马的道理告诉我们:任何为改变或干扰系统运作的暴力,也一定会被暴力结束。 5.42人类竞争悖论 对系统思考者而言,对立与悖论并非矛盾,而恰是系统中维持平衡,达到和谐之力。这与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恰恰相反。其实纵观历史与哲学,(对思想家来说)道中以对立与辩证来统一其矛盾数千年来都一直是他们的普遍认知。但是,对于没有学习过思考方法,不愿投入更多精力考虑大局的目光短浅之人,接受这个观点就很困难了。 辩证法其实也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思想的关键所在,但人们运用它的方式却并非总是可行或正确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者和其他一些思想家为了统治民众,还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这导致民众的期望高出了他们对辩证法的运用能达到的实际效果,而正是这个原因,人民由领导者的宣扬所做的期望和实际达到的结果相差太远,导致了共产主义的衰败。 许多民主系统也是如此,甚至更糟,他们明明宣称着个人自由,却用立法让他们的人民被无尽的腐败、低效经济和政府系统压迫着。 许多政府现在还沿用着这个悖论,他们给人民很大的希望,但实际行动却与之相差甚远,因为许诺和兑现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不知怎么,政府就是能弃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虽然有着政治体系的存在,却还能想到办法满足少数控制着资源——甚至政府——的人的利益。 不同政府体系间的竞争引起了人类的战争,有许多理由质疑其正确性,除了对于那些能从中牟利的人来说。那一少部分人诉诸武力,就是为了动员他们的人民拿起武器发起战争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不基于长远,而所有人在战争中失去的都远比能得到的大太多,不论从个人,还是市民,国民的角度,尤其,站在我们的种族角度来看。 数百年来我们无数次验证着,诉诸武力达到目的往往会让我们失去的更多,战败不一定损失最大,而以武力取得了战争胜利,最终也会被暴力终结。 即使是规模再小点的冲突,年轻的人在生命最美好的年纪死在毒贩与警察的火力冲突中又有何意义?要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那些死在那些火力冲突中的人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吗?战争根本不存在荣誉——有的只是死亡——从别人那里抢来的,永远都是取之无道。 43. 灵活的系统比僵硬的系统更具有变通性。不需外力就能维持稳定的系统十分先进。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自持性。 5.43灵活系统 灵活的系统比僵硬的系统更具有变通性。不是所有民主或社会主义系统都崩溃了的。还是有政治系统出人意料的幸存下来,甚至还蒸蒸日上——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好坏,而是因为它们更灵活。 中国就是其中典范,但除此外德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也不容忽视,包括从内战中走出来的美国。这些国家,在被重创甚至濒临毁灭的境况中走了重来,如凤凰般涅槃,甚至比之前更为强大。那些衰落的帝国,都是最终太过僵化,失去了适应的能力。它们能存在本身就证明它们曾经也是动态系统,随着时间它们扩张,吞并其他系统,并且一定具有比灭亡时更高的灵活性。 除了那些成功掌权的范例,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在别的方面获取了成功的系统。加拿大、哥斯达黎加、丹麦、挪威,瑞典还有荷兰,这些都是以向民众提供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并且各自以独特方式成功的国家。 必须说明,如果政府领导人能下定决心,所有国家的资源都足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说到底,这并不取决于生活在哪个国家,而是取决于那个国家的决策者。战争中那些毁灭性的力量完全是不必要的浪费。要是能用这些战争资源来打造可再生能源基地,提高生活品质,教育,就业,健康,家居和其他为所有人共有的社会福利多好?悲哀的是,这只是大多数的一个美梦而已。 44. 对任何的事的重视一旦过度,就会扭曲它的真实价值,最终都不过是无谓提高了它的总成本。发展也要适可而止,这样才能避免最终影响生命循环系统,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 5.44痴迷 作为人类,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我们在意的事产生痴迷。而这极易导致价值观扭曲,增加我们所在意之事的总成本,随之而来的只有消极的影响和后果。不幸的是,当我们的注意力在一个感兴趣的目标上时,我们常常看不到总体平衡,容易忽略其中的消极副作用。“多多益善”的贪婪常使我们忘记了“知足常乐”。这也并不奇怪,人们已经习惯将“更多”等同于“更好”,虽然有时并非如此。 让我们回想一下冷战时大肆制造武器的例子,当时美国和苏联陷入了武器制造比赛的僵局。导致双方(还卷入了一些其他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制造出了十万核武。虽然冷战为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条件,但是双方本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让双方的人民都能得到更直接的利益。 同一时期,两国还展开了将人类送入地球卫星轨道的太空比赛,催生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制造出了现在负责着全球通讯的卫星。防御性工控机和通讯也走进了现在家喻户晓的个人电脑,手机,无限科技和网络时代。 有意思的是,时间久了,人们就能意识到什么才真的重要,之前的痴迷也就化为了过眼云烟。杀伤性更大的武器研发,比如氢弹(后来意外发射到了西班牙的帕洛马雷斯),自从长崎之后也再没有瞄准过一个现实城市。我们发现,核武器意外对环境的毒害能延续数百年不散。一刻不停的核武战斗(包括一系列意外)终于告终,载核潜艇(也是意外不断)巡游也减少了许多。 虽然这个世纪我们也无法杜绝战争,但我们还是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战争对大多数人类有害无益。现在我们对于之前发生的战争引起的破坏的历史记录和证据也渐趋完整。虽然我们还无法完全控制我们毁灭的天性,但至少对它的认识提高了。 45. 也许完美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绚烂,但它也不会因此消散覆灭。如同动制寒,静也止热,平衡才是最终真谛。 5.45自然持续系统 我们身边的系统只要没有过强的干扰,都能永远继续下去。也许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概念很难接受,因为他们相信我们创造出的一切都是需要人工和人类活动维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就独立于人类经济和技术之外,没有我们的干扰和帮助也一样生活得很好。 这个星球在没有我们的百万年里,也一样充满生命。我们绝非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也许是创造了一些需要我们才能发挥作用的复杂设施。大多生命系统都是自持且能通过自然太阳能获取能量的。这些并不取决于什么人类活动。他们需要的是太阳提供的可再生能源,而这自然与环境提供的能量,我们也是需要的。 不幸的是,我们创造的化石能源社会是以终将耗尽的资源为基础的。我们的许多技术都是木材燃料驱动的。先是以木材能源为基础的系统,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以木炭为基础和周边科技的系统。最终,是以石油燃料或者其他化石燃料衍生物,包括天然气等为基础的系统,创造了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这些新型技术。我们从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转向另一种代替品的过程,推动着我们的能源基础的重心偏移。 化石燃料,作为一种浓缩能源,在过去这二百年里为我们提供了扩张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的种族对星球的统治和这种化石燃料霸权最终也无法长久,除非我们很快能在可再生太阳能利用上取得巨大进展。要做到这点,我们就需要创造能为所有人提供足够太阳能能量的大型再生系统。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否则,熵增将迫使我们在一个不好的方向上越走越远。随着EROI(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值)的不断降低,我们所用的每千瓦电力或马力的成本和能量都将剧增,等我们对现在已拥有的传统化石燃料科技的使用越来越昂贵时,寻找新型代替品也就越来越显得经济和必要了。总有一天,我们必须用更实用、更高效和可再生的新型技术代替老旧技术。 如果我们不主动改变,最终也会被迫改变——强迫我们的不会是法律或政府,而是自然规律。 第六章 理解太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