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奇绝前童镇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奇绝前童镇

前童镇,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邻跃龙街道,东南交一市镇,南界台州市三门县沙柳街道,西南抵桑洲镇,西靠岔路镇。全镇土地面积66.81平方千米。 2019年末户籍人口25781人, 辖1个居委会和17个村委会, 镇政府驻北大街5号。 2019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财政收入8259万元。

前童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前童古镇(4A级)和梁皇山(3A级)两大旅游景区, 还有石镜精舍、福泉禅寺、"浙江第一樟"等人文自然景观。 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前童元宵行会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 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前童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1950年1月撤销旧的乡建制,改塔林乡为前童乡,1956年2月乡的建制进行调整。小乡并大乡,竹林、团结、前童三乡并为前童乡,1958年11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时,宁象并县,前童改为生产单位先称生产大队,后称管理区。1961年7月,改称前童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前童公社革委会,1981年4月选举产生了前童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恢复称前童乡,1987年2月改为前童镇。1992年5月竹林乡撤并到前童镇。前童是个五匠之乡,尤其以木匠和雕刻为代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顶花轿和一张木雕嵌镶床皆出自前童。由县文管会收藏的木工雕花床更是清末前童雕匠的代表手艺。前童家家户户,几乎都保存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蔑丝箱等精致家具。古老的民居里,拱斗、雀替、柱饰造型千姿百态。

山墙上堪称一绝的石花窗,林林总总200余扇,其图案没有一幅雷同。2005年,前童仿古工艺厂,巧匠聚集,专门生产竹、木雕制工艺品,产品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数量达数百种。该厂生产的木雕龙舟,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前童镇,一个心仪已久的古镇。前年12月,中国邮政出的一套“中国古镇”的邮票,其中第一枚便是前童镇的画面,这使我对前童镇更是心向往之。

趁着赴浙江旅游的机会,顺道前往宁波市宁海县,去圆这个梦。

前童镇地处宁海县西南。阳光晴和,宛如阳春,为此,游客众多。清晨,一层朦胧的雾笼罩着古镇,在清脆的鸟声中,她变成一位蒙着面纱的娇羞美人。小溪的涓涓细流环绕着古镇的每家每户,清澈的溪水恰似一坛陈年佳酿,清凉甘甜,又似一面镜子,明净透彻。

溪边的石子路,蜿蜒曲折,石子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磨得光滑的表面见证了岁月的变迁,颇有韵味。明媚的晨光洒在小溪上,清脆的鸟鸣和叮咚的溪水相互回应,渐渐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午间,灿烂的阳光撒在古老的瓦屋上,古镇揭开了她的面纱,一位朴素的美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粉墙黛瓦的老屋,墙角长着嫩绿的青苔。小溪边几棵细长的竹,青翠欲滴的竹叶,犹如一把把用翡翠制成的宝剑。以湛蓝明亮的天空为背景,欢笑的孩子与捣衣的妇女之间,点缀着树梢秀竹,再加上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素雅自然的中国画。

  夜晚,柔和的月光映照着明朗的马头墙,古镇悄无声息地变成了一位恬静优雅的睡美人。依依多情的杨柳轻拂着小溪,在微风中知了声好像催眠曲渐渐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进梦乡。照例的,前童也是小桥流水人家,却又有着和其他古镇不尽相同的特点。

记得去丽江古城的时候,导游说,假如走散了,你循着绕城的溪流,顺水而下,便可以抵达出口;富阳的龙门古镇、婺源的李坑,大都是这样的格局。前童镇则不然,它的溪水往镇里流动,大概是暗合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训。前童镇的街径,和富阳龙门古镇、嵊州崇仁古镇等却是一样的,大都由鹅卵石铺就。镇中的民居也是如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垒砌而成,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国庆黄金周走过的龙门古镇和后来去过的嵊州崇仁古镇。龙门古镇曾是电影《理发师》的取景地,到前童镇一看,广告语中说道:《理发师》的70%以上镜头都取景于此。一个龙门镇,一个前童镇,其民居、街径的材质、布局、风格大致相仿,所以,把它们摄入同一部电影,真的很难分清哪里是龙门镇,哪里是前童镇。两者相较,前童镇似乎更有底气,电影《理发师》中破旧的理发室,至今还保留着,成为前童镇的著名一景。在前童镇的“童氏宗祠”一侧,还开辟了一座以往生产队仓库模样的“逸飞影院”,里面循环播放着电影《理发师》,犹如庐山电影院始终循环播放着电影《庐山恋》一般。

