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下棋最好的时间是童年,其次是退休后——“下棋的乐趣与科学”精华分享

 妖精出动 2022-08-16 发布于山东

下棋有很多乐趣,但里要说的不是乐趣,而是科学。国际象棋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数据齐全,规则简单,有人有胜负有技术,而且现在特别适合用计算机分析。学习国际象棋并不能有效提高你的综合智力水平,也不会把你变成生活中其他领域的战略战术大师。

  但是象棋的确对你的大脑有影响,能反映你在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上的记忆力、对复杂局面的感知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学好象棋,既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也需要有效的训练和实战经验。

  认知能力、训练和经验,这都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赋,是硬件,训练和经验则可以通过刻苦学习获得。找到学象棋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大脑的成长。

  可能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小时候学什么东西特别快,长大以后慢慢脑子就不行了 —— 那到底是怎么个不行法呢?国际象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分析的手段。

  现在国际象棋也好、围棋也好,顶尖棋手的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当今围棋排名世界第一的是中国的柯洁,他出生于 1997 年,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的时候才 17 岁。对比之下,中国第一个拿世界冠军的围棋选手马晓春,夺冠的时候已经 31 岁了。当今国际象棋排名第一的是出生于 1990 年的挪威棋手马格努斯·卡尔森,他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也只有 23 岁。

  研究者取得了从 1890 年到 2014 年间,专业棋手在正式比赛中的 24000 局棋的棋谱,这些棋局总共有 160 万步。我们可以想象,棋手们走的这些步中,有的非常高明,有的可能不算高明。特别是一百年前人们的水平可能不如今天,当时人觉得挺高明的走法,放在今天可能根本不行。那你怎么能客观地、迅速地评估每一步棋的高明与否呢?

  以前没办法,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现在有办法。有个特别厉害、而且还是开源的人工智能下国际象棋的程序 [4] STOCKFISH 8,能够对任何棋局的中间任何一步给出最有效的走法。科学家只要把棋手的实际走法和这个“AI 建议最佳走法”做个对比,看看棋手有多大比例的走步正好符合最佳走法,就知道这个棋手的水平如何。

  当然最好的走法常常不止一种,但那都可以视为误差,这个 AI 标准对所有时代的所有棋手都适用。使用这个方法,研究者可以看出一个棋手整个职业生涯的水平变化。

  职业国际象棋比赛属于年轻人,而且棋手的黄金年龄段只有大约从 20 35 岁这十五年。如果你的志向是成为职业棋手,学习下棋最好的时间是童年。众所周知人的流体智力二十多岁以后就开始下降。

  要想从事需要大量流体智力的项目,你不能错过二十岁之前的窗口期。更何况下棋还需要超强的耐力和体能,这就如同你不能指望二十岁才开始训练,却想去当个足球运动员一样。

  所有人都是二十岁以前进步速度最快,但是快跟快不一样。我们看到,1950 1974 年出生的这一拨人,他们的进步曲线跟几十年、上百年前、跟 1836 年到 1924 年出生的那帮人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和平台都更高。可是 1975 1996 年出生的这新一代棋手,他们不但是起点高,而且进步速度比老一辈快多了 —— 这些人是赶上了计算机的一代。

  下棋对天赋的要求其实并不高。象棋的研究告诉我们,市面上那些训练方法、那些“终身学习”的课程、那些程序和书籍不是白费。现代人学习新技能的条件比过去强太多了,现代人的水平也远远超过几十年前。

  把任何一项技艺练到高水平,你都会有一个难得的体验。人到中年学点新东西 —— 特别是那些需要流体智力的、比速度比拼劲儿的东西 —— 是个更有意思的体验。看看你能不能用巧劲打败蛮力,用智慧弥补体能,用经验战胜青春。

  

  今天速读分享的好书是《平台战略》,副标题是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它是一本讲述商业战略的工具书。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一家公司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发展、通过什么方式赚钱,决定了它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强。而且,不只是企业内的人关注这一点,所有对商业世界感兴趣的人,也都会好奇某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未来有没有发展的潜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