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脚踝部韧带损伤及运动康复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一、踝关节解剖学结构概述
1. 主要结构: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距上关节,主要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构成的叉形的关节窝,距骨上部及两侧的滑车关节面作为关节头共同形成。
2. 辅助结构:踝关节的两侧有韧带加固,内侧为三角韧带,而外侧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条韧带(相对于内侧的三角韧带较弱)。

01

常见的脚踝损伤

1. 内侧三角韧带损伤:

(1)基本病因:多由暴力和激烈的运动损伤所致。常见病因包括强烈的打击、冲撞、打击、跑跳扭伤等,可造成踝关节外翻外旋暴力等,使三角韧带撕脱;三角韧带慢性损伤的常见病因:胫后肌腱功能失调、运动相关性损伤、足三关节融合术或踝关节成形术后。
(2)诱发因素:踝关节扭伤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需要跳跃、脚部旋转等运动项目(如篮球、网球、足球、越野跑等)。在不平坦的路面以及恶劣的野外环境中走路或跑步可能会增加损伤风险;有踝关节损伤病史;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或高跟鞋会增加踝关节受伤的风险。

2. 外侧韧带损伤:

      (1)基本病因: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碰撞或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超出了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引起外侧韧带发生过度牵扯或造成部分断裂与完全断裂。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的暂时性脱位或并脱位。

(2)损伤部位: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当足处于中间位过度内翻时,外力首先引起距下关节运动,跟腓韧带受力作用最大,因此多先伤及之,若外力较大,距腓前韧带也同时受累。如足处于跖屈位再过度内翻时,外力使距下关节发生旋后运动的同时,也使踝关节发生内收,这时足已处于跖屈,跟腓韧带对内收运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退让给距腓前韧带,因此多先伤及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则相继受累。严重时,距腓后韧带也可损伤,有的合并撕脱骨折。由于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虽然可以发生单纯的外侧韧带损伤,但常常同时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如合并距跟前、内侧三角韧带、足舟骨、距后三角骨损伤及跟骰或跖骰关节扭伤,甚至发生距骨关节面的切线骨软骨骨折。

02

康复治疗

1. 按摩治疗:在治疗踝关节损伤的过程中,除了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外,更多地结合推拿按摩手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疾病损伤的程度方面,损伤程度不同,所用的按摩手法,具体操作也是不同的。首先,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早期,推拿按摩时,力度不需太大,其次,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中期,应该注重对具体穴位的按摩,最后,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后期,增加按摩时间

2. 功能训练:

    (1)关节活动度锻炼:一是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尽量行极限动作幅度,主以患者轻微疼痛为宜,二是协助患者被动运动,活动力度大于主动运动,但仍以患者感觉为参照,同时防止用力过度,三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助力运动,结合前两者的全部优点。

    (2)肌肉力量锻炼:施以抗阻运动,以关节活动最大动作幅度为临界点,进行低阻力训练。常见锻炼方法有:

抗阻踝外翻:坐在床上或凳子上,用皮筋套住两脚,患脚用力外翻,反复做15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

    抗阻踝内翻:姿势同抗阻踝外翻,皮筋在远端固定用器械或者其他,用力内翻,数量和要求同抗阻踝外翻。

      抗阻勾脚姿势同抗阻踝外翻,皮筋在远端固定用器械或者其他,用力内翻,数量和要求同抗阻踝外翻。

      抗阻绷脚以脚踝训练带为阻力,近端固定或手握,套在脚上,从屈曲位尽量用力绷到伸直位,稍作停顿,慢慢放开,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

      平衡练习站在平衡软踏上,腿伸直,挺胸抬头,重心尽量往上提,用一条腿的力量控制身体平衡,每次3-5分钟,休息30秒,共做2-3次每组,1-2组每天。如果力量尚不能保证安全,可以在身旁寻求他人或扶手保护。如果力量很好完成无困难,可以手持重物完成动作或在板垫上做0-45°半蹲起以增加难度。

      台阶提踵训练:患侧脚掌踩在台阶上,足跟及足弓在台阶以外,从充分勾脚体位用力提踵直到充分绷脚体位,反复做15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

参考文献

1.《运动解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https://m./news/2009/0607/4139396.html

3.《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康复》,董云峰,杨生源,宋顺

4.《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策略和康复》,王先维,冷超,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