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实话:我其实也是余秋雨的书迷

 如海 2022-08-14 发布于四川

文/如海

押沙龙是一个自媒体大V,在网络上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归来,文风明显变得温柔了许多,没有了以往硬刚的犀利,更加宽容、温和地看人论事。他说偶然翻到自己四年前,一篇怼余秋雨的文章,讽刺余老师“永远充满甜蜜蜜的伤感,黏糊糊的感动,永远准备着在眼泡里蓄上两包热泪”,还说人家“总是要把脸仰成四十五度,才能让眼泪不再流下来”。

时过境迁,现在他觉得余秋雨没有那么烦人了,余秋雨愿意“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就让人家哭嘛。余秋雨的矫情也没有那么讨厌,毕竟是一个有文化的文人,骨子里也是尊崇文化的。文风和品味不好而已,也没有反智和做爱国生意。
然后,另外一个自媒体的青年才俊海边的西塞罗大喜过望,说原来自己就是余秋雨老师的书迷,只是四年前看许多人都在文骂余秋雨,就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喜欢。
无独有偶,我从高中时代开始就一直很喜欢余秋雨的文字。《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霜冷长河》都读过,有些文章还会反复读。《文明的碎片》是我同桌静送给我的,倍加珍惜。静家境富裕,也很喜欢文字,但毕业后就嫁给了当地门当户对的公子,赋闲在家,再无联系。岁月荏苒,我内心知道,她一定也还喜欢余秋雨的文字。
或许我终究是一个俗人。我背诵过许多汪国真的诗,有些人觉得太直白,算不得诗。同样,我仿佛研读余秋雨的散文,那些附庸风雅的文风,有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但还是喜欢得不得了。我刻意去模仿他的写法,写出过优美的散文,常常被班主任熊老师在班上念。
从作文的角度,余秋雨的文章是很有功效的。文字隽永,裹挟着鸡汤,让一篇作文显得有血有肉,往往容易得到高分。我想,这也是熊老师为什么很推崇我的文章的缘故。他骨子里,也是很欣赏余秋雨的文字的。
后来,网络里开始铺天盖地痛批余秋雨,汹涌澎湃,来势汹汹。谈及余秋雨,似乎都觉得其人品低劣、文风无骨,就是玩弄文字奇技淫巧的一个网红而已。文明和文化,余秋雨乐山乐山,完全没有资格触碰深厚的中华底蕴。
这里面,我始终认为有文人相轻的成分在里面。余秋雨有好多篇可以封神的文章,如《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乡关何处》。批他的人,根本写不出他大美的文字。
如《一个王朝的背影》里,余秋雨说: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
他用散文的方式抒写清王朝,文字之美如武林高手的深厚内功,真气由内而外的散发,徐徐流出,沁人心脾,辉煌和衰败,道出了经天纬地的君王;王朝的兴与衰、荣与辱、成与败,都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余秋雨的功力和独特。
不能说余秋雨轻易地说落泪了,然后读者就看不惯他的矫情,说自己读的时候没有热泪盈眶。散文不真,过于虚伪。余秋雨的“含泪文”被许多人诟病,特别是一些大家。
王朔说余秋雨在文学界不入流,说他没有写过小说,冒充文化人基本不入流。但明眼人都知道,余秋雨的作品,无论是高度和深度都超越“顽主”太多太多了。
文学作品,优雅就是美,为何一定要当真。你读的时候没有眼含泪花,就说余秋雨很假、很矫情,我觉得这是嫉妒人家优美。余华的《活着》很有名,但文字如白开水,完全没有什么美感,就是一个富二代纨绔子弟败家公子的故事,一定就胜过余秋雨吗?不过是先入为主,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和认知而已。
易中天也看不起余秋雨,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余秋雨。我认可易中天的水平和历史见地。他把三国幽默地白话,很接地气,也让许多人喜欢。但说实话。如果整个中华历史,都被讲成故事会,那是文化的一种悲哀。
为什么今天还要学文言文,就是因为古文的精简和优雅,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文字的优雅和柔美,始终是需要的。
余秋雨的文章火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出名的事件。公安部门扫黄抓嫖,居然在一个三陪小姐的包里发现一本《文化苦旅》。人家姑娘说:没啥隐情,她读《文化苦旅》,就是因为有些嫖客事前事后喜欢聊聊这个。
余秋雨老师附庸风雅,没有什么错。这个世界附庸风雅的人多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还是郭德纲说得好:全靠同行的衬托。
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们:我真的很喜欢余秋雨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