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辣老师蔡朝阳:孩子的灾难,莫过于家长太将学校当回事 | 复元访谈

 长沙7喜 2022-08-15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最近大家都热议视频,我也有过被视频击中的经历。当然,不是那个“二舅”。

2013年,一个扯皮会议的间歇,心情实在烦闷,啥事都不关心,最不宜静心关注严肃命题。

奇怪的是我一下就被一个视频击中了,一口气看完,甚至忘了开会的事情。

那是《一席》的一个演讲视频,对现行教育的发问。演讲者是一个叫蔡朝阳的中学语文老师,江湖人称“麻辣老师”。

虽然那是一个演讲,我却更愿意看作是一场发问。

让我被击中的并非其口才,并非全网爆红(也有几千万的流量),而是作为体制内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深到心痛。

可能有人会说了,哪里奇怪?作为教师不理所应当对教育有深刻理解吗?这种荒诞想法的人不是糊涂蛋就是在装外宾,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的教师是经过严格和精准训化程序出来的,也是应试教育下的蛋,很多人已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甚或,不少教师除了不发问懒得发问外,甚至认为发问本身就是“精神内耗”,应该被“二舅”治治的。

因此叫蔡朝阳的老师被我记住,一记就是9年。9年间,起码重复看了那视频不下9遍。我把这行为视为对一个勇敢者的尊重。

平凡的生活中,你可以不勇敢,但你保持对勇敢者的尊重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尤其他说的一些话,9年过去,言犹在耳,还掷地有声。

比如他问:是什么把我们的天真烂漫、充满了创造力与自由意志的孩子,逼到了神经病的边缘?

因为家长和老师都是马戏团里的驯兽师:将天然的野性的凶猛的雄鹰训练成服从的猎鹰。训练方法核心一个词:肉刑。

我们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但惟有这件事相当奇妙地具有可持续性。

你长大以后,你到青春期了,读初中、高中了,你开始拥有理性和独立思考了,当过去的那些灌输和管理可能失效的时候,别慌,还有一个法定,用极其惨烈的应试来挤占掉你所有的时间。

中考、高考、千军万马上独木桥,把你逼到不可抗拒的地步,只有应试只有考试、做练习才是大事,除此之外,青春所有的精彩全部取消。你的生活里面只有这些词:考试、分数……

他问:关于体制内的教育,为什么会是这么一架庞大的机器,不允许发生任何改变?

如果说换个立场可以理解的话,只有一点,因为孩子们正值青春,是一个人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假如不用这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事情缠住你,那么你的能量将如何释放?

这个教育本身毫无意义,但是它却能够耗去我们最好的年华与最活跃的能量,磨损掉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不能去从事那些真正需要创造力的事情,只能去参加像传销一样的高考誓师大会……

他说:面对这样坚硬的教育体制,每个人都只有哀叹一途,无能为力。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责任,都诿过于这个体制,然后坐等救世主的到来,那么我们自己就是体制,每个人都是这个体制的组成者……

9年后,在上述声音还未消失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向他发问,并将他带给那些有觉醒意愿的人。

今天的《复元访谈》人物:蔡朝阳。

人物简介:蔡朝阳,教育学者,亲子作家,儿童服务者,绍兴白鱼文化创始人。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但得爱书人似我》、《我家有个小学生》、《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教育,伴随着成长》、《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等作品。

以下是对话实录——

图片

全网爆红

麻辣老师今何在

复元伙伴:你从2009年进入公众视野(因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的硬伤引起社会反思),从2013年因一个教育演讲爆火——全网数千万观看量。随后几年,年年传闻因视频被“辞职”。现在你到底哪去了?

蔡朝阳:2013年至2016年之间,一直有自媒体曝出我被“辞职”的事,并归因于2013年那次演讲,都一笑了之,因为都是没有的事。真正辞职出来,是2016年,理由很简单:创业。

我一直说,学校涵盖的,只是教育很小的一部分。我出来,一种枷锁的挣脱,没有被迫,完全主动。呆在体制里的好处是明显的,最起码有安全感,有闲暇。但坏处也是明显的,会很遗憾,呆得越久遗憾越多。

曾经有朋友问我辞职之后的感受,我用了两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引用的是陶渊明的——觉今是而昨非。第二句是自己的话。我说,我现在很想不通,此前整整20年的中学老师生涯,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出来和朋友搞了一个“白鱼文化”,做创新教育。分两块,一块对小孩,一块对家长。

对小孩的部分,由我的搭档、王剑锋老师在负责,他对儿童教育更富有经验。主要开设了线上自在网络写作课和线下的主题营。对家长的部分,由我负责,侧重点在父母的自我成长及家庭教育。

