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招商局 沿革。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垄断中国沿海、内河航运,中国航权沦丧,引起中国人愤慨,要求清廷创办中资轮船局,争回航权。清同治十一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向清廷奏明,提议官造商船准华商领雇,准其兼运漕粮,有专门生意,而不致为洋商排挤。是年七月,李鸿章令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朱其昂拟章试办轮船局,一面照户部拨借直隶练饷局存款制钱20万串,作官借资本。十二月十九日,轮船招商公局成立,赁局址于上海县城永安街。次年八月,迁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新址,改称轮船招商总局。除上海总局及天津原有局栈外,另在牛庄(今营口)、烟台、宁波、福州、厦门、汕头、香港、广州、镇江、九江、汉口及外洋之长崎、横滨、神户、南洋、槟榔屿、安南、吕宋等处共设19个分局。局轮向外商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额以船价6成为限,4成自行承保。光绪元年(187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济和保险公司,自营保险业务。次年,招商局收购竞争对手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在上海及各地全部轮船资产。此后,遭太古、怡和等外商轮船公司联合竞争。光绪七年,招商股本已足100万两银,次年添招100万两银。光绪九年,唐廷枢和太古、怡和两行重订长江、南北洋航线揽载货运开价合同,以6年为期,维护共同利益。光绪十年六月,法舰四出骚扰,招商局船只行驶沿海不安,与旗昌洋行密订合同,船栈暂交旗昌洋行代为经营,各轮换挂美国旗,照常航行。光绪十一年六月,招商局依约收回交旗昌洋行代管之船只产业。之后,重订局章,由商办改为官督商办,盛宣怀任督办,马建忠、谢家福为会办。为克服经济困难,以局产向汇丰银行抵押,出售利运、美富两轮,归还洋商、官商借款。次年正月,李鸿章奏准维持招商局办法4条,即运漕回空,免税2成;湖北帽合茶附搭局轮出口,免税;漕米运费不再扣减(招商局运每石银5钱6分;太古、怡和承运月脚3钱5分);洋债归结后,5年筹缴官本。同时与太古、怡和重订揽载合同。局轮保险收归自保,设立济和、仁和两个保险公司,由局代理。后两公司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扩充资本银100万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航线航行危险,招商局按照前例将海轮暂售与洋商,次年三月又购回各轮。光绪二十二年,中国第一家中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创办,发行商股250万两银,局认股80万两,其余股由局商股股东尽先认购,树立金融机关为局之后盾先例。光绪二十三年,局在历年公积金项和自保保险公积金项下各提出100万两银,共200万两转入局股本,股本增为400万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局又将部分轮船售与洋商,19艘海轮作价银224万两,次年七月全部照原价买回。光绪二十八年,督办盛宣怀去职,袁世凯委杨士琦为总办,商董改称总董。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局归邮传部管辖。六月,鲆文耀为正坐办。是月三十日,在上海张园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到会股东732人,代表股份31164股,选出第一任董事,董事会会长盛宣怀。九月,邮传部颁行招商局隶部章程,定局名为商办轮船招商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营业范围以航行国内外之江河海各口岸,揽载客商,运输货物为主。资本银840万两,分为84000股,每股银100两。1912年3月,调整局组织,改选董事会,公推伍廷芳为主席,杨士琦为副主席。次年成立,公推杨士琦为会长,盛宣怀为副会长。1914年,再度调整股本。全部财产估值1700余万两银,航业资本改为840万两;房地产约值324.6万余两划出,创设积余产业公司,股本额定4.4万股,合洋440万元,以400万元分与股东,40万元分给局员,成为办理招商公学之基金。1921年,营业亏损。至1923年,积欠庄款300余万两,董事会议决以原抵押品向汇丰银行增借500万两。1924年,续向美商花旗银行借款100万两。1926年,亏损严重,发薪无款,债息无着,船只停航,营业停顿,濒临破产倒闭。1927年,国民政府清查整理。是年11月,公布监督招商局章程,设立招商局监督办公处,直属交通部,交通部长王伯群兼任监督,参事赵铁桥兼任总办。1928年2月,解散董事会,设总管理处,赵兼任总管理处总办。改组后,重订招商局章程,设立总务、营业、会计、出纳、船务、栈务6科及业务改进、改良会计、燃料研究、工程等4个委员会,辞退外籍船员,创办航海专科学校,起用中国籍船长、大副,制订各项章程及办事细则。8月,收归国有,以官商合办为过渡。1929年6月,改隶国民政府,特派专员负责整理局务,组织委员会监督指导。派王伯群代行委员会职权,赵铁桥代行专员职权。其间,积余产业公司改归总管理处管辖,另设产业科办理;内河招商局全部财产租予浙江省建设厅。1930年7月24日,赵铁桥因整顿局务遭忌,被刺身亡,交通部航政司长蔡培兼代招商局专员。9月,国民政府派交通部次长李仲公暂代总办,代行整理招商局专中职权。1932年4月,招商局拨回交通部管辖,次长陈孚木为监督,李国杰为总经理。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对招商局收归国营,出资收买商股,依照三年平均市价,以航业2股、产业1股合成1套,每套现银50两收买。11月10日,招商局取消监督处,设理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理事会推选刘鸿生为总经理。总局设址于上海外滩9号,机构设总务、业务、会计、船舶等4科,汉口、九江、宜昌、沙市、安庆、芜湖、南京、镇江、宁波、温州、汕头、香港、广州、海州(今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等分局及镇海支局,重庆、长沙办事处。1936年2月,招商局再次改组,交通部公布修正国营招商局章程,废除理监事会制,派蔡增基为总经理。蔡依照组织章程所定职员名额,分别举行甄别考试,废除买办制,革除陋习,废除上海码头各栈货运扛力由栈长包办制度,另派理货员监督装卸货物。并成立整理房地产业委员会,缩短轮船停泊、航行时间,力谋改进业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总局迁香港,在南京设长江业务管理处,管辖沿江各分局、处及撤入长江的江海轮,开展内河运输。1943年4月,交通部明令恢复国营招商局理事会,以蔡增基为理事长、徐学禹为总经理。4月26日恢复办公。6月撤销长江业务管理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总经理徐学禹先率部分员工返沪,接收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10月1日,成立招商局上海临时办公处,收回由美商卫利韩洋行代管的招商局产业。随后在重庆的总局员工全部返沪,总局迁沪办公,设址于广东路20号。沿江沿海各埠分别恢复原招商局分支机构,并成立基隆分局。11月,改组理事会,刘鸿生任董事长,徐学禹连任总经理。1948年7月以后,收入减少。9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定为金圆券6亿元,分600万股。10月起,发行股票,一半移充金圆券发行准备,另一半公开出售。10月1日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刘鸿生任董事长,徐学禹任总经理,公司船只488艘、40.4万总吨,各地码头64座、总长31720英尺,仓库224座、总容量80.6万吨。