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贾代儒:中年丧子晚年丧孙,同是贾门中人,他为什么过得这么悲惨

 于小燕 2022-08-07 发布于甘肃

 作者于小燕,甘肃酒泉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个人微信号:13389430718,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贾代儒:中年丧子晚年丧孙,诗礼簪缨之族中穷人的悲哀

文/于小燕

《红楼梦》中的贾府,从墙外面看,里面亭台楼阁,峥嵘轩峻,富贵繁华,一副蓊蔚莹润之气。

弟兄族人众多,真正过得好的,也就那么几个。宁国府里,是族长贾珍一家。荣国府里,是袭了爵位的贾赦和贾母疼爱的贾政两家。其余族人,又亲有近,有穷有富。

最令人感叹的,是年高有才的贾代儒。

贾代儒是跟贾母一辈。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代儒生的可能比他哥哥晚了,或者他是庶出,不是长房生的,所以长大后只得搬出荣国府,分家另住。

很显然,他也没考上公务员,但却是念了一肚子书,成了一个博学的人,要不然也进不了贾府教书,秦钟的父亲说他是“当代老儒,秦钟次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渴望”。他的学问很大,放到现在,很可能就是国宝级的教授,贾宝玉小时候在他那儿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学不学,也学得通古博今,满身才华;贾兰也是在他那儿学习,第一次科考,就高中了。

可是他的生活呢?却一塌糊涂。穷困潦倒,只能严格要求孙子,因为读书考科举是他们那样人唯一的出路。他希望贾瑞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公务员,不要像他似的,穷苦一生。可惜一个爷爷要管好孙子,绝非易事,比父母管儿子要难。尤其他还是孙子的老师,这就难上加难。一个人,你很难做到一会儿是爷爷,疼这个孙子;一会儿做父亲,约束这个孙子,一会儿做严师,教这个孙子学习。事与愿违,他越想做好,越做不好。他所渴望的东西,离他越远。

生活的烦恼已经使他很难了,孙子不听话使他更加烦恼。

他很穷,日子过得艰难。没有钱给孙子作零花钱,孙子大了,也没钱给娶媳妇,孙子眼看不行了,需要喝点“独参”,他也没有钱买,只得去荣府求王夫人叫王熙凤称给二两,王熙凤给了他些人参毛毛子。

纵观贾代儒一生,父亲早死,儿子早死,孙子又早死,人生最大的不幸,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而学堂里那些孩子,个个精灵古怪,都不是省油的灯。又有薛蟠那样坏的,又有宝玉那样惹不得的,更有贾政这样指导老师教书的家长……尽管如此,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这样的环境里,他也还是教出了好学生贾兰。他肯定没有给谁开小灶,要开也应该是给贾宝玉开。

可见他是个好先生,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敬业的老师。

同是贾门中人,一方面,贾政贾珍贾赦过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动不动几百两上千两银子的花,贾赦买一个小妾,随手八百两,一把扇子,五百两。就是秦氏病了,凤姐劝秦氏的话:“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得起。”可是代儒的孙子,连几钱人参毛毛子,也须得到荣府去求。

《红楼梦》里这种穷和富的对比令人震撼。同是一对父母所生,贾母的丈夫因为是长子,其妻子子孙就享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而贾代儒,因为是次子或庶子,便守着分得的一点小小的产业,越过越穷,活得十分凄惨。

可见封建制度不光是荼毒女性,对男性也是不公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