我们所涉足的前童镇,其实是始建于宋朝末年的前童“鹿山村”,它依鹿山而起,童姓子孙在此聚居、繁衍。年代一久,就有了古雅质朴的意蕴。粉墙黛瓦,镂花石窗,雕梁画栋,斑斑驳驳,虽显苍凉,但依稀还能辨识出曾经的繁华。据查:鹿山村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街径。

眼前,就有不少村民在绕屋流转的溪流中洗涤衣物,成为鹿山村的风土人情的一景,叫人想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名句。前童镇鹿山村主要是明清建筑,最值得珍视的是她还较好地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明经堂”、“群峰簪笏”、“职思其居”等。梁皇山在宁海县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镇北部边境,属于南干山。西接大门山,东连岵岫岭、封山,南为大红山,东、北与黄坛毗连。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传说,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是吃素的创始

梁皇寺人,被尊奉为"饿佛"。他的长子昭明的第三个儿子萧察,有文才,精佛法,深得武帝钟爱,封为岳阳王,任东扬州刺史、会稽郡太守,家有宾客数千。梁太清末年(549),东魏降将侯景引兵渡江,攻破南朝梁的都城,萧衍饥病而死。岳阳王携王妃、太尉、将军多人,到桐柏山避难隐居,在"稍场"的佛寺中,随同和尚念经拜佛,同时习文练武。叛兵赶到,警卫将军战死,太尉被捕杀于寺前驿站十字路口,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带发修行,岳阳王在和尚护送下躲进双大门的岩洞中脱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到京城,做了梁宣帝。民间有句顺口溜:"梁岩亮,金钟响,岩门开,王子出山做宣帝"。此后,驿站改为梁皇街,稍场佛寺命名为梁皇寺,桐柏山更名为梁皇山。

“职思其居”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的住宅。据说,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职思其居”的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

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区划,又融融泄泄于一堂,饶有人情味。庭院的天井颇为宽敞,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着“金钱铺地”的寓意。“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看来,饶是古代举人、秀才之类的“雅人”,也难避“拜金”之俗。“童氏宗祠”很值得一看,它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它的屋脊上镌着福、禄、寿三星和龙的雕塑,其雕工在中国古代属于较为精细的那一类。据称,“童氏宗祠”由名儒方孝孺亲自参与设计,西厢曾辟为方孝孺祠。网上说,“童氏宗祠”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二厢及正厅,类如封闭的四合院。正厅保留了明代风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卧蚕型的雀替、圆鼓型的柱础、覆盆式的磉盘、五凤楼状的戏台,在中国则较为罕见。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因这里较为偏僻,所以明代还有所保留。设计者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他的不与朱棣合作,成就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但也累及800多个冤魂,更有数千人被流放、充军,除了近亲远戚,其中还不乏他的朋友和弟子(属于“九族”之外的“第十族”)。

鲁迅在痛悼“左联”五烈士的著名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曾把柔石与方孝孺相提并论为“台州式的硬气”。想起这位因参与组织削藩、反对并拒绝与朱棣合作,最终被“磔诸市”、“灭十族”,不禁扼腕叹息。从“灭九族”升格为“灭十族”,这是永乐皇帝残暴的“创举”,也是破天荒的惨剧。“童氏宗祠”的大厅有32根大圆柱,就好比32颗象棋子。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无论你是“读书种子”,还是才高八斗的大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啻都是他的一颗可留可弃的棋子儿。

前童镇的民俗博物馆是一个村级自筹资金建立的省级民俗博物馆。馆内布置了家具、服饰、灯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烟灯等日常用具500多件,展现了这一地区从古老向近现代发展的农村文明史。尤其是馆内陈设的朱红色的坛坛罐罐,叫人油然联想起宁波歌舞团在上海舞台上曾经上演过的大型原创民族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