总公司设7部1室、47组,长江、沿海及国外设分公司27个、办事处5个、代理处10个,船岸员工14277人。1948年3月,董事长刘鸿生辞职,徐学禹改任董事长,胡时渊任总经理。航业营运困难,军运收支无法平衡,实行裁员。4月1日,关闭重庆、宜昌两分公司。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当日上海市军管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航运处接管干部进驻局。次日,上海市军管会任命于眉为驻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军事代表,正副总经理及各部室负责人留任原职。6月5日,举行接管移交仪式,至7月30日完成清点。 经营。创办初,购大英轮船公司等货轮。以福星轮往来上海及天津,永清轮往来上海、汕头、香港、广州,利运轮往来上海、厦门、汕头,伊敦轮往来上海、长崎、神户。至光绪九年,有18艘海轮航行南北洋线,保大、丰顺、海晏、海定、普济等轮行驶北洋线;永清、利运、日新、镇东、拱北等轮春夏协运漕粮,秋冬行驶牛庄、上海及厦门、汕头、香港;永宁行驶温州;海琛行驶福州;富有、美富、广利、富顺等行驶香港、广州,有时兼走牛庄、汕头;致远、图南专走南洋线。漕运业务置于重要地位,《招商局条规》规定“本局轮船,原为沙宁船不敷海运设,每届沪局开兑时,所有漕米石,应由本局轮船分装,一切章程,悉照沙宁船向例”。李鸿章规定“分运漕粮,兼揽客货”。李鸿章对招商局实行2项优惠措施,包括缓缴官币利息和加拨漕粮等。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十年,漕运净收入260万两银,约占局总收入18%。承运的官物还有南运解京的铜斤、四川办运的灯木、江浙采办的官物、直隶购运的赈粮等,承运范围通达苏、浙、鄂、桂、粤、皖、赣、川、湘、闽、鲁等诸省。订有搭客制度,根据《轮船招商总局章程》,局总办、商董本人及亲友可免费乘船,洋人乘客享有特殊待遇,轮船帐房按洋行模式设立。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招商客货运输范围局限于内河和近海。轮运仍以漕运、赈运、盐运、奉命运兵等为主,漕运趋衰落。甲午战争后,漕运连年巨额亏损。宣统二年(1910年),首次实行水路联运,开辟4条联运线路,为:(1)上海水运至营口,转运奉天;(2)广州水运至营口,转运奉天;(3)上海水运至天津,转运张家口;(4)上海陆运至镇江、南京,再水路转运汉口。三年,有江海大轮29艘,计49373总吨。至抗日战争前夕,全局有江海轮船50余艘、8万余总吨,沿海航线有沪甬、沪瓯、沪榕、沪汕、沪港穗、沪烟津、沪青汕、沪穗、沪连(云港)等线。1937年八一三事变,年底为阻止日本军舰进犯长江,在上海、镇海、龙潭、江阴、马当等处沉塞江海大轮14艘,另有20艘被日军炸毁,劫夺,合计损失5.4万总吨,次年,迁香港的“元、亨、利、贞”4艘海轮售给怡和洋行。1937年八一三事变至1939年底局属轮船承运中国军队53万人、军用品19.8万吨、公物8.8万吨、商货19.2万吨、旅客难民36万人。1941年前后,在长江的所有残存大小船只陆续开往上游,分别调航重庆、万县、宜昌线,重庆、沪州线和重庆、江津、白沙、北碚等线,以维持重庆附近及川、鄂航运。航行内河的大型客轮6艘,中型江轮5艘,小轮7艘,共18艘、23841总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开辟青岛、天津、秦皇岛等沿海航线,以疏煤运;江凤、舟山、新瑞安、江宁等轮行驶沪甬、沪台等线。1947年8月,接收日伪企业船只,经确定留用332艘、7.4万总吨,连同国民政府向美国、加拿大订购拨交的及自行购买的轮船106艘、22.7万余总吨,原有28艘、2.5万余总吨,共有船只466艘、32.68万总吨,比抗日战争前船吨位增加4倍。是年,客货运量分别达204万人次和250万吨,创历史最高。1946、1947年,开辟的航线,北洋航线有以上海为起点的8条航线和烟台—营口的航线,南洋航线有9条以上海为起点的航线和3条以广州为起点的航线。货运以军公运输为主,航行船只十之八九调充军运。此外,承运出运的大部分川粮赣粮,秦皇岛、基隆、越南的煤,台湾的糖米,青岛、连云港的盐及救济物等。1947年起,相继恢复和开辟多条远洋航线,开航加尔各答、关岛、狄宁岛、曼纳斯岛、新加坡、马尼拉、日本、古巴、阿根廷等地。1948年6月,有船舶490艘、40.92万总吨。此后,因内战,航区萎缩。塘沽、天津解放后,大部分船只忙于抢运军公物资及部队撤逃台湾等地。 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分配给中国政府救济物资约270万吨,价值64750美元(拨给中国的善后救济物资占全部善后救济物资的1/3,内救济物资占45%、善后物资占55%)。11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与联总驻华办事处签订租船合同,行总利用向联总租得的大批军用剩余艇轮,运输善后救济物资。1946年4月,建立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简称CWT),地址设上海北苏州河路(今北苏州路)河滨大楼,后迁广东路20号招商局大楼及建华公司礼查大楼。5月,水运大队营业,有办事人员(包括外籍人员)4000余人,江海艇轮200余艘,后增至350余艘、约10万总吨,专门运输善后救济物资,航线遍及国内各灾区口岸。后因代运商货,遭到国内航运界反对,水运大队船只改由招商局代理。1947年2月10日后,停止代理,年底联总、行总业务结束。1948年1月31日水运大队撤销,2月,成立善后事业委员会保管委员会水运大队(简称善保会水运大队,BWT),总经理麦田美。原行总水运大队所有船只,由行总及交通部负责处理。部分船只分配给交通部,部分售给私营轮船公司,停航于龙华的船只由善保会水运大队接管经营。是月,水运大队与行政院物资供应局和亚洲实业公司签订运输合约,调派11艘大型登陆艇装运战后物资,由太平洋关岛、冲绳岛、那霸运至上海;调派9艘大拖轮为亚洲实业公司拖运军用剩余艇轮,由菲律宾拖达上海。7月,员工减至1208人;有船只215艘,船价315万余美元,对半分别让予交通部和民营轮船公司。1949年5月上海解放,善保会水运大队及行总水运大队清理处由上海市军管会航运处接管。6月1日,两单位合并为善保会水运大队(BWT),总经理白朗宁。6月30日,上海市军管会接收善保会水运大队。7月12日,水运大队稽查队遣散,8月1日水运大队并入招商局。8月16日,水运大队货轮、拖轮、小登陆艇等移交招商局,部分艇船移交中华拖轮驳运公司。 中国油轮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2月,国民政府驻美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向美国订购万吨级(亦称甲级)油轮4艘和TI-M-AI型(亦称乙级)油轮18艘,分配给石油公司与招商局使用。1947年2月1日,中国油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地址上海江西中路115号,总经理李允成。3月,在台湾设立分公司。8月,油轮公司改归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资本分别由资源委员会、石油公司、招商局3家分摊,资源委员会34%,石油公司和招商局各33%。翁文灏任董事会董事长,徐学禹任副董事长,李允成任公司总经理。下设总务、财务、船务、业务4部及总工程师室,有员工78人,甲、乙级油轮22艘,6万余总吨。10月,制订《中国油轮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资金总额800亿元,经营范围为国内沿海各埠运输、从国外输入石油产品,从内陆各埠输出桐油和其他油料。乙级油轮修竣后,航行长江及沿海。甲级油轮永洪号开辟波斯湾航线,首航伊朗载运原油,为中国有史以来之创举。其余3艘甲级油轮航行波斯湾至台湾高雄炼油厂运输原油。行驶长江的永洮号等12艘小型油轮航线在汉口以下,沿途停靠长江各埠,托运单位有中国石油公司及外商美孚、亚细亚洋行及德士古石油公司等,自上海、台湾运往南京、汉口及青岛、天津、葫芦岛等地的有汽油、火油、柴油、燃料油、原油等。是年,运油17.95万吨。年底,接收日本黑潮丸(后改永灏号)油轮,14960总吨。上海解放前夕,甲级油轮4艘和乙级油轮9艘驶台湾,余乙级油轮9艘留上海,其中4艘后沉黄浦江外滩太古码头等处江底。