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男人,就要搞飞机

 抽屉电影 2022-08-12 发布于陕西

机械对于人类的作用跟机械对于男人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人类来说,机械的诞生,尤其是可控制的动力机械的诞生使得人类文明从农耕文明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至今日,人类社会依旧处于一种工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机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替,同时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权,某种程度上来说,机械是促进人类进步的。

而对于男人来说,机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带来工业时代,同时也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并不亚于任何一项竞技体育,在机械的世界里,这种乐趣着实让男人着迷。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喜剧《飞行器里的好小伙》,同时也是一部讲述飞机发展的影片,本片通过一场阴差阳错的飞机赛,让观众们能有机会了解在一战之前,飞机这个新鲜的机器究竟代表了什么,同时,各国人们对于飞机的痴迷究竟有何不同,与此同时,在一战爆发前,人们对于国际形势究竟有着怎样的判断基准。

本片还有一个更加直白且很长的名字《我是怎样花25小时11分从伦敦飞到巴黎》这个片名基本上说出来了本片的故事简介,一场由英国举办的飞行大赛,集合了全世界很多喜欢飞机飞行的人,最终,他们中间角逐产生了一个冠军,他获得了荣誉也收获了奖金,故事完,然而这样的故事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本片中展示出来的众生相。

自从莱特兄弟在1903年成功试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之后,飞机这个新生事物便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史。对于当时的工业发展来说,飞机是一定情况下的产物,而作为一个新鲜事物,飞机最初的意义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新鲜事物而被所有人所接纳, 同时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从本片中的各个权势阶层对于飞机的看法就可见一斑。

军人小伙对自己的女友父亲进行劝说的时候,为了给飞机贴金,不惜构筑了一个让英国军人制霸天空的美梦,虽然这个构想现在看来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在当时,人们还处于大航海时代的鼎盛时期,火车技术也才刚刚成熟,并没有人对于这个新兴的飞机技术有任何的侧目的。即使这样,掌管着巨大影响力的媒体的权势阶层也并没有将飞机当作一回事,他们不过是想借用这个噱头来为自己的报纸发行量做一个提升。

然而歪打正着的是,这个并不十分高明的主意却却吸引了全世界很多爱好飞行人们的注意,最终,这个飞行大赛成功举行,它一方面宣誓了英国在一战前企图再一次从天空中称霸世界的雄心,同时也集中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爱好飞行的年轻工程师们。这是这场大赛带给观众的另一层意义,拥有了新生事物才能拥有未来的发展权,虽然本片中真正掌握着生死大权的人们并不看好飞机,但对于这个新鲜事物还是愿意去包罗过来拿为他用。

这是从英国的角度看来,飞机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从其他各国人的表现来看,飞机大赛一定意义上也展示了各国人们各自迥异的性格。德国的参赛者们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教条,他们的口头禅就是长官无所不能,什么样的事情他都能做,即使是看着说明说开飞机,也并不是不可以。在这场飞行大赛最终的角逐中,德国人在关键时刻却落败了。这不得不说有所指。

当我们站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去看本片的时候,这样的设定不由得不让观众们想起来一点事情。而日本的参赛者更加的滑稽,在比赛刚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就已经被人们排除到赛道之外。这样的情景,结合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局势,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现实中的日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现状。虽然日本在六十年代迅速的依靠美国的产业转移而获得了战后经济腾飞,然而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全世界对于他取得的经济成就并不认可,并最终在美国亲自下场后,日本的经济神话就此破灭。

意大利的飞机摇摆不定,法国的飞机驾驶员即使是在比赛中也喜欢中途做一些羞羞的事情,最终获得胜利的是美国人和英国人,英国人获得了冠军,但是美国人拥有了“骑士精神”后来两个国家的飞行员们分享了这个大奖,而后的结果就是其乐融融。

回看一下比赛过程以及结果,参看一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国际形势,我们基本上就能做到一一对应,这场比赛讲述的国际局势基本上源于当时的真实世界架构,而苏联以及东方的很多国家们都是被排除在外的。美国人英国人结盟,欧洲其他人成了笑料,日本是唯一一个亚洲国家,而这场比赛过后不久,就爆发了一战,可见,这群人喜欢机械的目的并不是和平。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