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来看,为什么我国古建筑难以保存?

 地理沙龙 2022-08-12 发布于浙江

最近有一个十分可惜的新闻,那就是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万安桥”,突发大火被完全焚毁。万安桥又称龙江公济桥,位于屏南长桥镇长桥村,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桥长98.2米,横跨在大碑河上,万安桥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为什么我国古建筑难以保存?

实际上,我们发现这次万安桥被焚毁并不是其历史上的第一次,在清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1708年,万安桥被大火焚毁过一次;在清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68年,万安桥又遭焚毁;在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又烧毁过万安桥。

福建万安桥位置图

从万安桥的这些火灾经历来看,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古建筑为什么难以保存。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难以长时间保存,一方面本身木质材质容易发生腐烂变形,强度变低,随着建筑时间增加,容易倒塌。此外,木质材质特别怕火,包括人为放火、意外失火、天雷引火等都可能使建筑彻底焚毁。

万安桥

古时就是项羽火烧阿房宫,火烧数月,华丽的宫殿毁于一旦。就算是我国古建筑的精华,北京故宫,许多建筑在历史上也被大火焚毁过。因此,有人说欧洲的古建筑保留数量远远多于我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地理原因。很明显,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质材料,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区,属于较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古代时森林广布,木材丰富,因此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我国东部和欧洲南部气候对比

反观欧洲地区大多采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这里既有宗教的原因,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也就是地中海沿岸地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特别容易引发野火。

俯瞰巴黎

最近,北半球由于高温天气,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山火不断,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如果建筑采用木材,那么被焚毁的概率就极高,因而最终欧洲人选择了更为防火耐用的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由于石头更为坚固,容易保存,所以我们在欧洲能够看到许多历史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建筑。

俯瞰北京故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