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继龙:老家的宅基地

 新用户7391BFGL 2022-08-09 发布于安徽

老家的宅基地

江苏邳州 沈继龙


  那年春晚,闰妮和孙涛的小品《快乐其实很简单》,包袱不断笑声连连。小品中,作为公司总裁的闰妮有一段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她说,等她老了,回到乡下,弄几间小房,养点鸡鸭,吃着自己种的农家菜,喝着甘甜的山泉水,享爱着美好的大自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是啊,很多人退休之后的愿望就是如此,想想闰妮描绘的这幅乡村美景就令人神往:建那种两层的农村小别墅,房顶是红色的琉璃瓦,外墙是白色的真石漆,铁栅栏围成的小院。
  两棵杏树矗立在大门的两侧,六月麦收的季节,杏子成熟。早晨的阳光明亮而清澈,在杏叶的缝隙中漏下来。杏子点缀在绿叶之间,黄橙橙的,随着六月的晨风在轻轻地摇曳。
  猕猴桃已爬满了整个铁栅栏,比鸡蛋略小的它们垂在藤条上,褐色的表皮布满了细小的茸毛。十月中旬,正是采摘弥猴桃的日子。无论是绿心的还是黄心的,吃在嘴里,甜中微酸,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前提是你要有一块宅基地。我老家的宅基地长约25米,宽约15米,这块地上原来座落着一座老宅。


  老宅是石头地基,母亲说自己年轻时,为了省些石头钱,每天都要到村东的沂河里去捞砂石。黄沙里面富含这种天然的砂石,挺紧固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有点像菜市场里出售的生姜。母亲把收集好的这些建筑材料在簸箕里放整齐,背在肩上,穿过沂河岸边的银杏林,再翻过河堰才到家,其中辛苦也许只有母亲自己才有深切的体会。
  老宅的中间部分是土坯墙,最上面是灰色的瓦片顶。这座三间的老宅冬暖夏凉,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温馨之地。
  老宅拆除后,这块地就空在那里。母亲认为地空着浪费,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她就陆续种植一些银杏和其它果树,有时也种点辣椒茄子之类的疏菜。
  几棵银杏树伟岸挺拔,树形优美,扇形的银杏叶浓密而茁壮,如同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在炎炎夏日为我们提供纳凉之地。
  村子大约在1985年前后就开始种植银杏,记得上小学时还从银杏地里穿过,那时的银杏苗还没有到我的脚裸,可现在村里已经有几十万亩的银杏林海了,真是举目无所见,遍地银杏园。
  我是一个喜欢种树的人。种树的乐趣在于你不仅可以看到花开,还可以收获果实。
  清明过后,石榴树大抵也要开花了。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有关石榴树的诗:“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抒情,并不是单单描写石榴花如何之美的。四五月份,石榴花开得火红而耀眼,花瓣不大,花托也小巧,隐藏细长的石榴叶之间,低调而含蓄,令人爱怜。
  用石榴花颜色染成的裙,称之为石榴裙,穿在身上尤为俏丽动人,唐代女子特别钟爱这种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大概是来源于此吧。
  柿子树寓意着“事事如意”,是流行的树种。在农村家前园后,随处可见。老宅上的这两棵柿子树,是一种新品种,不要等到它们完全变软变红,在十月中旬就可直接削皮入口。这种柿子又叫苹果柿,我奶奶的坟前就是这种柿子树。吃在嘴里爽脆而微甜,毫无苦涩之感,如果采下之后再放在温水里沤上几天,就更加可口,唇齿留香。


  这两棵柿子树特别能结果,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前几年,树干还很瘦弱就挂满了果实。母亲说,果结的太多,树会累着,于是就在五月份把每个枝条上如蚕豆般的小柿子采了一半。这种做法很正确,剩在枝条的十月中旬都变成大个头,惹人喜爱,枝条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累弯了腰,也无须再用细绳扯着给它减轻压力了。
  柿子和石榴都是在下半年成熟采摘,枇杷却与它们不同,六月初左右,就可以采摘上市了。老宅上的这棵枇杷树,栽下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那样粗细,高约一米,显得弱不禁风。八年过去了,如今这棵枇杷树粗如茶杯口,枝条四处伸展,有超越房顶的趋势了。
  今年六月初,我架了一个木梯攀登到树上,近距离地观察了这些成熟的枇杷:一个花梗生出至少三个花托,这些花托顶着一个个的枇杷果。有的枇杷果特别稠密,它们五六个挤在一起,一幅团结向上的样子。每个枇杷都是鹅黄的表皮,大小如同大号的玻璃球。
  我采了大约有三四斤的果子。揭开表皮,里面的汁液立刻渗出,显示出充足的水分。吃在嘴里酸酸甜甜,是开胃的佳品。其实市场上出售的枇杷卖相好,没有瑕疵,但我仍然喜欢自己采摘,这种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
  老宅上,我还栽种了蓝莓树,李子树,核桃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果树的生命要长得多。石榴树活个一百年不成问题,银杏能活上千年。父母有一天终会离开人世,但他们栽下的树仍然在人间开花结果。看到它们,我的心就会缩成一团,疼得厉害,那是一种思念的痛。睹树思人,眼睛一闭,父母就好像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还是那慈祥和蔼的模样,但是当你睁开眼,只看见这生机蓬勃的果树和成熟的果实在风中摇曳……给我欢乐的果树,给我生命的父母,给我血肉的故乡,永难忘。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沈继龙,江苏邳州人,教育工作者。人过中年,思绪万千,我手写我心,以示纪念。三人行,必有我师。愿取各位文友之长补已之短,愿得各位文友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