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连载306:人类的心灵,必须跟上物质发展的脚步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huì ),而民弥(mí)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文章图片2

本段的中心思想就是说:治国之道其实并不在于法律法令要多么严厉。

老百姓的民风民俗,如果都是那么善良敦朴,都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那么怎么可能会动刀动枪,引发社会动乱呢?相反,如果法令繁多,朝令夕改,则社会秩序越乱;科技越来越发达,犯罪率越高越奇。

所以老子觉得把问题提出来的目的,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即使用法律管人,但人心不善,无非也是作茧自缚而已。

本段分四个层面来阐述:


文章图片3

第一层面,讲“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禁令愈多,作为人民来说,什么都不敢做、不能做,于是物质上就愈贫穷,精神上也更贫穷,贫穷到痛苦的地步。

当然问题的根本是:究竟是忌讳谁?为谁忌讳?忌讳什么?

老子的意思是说,作为帝王,会拥有许许多多的各种特权,但如果这些特权,没有用在保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没有用在为天下整体利益的服务上,而仅仅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出现很多禁忌和败乱。


文章图片4

第二层面,讲“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现在这个世界上,局部地区为什么拥有那么多武器?为什么战火不断?

为什么人们已经习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习惯于以武力反抗武力?……

很多事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公理、正义得不到伸张;在于腐败昏庸,或者无德无能,或者贪得无厌掠夺资源。

文章图片5

从现代世界情况来看,杀伤力强大的导弹、原子弹都属于“利器”。如果投下一颗,那么生灵涂炭,千万人头落地……

这些所谓的利器,是杀人的魔鬼,也是科技发达的象征。

如何阻止战争的发生?如何让人类回归安定、清闲、自然、舒适、享受的和平世界?这是我们全人类都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图片6

第三层面,讲“民多伎巧,奇物滋起”。

什么是“伎巧”?伎巧,是指技术、技能或者说是技艺。

技巧的发展:

  • 一是促进社会文明的科技进步;
  • 二是加速了物质“奇物”的滋生和发展。
文章图片7

讲到“奇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物质的基本概念。

如果把物质分为二类的话,一类是平常之物,另一类是不平常之物、稀奇之物。

  • 平常之物,是指那些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要的东西——就是“为腹不为目”的东西;就是指基本的生活资料,如粮食、蔬菜等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 另一类的不平常之物,就是稀奇之物,是指供人好玩、好看、好听的“为目不为腹”的东西。
文章图片8

现代社会文明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不能不说的是“人多技巧”。

比如说手机、电视等,在很多方面满足了人的感官需求,同时也不断地刺激人的感官与欲望。

还有比如说冷气机,也许五年、十年以后,不必要这样一个大箱装在墙上,也许会像一份月历一样,在墙上一挂,就可以调节空气了。

文章图片9

“奇物滋起”,于是人人好奇,都要研究,制造出来的东西就越奇怪、越便利。

然后,由于这些奇物的众多,并没有解决现代人类越来越多的身心灵整体性和谐的要求,相反带给人们是更多的意识形态上的畸形和价值观的偏离

特别是现在奇物的众多,造成的环境破坏、资源的浪费、气候的反常,可以说是对人类深层次的危害,是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

这是需要我们很多人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文章图片10

第四层面,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令是一定要有的,法令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但是如果法令太多、太滥、太严酷,而自身德不足于服民众,作为百姓,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为了生存岂能不为盗?

所以,过于严厉和过度渲染的法令,有时会适得其反。


文章图片11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第三段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文章图片12

更多有趣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