上海解放当月,上海市军管会航运处接管公司。1950年4月1日,公司在沪9艘油轮及船员,以及公司全体人员,并入国营轮船总公司(即原招商局),对外保留中国油轮股份公司名称。同日,在香港黄埔船厂修理的永灏轮船员宣布起义。1951年4月12日,香港英国当局以英国政府“征用”为名,强行占用永灏轮。 台湾航业股份有限公司 1947年1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国营招商局合资组建,徐学禹任董事长,董显群任总经理。总公司设台北,有基隆、高雄、上海分公司和广州、福州办事处,以及派驻厦门代表。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军管会航运处接管上海分公司,6月22日上海分公司撤销。 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 沿革。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干部进驻招商局,执行军事监督及办理接管事宜。接管的中华拖轮驳运公司、台湾航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年6月22日撤销)、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及中国油轮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并入招商局。1950年4月,以招商局为基础,在上海成立国营轮船总公司,并以设各地的招商局分公司、办事处为基础,在天津、大连、青岛、汉口等主要港口设区公司,在安东(今丹东)、营口、秦皇岛、烟台、连云港、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沙市、宜昌、重庆、香港等地设分公司或办事处,广州、汕头、宁波、温州、福州、厦门等地原招商局业务暂托各地航务局代管。全国公营船只和非运输部门所经营的500吨以上的海轮和200吨以上的长江江轮,均归国营轮船总公司管理。1951年2月1日,国营轮船总公司改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迁址北京,留沪的部分机构、人员组成上海区公司,是月5日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上海区公司。海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分公司及镇海办事处划归上海区公司管辖。天津、青岛、广州、汉口等地亦各成立区公司,隶属于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8月1日,全国水运实行专业分工,海河分家运输,成立海运管理总局和河运管理总局,撤销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分别在大连、上海、广州设北洋、华东、华南区海运管理局。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上海区公司改华东区海运管理局,设厦门、宁波分局及海州、温州、海门办事处。1953年5月1日,北洋和华东区海运管理局合并成立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长江口以北沿海航区的客货运输,在大连设上海海运管理局办事处,华东区海运管理局所属宁波分局及温州办事处划归上海区港务管理局领导,保留南洋运输部(下辖福州办事处和海门办事处)。1956年6月,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南洋轮船公司并入上海海运管理局。9月1日,实行港航区域统一管理,上海区港务管理局与上海海运管理局合并成立交通部华东区海运管理局,次月10日改上海区海运管理局,经营福州以北全部沿海海上运输业务,管辖上海、宁波、温州、连云港4个港务局等。1957年1月,大连办事处改大连分局,1958年1月和所属渤海湾全部客货班轮移交大连港务局管辖。4月,全国实行港、航分管,撤销上海区海运管理局,改设上海海运管理局与上海港务管理局,同属交通部海河运输总局领导。上海海运管理局管辖原区局所属运输船只等。6月,上海海运管理局所属千吨以下(含千吨)船只,交浙、闽、辽、鲁等省航运部门,充实地方航运企业。1962年7月,大连港务局10艘客货轮移交上海海运管理局,上海海运管理局在大连设办事处,经办渤海湾客运业务。1964年3月,交通部在上海成立北方区海运管理局(简称北方区局),管理上海和北方沿海航区的港口、航运等。6月1日,上海海运管理局改上海轮船公司,专管北方航区的船舶运输业务,隶属北方区局领导。1968年4月29日,上海轮船公司改为上海海运局。7月,大连分公司为上海海运局大连分局,1978年1月从上海海运局划出,1980年1月重新归入,1985年1月再度划出。1993年,上海海运局改上海海运(集团)公司。 经营。1949年,接管招商局船只3.6万载重吨。为保证上海市煤、粮等物资供应,打通江海运输线。1949年6月~1950年5月运输200万吨物资。50年代初,组织护航船队,武装护航,打通南洋航线。1952年,货运量315.8万吨,17亿吨海里;客运量68万人次,0.9亿人海里。1978年有运输船只139艘、1268530载货吨。其中客货轮14艘、17580载货吨、11503客位,货轮84艘、762650载货吨,油轮40艘、488600载货吨。辟有上海一大连、青岛、宁波、温州等4条沿海客班航线,年客运量147.6万人、4.5亿人海里。货运航线以上海为中心,通达沿海诸港及长江部分港口,年货运量3832.1万吨、224.9亿吨海里。货物以煤炭、石油(含原油和成品油)、矿石(含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木材、原盐、粮食等为主,尤以煤炭、石油等为大宗。1978年,煤炭运量1353.4万吨,石油运量1682.6万吨(其中原油1415.6万吨),分别占全局总货运量35.23%和43.91%。1978年4月,2.5万吨级神州轮首航澳大利亚,装运进口小麦2万余吨。1979年开始,部分散装货轮、油轮和化学品专用船投入远洋外贸运输。此后,客货运输发展迅速。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客货运输量平均每年递增10.6%和5.2%,客、货周转量平均每年递增9.7%和7.5%。客班航线恢复和新辟申港、申榕、申穗(弯靠厦门)等线,新增客货轮11艘,增加载客能力54.8%。货运以煤炭、石油为重点,辟有秦皇岛—上海、青岛—上海、石臼港—上海、连云港—上海等煤炭运输线和大连—上海、秦皇岛—上海、青岛—上海等原油运输线。煤炭运量平均每年递增12%,年煤运量占全局总货运量比重升至50%以上。外贸运输快速发展,1985年外贸运量407.5万吨、155.82亿吨海里。运输品种由初粮运、矿运为主,发展至煤炭、石油、钢铁、粮食、化肥、木材、杂货等多品种、多航线运输,并在国内率先开辟石脑油、二甲苯等液体化工产品进出口运输。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货运量以7.7%的年均速度递增,货运量31570万吨,其中煤炭、石油25677万吨,占全局总货运量80%以上,承运上海市80~90%煤炭、石油用量。客运新辟申厦、甬香(港)线,沿海客班航线增至9条,年客运量340万人次以上。远洋航线通达世界400多个港口,投入运力约占全局船只总吨位1/3。全局运输能力、运输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首位。1990年,员工近3万人,运输船只194艘、2.5万客位、255万总载重吨,客运370万人次,货运7000万吨,外贸货运700万吨。 上海海兴轮船有限公司 1979年9月21日,上海海兴轮船公司成立,隶属上海海运局,注册资金1337万元,12月15日营业,经办上海—香港定线定期客货班轮及远近洋外贸物资运输,兼营代理船只和租船业务。1984年8月,改今名。业务自营船队,有上海、海兴轮2艘船;代办业务,以上海海兴轮船有限公司名义经营上海海运局远洋运输船只的外资运输业务;代管有关业务,代上海海运局参与联营公司扬子江航运公司、上海锦江航运公司、金钢船务公司等经营、管理。是年9月起,始在国际市场独立揽货,独立经营。在香港派有常驻代表,与国外20多家经纪人机构和上百家船舶代理行保持联系,建立国外代理网。