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诗歌鉴赏:咏成都华西坝

 银兴秋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原诗:咏成都华西坝

浅草方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

雷车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远风。

酒醉不妨胡舞乱,花羞翻讶汉妆红。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此诗作于1945年。此诗吴宓钞稿题做《华西坝》,之中第一句为“浅草平场广陌通”,第三、四、五、六句为“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

历史背景:

1944年12月18日,陈寅恪在成都存仁医院进行眼睛手术治疗,仍旧没有恢复视力。1945年9月14日,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乘飞机离开成都,前往英国伦敦治疗眼睛。推测此诗作于1945年4月以前。

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松山腾冲、龙陵。1944年6月20日—30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率官员访华,并与蒋介石举行会谈。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于芒友,至3月反攻胜利结束。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1945年3月起先后进行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召开。

1943年底至1944年中,成都平原上修建、扩建了7个大型军用机场。1944年5月底,美国空军“飞虎队”司令陈纳德抵达成都接收川西各机场,在新津机场召开军事会议,布置“马特霍恩”作战计划。自此从成都平原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投下炸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当地老百姓再也不用“跑警报”了。这些美国兵天性好奇,喜欢品尝川西的小吃,空闲时和当地人交往,当然也留有一些负面影响,如美国兵带着中国漂亮美女开着卡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组织大学女生陪美国军官跳舞、国民政府默许开设“特等妓院”等现象,乃至发生华西大学学生捣毁成都某报馆事件,深受社会有识之士的诟病。

华西坝:在成都南门外,东起南台寺、南到金陵路及林荫街、北至锦江、西达万里桥及浆洗街的地域。相传为蜀汉都城的“中园”旧址,刘备游幸之地。五代蜀王孟昶的后花园,称“别苑”。二十世纪初是一片水田和坟地,1904年经美、英、加五个教会确定筹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1907年购地150亩,到1950年占地1200余亩,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抗战时期,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迁驻于此,有陈寅恪、梅贻宝、顾颉刚、冯友兰、朱自清、李约瑟、吕叔湘、钱穆、许寿裳、张大千等文化名流云集,成为辉煌的学术地标,使成都成为中国文化之都,华西坝就是“成都之都”。

赏析:

“浅草方场广陌通”句中“浅草”是“草浅”的倒装,指不高的青草,近似于现在园林绿化的青草。“方场”指广场,面积估计没有现在的大而已。“广陌”中“陌”是“百”的借字,指大路,形容数目很大。全句就是广场上绿草茵茵,并有许多路途相通。

“小渠高柳思无穷”句中“小渠”指渠道里的水流,可联想到宋代诗人宋祁的诗歌《小渠》的意境。全句为小小的渠道里流水涓涓,高高的柳树婀娜多姿,令人联想起许多无穷的诗意,沉湎于如诗如画的境界。

“雷车乍过浮香雾”句中“雷车”古为雷神的车子或雷声,此指美国大兵的吉普车。“乍”有多种意思,此处为忽然或突然的意思。“浮香”就是飘逸的香气。根据历史资料,全句解为美国大兵的吉普车突然在街道上快速经过,美女(当时称之“吉普女郎”)飘逸的香气如雾罩。

“电笑微闻送远风”句中“电笑”出自《神异经·东荒经》,即是闪电,后借指赌博。“微闻”就是隐约听到。此句不能直译为隐约听到赌博的声音而送远了风声,而应该解读为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赌博的喧闹声,听觉的一切风声都被覆盖而送远。

“酒醉不妨胡舞乱”句中“胡舞”原指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此处借指西洋交谊舞之类。全句为饮酒过量,在神志不清中狂乱疯跳交谊舞。

“花羞翻讶汉妆红”句中“花羞”形容女子貌美。“翻讶”有却又惊讶的意思。“汉妆”的解释很多,在此借指中国的陪舞女郎,尤指陪美国军官跳舞的女大学生。全句为中国的陪舞女郎貌美如花,却又惊讶女大学生更胜一筹。

“谁知万国同欢地”句中“万国”指当时同盟国(主要是美国)。结合历史资料,全句解译为谁人知道同盟国派遣的军事、外交及新闻人员,在成都(包括中国大后方的许多城市)横行享乐的景象呢。

“却在山河破碎中”句中“山河破碎”的“山河”指国家,“破碎”指(国家)危在旦夕,整个词语形容国土失陷分割,破败残缺。全句直解即可,不用多言。

全诗从成都华西坝美丽宜人的风景启联,直指美国大兵的飙车、赌博、跳舞等横行享乐的景象,抒发自己对山河破碎的家国情怀和悲愤。

全诗八句虽然短小,却不失为奇绝。

此诗联系高选的“山河怜破碎,草木亦伤悲。”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梁启超的“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等等关于山河破碎的名句,作者当时无比愤恨的心绪浓缩于诗中,与鲁迅的《呐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诗可与当时身居成都的沈祖棻的词相互参阅,其《减字木兰花成渝纪闻》之四:“秋灯罢读,伴舞嘉宾人似玉。一曲霓裳,领队谁家窈窕娘。”

从此诗可知陈寅恪的可贵之处:一是敢于面对现实中的是非曲直,嘲讽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在中国的横行享乐,在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率官员访华与蒋介石会谈的大背景下,不怕引发外交事件,更不怕国民政府的打压,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敬。二是自己身处于比较安全的大后方,仍然关心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国外缅北、滇西的反攻、国内正在发动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以及对大片沦陷区的牵挂,充分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