当然,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比当体制内老师更艰难也更有挑战性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因为相比较而言,虽然都是做教育,体制内更像是工作。

为什么说很艰难?其实我们最初是只对小孩的。但你很快发现,只对小孩是没有用的。我们发现了教育创新的无奈——家长不成长,你把小孩子教育得再好也枉然。所以我们后来增加了对家长的自我成长板块。这是其一。

其二,对家长来说,你要影响他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关键点是,你只能影响有意愿改变的家长。这就是难点,在茫茫人海中去找到那个人,那些能为了孩子而有意自我成长和改变的人。

复元伙伴:这样的家长有吗多吗?

蔡朝阳:老实说,有,但不多。我们也经营书店,从我们图书的出单数据上可以证明。孩子的书,一出就是一千单、几百单,父母的书,走不动,一次就那么几十单。

可以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父母舍得给孩子花钱不舍得给自己花钱,渴望孩子改变。二是父母只想孩子改变,不想自己改变。

图片
图片

《二舅》体刷屏

首先该羞愧的是我们语文课的破坏力

复元伙伴:今年七月,视频《二舅》刷屏,随后争议刷屏,随后被迅速下架。抛开价值观和其他复杂的内需成因,你有没有发现,文案里面充斥着一种似曾相识的套路?这套路是不是语文教育的杰作?

蔡朝阳:这个视频发布后,我就写了篇文章说,这就是体制内语文教育的成果——典型的“小镇做家”思维和应试作文套路。果然,后被曝出视频文案抄袭自岳阳的一篇高考作文。

这其实是一篇特别典型的应试体作文,讲故事,举例子,煽情,最后升华点题,以正能量提升全文。这种写作手法是语文老师千百次训练过的,作者应用得非常熟练。当然接受过同样的文体训练的受众,也容易共鸣和感动。这是因为,大家接受了同一套话语的催眠。

对应试作文,我较有话语权,毕竟当过20年高中语文教师。我发现,那些最勤奋、最听话的,受过完整体制内高中教育的青年才俊,对于何为文章的理解,十之七八来自这样的高考作文训练。尤其在阐述“逆境还是顺境更出人才”这样的中心论点时,更容易出现雄辩的中国式逻辑。

没有吃过苦,你就不会成功。你成的功不够大,那是因为你吃的苦不够多。当叙事方式变成这样的以抒情甚至煽情为主的时候,冷静与理性就被屏蔽了,不再会有一些基于常识的思考,更遑论去质问一个为什么。

总的一句话:它完美地展示了体制内语文教育的“断层烈度”和纵深破坏力。

复元伙伴:说到体制内语文教育的破坏力,我们都感同身受。只不过后来有的人自己进行了反清洗,更多的人没有。所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正常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是相当可怕的。

蔡朝阳:语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我认为学校占据的部分是最小的、也是最有害的部分。整个语文教育的那一套话语体系,是高高在上的。

它有害在哪里?

我们可能要先给语文定义。在民国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是分为文和语的,文大概是文章的部分,语大概是讲这个表达的部分。

1950年以后,这两个课合起来,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我们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有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其实我觉得起主要作用的,是我们的选拔系统,系统评价和选拔带来的系统性问题。还有一个更复杂的东西,更根本的东西,这个不可说的,我们其实都知道根本性的问题在哪里。

所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学科教育以外的语文那个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常说的教育自救的部分。

经常会有人说,发现今天正常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呈代际衰减趋势的。怎么会这样?学历倒是越来越高了,但问题却越来越明显。

第一,从大的背景讲,我们小时候虽然也是这种体制内的教育,但它是散养式的,它不是精准投喂、不是严管的。现在是非常严谨的圈养,非常精准的投喂。

物质比我们那个时候丰富了很多,但是精神上比我们那个时候反而要匮乏。所以他们反而没有我们那一代人的自由。

第二, 考试体系非常的程式化,还有评价,像一个严密的程序一样,学生成了程序里面的一环它的考试一杆子到底,小学、高考,语文的模式一样我们以前小学和高考完全不一样的,比较人性化的。现在这个命题方式阅卷方式都是一样的。高考好歹有个选拔的说辞,你小学有什么说辞,总不能说也是选拔吧?

