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诊断内隐斜 需知内隐斜的这些治疗原则

 新用户0660ynxk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内隐斜的治疗

上周我们讲了内斜视的分类,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内斜视的治疗内隐斜 ~

你了解内隐斜吗?

知道内隐斜的定义及病因吗?

内隐斜有哪些影响?

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探究竟。

内隐斜是一种潜在的视轴向内分离,这种视轴分离可以被融合机制所控制,以至于在正常双眼注视情况下能保持眼位正位,不发生偏斜。

一些正常人群可以存在小角度的内隐斜,一般在1.4△左右。

①解剖原因:包括眼外肌、节制韧带、肌鞘、肌间膜以及肌肉附着点的异常

②调节因素:为矫正的远视眼可因过度使用调节而诱发过度集合

③神经因素:遗传特质、神经内分泌不平衡、精神紧张等

 

▲眼外肌解剖图

临床表现

通常情况下内隐斜没有外隐斜常见,而且斜视度也没有外隐斜大,一般认为1~2△的内隐斜属于正常范围,但内隐斜引起的症状较外隐斜明显,症状轻重往往与职业、年龄、精神因素等有关,以青壮年、精神易于紧张的人多见。

①视疲劳:内隐斜患者注视外界物体时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功能,中枢神经系统需持续紧张以维持双眼肌力平衡、眼位正位、视轴投射方向正常,从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眼部紧张不适的临床症状,Von GraefeDonders把这组症候群称为肌性视疲劳。

包括:视物久后出现眼酸胀不适、畏光、头痛、烦躁等,以视远明显,喜近距离视物,这些症状出现缓慢而持久,休息后不易缓解。

②当融合功能下降时,偶尔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伴有复视。

③知觉功能偶可存在黄斑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立体视觉功能下降,定位觉差,但可表现周边融合。

轻度的内隐斜比较普遍,一般情况没有症状不需治疗,对有症状的这类患者可以给予如下治疗。

① 屈光矫正

对远视性屈光不正给予充分矫正,以减少调节和集合反应;

对近视性屈光不正遵循最佳矫正视力最大正球镜原则,即在保证较好视力的前提下低矫,

因良好的视力也有利于促进双眼视功能及融合反射,有益于内斜视的治疗;

对无远视性屈光不正但高AC/A者可以给予双光镜或缩瞳剂,帮助改善视近时的视觉疲劳。

 

② 双鼻侧遮盖

双鼻侧遮盖不仅适用于内斜患者,有症状的内隐斜人群,也可尝试双鼻侧遮盖。

 

▲双鼻侧遮盖

内隐斜患者,在没有破坏融像的前提下,双眼处于正位状态。

那怎么贴鼻侧遮盖呢?

其实非常简单,你可以尝试将两根手指放在双眼内侧遮盖,如果你感觉看东西变得轻松一些,就可以进行遮盖。

此时,双鼻侧遮盖的外沿,处于双眼内眦即可。

③ 视觉训练

■ 通过提高负融合能力

■改善周边知觉及双侧整合等

■ 改善调节功能

■加强单眼功能,平衡双眼功能

训练方法包括:

☉ VTS-融像训练BI

☉ 立体矢量图

⊙ 生理性复视训练

☉ 三棱镜训练

☉ 同视机训练

⊙ 实体镜训练

……

但与集合训练相比散开训练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可能需要更长的训练周期。

VTS-Vergence

④ 棱 镜

非调节性内隐斜可以佩戴基底向外的三棱镜,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棱镜仅是为了缓解斜视引起的视疲劳,不能治疗斜视。

为了避免长期足矫会引起外展融合功能不足,棱镜处方可以按斜视度的1/21/3给予。

棱镜的使用只适合一些有视觉疲劳症状,对正位视训练无效果的人群。

 

▲三棱镜

⑤ 手术

内隐斜或间歇性内斜视当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后,斜视度稳定12△,其他治疗方法视疲劳症状不改善者,可以考虑手术。

但对于50岁以上的内隐斜患者手术要慎重,年轻人手术后小量过矫容易通过融像性集合代偿矫正,而对于老年人,这种继发性外斜视无论度数多小都很难克服。

因为融合机能在克服双眼视觉运动障碍时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因此对于这样的患者经验上先用三棱镜治疗,仅在患者不愿接受或其他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

 

▲眼外肌手术

对于内隐斜的患者,我们按照1-2-3-4-5的步骤考虑治疗,有时可能会跳过某一步,针对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完成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

下期我们会一起来学习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