循着潺潺流水,逆流而下,走出鹿山村,右侧便是鹿山。因为是冬季,山坡上绵软的植被都是淡黄色的。鹿山不高,仅10分钟即可到达山顶;在“七山二水一分土”的浙江,鹿山无非是一座小土丘而已。但登临山顶,回望前童镇鹿山村,则自有一种凭高望远、恍若隔世的感觉。1995年,有一个操宁波口音的老人拿着照相机,在前童村的墙弄、院落、老街到处转悠,尤其对着童氏大宗祠不停拍照。现在到前童拍照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在那时,还是一桩新鲜事。童衍孝、童铁策凑上去一问,得知来人是宁波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保护古建筑闻名的杨古城,此番到童小海的仿古工艺厂指导工作,顺便考察古村。双方言谈投机,相聚甚欢。杨古城说:“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村老屋保护好,前童人多地少,说不定开发旅游是致富路子呢!”鹿山村因鹿山而得名。鹿山不高,因为形象像一头卧着的鹿而得名,10多分钟就到山顶。

登鹿山顶,可以俯瞰古镇的全貌。极目远眺,青砖墨瓦,连绵的明清古建筑尽收眼底。走在古镇的卵石小径上,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那种古朴的味道越来越浓,让人不由沉静下来。鹿山村始建于宋朝末年,760多年来,童姓子孙合族聚居于此。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曾经的繁华。古镇的明清建筑中,属于鹿山村的就有1300余间,其中著名的有"明经堂"、"群峰簪笏"、"职思其居"等。这些古建筑能经受住岁月的侵蚀而完整保存,与鹿山村民的集体保护是分不开的。一是村内很早就成立了古村落保护组织,坚持把古村落保护工作列入村三委会、村民代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村级文保室,成立了义务文保队伍、义务消防队和夜巡队等,使

前童镇 古镇得到有效的保护;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古村落保护宣传,使村民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发动多方力量支持古村落的保护。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调。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八卦水系,哗哗鸣唱,幽幽潜行,流遍家家户户,不是水乡,胜似水乡。

前童镇西北与东南边境群山环列,西北边境之梁皇山主峰海拔768.2米。中部为平洋。主要溪流有白溪和梁皇溪。白溪由西面岔路镇进入境内,流经前童村前,然后东出竹林村。梁皇溪源出梁皇山东南麓,经前童村后,迂回至竹林村后,汇于白溪。梁皇山南麓有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之梁皇寺(崇福寺)。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过梁皇山。前童南岙山麓有明初儒士童伯礼营建之石镜精舍,方孝孺曾在此讲学。塔山、鹿山峙立东西两侧,景色秀丽。孝女湖、庙湖、致思厅、学士桥、南宫庙等古迹,今尚存。明初方孝孺所设计之童氏宗祠建筑,

前童镇旅游图仍大致完好。明洪武年间所建的宗祠,已引起省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大众的赞赏。鹿山有革命烈士墓及碑亭。

前童历代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前童有功名者200余人,近代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有25岁任浙江临时都督的童保暄。整个前童镇有村古、民朴、泉神、山秀的特色。竹林村浙江樟树王、南岙方孝孺手植柏等名木古树弥足珍贵,神奇的连头药泉令人惊叹,巧夺天工的工艺珍品选进了北京故宫和人民大会堂,梁皇山为徐霞客写游记的首站,风光秀丽的鹿山、塔山、石镜山吸引着四方游人。境内东北覆船山之巅有福全寺。有王槐秋领导的浙东游击队"铁流"纪念馆。福全寺与附近莲头山为该县旅游胜地。2007年6月,前童镇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前童经历了760余年的发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这批古建筑群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亩,檐前童镇头四注,两廊发阁,南设戏台,北存祀室。其他环村而筑的"俨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数十座小祠,分别建于明天启、清顺治、乾嘉年间,历经数百年轮廓依旧。古祠周围是黛青粉墙的道地(四合院),"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40余个道地,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

比起一些出名的古镇,前童还是未开发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里你甚

前童镇至有可能看到家养的猪,或是不经意掉下来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经济的侵袭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风民俗。墙是因为沧桑而灰暗的墙,房是因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两旁都是长板门面的店铺。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5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大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

