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涛 |​ 艺术学学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新版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实施为前提

 顺其自然h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艺术学学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以新版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实施为前提

贾涛

新版学科目录虽然迟迟没有落地,但是它的正式公布应该为期不远。面对木将成舟的现实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应,因为始料不及,许多人、许多单位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必然会使艺术学科面临诸多问题与现实挑战。这一征求意见稿尽管是部分调整,而对于艺术大科类来讲无疑是全面的更新,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未来走向和趋势都将发生重大改变,现在是需要认真思考、冷静分析、及时应对的时候了。

2021年12月出台的新版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对艺术学科来说无疑是一场大风暴,有学者称之为“艺术学辛丑事件”,可谓形象,它在一瞬间震动、震撼、震惊了艺术学界,有关目录调整的各种意见、建议、论争异常激烈,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息。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关注、关切程度都超过以往。无论它是否能够真正实施,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做调整,其基本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它的大部分设想将会成为现实,因此它对艺术学科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说之前对艺术学科设置的争议还仅仅局限于学术层面,还有一定的共识,还有主次之分,还比较温情脉脉;那么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实施,必将使这种分歧升级,甚至造成学科认识上的分化或对立,加剧学术振荡,学术界不会因为新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尘埃落定而变得沉静起来。

然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挥棒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新学科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按照现有文本付诸实施,那么,新的一级学科“艺术学”,将成为各个门类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大会堂”。原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去向,尤其引人关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将暂时性消失,这个带有艺术一般性质的学科,在经历了漫长的20多年艺术升门类、学科升级之后,无功而返,重新归零,将成为人们的一种历史回忆,甚至会成为某些人嘲笑、讽刺、揶揄的对象。

如此大规模改革,几家欢喜几家忧。“艺术学理论”学科必然是忧心忡忡的那一类。它的二次独立并非没有希望,而是十分渺茫,关键要看社会文化风向与掌握艺术类学位培养话语权之人。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学科目录修订调整工作恐怕轻易不能见到,理由是: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学术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如此断根拔脉、釜底抽薪、大刀阔斧式的改变,如若再次出现,对艺术学科的伤害之大是可以预见的,大家都不愿意看到。

同时,也不排除艺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事的长期关注、关心、关切,不排除他们会再次为一般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重建而努力。虽然此次学科目录修订即将尘埃落定,而将来还很难说。因为毕竟中国艺术学理论在过去10年,甚至20多年间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它的学科特色与学术引领在全球艺术学界都引人注目,在世界艺术学领域里的影响和地位都与日俱增。尤其是在2011年艺术升格为门类过程中,该学科攻城拔寨,功不可没,成了艺术学门类的重要支撑和学术象征。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特色化、本土化、民族化的现实前提下,艺术学理论反而能够一枝独秀,这一点是不能轻易抹去的。艺术学理论即一般艺术学应不应存在、该不该与门类艺术研究混淆在一起,既是学术之争,也是文化策略与文化发展方向之争。一般艺术学(即艺术学理论)的独立成科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需要,因此,它并非没有未来,只是时间与机遇问题。我们相信一般艺术学的研究不会因为名实之争而停滞,会有一些专家学者不去理会那些争议,一如既往地做学术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学科发展奠基。笔者也会继续关注一般艺术学的发展动态、动向,并且会与志趣相同的同仁们一道,为它的未来发展继续做工作。

一、学科去留与学术转型

新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实施,会使艺术学理论学科面临生存危机。大家都相信一般艺术理论研究不会因此而消失得无影无踪,问题是:第一,它以什么身份存在?即原艺术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在新一级学科“艺术学”内是否有一席之地?以上已经有所讨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毕竟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里的“艺术学”是一个艺术研究的大综合,所有的艺术实践、艺术理论、艺术历史都可以装在里面,都可以与之挂起钩来。也就是说,这个“艺术学”的艺术是全科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全部的艺术学术,只要属于艺术领域的课题、选题、研究方向,都涵盖在内。原艺术学理论也不例外。以此来看,它的实质性存在不成问题,问题是位置在哪里?分量几何?

接下来的问题是:第二,会不会有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的存在?按照常识,一般艺术理论作为基础,它不会消失,也不能消失,那么,在新的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它能否成为一个二级学科?或者成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正如2011年之前的学科目录所呈现的那样。新目录(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个超级“艺术学”一级学科,必然会分化出众多的二级学科或专业领域,如音乐史论、舞蹈史论、影视史论、美术史论等,那么会不会有综合性的“艺术史论”?目前尚不清晰。单看征求意见稿的有意忽略,也许新的“艺术学”学科里没有一般艺术理论的容身之地,这是最大的悲哀,也是最令人无法释怀之处。因此,争取一般艺术理论的存在感,仍然是当务之急。在正式学科目录还没有公布之前,一切都有可能。否则,只有抱憾了。

之所以要争取,因为它必要、必须;没有艺术一般理论的研究,其后果以往学者多有探讨。虽然原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有其自身的问题与缺陷(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一般艺术理论的基础地位、学术引领与整体视角还是不能否认的,也是其他门类艺术研究不能取代的。作为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一般艺术理论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学术界线与专业范畴,它不会、也不能与门类艺术研究混为一谈。

