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以月就酒,哪能不越喝越愁

 12345csdms 2022-08-07 发布于湖南

李白现存世诗作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余首,占总量的16%,最著名的有《将进酒》《月下独酌》《客中行》等,一读就能闻到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明月”更是出现了382首,占总数的38%,有很多次他都是拿月来就酒的,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李白对月亮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欢,他给自己的长子伯禽取的乳名就叫“明月奴”。在他看来,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心中和笔下的月亮。充满童真的月亮是这样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江南女子是这样的“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越女词·其一》)他最崇拜的偶像鲁仲连是这样的“明月出海底,一趄开光曜。”(《古风·其十》)

归结起来,李白写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用月亮象征国家的帝王,李白一生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当然会把心中最美好的月亮比作唐玄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和社会前途联系在一起。比如“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塞下曲六首》)“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赠崔司户文昆季》)二是把月亮比做深通人性的精灵,是可以与之畅谈心声的对象。比如“片去共无远,永夜月同孤。”(《江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坐月观宝书,指霜弄瑶轸。”(《北山独酌寄韦六》)在这些诗里,月与李白心灵相通,忠实相伴。三是把明月作为怀乡思亲的寄托。李白常年过着漂泊的生活,难免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年通讯又不发达,也常会思念故友旧知。每当此时,他就会对吟咏明月,寄托相思。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若到天涯思故人,浣沙石上窥明月。”(《送祝八之江东》)

李白号称“酒仙”,酒以诗名,诗以酒名。在他《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饮酒既不是为了纵情享乐,也不单是为了自我麻醉和逃避现实,而是与其生活情趣、人格、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白饮酒与唐代浓厚的酒文化不无关系。我们看看唐代诗人的作品,很多人都留下了众多与酒有关的诗篇,比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夜宴左氏庄》《壮游》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对酒》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少年行》《汉江临眺》等。林庚先生说,把酒写进诗里,“融合成诗意的表现,尽情地歌唱在人们口中,乃是从唐人普遍展开的。”而在唐人中,诗酒融合最成功的,当数李白。

李白诗酒融合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追求。李白是把自己当成管仲、晏子的,是想当宰相的,虽然始终未能实现,但也始终未改,在他五十六岁时,写了一首《门有车马客行》,诗中写道:“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去素尘。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二是表达友人之间真挚情谊的。比如李白写给杜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诗:“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可见他对杜甫也是一往情深的。三是表达自己性情的。最典型的要数将进酒了。四是表达对社会不满的。如《乌栖曲》中写“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看似写夫差迷恋西施,实则写唐玄宗沉迷于杨玉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写:“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表明了自己对权贵的轻蔑。五是表达心中的苦闷。如《梁园吟》中的“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总之,月和酒在李白笔下,被赋予的特别的情感和意象,构成了他诗歌中最华丽、最精彩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欣赏与赞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