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王菲的这首“传奇”堪称经典,很多时候只需要在人群中的一眼,就能成就一段佳话,而医生的看一眼,也可能拯救一个家庭的悲剧。 厦门日报社曾发表过一篇报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苏永杰在例行查房的过程中发现肝癌患者的儿子小杨似乎也有些异常,他的眼睛巩膜异于常人的黄。当下苏永杰医生就觉得情况不对,他觉得小杨也可能肝脏不好,劝他去查一下肝功能。 检查的结果显示,小杨体内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都异常偏高,后续的相关检查确认他正处于肝炎病毒活动期,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如若没有积极进行治疗的话,后续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肝功能的好坏竟能从面容上看出来?这其实是因为肝功能不好的人,脸上会出现较为典型的“肝病面容”,如若发现身上出现这几个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引起警惕。 一、肝病会“上脸”,这几个症状要多多留意1、眼睛发黄 肝病患者较为典型的症状就是黄疸,具体表现为眼白、皮肤以及体液发黄,这是因为肝功能下降后导致无法对体内的胆红素进行正常代谢,这些胆红素会随着血液循环而流往身体各处,所到之处都会被“沾染”,继而形成异常的黄色。 2、面容暗沉 皮肤干枯、脸色发黑以及灰暗也是比较典型的肝病面容,部分患者甚至在面部以及一些皮肤其他暴露在外的部位出现异常的发黑症状。 这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后会导致肝脏将当成转换成胆固醇酯的能力下降,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而胆固醇酯是制造肾上腺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当其含量不足时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脑垂体功能也会随之出现紊乱。脑垂体内分泌的促黑素生成激素增多,导致皮肤上的色素增加,肤色也会变深。 3、鼻出血、牙龈出血 临床上非肝硬化的患者中约有15%有出血倾向,除了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面部表现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经血量异常增加、胃肠道出血等异常,患者通常会在刷牙、洗脸、吃饭等日常行为中发现异常的出血。之所以有出血表现,是由于肝脏制造与凝血相关的物质发生了障碍,导致身体的凝血功能下降所致。 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肝病还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一些全身性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疲乏无力等。在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的面部不适时,不要过分忧心,不一定全是肝病引起,发现异常后需要做的是及时去就医检查,不要自己吓自己。 二、乙肝或是中国肝癌最大的“祸根”!小三阳更危险我国素来有“肝病大国”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肝病的发病率都名列前茅,过高的肝炎感染率导致我国的肝癌发生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的患病人数虽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现阶段我国仍约有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000~3000万例慢性乙肝患者。仅在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就有41万例,其中因病死亡的人数39万多人次。 而在这些新发肝癌病例中,因乙肝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比例高达92.05%,乙肝感染和肝癌的发生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感染乙肝后,肝脏内就像个“战场”一般,病毒和正常肝细胞在不断抗争,导致肝脏组织反复的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在不断的损伤中不断修复,细胞会不断发生纤维化,最终容易演变成肝硬化。据统计,临床上罹患肝癌的患者中约有8~9成曾经有乙肝、肝硬化病史。 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李运有指出,乙肝“小三阳”患者由于体内肝功能不正常且伴有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乙肝病毒容易躲避免疫细胞进犯,这些“逍遥法外”的病毒极易演变成癌细胞,日常更需要引起警惕。反而是一些“大三阳”的患者,病毒受到免疫细胞的监控,癌变几率可能要小一些。 三、得了乙肝之后不想走向肝癌,这几件事要坚持对于患上乙肝的患者而言,并不是一定会演变成肝癌,在生活中做好这六件事,可帮助预防癌症发生。 1、坚持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规范治疗持续5年后演变成肝癌的风险一般可降至一半以下。 2、坚持定期复查 乙肝患者要坚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6个月复查一次,在复查中发现异常要遵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3、坚持不喝酒 酒精是促进乙肝患者发生癌症的催化剂,因为饮酒会进一步导致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硬化发生。且饮酒会让肝细胞的解毒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弱等,对于肝脏健康十分不利。 4、坚持戒烟 烟草内存在亚硝胺等致癌物,长期吸烟会导致肝脏内蓄积大量的致癌物,增加致癌物对于身体的刺激,长此以往下去身体发生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5、坚持不吃发霉食物 霉变的食物内很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个会对肝脏带来很大伤害,同时黄曲霉素还是个很强的致癌物。 6、坚持控制血糖 糖尿病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降低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且会参与肝细胞分化、凋亡的过程,容易诱发肝细胞损伤,继而可能会诱发肝癌发生。 总结:肝病的发生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想要预防肝病,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做出改变。同时要注意多观察身体的症状,出现异常后及时就医。#谣零零计划##健康真知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