所以说,本次学科目录调整,从征求意见稿看,剧变的是学科,不变的是学术研究自身。但是,一级学科不存在,社会现实需求就会减弱,人才出口就会变窄,接下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学术平台减少,以后的研究会变得不那么顺遂。

一个现实问题是,从事一般艺术理论研究者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名称的改变简单,而学术研究的转变就显得令人揪心。坚持还是调整?是问题,也是难题:坚持原有研究并没有什么不妥(何况有些人的研究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因为原艺术学理论的所有研究内容和方向都属于“艺术学”,这个新的一级学科完全涵盖了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的全部领域;也就是说,无论学科名称怎么改变,一般艺术理论、基础艺术理论研究的作用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是,如此出人意料的“瘦身”“缩水”,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专业出口陡然变窄,就业走向不容乐观,学术前景堪忧。一级学科不复存在,这个学科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会缩小,本专业会由过去的热点迅速变为冰点,学生的就业压力陡增。它会导致部分原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迅速调整自己的研究领域,抛弃原来的一般性艺术理论研究,变为更实际的门类艺术研究。这样做是不是可行还有待观察,从范畴上没有问题,而时间、能力、基础是不是允许都比较具体了。目前的现实是:许多院校的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范畴本来就是门类艺术研究,本身就混淆不分——这也是导致本学科无有续章的原因之一——就无所谓转换不转换;反倒是那些坚持一般艺术理论研究范畴者,转换起来不那么容易。所以说,还要看每个培养单位坚持什么、抛弃什么,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界线、范畴之争可能暂时告一段落,原艺术学理论的选题范畴会变得较为宽松,甚至宽松到与门类艺术研究彼此不分的地步。

我们始终认为,门类艺术研究不可能包含原来艺术学理论覆盖的一般艺术理论问题;既然不能,艺术学科总需要有一般性、综合性理论研究,所以在征求意见稿中括号内的“等历史、理论”表述之中,应该有一般艺术理论研究的一席之地。否则,门类艺术理论、历史研究的显性存在,会逐渐淡化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存在,现有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基础性研究会削弱,甚至会变得无足轻重,那么它再次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能性、学术基础都相当渺茫。

从目前看,此次新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杀伤最大的是艺术学理论,而最直接的效果也正在于此。其他门类史论研究都将顺理成章地归拢在艺术学之下,并没有多少角色转换的痛苦,无论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门类艺术的存在都是客观的、比较受重视的,尤其是专业学位的设置,实际上是使各艺术门类将学术型学科保留,又增加了一个一级学科,当然都是赢家。只是学术型学科由一级变为二级,门类艺术史论研究的话语体系也许会随之发生一些改变。

二、学位点的未来走向

此次征求意见稿在学科规划上的巨大变动,必然促使艺术类各学位授权点相应调整。原有的五个学术型一级学科压缩至一个,学术型学位授权点仅此一家;新增设的六个专业学位其授权点同样需要拆分、认定、转换、申请,这些都势在必行。

假如新的学科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付诸实施,最引人关注的是全国数百个硕博学位授权点的去留问题。尤其是艺术学理论,作为发展了十多年的一级学科,作为实体性存在,它拥有2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如上文所述,按目前的学科目录方案,除了艺术学这个“超”一级学科之外,再没有学术型的一级学科,一般艺术理论能否成为它的一个二级学科或专业方向,还是未知数。如果把括号里的“等历史、理论研究”的表述理解为包含了原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可能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名称的变化倒在其次;如果理解为不包含,那么,艺术学理论硕博点的命运就十分堪忧了。

实际上,现有的学科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的一级学科“艺术学”如此大的涵盖面,也有一种尾大难调的困境。它面临着将原有的五个互相不干涉的一级学科所有学位授权点全部集合为一个学科的现实,这样这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的硕博授权点会十分庞大,从而成为一个“超”一级学科。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艺术类博士学位授权点92个(其中艺术学理论博士点23个,音乐与舞蹈学博士点12个,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点18个,美术学博士点21个,设计学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更多达数百个,仅艺术学理论硕士点即有67个之多。在一个一级学科内部保持如此大规模的一级学科硕博授权点,且不论学科内部标准不一、互不关联等问题,似乎与新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制订的初衷不一致。艺术类新学科目录调整的目标,就是大面积增加专业学位,同时压缩学术学位。如果再加上新增的包罗更为广泛的各艺术门类专业学位授权点,或认定或新增,那么艺术学科的学位授权点数确实高得惊人。所谓的调整、合并或裁撤,就意味着艺术学学科领域里的又一次大动荡,而如何裁撤与转型,既是个技术性难题,又是一次巨大挑战。对此,人们必须有心理准备。

三、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分立问题

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还涉及到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分立问题。以上我们探讨的是学术型学位的去留、调整与“瘦身”问题;而专业学位大面积的设立,对学术型艺术学科的冲击也不能忽视。

