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生产队时期农民的穷苦生活

 haior 2022-08-10 发布于重庆

我出生于1952年,亲身经历了生产队由组建到解体的全过程,对那时的农民生活有着鲜明的记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时的农民生活,那就是贫穷,如果再加一个词,那一定是快乐。

说那时生活贫穷很好理解。那时收的粮食少,老百姓吃不饱,有时还要饿肚子。要说那时的人们是快乐的,似乎很难理解。贫穷和快乐是矛盾的,生活贫穷,怎么会快乐呢?

但事实的确是这样。人们感到快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和平。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和平的可贵,但那时的老百姓是十分珍惜和平的。

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人民饱受了战争带来的所有苦难,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亲人死于战争的记忆。

现在突然战争结束了,并且以人民获得胜利的方式胜利了。而且人民当家做主,在政治上获得空前的地位,社会上几乎是所有机关都冠名人民二字。一夜之间消灭了黄赌毒,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加上传统的人际关系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人与人之间友善和睦。那时人们虽然穷困,但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再穷也能娶上儿媳妇。生活平淡而宁静,因而过得快乐。

但生产队由组建到成立一共存在了二十多年,它的基本色调还是贫困。人均土地多,经营成功的生产队,只是少数,这些队的社员那时就实现了温饱。人多地少,经营不善的生产队也是少数。这些队的社员有时候就要挨饿。大多数的生产队是中游水平,吃不饱,饿不着。

生产队的收入是主要收入,但生产队能分给社员的就是粮食。老百姓过日子单单有粮食还不行,还要有钱。那时农民每家每年养一头猪,这些猪靠青粗饲料喂养大,一年可收入一百多块钱,一般每家饲养不超过十只鸡,这些鸡靠自己觅食,很少投喂粮食,一只鸡一年也能有个十几二十元的收入。农民每人都有一份自留地,在自留地种一些经济作物,也可以有一些现金收入,例如种菜,种蔴,种药材。我们大队有过几年,家家种植太子参,干参两块钱一斤,一分地可有几十块钱的收入。

除了生产队分红,农民收入最大的就是家庭副业。我们大队有一项副业从六十年代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周围二百里的范围内,粉条都是出自我们大队。

深秋,生产队分了山芋,家家户户都把山芋磨成淀粉,挂出粉条出售,就有了本钱,然后去集市买山芋,回来加工,直到第二年春天。

那时有了小钢磨,打山芋糊一分钱一斤,每天早早就拉上山芋和大缸去排队,直到深夜,才把山芋加工好。拉回来过滤完毕,天都快亮了。那时大家几乎是不睡觉的。

就这样干上一冬春,穿的,吃的,人情往来,家庭杂支,所需一切费用都有了。

我们队虽然人均只有八分地,但因为大家肯干,过得并不差,反倒远远强于一般生产队。

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怀旧,老年人怀念过去,并不是怀念贫穷,而是怀念那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