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五六十年代农民穷,但精神旺盛,幸福感特别强烈?

 若悟369 2022-08-11 发布于安徽

今天的网络,8090后小鲜肉小美女们拼命抓住所谓五六十年代农民苦农民穷,形容农民生活在人间地狱,他们仿佛在鬼门关望乡台看到当年农民在苦难深渊中挣扎。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当年农民的精神状态充满着喜悦,幸福和奋斗精神

在中国,除了小岗村那种年年吃返销粮救济粮的没志气的生产大队,同样有战天斗地的河南红旗渠奋斗的农民,有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海绵田的大寨大队,有用工农并举的华西村......说人民公社大队都是穷,那是不实之词。

除了像小岗村这样的穷得无法翻身的大队,也有富得流油的大队。举个例子,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在改制时,穷得没钱,亏空达147万元,盘子里光光的,为了启动企业,张瑞敏不得不向附近各生产队,用拼酒法借来巨额资金,解决单位启动资金和工人工资问题

由此可见,一些农闹出口就是人民公社农村集体组织穷,将小岗村这种典型当成全中国农村来渲染,以偏盖全,那是伤痕文学作者的笔调,是在欺骗同样是809000后不明真相的小青年

文章图片1

真实的五六十年代农村,拿今天比,固然是今天富有,到处是小洋房别墅,家家有空调冰箱,说来真的是穷。但穷,不代表当时农民没有志气,不代表当年农民没有幸福感

相反,如果说今天农民在免税条件下,吃扶贫金,吃低保金,吃二十多项国家农业补贴金,吃养老补贴金,吃危房补贴金,吃新农合补贴金,还在怨声载道,大叫困苦。而那时代没有电,没有道路桥梁,没有洋房小车,没有农机的情况下,却是幸福感满满,这究竟是为什么?小鲜肉小美女根本不知道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但精神却是振奋的?想知道秘密吗?

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必须正本清源,不允许农闹们为了碰瓷吃白食而胡说八道,所以,下面揭示那个时代物质贫穷而精神富裕的客观原因,让不明真相的70后80后90后00后的后生明白那个时代历史真相。

那时代精神富裕的原因之一:翻身农奴把歌唱

五六十年代,离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远。熟悉历史的人们必须牢记解放前农民身上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帝国主义的百年侵略与掠夺

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各西方国家海盗们都伸出刀来,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中国领土,占领中国城市,逼迫中国晚清政府赔款。这样的战争一直延续到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大半河山,导致中国山河染血,城乡尽焚,真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农民首当其冲,农民生产粮食不仅被掠夺,房屋被焚烧,更重要的是生命不保。

我的母亲告诉我,当年鬼子下乡扫荡,村民们全都跑反,姑娘们用锅底灰抹上脸,跑进野荡里去。我们这里一个庆丰乡,鬼子扫荡时,抓七八个农民倒悬在树上,就像杀猪一样,每人头下放置一只盆,然后日本鬼子用刺刀切断农民的咽喉,放血进盆,用以喂养他们的战马。这就是说,历尽战火的中国农民,在解放前,生命危在旦夕。所以,解放后的农村恢复了安全,恢复了祥和。这对于农民来说,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不再担惊受怕,不够幸福吗

文章图片2

日本兵活埋中国人

文章图片3

日本兵残害中国农村儿童

第二座大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

知道解放前中国的土地不属于农民所有,而属于地主阶级所有吗?中国不到20%的地主富农,占有着中国80%以上的土地。而80%的农民却贫无立锥之地,农民连做梦都盼望祖宗坟茔冒青烟,让自己拥有一小块土地,但是没有,为了生存,只好给地主家扛长工,或者租借地主家的田种。一年辛辛苦苦收获了庄稼,将自己劳动成果给地主七成,自己只有三成。这叫三七分租。土地改革最初就是要给农民增加一成收入,也就是农民每年劳动成果,给地主六成,农民留下四成。这叫四六分租。就这增加一成,让天下农民欢欣鼓舞,赞颂共产党。后来干脆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房屋与浮财,分给的贫困的农民。使天下农民第一次拥有土地的芬香。请问,今天还有谁体会到那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与幸福?没有吧。

文章图片4

打土豪

文章图片5

农民分地主土地

文章图片6

农民分地主浮财

第三座大山,是没有劳力种田

由于百年战争,男人伤亡过多,农村多是老弱病残妇,所以,尽管有了土地,但望地兴叹。因为农业完全是个体力活的职业,耕田、收割、插秧、挑泥、脱粒、扬场、撑船、罱泥.....全需要壮劳力。而农村老弱病残妇恰恰都不是壮劳力,在这样情况下,有农民发动主观能动性精神,创立了互助组,互相帮工。然后互助组发展到合作社,合作社发展到高级社,高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全都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创造人民公社的目的就是通过农民彼此结成生产关系,有效组织劳动力,以便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所以,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完全是农民自己的创造。现在一些农闹完全不顾历史的真相,动辄将人民公社描绘成违反农民意志的人间地狱,他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文章图片7