在香港、纽约、新加坡等主要租船市场设有揽货代理。至80年代末,有可参加营运的客、货、油轮及化工专用船共80余艘,经常航行国外的50~60艘。1990年,船员约4000人,外贸运量756万吨。 中国扬子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4月3日,长江航运管理局、上海海运管理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建。注册资金3000万元,长江航运管理局占45%,上海海运管理局占35%,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占20%。设武汉、蛇口办事处。 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 1983年3月,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上海海运管理局、上海锦江饭店和上海市爱国建设公司合资组建,资金为人民币和美元各100万元,4家各占1/4。有锦江号豪华客货轮、1.48万总吨。经营上海到香港的定期客货班轮运输,另兼营买船、对外出租、船舶运输服务、船务咨询等业务。1988年,建成近洋船队,船只8艘,可装1200标准集装箱,固定资产8400万元。在香港合资设立方兴实业有限公司、通和实业有限公司、满强航运有限公司和NEPTUNE EXPRE SS CO.LTD等4家机构。经营上海—香港客、货运航线,及上海—日本、马来西亚等货运航线。1990年,客运7782人,货运38.28万吨。 上海凯达航运公司 1986年成立。主要经营江海直达运输,航行上海至泉州、汕头、蛇口、深圳、黄埔、海南岛等南方航线,至葫芦岛、大连、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北方航线,及长江航线。有6000、12400吨级货轮各1艘,承运粮食、木材、大型设备、水泥、建材等物资。 鹭海船务企业有限公司 1987年12月16日,厦门经济特区船务有限公司和上海海兴轮船有限公司联合筹资组建鹭海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设厦门市,在上海设驻沪工作组。注册资金75万元,两公司分别占20%和80%。经营国内外海上客货运输、国内外船舶代理业务,包括海上通讯、海事处理、海难救助等。30日,租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开辟厦门—上海的直达快速客运航班。1988年9月,租赁上海海运局海樱轮首航厦门—日本那霸客运航线。 金海船务贸易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上海海运局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联合组建金海船务企业有限公司。资金2000万元,分别占80%和20%。1990年2月5日改今名。以化工物品运输为主。 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其他航运公司 1990年,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兼营江河和沿海运输的航运公司尚有上海市航运公司,经营范围上海及江浙内河、长江、沿海;上海港驳船运输公司,经营范围上海及江浙皖内河、长江中下游、沿海;上海海虹实业联合经营部,经营范围上海及江浙内河、沿海;华东船舶修建公司,经营范围沿海、长江中下游;崇明县航运公司,经营范围浙江沿海、申崇沙、浙皖赣内河、长江下游;崇明县商业运输公司,经营范围申崇、苏浙皖内河、长江中下游、沿海;崇明县水产供销公司,经营范围申崇、苏浙内河、长江下游、山东沿海;上海浦东轮船公司,经营海洋石油勘探物资以及开发浦东所需物资的沿海运输。 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 1953年11月1日,中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海鹰轮船有限公司暨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码头、仓库公私合营,定名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有6艘轮船。1954年9月30日,有资金5978670元,政府、中兴公司、海鹰公司分别占88.19%、9.63%、2.18%。1953年6月16日,私营新大陆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华胜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安达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民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志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新大陆、华胜、安达、民新、志新五轮船公司联合管理处(简称五轮联管处),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有轮船5艘、25120.05总吨、33300载重吨。实行业务统一经营,船只统一调度,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收统支,盈亏按协议比例各自负责。1954年10月1日,五轮联管处与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合并为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7家公司(即原中兴、海鹰、新大陆、华胜、安达、民新、志新轮船公司)合营资金共计9028481元,政府资金占68.26%,私股资金占31.74%。员工1063人。接受上海海运管理局领导,在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经营北洋沿海运输业务。1956年1月,公司全部业务交由上海海运局统一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机构与上海海运局合并,保留公司名称。4月15日,筹组成立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董事会,公司业务活动结束。 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1956年1月,三兴仁、顺利、庆记、祥泰、三利、金甡、闽兴、利兴、大丰、金都船务行及其所属10艘轮船公私合营,成立南洋轮船公司。此后,钜元、华一船务行并入。有铁壳船1艘、1190总吨,木壳船11艘、2755总吨,资产398051元,员工332人。9月,并入上海海运局,保留公司名义。 二、私营企业 宋元时期,上海地区开始出现专门经营航海贸易的海商船户。明中叶后,始有沙船商(户)投入漕运。清开海禁后,沙船业由复苏到繁荣。至嘉庆、道光年间,沙船商(户)和沙船(号)开办航运企业。上海开埠后,外国商船垄断沿海运输业,沙船运输迅速衰败。清末民初,上海先后出现宁绍、三北、政记、肇兴等一批华商航运企业。1933年,在沪华商轮船公司多至200余家。大多规模较小,资本薄弱,时开时闭。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华商轮船企业损失惨重,船只或被征用于沉(长)江阻敌(舰),或被炸被掳,或撤离上海,或转入外籍。抗日战争胜利后,航权收归国有,华商航运企业复苏。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私营航运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航运企业消失。 木帆船、沙船 木帆船户。宋元时,出现经营航海贸易的海商,造船置货,贸易各港,国家户籍中专列船户或舶商户。《宋会要》记载华亭等处有海商船启运米等到山东沿海出售。宋代官府招募船户,付部分租金外,允许船户搭载部分私货。元初,“沿海民船无所统,或流入盗贼,请录为户,蠲其徭役而官领之,可得海船数千,梢水数万,备国用。”