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进精神病院后妻子始终未探望,48岁的他抑郁许久,最终选择自尽

 大俗人精舍 2022-08-07 发布于四川

强扭的瓜不甜,能够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真心不一定就是幸福。沈从文与张兆和便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确实白头偕老,可这未必就代表伉俪情深。以白头偕老来衡量伉俪情深实在过于片面,至少沈从文与张兆和这对看起来缱绻缠绵的佳话,背后都是悲凉。他们一生都没有互相理解对方,一直到沈从文去世以后,张兆和才渐渐理解了。

一个太爱

初见时,张兆和是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的世家女子,沈从文却只是湘西蛮荒之地出的浪漫青年。这样的两个人说得上一点也不搭边,张兆和身后有不少条件不错的追求者,用张允和的话来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癞蛤蟆第十三号。不过沈从文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其一他非常爱张兆和,其二他很有毅力。

其三,他的情书很浪漫,表尽了心中的倾慕。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又说,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从沈从文的情书之中,随便列一条出来,都似抹上了一层浓厚的蜜糖。字里行间弥漫的才气与深情,没有几个女子能抵御得住,张兆和后来出于感动成了他的妻。

只是感动

实实在在的讲,这段感情之初,张兆和确实不喜欢沈从文。她将情书全部丢在角落,从不回信,甚至跑去校长胡适哪儿告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胡适对这点看得很清楚,曾给沈从文写信: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陷进去的沈从文听不进去,四年后张兆和被沈从文的坚持感动,也只是感动。沈从文倒是对此欣喜若狂,可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后来的悲剧。1933年9月9日,在双方父母默认后,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媒人是张允和,简简单单。

明显分歧

沈从文是一个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者,张兆和是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两个人的期望不一样。沈从文可以有气节,却苦了张兆和,生活困难的带着孩子。于是张兆和指责沈从文不知节俭,她也没体会过沈从文的自卑,沈从文则时时怀疑张兆和不爱他。当对婚姻失望后,沈从文开始在婚外寻求暧昧,他与高青子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沈从文备受争议的作品《看虹录》,可能也与这段情愫有关。不过他们的关系并未维持下去,张兆和发现之后无法接受,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虽然最终以高青子的离开告终,可两人的关系并未恢复,有了明显的分歧。沈从文与张兆和分居,只有到晚上,他才能回家去吃饭,走之前还有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

幸福还是不幸?

不光事业上孤立无援,家庭上也遭到了拒绝。1949年的3月28日时,他还曾试图自杀,经过抢救后被转入精神病院。在这个最困难的时期,张兆和依然是他的心里支柱,张兆和却并未去看望过他。这点从1969年下放前夕便能看出来,当时张兆和已经去了湖北咸宁,张允和去看望他。临走时,沈从文忽然掏出一封信,呆呆的说这是张兆和给他的第一封信。

放胸口握着念着,又哭了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但她不理解他,一直到沈从文去世后,整理他的文稿才渐渐明白。才懂得他的为人和一生承受的重压,最后给出评价: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可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沈从文早已逝去,葬回了秀美的湘西。他们的这一生,幸与不幸,得不到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