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立文|面条的乡愁

 韶华蝶梦 2022-08-12 发布于陕西


面条的乡愁

文|单立文   图|网络   编辑|烈马青葱

小学上地理课,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北方面食南方米”。于是,同学之间就流传着:南方人肠子粗,北方人肠子细。南方人到北方来,吃面食不消化,容易肠胃不适,看着吃不饱。北方人到南方去,吃大米不充饥,常害饥困,一顿能吃七大碗。但是南方稻子一年两熟,有“湖广熟天下足”美称,比山东小麦三年两熟,收获多多,所以大米顶吃(紧吃,数量多,不怕吃的意思),可以可着劲儿吃。当然这都是当不得真的玩笑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山东农业大学读书时,大学里有很多南方人。一次我到食堂打饭,看到小巧玲珑的漂亮南方学姐在排长队争抢大米干饭(大米饭蒸熟后,象豆腐样切成四方块)。当时是大学生还是供应制,大米属于粗粮,学生按三成粗粮七成细粮分发饭票。我打小吃不惯大米(同学们笑说我馋),除了早晚的玉米稀饭用去粗粮票,每月底都余下一些粗粮票。南方学姐见状,都要求跟我兑换饭票,用一斤细粮票换我一斤粗粮票。我感觉沾了学姐的便宜,怪不好意思,常买学校礼堂的周末电影票馈赠学姐。而南方学姐却不觉得我赚她便宜(不以为意),反而心甘情愿预约一对一用细粮票换我的下月粗粮票。

“冬至水饺夏至面”,是我老家山东高密北乡(仁和爱国村)的风俗习惯,日久也就成了一种饮食爱好和美丽乡愁。尤其对于面条,我更是情有独钟。小时候我长得瘦小,而面条好消化。我五大三粗同桌的父亲是个工人,家里生活条件在村里比较好,早饭常吃面条。结果同学早上扒了两碗面条,还要在书包里捎块干粮,免得不到放学吃晌午饭就饿了。

那时候家里穷,只有过生日的早晨,母亲才会给我做一碗面条,有时家里条件好些,也还在碗底下卧一个荷包蛋。过生日吃面条,故乡叫长寿面、增岁面。儿子小时候过生日,我们都是碗底卧两个荷包蛋,告诉儿子一双筷子俩鸡蛋,圆圆满满双百分。儿子吃了增岁面,果然心旷神怡,喜上眉梢,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每次考试都有大进步,一直到考上大学。在异地上大学,过生日我们也不忘发个红包,嘱咐一定吃一碗擀面条,岁岁平安,快乐长长,是祝福更是期盼。

那年代,水饺只重大节日如过年除夕、中秋节等才能每人吃一碗。平常日家里来了客人,吃碗捞(擀)面条,就算很隆重了。过去的捞(擀)面条,面条是手擀的,揉进了情愫,擀进了豪迈,不像现在是机器现压的,成袋装的,甚至更现成的方便面、即食面。


日常生活里,一家人吃捞(擀)面条多是简单的汤、面。切一些青菜,比如白菜,或韭菜,甚至绿豆芽,先炝一下锅。炝锅时,等油微热,先放十来粒花椒,炒出麻香味儿,把花椒粒捞出,切几片姜丝、几片大蒜、几段大葱,入锅翻炒一下,放入切好的青菜。菜要炒七成熟时,放入少许盐,点几滴酱油,搅拌均匀便可出锅。我最喜欢母亲做的韭菜、鸡蛋打卤的捞(擀)面条,色香味俱全,连扒三大碗不见饱。当然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均匀(都吃饱),每人碗里的捞(擀)面条总是卤多(汤多)面(条)少。

然后,点火烧水,等水烧开,可放入面条,煮上三滚儿就可以了。现成的手擀面,面条新鲜,水开后煮上两滚儿就可以。在面条煮两滚儿或一滚儿时,倒入刚才炝好的菜,开上半滚儿,尝尝味道咸淡,便可以出锅开吃了。

面硬擀出的面条也劲道,调料却简单,用蒜臼砸上几瓣大蒜,调上盐酱油醋,滴几点香油就可以。愿意吃辣椒呢,可以熟一些辣椒油拌着吃。但是细面条也不常吃,细面还要留着过年呢。好在母亲心灵手巧,会擀地瓜面面条,秫秫面(红高粱面)面条,棒子(玉米)面面条等等。当然,这些面也不是纯粹的,需要加少许细面,要不面不粘,擀不起饼来,不能切面条。

有时我就想,来客吃捞(擀)面条是再疏远的交往也要在礼节上隆重,不能差(少)了礼数,这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孔孟之邦,齐鲁大地待人接物的文脉(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尚往来,这样相处起来才轻松愉悦,长长久久。而孩子过生日则不怕麻烦,擀面、打卤、青菜,一应俱全,寓示着人生的丰富多彩,要不怕麻烦,只要耐心去做就能获得幸福。

现如今,吃捞(擀)面条还是很有诱惑的。先把青菜洗干净了,白菜叶子、菠菜、都是上好的食材。面条,自然是手擀面最佳。在和面时,尽量让面硬一点,多揉一揉,然后让面团略微醒一醒,再擀成大张面饼,切成宽度适中的面条儿。调料其实很简单,用几瓣蒜稍加些盐,捣成蒜泥,倒入酱油和醋,滴入香油。等放入青菜叶的面条煮熟出锅,稍过一下凉水,或直接捞出,浇入调制好的调料,即可食用。如果碎一些芝麻盐,拌入,味道会更诱人。所以每每想到捞(擀)面条,都会禁不住咽几次口水。这就是家的向往,母亲的味道,亘古不变的乡愁。

饮食文化,源于对根的怀念与牵挂。根源是对故乡的温馨眷恋,总是萦绕在孤独的黑夜,缠绵于梦呓之间。你永远都是从故乡的土地上,走出来的汉子。你的灵魂深处永远都流淌着家乡的温度,流淌着淳朴与厚重,坚强地走向远方。温情与时光同时沉醉,家乡的味道,永远都在你的身边,温润着你的善良,让你永远坦荡而且从容。



作者简介:单立文,工作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高密市支行;通联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农行东宿舍7号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