元末,上海县入籍民户,船商水手占较大比重,梢水多为兴贩牟利的中小船户及被政府和船户雇用的人员。无力自备船只的,依靠富商船户,捎带货物出海贸易。富商船户操纵海外贸易,“海舶之利颛于富商大贾”,有大船和雄厚资本,“交通海外诸蕃,博易以致巨富”。嘉定一地下海致巨富的大海商有朱管两姓,后来还有沈氏。元代主持海上漕运的崇明朱清、嘉定张瑄同时兼营海外贸易,“巨艘大舶,帆交番夷中,舆骑塞门巷”。元大德年间,海运漕粮已由官船军人独揽,部分转为民间漕船户承运。元中叶以后,富商漕船户成为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船户,上海附近“多夷贾贸易,漕边富家以奇货相雄”。 沙船商户、沙船行。明中叶后,崇明、松江一带有大户自造双桅沙船,小户合伙造沙船。明崇祯年间,有崇明人“侨居海上已三代”,“业有沙船几只,开贩柴行生理”。出现沙船及庙湾船、水据船百余条的沙船经营商。清开海禁后,因布市发展,关东地区大量豆麦运至上海,沙船业更为繁荣。嘉庆道光年间,“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六百号,其船大者载官斛三千石,小者千五六百石。船主皆崇明、海门、南汇、宝山、上海之土著富民”,“沙船每一州县之船为一邦,共十一邦,而通州,海门,崇明三邦为大,具有船五七百号”,沙船大户有船四五十条至一二百,中商一家七八条,小商一家二三条,也有一人资力不足,合伙置船。道光十二年(1832年),有金姓船户52户,有的有洋船(远洋船),有的有沙船。“每一艘大号沙船造价盈万,中号需数千”,装二三千石的船,每艘估需工价银七八千两,上海港内3500~3600艘沙船总资本达二三千万两银,为全国最大的产业资本。上海地区富豪以沙船商(户)为首,大船商拥资数百万两银,出现沙船行(号)。沙船商雇舵工水手每船20~30人,上海港在船水手10万余人,另有箩夫、扛夫1万~2万人。及至光绪年间,沙船商(户)和沙船行(号)遍布上海地区。后为轮船运输业替代。沙船富商张元隆,康熙末年在上海开设洋货行店(洋行),有自造贸易沙船、洋船,往来东西洋及关东等处,“在该县……领照票之船有扬日升第二十八只”。其所造洋船“皆以百家姓为号,头号赵元发,二号钱两仪,三号孙三益,四号李四美,五号周华五之类”。船商、船行与督臣关系密切,沙船出海,至有水师护送。沙船富商朱氏,为清上海沙船业巨擘“朱、王、沈、郁”4家之首,“家资敌国”,有“朱半天”之称。王利川沙船行,王氏兄弟王文源、王文端开设船行,有沙船上百条及专用码头,“贩渤海辽沈间”,资产200万两银。沙船商郁松年、郁纯熙等郁氏家族,以沙船航运中国和日本、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安南(今越南)、吕宋(今菲律宾)间,最盛时有沙船一二百艘,广设商号、钱庄,为清咸丰时沪上巨贾,有“郁半天”之称。沙船商郁润桂有沙船70余艘,雇工2000多人。郁纯熙投资招商局1万两银。沙船富商郭氏,祖藉福建长乐,以福建龙海、台湾淡水为基地,长期同日本、南洋贸易,乾隆后举家迁沪,经营海运、房材、钱庄业务,有金利源专用码头,咸丰年间购外国帆船用以贩运,同治初又备轮船,行赴通商各埠,装运各货,成为上海十大首富之一。久大沙船号,道光年间浙江镇海商人李久亨在上海独资开设大沙船字号,有沙船10余艘,码头1座,同治年间,沙船资本投入钱庄业。严同春沙船号,沙船商严同春在上海创办,贩运辽沈间,业务日隆,积资渐多,投资于房地产和钱业。沙船富商(户)朱其昂,宝山县人,以沙船为世业的淞沪巨商,同治四年任候补同知及浙江海运委员,同治六年受命管理沙船漕粮事务,同治十一年被李鸿章委为招商局总办,在上海有沙船多艘,设有商号,并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地设有华裕丰汇银票号,招商局创办之初经费缺乏,陆续垫借23万两白银,沙船资本转化为轮运业的垫支资本。沙船商(户)朱朴斋,咸丰至光绪年间,有沙船7艘,航行关东、山东、日本。沙船商陈增均陈增源,光绪年间上海县人,承父业,沙船往返沪、津、营口间。沙船商汤源兴、沙益、张元利,崇明东乡富户,有沙船百余艘。此外,还有承运漕米万石以上的沙船富商(户)。道光五至六年,清廷招募沙船、蛋船、三不象船等木帆船1562艘,两次承运江苏漕粮163万余石,上海地区承运万石以上的沙船商有15户,约运粮27万石,约占全部海运漕米15%。 通裕航业公司 清光绪二十七年,浙江镇海人郑良裕开办通裕商号,后改通裕航业公司。有轮19艘、4410总吨,行驶内河、长江和沿海航线。1937年8月,新平安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江阴;裕新、春申、平江、汇利、万利、临安、裕泰等轮也先后在沙市、鄂城、丹阳等水域沉没,船只全部丧失。抗日战争胜利后没有复业。 公茂轮船局 清光绪二十七年,郑良裕创办。与其独资开设的通裕、平安等轮船行实为一家企业,所属轮船平安、宝华、大华等经营沿海和内河、长江航运。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华轮以平安轮船公司名义注册,公茂轮船局有名无实。 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辽宁航商张本政、张本才集资创办。设公司于烟台,资本4万元。1920年4月,改为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1000万元,有轮船15艘、13571总吨,经营航海运输、海上保险、代理保险、代理轮船、贩卖煤炭等业务,实力在华商轮船公司中仅次于三北轮埠公司。1933年,设上海分公司。航线夏秋为烟台、天津、龙口、秦皇岛、营口、大连、安东、仁川、青岛、威海卫(今威海)、海参崴等埠,冬春为烟台、上海、厦门、福州、汕头、香港、广州、海防等埠,兼驶长江镇江、南京、芜湖、九江、宜昌等埠,均为不定班期货轮。抗日战争期间,为日伪运送军火,至1945年8月,有14艘轮船被盟军飞机和潜艇击沉。 宁绍商轮股份有限公司 清宣统元年,虞洽卿、严义彬等招股创办,资本总额100万元。总公司设上海江西路63号,宁波设分公司。有宁绍轮、2641总吨位,航行上海—宁波间,载运客货,隔日往返,方便沪甬乘客,有民谣”宁绍斗太古,乘船不再苦”。次年,甬兴轮1585总吨,投入沪甬线载货搭客,两轮每天对开。开办之初,因招商局、太古、怡和3家轮船公司联合削价竞争,一度亏损,旅沪宁波人筹集10万余元,组织航业维持会,贴补宁绍公司航运损失。1912年,公司投入新宁绍轮、3407总吨代替宁绍轮,宁绍轮改驶长江线。连年盈利。1914年,续招股份银50万元,扩充营业范围,增设分公司于汉口,购置房屋4座,建造上海堆栈及镇江、芜湖、九江等处码头。1914年,初期亏损18万元全部偿还,净盈7万余元,第一次发放股息7厘,资本总额150万元。1930年,宁静轮、1663总吨,行驶长江及沪闽沿海航线。公司在沪甬线航运业务居招商局、三北、太古公司之上。30年代后,经营渐不景气。1932、1933年,营业收入87.5万元,支出94.7万元,亏损7.2万元。1933年,甬兴轮沉没。抗日战争爆发后,宁静轮及趸船4条,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长江江阴及马当航道。新宁绍轮于抗战初移转外藉,悬挂外国旗航行中国沿海。抗日战争胜利后,无力复业。 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清宣统二年,山东商人李序园、李子初集资创办。设总公司于营口,初资本15万元。1922年在上海设分公司,1924年在大连、汉口等设分公司。营业顺利,年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总公司移至上海,自置轮船8艘,航行上海至香港、广州,上海至烟台、天津、营口,上海至龙口、营口,上海至旅顺、大连、秦皇岛及长江各埠。抗日战争爆发后,所属鲲兴、天兴2轮被征凿沉于江阴、马当航道,留在北方的船只被日军征用。抗日战争胜利后,购轮船一艘2724总吨。 平安轮船公司 1912年,浙江镇海郑良裕在上海南市外马路214号创立平安轮船局。后改平安轮船公司,有海轮5艘、内河小轮30艘。抗日战争爆发后,所属新平安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江阴封港,大通轮沉于宁波,新宝华、平阳、大华等轮被日军掳去,并入伪“中华轮船公司”营业,后除大华轮外,其余船只均沉没。抗日战争胜利后,仍以平安轮船局名义经营。