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也十分重视。随着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们也认识到,饮食是导致癌症暴发的一项重要因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所给出的致癌物分类,将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分为1类、2A类、2B类、3类和4类。其中明确指出,1类物质对人类身体有十分明确的致癌性。 而正是这些有明确致癌性的1类物质,在日常餐桌上却十分常见。医生更是紧急提醒,这些食物就是藏在餐桌上的致癌物,每吃一口都是在滋养癌细胞。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到底是哪些食物: 一、霉变食物:肝癌众所周知,豆类食物、坚果类食物以及米面等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但是你可能没想到,如果这些食物保存不当可能会生成一种具有强烈致癌性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的定义,黄曲霉素被定级为1类致癌物。主要是因为黄曲霉素主要损害肝功能并且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不仅能引起肝癌,而且还能够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以及卵巢癌等。 生活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 在农村有句俗话:黄曲霉赛砒霜。都知道砒霜是一种致死性很强的物质,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 二、咸鱼:鼻咽癌在我国华南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人们喜食咸鱼和熏鱼,这也揭开了亚硝酸盐能够致癌的真相。 咸鱼的制作,一般是高盐度的腌制和暴晒,当它成为咸鱼的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经过一系列的消化作用和化学反应,就会演变为致癌性很强的亚硝胺。 为了保证亚硝酸盐的正确使用和健康安全,世界粮农组织早在1994年就联合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了亚硝酸盐使用标准,明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分别为5mg/kg体重和0.2mg/kg体重。 三、酒精——肝癌我国作为酒精饮料的消费大国,诸多场合都离不开酒精饮料,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肝癌的发病率持续高居不下。 酒精导致肝癌是慢性持久的,人体在大量饮酒后,肝细胞遭到破坏,肝细胞会迅速启动代偿反应,但是长时间大量饮酒,肝脏失去了代偿能力,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后逐渐演变为酒精性肝炎,最终成为不能逆转的酒精性肝硬化,直至肝癌。 其实,长期酒精刺激,不仅导致肝癌,还能导致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 四、槟榔槟榔作为华南常见的口嚼零食,却不知其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位为1级致癌物。 长期嚼食槟榔,不仅会导致牙齿变黑、磨损,还可以让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纤维化,最严重的则可以导致口腔癌。 据临床数据统计,约85%的口腔癌患者都有长期嚼食槟榔的经历! 看到这里不少人惊呼:这些食物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食物,怎么可能做到不吃呢?其实,说道完全不吃也不可能,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去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1、尽量少吃少接触致癌物 我们说到的这些致癌物,其致癌性与其剂量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多吃了致癌性相对少吃肯定要高,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少吃少接触,来降低其致癌性对我们的影响。 2、改变饮食习惯 在传统的烹饪习惯中,我们喜欢油炸、煎烤,其实这样不仅破坏了食物的正常营养结构,也增大了食物的健康风险。 我们不妨试试蒸煮炖的方式,既可以保证食物的营养,又能确保健康。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久坐 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十分多:肥胖、超重、代谢率低等,易导致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而积极乐观地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提高新陈代谢率,增强心肺能力,提高免疫力都有好处。 4、接种疫苗,定期体检 很多时候癌症离不开食物的影响,也有天生基因和遗传影响的因素,这些我们没法改变,因此要注重疫苗的接种以及定期体检。 正确接种肝炎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肝炎病毒,而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隐匿的早期癌症,要知道,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提高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