这种试卷本身就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想法和独立的思考。因为有指挥棒在那,课堂教学它肯定也是以考试为目的,这种非常程式化的语文教学,比较糟糕。它抹杀掉了所有个性和天性。

我看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考试试卷,你让大人来做,或者你让作家做,好些题也是做不出来的。如果你听哪个孩子说他的语文考试每次都考得很好,这八成有病它就不是给一个正常人考的,不是拥有正常的逻辑思维的娃娃考不好,因为它整个命题方式就是反人性的。

你知道它这个系统问题的所在,但是又不得不将小孩放到这个系统里面,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6岁到15岁这个时间多么宝贵,他的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和沟通能力都在建立之中。过了十五岁以后,你说这个人怎么还没有这个能力那个能力,他被那无用的考试和分数误了,怎么会有?

因为我一直是高中老师,我做了20年的中学老师,孩子到我这里已经15岁16岁了,有些重要的东西已经成型了。记得我带他们读课外书,带他们看经典电影,有一些同学都会反弹,说老师你的价值观有问题,跟我们以前的不同,一天到晚牢骚话,老师你自己是不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觉得自己特别才怀才不遇?

你想,从3岁起,他们经历了12年,他们的思想已经被之前的基础教育所塑造。说难听点,思维已经固化。所以,给一个世界知名的电影,他们就会不适:老师这里面立场有问题!

还有就是无休止的重复语法练习。语法是从欧洲引来的,但是你说这个语法分析有用吗?对欧洲有用,对我们没用。

它对我的写作和说话有帮助吗?都没有。语法只是一个非常好的适合用来考试的东西。这东西的练习真的是要失去对文字、对文学的兴趣,会失去审美。

从小到大审美从哪里来的?你文学的路烂掉了,对语言文字的一个好奇和关注没有了,哪里去谈审美?审美的最初来自于文学艺术。没有把基础打好,孩子就这样,歪长了。

现在教育教学本身,它确实问题很大,比如作文写久了写的不会说人话了,全是空话,大话,套路,然后就是不会想问题。

语文从小学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套路,在这个套路里面长大,难出杰出的作品,很容易自我装饰、自我催眠,而失去真实的表达,以及对问题的核心追问的能力。

图片
图片

教育自救

家长不要太将学校当回事

复元伙伴:我们说有一点,家长需要在课外去守护孩子的童年,这是比学校重要的事情。现在的家长把学校当成了领导了,甚至当成权力的化身,这当然是权力无处不在、强势覆盖的副产品,却要孩子去消化。

蔡朝阳: 因为它是一以贯之的东西。

小学面临着要升一个好的初中,初中面临升一个重点中学,高中,你面临着升985、211,所以他必须很内卷,这个内卷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实我们大家也知道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内卷?其实我们知道去解决它很简单,内卷在明朝中叶的时候就有过了。

明朝的内卷它是一个什么情况?其实是因为,技术没有什么突破,而人口又增加了,现在教育现在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它的技术没突破,但是它的窗帘变高了。

你刚才说的特别好,不要太把学校的那些东西当回事情,不要太把学校的命令当回事情,你又不是他的下属,你又不是他的延伸部门,归根到底是你要意识到一种正常关系。

小学阶段孩子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跟孩子未来有多大出息,一点都关系没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到了中学阶段,他的中考压力、高考压力如何减轻的奥秘要知道。

初中阶段他确实是有中考的,我们需要知道一个教育的奥秘,即,教育的能力是让一个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那时,他有目标的时候,他迸发出来的学习力比你24小时严密监控的用处多。

在初中里面,面临中考,也不能完全不理。这个东西,需要自我管理能力。当你小学阶段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不当回事,精力放到自我管理上,你就已经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搞好了,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

是要提高他自我管理的兴趣,一个是内驱力,还有一个是兴趣。为什么很多人的学习再怎么弄他都弄不上去,为什么?心态不好,他不想去面对它。

会自我管理的人,他会把考试(中考高考)作为一个项目来对待,三年我建了一个大目标,一年我建一个小目标,分阶段把它当作一个项目给完成。大不了就三年时间,项目就做完了。

会这样做的人,他会明白,不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必须要做自己喜欢不做的事情,就把它做成一个项目去完成。

小学阶段,让孩子自己学会了自我管理,他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学习管好,不用去监督他,你也不逼他,你也不要给他买太多的课外辅导资料。

我常说,教育从来不应把学校和课堂列为惟一的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是需要你自己去学习的。小学阶段就那样了,有个必须的9年的制度教育,大家得面对。而且你不面对也不行,爹妈都上班,在家学习不现实。

前不久有自己教的,自己在家上国学的,去年国学也退潮了。把孩子送去学校,你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同时要看到,学校里也不全是负面的,也有非常正面的,大量的同龄人给你一个社交,你这样理解。至于那种固态的知识不重要。