前童镇

前童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先生课教子弟,开启文明。自此,"读书不求闻达,亦足变化气质",便成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谨节堂"、"聚书楼"、"集贤斋"、"天、尺木草堂"、"鹿鸣山房"、"德邻书院",一座座充满文化内涵的明清时期书院相继建立。从这里,仅童氏获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张张贴在厅堂里壁的中举捷报仍清晰可辨。文化上的先着,造就了追求光明和知识的民风。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临时都督童保暄、民国和建国后首任县长,均出自该村。截至2005年,该镇共有教授、书画家、作家、表演艺术家、医学家、高级工程师等百余人,博士6名。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临白溪水,塔山、鹿山两景点缀东西,是一座山环水绕的江南集镇典型。镇前镇后,古木掩映,镇北三棵古杏树,已逾千年树龄;村南金桂植于元代,古镜精舍六株古柏为明代大儒方孝孺亲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余户人家的集镇布局别致,清澈见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镇,家家绕水,户户贯流,最后回灌田园,虽非水乡,胜似水乡。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卵石小径构成了古镇的神韵,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自始至终,鹿山村民都一直开展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持这一神韵不失。他们对小溪按期清淤、修缮,不向溪中倾倒垃圾、污物,保持水流的清洁。

2006年,有关部门在溪流里放养了红锦鲤、鲤鱼等,村民没有一个去抓捕的,反而自发地放养一些鱼类,鱼儿成群畅游的溪流也成了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给游客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村里积极消灭露天粪坑、迁养家畜,建设文体活动场所,建立环卫保洁制度,成立卫生保洁队伍,全面实施垃圾袋装化管理等。同时,投入10余万元,对村内的道路进行改造建设,并发动村民在植树节到鹿山公园进行义务植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鹿山村人与人的和谐也成为工作重点。多年来,鹿山村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采取多种措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例如该村将原来的操场改造成露天舞场,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教村民跳秧歌舞。健康的文化活动逐步改掉了村民打麻将等陋习,为村民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前童的古宅太过密集,一一道来无异于遍数过江之鲫,只能择而述之、游之。

  杨古城痴迷城乡文物保护,一个宁波人,却对保护前童古建筑比宁海人还上心。老先生饭菜不讲究,最喜欢前童豆腐汤就着前童麦饼下肚,嚼麦饼时眼睛“皱记夹记”,印象尤其深刻。

  杨古城来前童后,当晚童衍孝、童铁策就兴冲冲找到童遵锵。毕竟当过领导,童遵锵马上就抓住了要点:“借鉴人家的做法,先把资料收集起来。”前童人自古重视文化,留下不少古籍,三个老人一头扎进故纸堆,查找资料;又剪辑、复印现在多种旅游杂志、风景区的做法,广为宣传。童衍孝家蛮早就接了电话,就电话邀请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和多家媒体,“到前童来呵!”

  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自费的!

  在他们的盛情邀约下,杨古城的老搭档曹厚德来了,宁波文管所的许孟光来了,宁海文物办的屠绍国、滕延俊也来了,大小媒体更是常来常往。这一来,三个老人是理所当然的导游。也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就嘟嘟闹:“前童有什么好相的?长日哄些人来,我两块工资都贴他们的饭钿了!”

  好在这些专家、学者不是来“嬉嬉荡荡”的,他们吃了前童麦饼后,提建议、发文章,从而使保护古建民居的呼声高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放大”效应。

  1997年,杨古城《致黄坛镇、前童镇政府的函》,提出前童古民居及整体环境,要妥然保护。时任宁波市文化局长的周时奋,在《宁波日报》发表散文《前童随笔》,又在《宁波晚报》刊登《谁来“收藏”前童》。记者也在当时的《宁海报》撰文《前童古建筑引起专家学者瞩目》。还有宁波人郑仲晔,在《宁波晚报》频频发文,劝阻拆老屋老街……

  杨古城的函是发给黄坛镇、前童镇两个地方的,说明黄坛镇也有不少古村古建。可惜,黄坛人错失时机,说到底,还是个认知问题。当时黄坛有个村干部就嚷:“看见老专家来就烦,他们的啰嗦听也勿要听。叫我难拆老屋,我路都浇水泥了……”不过现在他也追悔昔日喽。

那鹿山村,历经数百年沧桑,蒙着数百年风尘,至今还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祖母,活在现实世界里。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前童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