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张氏帅府

 荷语荷言 2022-08-16 发布于陕西

张氏帅府

都说去沈阳一定要去张氏帅府看看,于是在为期一周早六点到晚六点的高强度学习之后,借用距离返程的航班还有半天时间的空隙,顾不得疲惫,和同伴一起去了张氏帅府。

坐在出租车上赶紧做了一下了解,百度百科介绍说: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04年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百度百科的介绍比较详尽,看完之后也到达了目的地,下车购买门票,步入帅府。

中院是传统民族风格的三进四合院,庭院里青翠的花卉、高大的树木,一院子的赏心悦目。回廊处处相连,典雅的彩绘,精美的浮雕,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主人的故事。

出了中院继续前行,是一座假山,假山南、北门上分别刻有张作霖手书的“天理人心”“慎行”的匾额。山上有亭洞和石阶,四周长满梧桐、皂角树,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处,据说是张作霖亲自指挥建造,具有防御作用。

穿过假山的门洞,就是东院。东院由欧式大青楼和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以及帅府花园等组成,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资料介绍说:大青楼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顶层有观光平台。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

站在这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建筑前,遥想当年两代主人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往事,我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那些沉睡的历史。走进楼里,无论墙壁的装饰,家具的选择摆放,每一处都可见匠心。

大青楼出来就是小青楼,资料介绍: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小青楼同样的朴素中暗含着奢华,简单中透着威严。从小青楼里出来,可见花坛、雨路、亭台水榭、荷池和隧道,其它的建筑还有关帝庙,赵四小姐楼等。

看名人故居不仅要看建筑,还要品读人物。游览张氏帅府,一定要说说帅府的两代女主人,寿夫人和于凤至。

寿夫人是张作霖的第五房夫人,据说寿夫人精明能干,有智谋、有肚量、识大体,在帅府处事极有分寸,对待所有人极为宽容。当年皇姑屯事件之后,在那样极端严峻、内忧外困的形势面前,寿夫人是怎样强忍内心的悲痛主持一个大家庭的所有事务?又是怎样在日本人面前镇定自若、巧妙周旋而赢得宝贵的时间的?历史故事无法一一重现,但寿夫人堪称豪杰。

于凤至是张学良夫人,在那座将军府,也是极得上上下下喜爱和敬重的。她用她的智慧和才干帮助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身患重病,离开外出赴医。此一别,就是一生,从此,她在大洋彼岸,他在海峡那端,再未相见。

走出大帅府,在府外的树林里躲避正午的烈日,回望张氏帅府建筑群,这座见证了两代东北王的兴衰荣辱的帅府,那些沧桑往事早已融入这座建筑的每个角落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