1948年1月,改平安轮船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亿元。1949年,有2艘轮船、2203总吨。上海解放后,平安轮停泊香港。 上海三北轮埠股份有限总公司 1913年,虞洽卿创办三北轮船公司,3艘百吨轮行驶龙山与镇海、宁波间,后扩至浙东沿海穿山、沥港、龙江等地。1914年,改三北轮埠公司,设址上海广东路93号。1918年,资本100万元,投入3艘1500载重吨以上轮船,航线扩展到长江、南北洋沿海和南洋群岛一带。是年,虞收购英商鸿安商轮公司英人股份,次年1月,鸿安公司改为完全华资企业,船舶改挂中国国旗,由三北公司代理,专走长江线,并在部分港埠设趸船,与太古、怡和、招商3家公司竞争中,营业发达。1919年5月,增资为200万元,产业共值500余万元,有江海轮船18艘,航线扩展到长江、沿海和外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轮船重返中国航行,各航线运力增加,运价暴跌,公司亏损,低价出售小轮,购大轮,调整航线,争取北洋政府支持,得到150万元国库券,保息6厘,充实资力。1922年,盘进上海肇咸机器厂,改名三北轮埠公司机器造船厂,专修公司船只,并制造小型轮船、拖轮、铁驳和浮码头、趸船。1927年,自造鸿元、鸿亨、鸿利、鸿贞4条江轮,添购4轮,加入长江沪汉线、汉宜线航行。1929年,发行航业债券基金350万元,保息8厘,资力较前充足,沿海、远洋航线均有扩展。1936年,有500吨级以上轮船33艘、拖船5艘、驳船12艘,61884总吨。分公司遍设长江各埠及沿海宁波、镇海、龙山、定海、福州、广州、青岛、天津。成为国内规模仅次于招商局的航运公司。抗日战争爆发后,6艘轮船及4艘趸船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长江江阴、马当及镇海、福州等航道,作为防御工事。另有部分船只与意商组成中意轮船公司,继续营运至1941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购置外轮。1949年,有千吨以上船只8艘、16904总吨。 北方航业股份有限公司 1917年,郑效三等集资创办,总公司在天津,设上海分公司。资本30万元。1934年,有轮船6艘,行驶南洋线汕头、广州,北洋线天津、营口、烟台、青岛等埠。1936年,因亏损售与日商大连永源公司。 宁兴轮船公司 1917年11月,三北轮埠公司总经理虞洽卿为便于借款和筹集资金,成立宁兴轮船公司,设址广东路93号。有宁兴等轮船5艘,以三北轮埠公司名义经营沪甬线。 华纶轮船公司 1918年,在上海、福州两地设立,有千吨级轮船2艘,往来福州、上海、天津间。 泉兴轮船公司 民国初年,闽商在上海设立。1918、1919年,置有3轮,航行上海和福州、兴化、泉州、厦门间。1921年,添购3轮,共约4000总吨。 安通轮船公司 1920年,黄佳秋集资在上海开办,并任经理。地址福州路30号。购置货轮2艘,行驶沿海、长江航线。1937年9月,安兴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海州(连云)港。1947年停业。 舟山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22年,朱葆三等成立舟山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南市外马路310号,后移四川中路33号501室。置轮船1艘,经营近海客货运,行驶浙闽沿海航线,额定股本银元32万元。1949年5月,舟山轮在福州被国民党军劫走。1950年6月停业。 大通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23年,卢汲三、庄树庭创办。总公司先设汉口,后迁上海福州路89号,分公司设龙口。资本50万元。1934年,有轮船6艘,行驶北洋、南洋航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其新购容顺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于长江马当。上海解放前夕迁台湾。 南华轮船公司 1923年10月,刘石荪等创办。资本总额24万元。总公司设上海。有轮船4艘,经营上海至广州、海参崴、汉口、南洋群岛、日本等航线。 茂利商轮总局 1925年,洪宝顺独资创办。设址上海外马路恒心里4号。购置茂利轮。1934年添置新茂利轮1艘,是年沉没于定海港。1936年,添置茂利2号轮。抗日战争爆发后,船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长江江阴水域。1946年,购茂泰轮,1949年6月被国民党扣停于定海,后迫驶台湾基隆。1949年8月停业。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25年,卢作孚、彭瑞成等创办。初总公司设于四川合川县,后迁重庆。有民生、民国2轮,行驶四川内河及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经营沿海航运业务。是年8月,民众轮驶台湾,10月民众轮由基隆开往天津,12月设天津办事处(后改天津分公司),由黄海、太湖2轮固定行驶台湾—天津线,另有定远、宁远、怀远等不定期行驶上海—天津间。次年2月,以太湖轮首航上海—青岛线,7月民众轮由上海经香港开往广州。1948年6月,上海分公司扩组为上海区公司。与金城银行合办太平洋轮船公司,集资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3艘海轮(渤海、南海、黄海),航行东南亚各国和日本。1949年5月,增辟上海—宁波短程航线,并在宁波设立办事处。上海解放后,除平远、太湖轮被劫持台湾外,94艘船全部留大陆。1953年,公私合营。 达兴商轮公司 1926年5月,徐忠信创办。总公司设上海南市大码头街20号,分公司设于南通、台州、温州、扬州等地。资本30万元。1934年,有轮船5艘,行驶上海至通扬线及上海至宁波、温州、台湾线。抗日战争爆发后,三江、福兴2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于上海十六铺。公司易名葡商正德轮船公司,达兴轮改名山泰轮,挂葡萄牙国旗,航行沿海航线,后被伪中华轮船公司接管,航行苏北线。抗日战争胜利后,购置大贤、祥生2轮,航行长江、沿海航线。上海解放前夕,祥生轮驶香港。1953年10月,公私合营。 海昌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1926年,吕海琛等集资本25万元创办。总公司设于营口,上海分公司设于新永安街4号。购置海顺、海平、海昌号轮船3艘,航行上海至沿海各埠及长江、日本、南洋群岛等航线。 华通轮船公司 1926年,汪子刚等集资14万元在上海开办。购置中和号货轮、2023总吨,航行长江、沿海航线,装运煤炭。1937年8月15日,轮船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上海十六铺黄浦江中,公司停业。 志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27年,吴志忍独资创办志新商运号轮船局。设于常州西门外标场。自置小火轮专营常州、无锡、宜兴、溧阳一带内河客货运输。1947年,吴志贤等集资在上海广东路51号组织合伙公司,购置小火轮、铁驳等,兼营内河及长江中下游货运业务。1949年2月,购海王星轮、5060总吨,委托挪商华伦洋行代理,挂巴拿马旗航行香港、海外,经营货运业务,8月行驶青岛、大连及日本、苏联等地,经营煤运及粮运。9月,改志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6月,与华胜、民新、新大陆、安达公司联营成立五轮联合管理处。1954年10月1日,公私合营,并入中兴海运公司。 中国合众航业公司 1928年5月,朱志尧等筹资30万元,在上海南市外马路720号设立。有3艘旧轮,行驶上海至海州航线,载运煤、盐。1937年8月,郑州、徐州2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连云港。次年,海州轮又被征用,沉塞于马当。公司停业。 华新轮船行 1928年10月10日,黄静泉独资创办华新公司,设于上海仁记路(后改滇池路)119号。经营外糖入口及杂粮买卖。