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有个宠妾戚姬,生的儿子叫作如意,被刘邦封为赵王。 刘邦很喜欢他,因为觉得如意最像自己,而太子过于仁弱,虽然封了如意为赵王,但是经常让他留在京都。 因为按理来说,封王以后,是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的。 戚姬经常陪伴在刘邦身边,日夜啼哭,让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皇后吕雉年龄也不小了,和刘邦的关系也日渐疏远,刘邦也想要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 大臣们都纷纷反对,但是都没什么用。 御史大夫周昌反对的最厉害,刘邦就让他说说理由。 周昌这个人有口吃的毛病,又因为太生气,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他只是说,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我知道就是不可以这样做,反正我是不会奉诏的,刘邦听了也不由的笑了。 吕后在大殿边上的房间听到了,后来当面跪谢周昌,说如果不是您,太子的位子真是要不保了。 当时赵王如意才十岁,刘邦也担心他年纪太小,就要给他安排得力的相国,御史赵尧举荐的就是周昌。 最初的时候,刘邦是安排的是阳夏侯陈豨(音读希)为赵国的相国,带兵驻守代地。 出发之前,陈豨去辞别淮阴侯,韩信握着他的手,摒退左右,对陈豨说,现在您要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集中的地方,陛下也非常信任您。 如果有人说您要谋反,陛下是不会相信的;第二次再说的话,陛下就会怀疑了;第三次再说,陛下一定会亲自带人去讨伐您。 到时候我作为内应,天下可图。 陈豨也知道韩信非常有能力,就同意了韩信的建议。 陈豨向来很崇拜信陵君有许多门客,他驻守边境时,回来休假,经过赵地,有很多的宾客跟随在身边。 赵国的国相周昌就对刘邦说,陈豨有许多门客,而且一直带兵驻守在外,担心日后会有变故。 刘邦就派人去查他那些门客,结果许多事都牵连到陈豨。 陈豨当然很害怕。太上皇崩逝的时候,刘邦派人去召见陈豨,陈豨称病不来。 后来陈豨叛乱,自立为代王,发兵攻打赵地和代地。 刘邦亲自带兵去攻打,到了邯郸时,说,哎呀,陈豨没来占据邯郸,可见他也没什么远见。 刘邦又令周昌挑选壮士带兵,周昌选了四个人来,刘邦见了以后骂道:这些小子能带兵吗? 这四个人都伏在地上不敢出声,结果刘邦封他们食邑千户,并且任他们为将领。 边上人就说了,本来那些有战功的人都没有全部受封,这几个人又有什么功劳啊。 刘邦说了,你们不懂,陈豨谋反,我征的兵马还没到,现在只有邯郸的兵力,我是想要激励赵地的子弟。 刘邦又听说陈豨的部将大多都是一些以前的商人,就派人用钱财去收买这些人,结果陈豨的许多部将都直接投降了。 韩信称病没有去攻打陈豨,还私下派人去陈豨家与他通谋,还打算发兵去对付吕后和太子,部署好了以后,就等陈豨回报。 韩信有个家人因为犯了错,被韩信下了狱,这个人的弟弟向吕后去告发韩信谋反。 吕后本来打算直接召见韩信,又担心他不肯来,就与国相萧何商量。 假称刘邦派人回来说陈豨已经死了,大臣和列侯都来朝贺了。 而且萧何还写了信给韩信说,就算你身体不好,也要撑着来庆贺的。 韩信来了以后,吕后下令武士绑了韩信,把他斩杀,并且诛灭了韩信的族人。 韩信临死之前叹道,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音读快的第三声)彻的建议(蒯彻曾经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韩信不听)。 刘邦回到洛阳后,听说韩信已死,又高兴又觉得可惜,毕竟韩信的功劳很大。 又问吕后,韩信临死之前有没有说什么,吕后告诉他,韩信说悔不听蒯彻的话。 刘邦听了就下令抓捕了蒯彻回来问话。 蒯彻也不否认,说,是啊,就是他不听我的话,才会有这样的下场,否则的话,陛下怎么能杀了他。 刘邦气的要煮了他,蒯彻就喊冤啊,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有什么冤枉的。 蒯彻说,秦国失势,大家都共同讨伐,有能力的人取得天下。 当时我在韩信那里时,只知道他,并不知道陛下,我为他出主意也是正常的啊。 而且,天下群雄也是都像陛下一样想要夺取天下,只是能力不够罢了,陛下难道能杀光所有的人吗? 于是,刘邦就赦免了蒯彻。 我有故事你有酒,欢迎有空来坐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