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士”战斗机在中国:挑战日机不落下风,性能出众但数量太少

 逍遥_书斋 2022-08-08 发布于河南

抗战初期的华南空中战场,中国空军的处境非常危急。当时空军第29中队(原广东空军第7飞机队)在队长黄新瑞率领下,在广东孤军奋战。

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淞沪抗战时中国政府从英国订购的36架'斗士'MKI型战斗机,已经陆续运抵香港。

这真是雪中送炭。

黄新瑞马上率领飞行员们赶到香港,接收这批'斗士'战斗机。

文章图片1

陈应明先生绘制的格罗斯特“斗士”

'斗士',是英国格罗斯特公司在30年代初设计的一种战斗机,也是二战最后一种双翼战斗机,在当时被称为世界“最佳双翼战机”。

英国皇家空军在1937年开始装备“斗士”,一年后中国空军采购了36架,包含4架备份机。

'斗士'有在双翼战斗机中非常罕见的全封闭式气泡座舱、4挺7.62毫米机枪、发动机功率达到了617.4千瓦,是双翼向高性能单翼机过渡的巅峰产品。

当29中队接回'斗士'的时候,广州天河机场已经遭到日军空袭,城内也有不少间谍和汉奸。为防止走漏消息引来日军再次空袭,29中队选定在中山大学天文台下的树丛中,今天越秀中路125号大院,秘密组装。

文章图片2

“斗士”在地面测试,机枪清晰可见

技术人员将汽车运来的飞机部件组装之后,再推到附近的一条平坦笔直的马路上,马路事先已经被封闭,首批'斗士'就在这里冒险起飞,飞赴南雄机场。

随着后续的'斗士'陆续到达,驻扎在湖南衡阳的第28中队也开始陆续装备。

由于南雄机场过于局促,随后28、29中队的飞行员们合兵一处,都在衡阳进行训练。28中队参加过淞沪、南京、华北的空战,29中队的飞行员向他们学到了很多实战经验。

由于战场形势紧迫,经过短暂的整训之后,这批“斗士”很快投入战场。

文章图片3

1938年2月24日上午9点,中国空军第28、29中队起飞17架“斗士”战斗机,迎战17架前来轰炸南雄机场的日军中岛95式水上侦察/轰炸机。

这批日军飞机是由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和“伊笠”号起飞,目的是袭击中国空军机场。

这是中国空军首次使用“斗士”作战,飞行员们对飞机的性能尚无把握,人机还在进行磨合。

此战持续一小时,中日两国空军打成平手,中国空军损失两架飞机、两名飞行员,三架飞机受伤,迫降;日军也被当场击落2架,5架严重受伤。

这是格罗斯特“斗士”在中国的首秀,中国空军对这型飞机性能基本满意。

文章图片4

中岛95

随后的日子里,“斗士”先后参与了保卫广州之战、武汉空战等多次战斗。

在广州保卫战中,双方数十架战机上下翻滚、左右缠斗,拼杀非常激烈。当时广州纷纷民众驻足街头,仰视观战,看到日机中弹便欢呼呐喊。

此战,中国战机与日机激战40分钟,取得了击落7架的战绩。,而我方损失2架。其中2910号机坠毁于中山大学附近、2803号机被击落于番禺太和乡,飞行员李煜荣和吴伯均牺牲。

文章图片5

陈瑞钿

“斗士”在中国服役期间,驾驶它战斗的最著名飞行员是“王牌”陈瑞钿。

陈瑞钿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父亲是广东台山县大江区人,母亲是秘鲁人,他在20世纪30年代被选中学习飞行。

在美国学会飞行后,陈瑞钿于1932年参加广东空军,授少尉军衔。

随后,他被派往德国学习战斗机作战。在纳粹空军中,陈瑞钿从初级科目到高级科目,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并于1936年秋回国。

抗战爆发后,陈瑞钿担任中国空军五大队28中队副中队长,从句容打到广州,从武汉战至南宁。两年多的战斗生涯中,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驾驶“斗士”作战。

他驾驶“斗士”共击落敌机6.5架,击伤2.5架,驾驶霍克II取得另外2架的战果,成为当之无愧的“王牌”。

文章图片6

1938年4月13日10:30,日军派出23架战机,包括95舰战和96舰战,进攻广州。中国空军28、29中队分别在黄新瑞队长、雷炎钧副队长带领下,全部18架战机从天河机场起飞迎战。

在这次空战中,28、29中队相互配合,成功拦截了敌人编队。

当天,我方战机在6千米高度发现敌人编队正呈“品”字形直奔天河机场,他们毫不迟疑,驾驶“斗士从高空俯冲而下,直插日机编队,展开激战。

战斗中,黄新瑞的4挺机枪中有3挺出现故障,仅有一挺能开火。即便如此,他仍然击落敌机3架,击伤一架。他自己也被击中跳伞,所幸获救。

文章图片7

2909号驾驶者为第五大队大队长黄泮扬

由于设计合理,“斗士”除了速度之外,其他高空性能、转弯半径、操纵灵敏度,均超过单翼的日本“96舰战”,深受飞行员们信任。

在与日轰炸机及护航战斗机的战斗中,我方通常采取占领制高点,利用高空性能优势俯冲的战术与敌人格斗。再加上“斗士”水平机动性能上的优势,往往在和“96舰战”的交手中不落下风。

“斗士”成为抗战初期,我方飞行员敢于主动挑战日机的少数杰出机型之一。

文章图片8

96舰战

由于没有生产战斗机的能力,中国进口的“斗士”战斗机,逐渐消耗殆尽。他们先后转战于武汉、粤北、桂南,参加了多次空战,数量也随着参战次数增加而越来越少。

1939年8月,为保持在南线的空中存在,三大队副大队长陈瑞钿接到命令,在柳州接收最后堪用的3架斗士战斗机,开展空中游击战。

到12月27日为止,陈瑞钿率队与优势日军交战,3架斗士全毁。陈随后赴兰州换装苏联援助的伊15。

1940年10月4日,刘尊驾驶的最后一架“斗士”在战斗中迫降。至此,格罗斯特“斗士”战斗机完成了在中国的使命。

文章图片9

陈应明先生作品中的“斗士”

32架“斗士”在中国两年的战斗中,因非战斗行动损失4架,在机场被炸毁3架,实际投入战斗的始终没有超过20架,但却取得了击落48架敌机的成绩,足以说明其战斗力的强悍和中国空军精英们的骁勇。


1941年3月14日,黄新瑞在与“零战”的空战中负伤,后迫降成功,但因伤势过重,于两天后不幸牺牲。

陈瑞钿1939年12月27日的空战中负伤,治疗后因身体条件无法担任战斗飞行任务,于是改任运输机飞行员,在驼峰航线运输物资,1945年退役。

1952年陈瑞钿回到波特兰市,在当地邮局负责邮件整理分发,直至退休。

1997年10月,经过战友们的多方奔走,陈瑞钿被评定为“美国二战中第一位空战英雄”。


“拔掉萨达姆的獠牙”,40年前以色列空军的一次教科书式空袭
志愿军入朝,斯大林从不信任到深受震动:“苏联空军马上参战!”

由弱转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白刃战
让英军震惊的“乍浦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