1933年8月,购轮船4艘、26900总吨,经营航运业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华新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江阴航道,其余3轮改注册中立国籍,悬挂希腊、葡萄牙国旗,继续营运。1940年3~5月,购置2轮,注册巴拿马国籍。1941年11月,三泰轮航行舟山群岛触礁沉没。其余4轮被日军拘留,后先后在海上沉没,公司业务停顿。1946年7月,黄氏家族购置华运、华海轮,11050总吨,1946年7月建华新轮船贸易无限公司。1958年12月,上海海运管理局代管。 大陆航业股份有限公司 1929年,林熙生等集资50万元,于上海泗泾路27号创办大陆航业公司。1937年,有轮船4艘、8031总吨,航行沿海和长江航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大中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江阴。大陆轮被日军扣掳,大生、大汉轮改为外籍船,挂希腊旗营运。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大陆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轮船2艘、4496.95总吨。1952年11月停业。 天津航业公司上海分公司 1929年9月1日,金城银行和天津永利制碱厂、久大精盐公司等集资25万元,在天津创办天津航业公司,购置拖轮、驳船及码头、货栈、仓库等。1937年7月,在上海江西路212号设立天津航业公司上海分公司。1953年10月公私合营。 华宁轮船局 1931年,庄惠伯集资14万元在上海开办。购置庆宁号货轮、1950总吨,行驶长江、沿海航线,装运煤、粮等货物。1938年3月10日,庆宁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长江马当航道。轮船局停业。 泰昌祥轮船行 1931年前,顾宗瑞在上海江西中路14弄6号开办泰昌祥轮船行,代理江海轮船运输业务。1931年,购置永升、永亨2轮,设立永安轮船行和永亨轮船行,两轮船行运输业务由泰昌祥轮船行代理。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升、永亨轮相继沉没,公司停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泰昌祥轮船行复业,购置7轮,行驶沿海、长江航线。上海解放前夕,有轮船4艘、3798.72总吨。解放后停业。 公济轮船公司 1931年,孙韫山等筹资10万元在上海建立,购置时和号货轮、1512.74总吨,行驶沿海、长江航线。1937年9月,轮船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于海州,公司停业。 民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1月,王时新、伍泽民、姚书敏等集资10万银元,发起成立。购置华平轮1艘、1600总吨。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平、长泰2轮被国民政府征用,分别沉塞于福建泉州及长江马当航道。1942年4月歇业,1946年12月重组。1953年6月15日,与新大陆、华胜、安达、志新等4家轮船公司联合成立五轮联合管理处。1954年10月1日,公私合营,并入中兴海运公司。 华胜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7月,义泰兴煤号为与英商开滦煤矿局,日商三井、三下洋行实行产、运、销一体,组织轮船公司。股本总额12万元,购华胜轮、3500总吨,航行秦(皇岛)申、青(岛)申、浦(口)申线,承运义泰兴煤号煤。1934年,成立华胜轮船公司办事处。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富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于江阴要塞,其余3轮均驶入长江。汉口沦陷前,华胜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于马当,华顺、华强轮改船籍,挂葡萄牙、荷兰国旗,停航汉口,1941年春租予日商三下洋行,开往美国。1942年春,华顺轮航行日本横滨口外被潜水艇击沉,华强轮被美国战时船舶管理局征用。公司业务全部停顿,办事处迁上海四川中路33号。1948年夏,华强轮在基(隆)—申线航行,触礁沉没。10月,购华胜轮9150总吨。1950年3月,华星轮回华北。1953年6月15日,与新大陆、志新、民新、安达等4家轮船公司联合成立五轮联合管理处。1954年10月1日,公私合营,并入中兴海运公司。 三兴轮船行 1932年,姜琢如在上海独资创立三兴轮船局,后改三兴轮船行。购置三兴轮,行驶长江、沿海航线。抗日战争爆发后,三兴轮入川江,1940年被日机炸毁。后在重庆购入小轮船6艘、驳船1艘,行驶川江。抗日战争胜利后,返沪,在汉口、芜湖、南京、天津等地设分支机构,并在天津购入轮船5艘、驳船2艘,航行长江、沿海航线。因经营不善,船只大多数出售,剩1轮。1953年10月公私合营。 中国合众码头仓库股份有限公司 1934年,朱志尧集资20万元,在上海南市王家码头南首建立。购置母佑、阜宁2轮,行驶沿海、长江航线,装运煤炭。1936年,阜宁轮售予福州懋庄。1937年8月,母佑轮被国民政府征用,沉塞在江阴。公司业务停顿。 中国航运公司 1936年,董浩云、董汉槎等发起创立中国航运信托公司,总公司设上海。1946年8月,改中国航运公司,主要业务为自置并经理船只,从事近海及远洋运输。有7轮、4万总吨,大多不定期航行于国内近海各口岸;昌黎、唐山、天平、慈云等轮,经常承运台湾物资,航驶日本、印度、缅甸、暹罗(今泰国)、锡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菲律宾一带。上海解放前夕,7轮均驶往台湾。 裕中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37年创办,地址上海河南路495号恒利大楼3楼。置有裕平轮,1938年秋被征用于军运,在宜昌沉没。1946年秋,另招新股筹集资金,购裕中轮、5117总吨。1947年3月,改组为公司,设址南京东路233号。1948年3月,购裕东轮、9010总吨。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两轮均驶离上海,公司停业。 中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37年7月,山东枣庄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海运船队改组而成。有货轮9艘、拖轮3艘、小火轮1艘,4.6万余总吨。总经理钱新之。设上海派克路(今黄河路)6号,设青岛、香港分公司,南京、基隆、高雄办事处。船只行驶长江、沿海各埠及国外港口,以载运中兴煤矿公司产炼煤焦为主要业务。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兴、毓兴、峄兴3轮悬挂挪威旗,委托华伦洋行代理,航行国外,其余轮驳被日军飞机炸沉,公司停业。1945年8月,公司复业,购客货轮3艘、货轮4艘,主要航行申青、申台汕线。另以国民政府征用之轮船作价赔偿30万美元,用作购船及参与其他公司另组复兴航业公司。1949年春,有轮驳20条、3.6万多总吨。上海解放前夕,公司船只被民国政府强迫征集运兵南下,业务转移香港。1950、1951年,鲁兴、铭兴、永兴、景兴4轮返上海,中兴、平兴、昌兴3轮在港出售。1953年,全部拖轮、铁驳售予长江航运局。1953年11月1日,与海鹰轮船公司合并,成立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 安通运输公司 1946年1月,中共上海党组织提供大部分资金,陈巳生出少量资金组建,地址广东路江西路口,经营运输、报关业务。1950年1月,华通运输公司并入,改组成立公私合营安通运输公司,经营沿海外轮代理业务。公司代理的第一艘英轮安培号冲破西方国家对华经济封锁,进入上海港。1952年,划归华东交通部领导。10月,全部资产及人员并入长江航运管理局上海分局及华东区海运管理局、上海区港务管理局。 安达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2月,华东轮船公司创办。