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战场”,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喝玩乐,社交平台都占据了我们休闲时光的大头,我们在其中购物、获取信息,甚至是交友聊天,轻松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从某种程度来看,朋友圈就是一个微型的小社会。 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人与人面对面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常说人心隔肚皮,如今不仅隔了肚皮,还横越了一条名为“网络”的天堑,于是各种电信诈骗事件频出,甚至有时就连真假、是非、善恶都难以分辨。 但凡事发生,定有迹可循,古说观字识人法,今有看圈辨人品,人品好的人,在朋友圈就可以看出来,很好分辨。 一:不会传播负面情绪情绪是我们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方式,更是一种信息,每种情绪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宣泄也好,冷处理也罢,存在即是合理,但这个存在也要分场合。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类会不自觉地观察、代入其他人的情绪,继而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而情绪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正面的,一种是负面的,正面的情绪会构成一种健康、轻松、自由的环境,负面的则会带来焦虑、低落甚至是暴躁。 所以当你的朋友圈中,有一类人长期以往地传播负面情绪,请不要高估自己的耐受能力,保持警惕,远离他们。 负面情绪的影响力可怕就可怕在,它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加重你的情绪。 比如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如果有人在一旁安慰你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这份不开心只会是过眼云烟,可那人若是一直在你耳边不停重复,“看吧,人活着多没意思”、“人间不值得,活着太累了”这样的话,听完后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继续抱怨,情绪继续低落。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一个人品好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是会去面对、接受、处理,然后放下,而不是跑去朋友圈里撒泼打滚,痛斥世界对他有多么的不公。 二:不会恶意中伤他人《西厢记》中写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总是以贬低、伤害他人为趣,倘若他人反抗,他们又会砸砸嘴,说言论自由,嘴长在他们自己身上。 古时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尖锐刻薄,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名字,杠精、键盘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人就像街头上的流氓,他们四处游荡,伺机而动,寻找可以下手的猎物,只不过手中的武器,换成了语言罢了。 “长这么丑也好意思发自拍?”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 “穿成这样出门,被人欺负不是活该吗?” 他们躲在屏幕后面,肆意“点评”着周遭的所有东西,每当有不同于他的声音出现,他们又会偃旗息鼓,不服气地回复道:我不过说的是事实,你发出来不就是让人评论的嘛。 在网络上,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间清醒,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中客,可脱离网络这块遮羞布,回归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又是怎样的呢?绝大部分会是那些不够努力,却无法接受事实,但又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当我们在面对键盘侠、杠精时,争辩、讲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们只是情绪系统高涨,逻辑系统掉线,用白话来说,就是你在讲道理,他们在讲感情,讲得通吗?讲不通的,唯有远离。 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可以去谈论爱与自由,所以当我们去反思自己,自证清白时,一定要清醒起来,跳出陷阱——言论自由不是他们行恶的理由,你可以评论,我也可以选择无视和拉黑。 三:不会带有目的性道德绑架什么叫带着目的性的道德绑架? 就是指那些在朋友圈里通过道德绑架,“乞讨”他人帮助自己的人,经典语录诸如“是朋友的话就……”等等,他们的日常思考就是变着方式来索要他们想要的东西。 “微信最近清人,有诚意的人发红包留下。” “信任度测试,如果你是我的好朋友的话,给我发…红包,如果你是……,给我发…红包。” 他们以一种卖惨的态度,假借那些所谓信任度、爱有多少等拙劣的测试方式,透支着身边人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 明面上,他们说是小打小闹,玩笑罢了,实际上却是怀着不愿意付出劳动,想要不劳而获的卑劣心理。 除了要求发红包之外,什么投票、点赞、砍一刀也诸如这个模式,他们总是一副言之凿凿的姿态,强迫你实现他们的目的,仿佛不帮他们,就不配为人为友,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 且不说这类人的人品到底如何,就这般理所当然的态度,就足矣令人心生不适,所谓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强他人所难本就是一场不平等的剥削,更何况还假汝道德之名。 人品好的人,不是不会发点赞、投票的内容,但他们从不会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该如何如何做,倘若没帮上,他们甚至比你还不好意思,连声道歉说耽搁你的时间了。 朋友圈本身的社会性就非常强,倘若长期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要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么就让“他们”彻底消失。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管只是一条不起眼的朋友圈,也不要小瞧它背后照出的品行和素质。 千万别安慰自己,只是朋友圈而已、怎么能上升人品,请务必放下助人情节,看清现实。小事看格局,细节见人品,人品好的人不是刻意用语言表达、外部形象堆砌出来的,而是显露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