整体看,各门类艺术实际是这次变革的最大赢家。按目前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设定,各主要门类艺术专业学位将普遍设置为一级学科,也就是说,征求意见稿的学术导向是强调艺术技能,注重实用性人才培养。这样就必然带来原一级学科硕博授权点的拆分、调整问题。之所以是拆分,主要因为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授权点既包含着门类史论研究,也包含着专业技能培养;或者说虽然是学术型的,又兼有专业技能培养属性,只是更倾向于学术研究。许多专业院校在博士培养当中,实际上是侧重技能训练与创作实践的。如此一来,原硕博授权点就必然被拆分,学术型的归一级学科艺术学,技能型的归专业学位。可能的情况是许多培养单位既有一级学科艺术学学位点,又有专业学位点。且不论专业学位培养的问题,那又是另外的话题;只是如此拆分,必然带来两大现实问题:一是如何拆、如何分?二是拆分后怎么培养、效果如何?原来在同一个一级学科之下,学术与技能共生的硕博授权点,实力不俗,拆分之后,面临着重新认定、调整等问题:这些授权点拆分之后是否还具备学术型培养资格?是否同时具备专业型硕博培养资格?都是未知数。对这些授权点的重新定位、认定、评估,会让艺术学界有更多、更具体、更切实的问题需要应对。

在此背景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两张皮”的局面似乎在所难免,在学术管理方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先看一看艺术专业学位培养。设置如此众多的专业学位一级学科,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突出技能,强调实用,使艺术教育服务于社会,将实用性放在了第一位。好的一面是艺术专业硕士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培养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问题是在试验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位论文标准朝令夕改问题、学术水准明显下降等问题。专业硕士在技术水准、创作能力上的提升比较明显,但是在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学术认知方面的下降同样突出,有些学术水平低得离谱,根本无法和硕士学位相提并论。

专业硕士学位尚且如此,专业博士学位又当如何?降低学术标准、牺牲文化学养是发展专业学位的必然,否则无以腾出更多时间从事专业技能。艺术人才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周期,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无不是技术与文化修养双修的结果。今后的专业硕博人才培养,会不会出现更多的艺术工匠而缺少高素质专门艺术人才,会不会在艺术创作上因根基薄弱而后劲不足,都是未知。

更大的麻烦是,专业学位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其学术实力是不是大为削弱了?

由于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分立,各培养单位还面临着师资调整、行政归口变化等现实问题。如果该单位原来只有纯粹的学术型硕博点尚能轻松应对,统统归为一级学科艺术学即可;如果原来是学术、专业共同培养,就会出现人员如何分配、学科如何整合等麻烦,以及如何应对一轮又一轮的学科评估。当今的学科评估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的排名、定位、声望,甚至会与培养经费挂起钩来,关系重大,各高校、学术单位都非常重视。如果学术与专业分立、分治状况不能有效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评估效果。按照现有评估机制,一级学科独立进行,其人员、成果、经费,包括研究生培养都不能交叉、重叠。专业学位由于没有了理论成果的支撑,基本上就是拼技能技术了。评估规则是否要大为改变?还有一种选择是在专业学位点中保持原有的学术力量,那样就会面临缺失学术型学科之问题。

这些还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侧重点的改变,对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会让人们产生理论无用、学术无效的错误认识,会更加轻视理论学习、文化修养。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本来搞技能的就不在乎文化修养,甚至排斥,如此,在艺术领域重技艺、轻学术的观念会加倍生长,虽然其弊端不会立即呈现,长此以往,艺术水准后劲不足的问题很难避免。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追求技艺双修、德艺双馨,如此,是否与优良传统背道而驰了?

好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今后学科目录修订将由原来的十年一个周期缩减为五年一次。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我们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及时掉头,清除某些弊端。

结语

由此来看,这次新学科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艺术学科来说确实是大手笔,它最大限度地将艺术学科的理论研究整合为一,又特别将门类艺术的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强化、细分,一些门类艺术获得很好的提升,不能不说是它们的一种幸运。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命运堪忧,对它的彻底忽视,折射出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致命问题,令人深思。这个学科的发展走向令人关注,它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是否还有如从前一样的幸运与机遇?它的建设者还有没有勇气和魄力振臂一呼让应者云集?都有待观察。

注释:

①梁玖.“艺术学辛丑事件”后学科发展的管理策略[J].艺术管理,2022(02).

②2011年艺术学成为门类之前,是隶属于文学门类的一个一级学科,它之下又分为八个二级学科,其中理论型的“艺术学”与音乐、舞蹈、影视、美术、设计等相并列。

③文化学习与技能锤炼是一对矛盾。艺术专硕培养当中标准不一问题比较突出,仅就论文字数要求,权威部门的要求数度变更,或5000字为限,或1万字,或1.5万字;所要求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要求写创作经过,有的要求写创作体会,有的则要求写与创作相关的学术认识,不一而足,如果写成如同学术型的学术论文,反而不合要求了。

作者简介:贾涛(1964-),男,硕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美术史论



AM 新媒体矩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