农民成立互助组共同劳动

文章图片8

李顺达互助组

文章图片9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人民公社

正是由于这三种原因,农民的人生安全受到保障,农民获得土地,获得解放,农民自己通过组织起来解决生产力不足问题。这三大关键都成为农民当时幸福感满满的核心

但是,这也是伤痕文学作者及其708090后小鲜肉小美女农闹们不懂得不敢说的关键所在。他们无法想象当年那样艰难困苦,为什么中国农民却精神振奋,幸福感满满

那时代精神富裕原因之二:民主集中制在农村成为时代主流

现在有人为了抹黑前三十年,总是将将汪洋大海中几片浮叶聚集起来,代表汪洋大海的肮脏猥琐与狭小,其实,他们绝对不敢将历史真相给人们说清楚

当年的集体时代的农村,基本是清廉的,民主集中制是当时农村的主流。大队社员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妇女,都有在大队开会的发言权,讨论集体经济与生产方向。监督大小队干部清廉一心为公。所以,那时基本不象现在一些农村勾心斗角,而是为了共同改造山河,心朝一处想,力朝一处使。早晨小队钟声响起,大家如同上班一样接受分配,共同参加劳动,小队会计记载劳动量与工分值,年终分红。大队小队收入支出全部列表向社员公开。如果大小队干部有多吃多占现象,农民有权罢他的官撤他的职。农村社队干部绝不是象现在农闹形容的一个个全是贪污盗窃的贪官。没有这回事。那时代清廉是现在没法比的。

文章图片10

农民共同吃饭

文章图片11

公社社员吃食堂

我记得七十年代大队办个鞋帽厂,为了招待上海商家,大队特地买了一瓶好酒,河里摸了鱼,又买上几斤肉。结果酒喝了半瓶,客人走了,李大队长将半瓶好酒送给大队民兵排,一人一小盅分喝了。所有费用结果全部向社员公布。

这就是说,当年的农村集体基本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象当年民兵队,铁姑娘队,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时农村根本不存在村霸,一切都有群众监管着,大小队干部在三反五反运动中,真的不敢贪,如果贪污,那是要逮捕法办的。不是象现在伤痕文学作者将农村干部描写成阎王老子,而农民一个个象无可奈何的囚徒。根本不是这回事

文章图片12

农民共同开会讨论大队事务

文章图片13

铁姑娘队也成为农村生产的主力军

请注意,中国的农村一般是家族集聚性农村,这个特点决定了农村农民之间不单纯是散在的社会人,而且常常有着血缘关系,充满亲情的。这就是中国农村很快普及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因。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当年农民精神富裕幸福感满满的原因之一。因为有了当家做主人的感觉

那时代精神富裕的原因之三,农村不存在二极分化,所以心理很平衡

在那个时代,农村家家都一个样,一样的房子,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贫困,一样的精神境界

那时代农村,没有麻将声日日夜夜响彻,没有欺骗,没有娼妓。那时男女只要对上眼,互相欢喜就自主结婚,不象现在要几十万彩礼,要城里有房有车。那时代农民喜欢一个姑娘,只需要一个日记本,一个小镜子,就可以搞定,赢得姑娘芳心。那时代结婚也不存在穿金戴银的烦恼,人们都很本色,更不存在象现在媳妇凌驾公婆之上,欺压公婆。农村很是淳朴,自然。

那时代农村没有两极分化,像现在农村能人做企业家有不少人拥有几亿财产,而另外一些人却刚刚脱贫。这种两极分化导致一些农民心理极大不平衡,所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并不是说现在农民活不下去,而是对社会二极分化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心理妒忌仇恨躁动不安,不管手中有多少钱,总是感觉不安全。而那时代由于大家经济条件一个样,都是彼此彼此,所以,不存在心理不平衡。这也是大家幸福感满满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历史真相。

这个历史真相告诉人们,贫穷不代表社会黑暗,贫穷不代表农民就是生活在人间地狱的囚徒。观察一切事物与社会现象,必须回归到历史本原,才能正确解读历史,辩证看待社会。物质的东西固然重要,但物质的东西不能代替精神而存在。否则,蒋介石的南京绝对比延安窑洞在物质上更花天酒地,但从精神层面看,延安精神绝对战胜南京,这是连外国人在著作中都承认的。所以,观察五六十年代,请农闹们别纯粹以物质来衡量那个时代的农民,否认翻身解放打烂枷锁农民的精神富裕,那绝对是错误的认知

请农闹们别再为了吃白食,污蔑那个时代。

污蔑那个时代,就是对六亿农民的侮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