什么叫固态的知识?我只要有兴趣,我会使用工具的话,我查找、搜索,我都能够获得,我不需要你学校来教。

你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管理能力和热爱,对应时间和生活,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学校是不教的,但却是对一个人一生最核心的因素。重要的东西,学校不但不会教,而且还给你破坏掉。家长一定要弄明白这个道理。

复元伙伴:比小学、初中更关键的阶段,好像还有一个,对生命和意义追问的年龄。一般家长都会忽略掉,都以为是长大以后的事。

蔡朝阳:3至5岁,是追问终极问题的开始。这一时间里,所有的孩子们向妈妈问一个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每个孩子都会问这个问题。在这个瞬间,其实就是儿童哲学启蒙的一个时刻。

孩子们开始问哲学问题了,哲学问题归根结要面对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经往何处去?我是谁?我如何度过我的人生?我如何去面对死亡?所以在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在儿童阶段没有让他考虑生和死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他到大学的时候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考虑,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他的意见,这会很艰难。因为你4岁的时候,你给他解决问题很容易。但是你到了20来岁,他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没有用了,因为那个时候他脑袋里面全是标准答案了。

复元伙伴:网红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你同意吗?

蔡朝阳:事实如此,让孩子就像孩子一样成长,教育加适龄的陪伴。对一个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身心健康。重要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重要的是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你的家庭提供安全感,提供一个心灵的港湾,你这个孩子从你这个安全的港湾出发去往星辰大海。征途漫长,需要有勇气和元力的,家给他一个非常安全的海湾和强大动力,力量的源泉。教育远不是学校的一个教育点,社会才大学校,但是家庭教育是核心点。

因为父母是你的做人做事的榜样,榜样是一种力量。所以我认为做家长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对象。但是,也不要成为孩子的奴仆,这个与孩子相处的中间,有一个度。

如果你变成了孩子的奴仆,你就没有自我,而你一旦是没有自我的奴仆,你就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拥有独立个性的榜样。而一个独立的自强者,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除了健康,就是善良,善良有同情心。第三点就是有常识,这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最缺的一个东西。通过什么来让孩子们有同情心?好电影好书箱里有大量的这种东西。

家庭里面必须有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你跟孩子一起去构建的家庭文化。所以我总是说,孩子你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如果爹妈永远在说,孩子你长大大学毕业回来考个公务员,这样家庭教育能有出息吗?

这是猪圈里面的理想,圈在里面,当然现在这就是很多人的理想。

我觉得教育就是要破除这个东西,才有意义、才重要。什么是重要的教育,重要的不是课堂的而是生活。比如我们不要去指责人家富二代怎么典型了,你有本事让你自己的孩子成为二代,成为知识分子的二代,因为你是知识分子,你的起点就特别高。

有个家长一次问我,请问老师你怎么来看剧场效应?前排的观众都站起来了,我们也必须站起来。我们站起来,就加速了内卷,这就是剧场。

我说这个根本就不会存在,它只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不是坐着,你的观念教育很清晰,高他们几个挡次,他们站起来也跟不上你,不存在那个所谓的剧场,中心是你的教育观念高到什么层次,高到什么程度。

图片

复元伙伴:作为特立独行的老师,同时你又是家长,离开体制你又在进行一个教育觉醒者的本能反应,能给家长一些可行的建议吗?

蔡朝阳:好的。现在关键是两个时期,一个是小学中段,从小学低到小学高段属分水岭。还有一个进入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在家庭里面,家长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参与力的。

这个时间段,家长是最需要寻求帮助的。我常把我的思考说给他们听,有时用文章,有时用演讲,有时用活动。告诉他一些实操的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是什么。重要的是让他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像这样他就有动力来跟我们一起学习。

我知道这当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在试,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我对家长只有一个建议,小学阶段,就是高抬贵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我们要不停地广播自己的声音,我们要去教育家长,我们要扩大我们自己的声音,不断的讲常识。

讲一个常见的常识,就是小学阶段和初中低段的成绩、分数,跟你孩子长大做什么样的工作拥有什么样的收入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阶段的分数有什么用?

小学阶段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高抬贵手,放孩子过去,不要盲目地听命和服从于学校。

这样讲家长又有委屈,说不服从,老师会打电话过来,老师会发信息,老师会来“追杀”的,这个是你家长的事情,不是孩子的事情。

他来“追杀”你,你更应该帮孩子挡住,你自己把他赶回去。老师给你一个电话,你就去压孩子,不是有病吗?你是要守护你的孩子,而不是转嫁责任,就这个道理。

图片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