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 深度好文 | 尹思甜:《病房里的故事》

 张亮亮的亮亮 2022-08-12 发布于江西

张庆辞的百花园地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本文共计1770字,阅读需12分钟)





病房里的故事


20级小教510班 尹思甜







医院的病房在人们眼中总是寂静、冷清的,我倒不觉得,它明明还蛮热闹的,医生忙碌的声音、病人们聊天的声音,至少没印象中那么静。

我得了很严重的病,在病房里住了很久。于我而言,病房几乎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医生护士都和我很熟悉了。我的病房是并不是单人间,因为我住院的时间长,所以有许多位病友。

我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病友几乎是同时入院的,一个是在准备高考的女学生,另一个是体型微胖的中年妇女。她们做的都是小手术,一个割粉瘤、一个接骨头,只需要留院观察几天打打消炎针就可以了。女学生很安静,但主动和她聊天也很聊的开,中年妇女也很喜欢聊天,病房里经常有她们的聊天声,一点都不寂寞。女学生要备考,她想要考师范,想早点工作为家里分担负担;而中年妇女有个不学无术的孙女,总是让她生气。唉,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这期间有一位我没看过的医生到我们病房来宣传,虽然他讲得绘声绘色,但听着他冗长的演讲我还是快要睡着了。硬撑着听了一会,终于他停了下来,习惯性地鼓了几下掌才想起来刚刚的话题好像有点沉重,幸好他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随后这位医生便离开了。过了两三天,我的两位病友也出院了。

我的第三位病友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老人家得了脑血栓,虽然已经做了手术,但后期恢复并不理想,这让老人的手没办法使力,行走也有些不协调。老人家的儿子和女儿都很忙,不怎么到医院来陪他,所以没人的时候,老人家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过医生来和他聊天时,他总是很健谈,总很乐意和人说自己年轻时的事,历史和实事也是他热衷的话题之一。但每次聊天他总是不经意间想起自己的儿女,然后向医生询问他们的情况。他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就出院了,他出院之后的事就是我从医生们聊天的时候听来的。老人回了家之后,因为没人照顾,就被送去了敬老院。现在在敬老院里虽然过的很好,每天和与他有共同爱好的同龄人一起聊天、下象棋。但他似乎没有在医院时那么爱聊天了。果然还是更希望儿女能够陪在身边吧。

之后,病房里的病友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由此好几轮,我都快忘了有多少位病友了。

一年春天大概是3月份左右吧,我的病房又来了两位病友。他们得的病是一样的,都是扩张性心脏病。这病是个无底洞,除非做支架,否则就一直是用药支撑着。这两位病友都是男性,都50岁左右,一位姓李,另一位因为一直插着呼吸机,医生们也没提过所以就不知道了。李先生因为病的原因,身体肿胀,不方便行动,所以他还在放假的儿子来到医院照顾他,据说因为妻子还要忙于工作,因此才让儿子来了。李先生的儿子因为疫情原因在网上上课。然而有一次我经过他儿子身边时,发现他上课居然是开后台上的,手机屏幕上实际是在玩游戏。我提醒他要认真听课,但他似乎并没有听到就作罢了。虽然上课不认真,不过还蛮孝顺的,定了闹钟,提醒自己去给父亲打饭,晚上还帮父亲端水洗脸洗脚。

渐渐的,这样过去了几天。带着呼吸机的那位病友,去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转了病房。听医生们聊天,好像是很成功的,并且还听他们说李先生的条件要是做了手术的话,恢复的会更好,只是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钱去做手术。

又过了几天,李先生的病越来越重了,最后也插上了呼吸机。然后在一天夜里,大概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李先生似乎不行了,李先生的妻子也连夜赶了过来。那一晚,整个病房里充斥了李先生妻子的哭喊声,李先生的儿子倒是冷静,虽然眼圈湿润了,但一直没让眼泪掉下来。但他一直握着父亲的手,想要牢牢握紧不让他走,却又不希望他被病痛折磨。因为李先生的已经太过严重无法治疗了,所以医院告诉他们医院可以用救护车把他们带回家乡,至少落叶归根。李先生的妻子同意了。之后的事便是我从医生嘴里听来的了。据说李先生在快到家乡的时候,在救护车上咽气了,而李先生的儿子也终于放声大哭,在父亲身旁求他不要走。

这是我在病房里第二次遇到死亡。你问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嘘,这是秘密哟。

“咔嚓”病房的门开了,一位护士走了进来,这个病房的病人全搬走了,要全部换新。收拾的时候她瞥见墙上幼稚的简笔画,不由想起一年前住在这里的少女,她很活泼,给医院带来了很多欢笑……



[01] 时光纪念册 | 何鹏辉:《 师范之路,自由之行》

星光图 | 李敏:《那个另一条路》

[01] 美文大赏 | 吴文怡:《仲夏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