设上海广东路122号。潘家骝任经理。资本总额15万美元。购置华东轮、6000总吨,华航轮、6770总吨。1948年,改名安达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参加五轮联合管理处。1954年10月1日,公私合营,并入中兴海运公司。 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4月开业。在上海虎丘路88号。有3艘货轮及1艘客货轮,航行南北洋沿海及长江各口岸。1950年6月,船只出售,公司停业。 台安航业公司 1946年5月,在上海成立。有台安轮、5573总吨,经常航行于沿海各大口岸。1949年4月,迁台湾。 益祥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7月,杨管北创办。在广东路43号。有轮船6艘、3.4万余总吨,经营沿海及远洋航线的不定期货运业务。除自营船只外,兼代理同业8艘航船的运输业务。上海解放前夕,迁台湾。 海鹰轮船有限公司 1946年8月1日,魏文翰、魏文达创立于上海。资本总额4亿元。购海鹰轮、4080总吨,经营沿海及长江货运。上海解放前夕,4轮开往香港、台湾,公司业务重心转移至香港。1949年10月,向上海航政局申请发给4艘轮船转移国籍证明书,暂改为外国船籍,在香港自行组织五洲轮船公司,以公司名义向巴拿马驻香港领事办理注册,轮船入巴拿马籍,海鹰、海牛、海羊轮假售与五洲轮船公司,改悬巴拿马旗。12月,三轮驶离香港,次年1月上旬在天津成立海鹰分公司。5月,在青岛设立海鹰办事处。轮船航行华北沿海至日本、上海等地,载运煤炭、大豆、粮食、五金、杂货等。1953年11月1日,与中兴轮船公司合并,成立公私合营中兴海运公司。 新大陆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9月7日成立。地址延安东路147号中汇大楼111室。资本总额15亿元。购新中国号轮船。经营轮船运输及代理轮船保险及有关航运业务。航线为长江及南北洋、外洋线,承运沿海煤炭、木材等货物。1948年3月,购新亚洲轮、9414总吨。1948年11月、1949年1月,新中国、新亚洲两轮先后航行国外。1953年6月15日,与其他四家航运公司成立五轮联合管理处。1954年10月1日,公私合营,并入中兴海运公司。 大中华轮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47年7月1日,大中华拆船公司成立,经营代客和自购自拆船业务。1948年春,购得大敬轮,经整修后,自办航运业务,以航运为主,拆修船舶为辅,改大中华船务有限公司。1950年1月1日,改大中华轮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15万元,设址上海北苏州路400号。 诚鑫船务行 1947年8月,陈顺霖等集资1.8亿元,开设于江西中路14弄4号。有3艘轮船。1953年10月,公私合营,并入上海轮船公司。 华强船务行 1947年10月,孙文程独资开设,资本2亿元,有木货轮2艘、铁质货轮2艘、铁驳1条,774.08总吨,经营长江和沿海货物运输。1953年10月,公私合营,并入上海轮船公司。 成荣轮船行 1947年,成荣轮船行与成荣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荣振记轮船局。初在上海永安街同安里B10号,是年迁址中山东一路8弄7号营业。购置东利、丰运、荣和3艘机帆船,行驶沿海及长江各埠。上海解放后,改成荣轮船行。 鼎泰轮船行 1947年12月,上海鼎泰轮船行和鼎泰锯木厂合并为鼎泰轮船木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9号。资本总额35亿元。有汽船6艘。1949年,所属轮船从台湾基隆返沪后停业。 复兴航业股份有限公司 1948年6月23日,由抗日战争胜利后获得赔偿金的民营航运企业联合组建。日本侵华期间,国民政府征用华商航业公司船只61艘、12.3万总吨,沉塞江海重要港口。1945年11月,被征船只的私营航业公司组成民营船舶战时损失要求赔偿委员会,向政府索赔。国民政府同意赔偿3593047美元,由政府在向美国贷款洽购战时剩余船只中拨出船只12万总吨。1947年9月,要求赔偿委员会筹组复兴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推举钱新之为主任委员,钟山道为总干事;同时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及纽约世界贸易公司向美国航务委员会购得Victory Trde型货轮3艘(命名渝胜、京胜、沪胜)、Ci-Ma-VI型货轮8艘(命名复明、复新、复航、复贸、复运、复昌、复权、复生),船价总值美金800余万元。1948年6月,复兴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东单位有中兴、鸿安、三北、华胜、华新、寿康、益祥、宁绍、大振、民新、达兴、公济、北祥、义安、民生实业、天津航业、联合、合记轮船公司、茂利、永利、利平轮船局、黄石公轮船行、联合银行、交通银行信托部等,共721600股,资本总额7216万元。董事长钱新之,总经理谭伯英。公司业务为经营或代理经营国内外航运和其他有关附属业务,以及代理船舶及其机件、属具、用品等的购置和租赁事项。航线含远洋、国内沿海及长江各埠。1948年11月,在台湾基隆设立办事处。次年1月,在香港设立通讯处(后改办事处)。1949年4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人离沪赴港,成立香港复兴航业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1月,停泊香港的招商局13艘船(其中6条美债船)宣布起义,美国以债权人地位扣押航海外的复兴公司7艘船作为抵债。1951年4月,复兴公司出售2轮(京胜、沪胜),并对公司留沪人员断绝经济接济,香港复兴公司迁台湾。7月,在台湾成立复兴航业公司监利委员会,代替原复兴航业公司董事会,另派正、副总经理。1957年3月,上海区海运管理局接收并代管复兴航业公司在沪机构和人员。 茂林船务股份有限公司 为冲破国民党军残余势力对沿海的封锁禁运,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轮船公司上海区公司成立茂林船务股份有限公司。以私营名义,通过香港侨商三兴船务行、侨利船务有限公司关系,租用经营或代理外籍轮船运输业务。设四川中路218号。主要航行南洋航线,承运福州到上海的木材及由上海、福建出口的其他物资。船只运力占经营南洋航线的3家公司30%以上。1950年9月~1952年10月,租用外轮运货430869吨,主要是木材、化肥、纸浆、水泥等。1952年12月,华东区海运管理局筹组南洋运输部,次年3月茂林船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利民运输公司合并组成南洋运输部,下设福州、海门办事处。对外仍用茂林船务有限公司名称。1954年2月19日,南洋运输部撤销,成立南洋运输处,隶属上海海运管理局,对外仍保留茂林船务有限公司名称。1956年1月1日,茂林公司划归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福州分公司划归福州港务局。 华东利民运输公司 1951年初,华东军政委员会东升公司所属海鸿、海鄂机帆船,配备武装航行上海至浙江海门,经营货运。9月,华东财经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利民运输公司,在温州、台州、福州设分公司,沿海设联络点。以代运为主,承运闽浙沿海守备部队的军用物资和修建浙赣公路、机场的建筑材料,以及民用的生活、生产物资等。1952年,划归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运输局。10月,船只9艘、员工318人、武装护航人员324人,全部并入华东区海运管理局。12月,与茂林船务有限公司合并成立南洋运输部。南洋运输部建有专职护航机构,成立武装护航运输队伍。南洋小轮增至67艘、11725总吨。1954年2月,隶属于上海海运管理局。 三兴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设上海,有木壳轮船2艘。1950年10月,所属轮船由沪驶榕,遭国民党海军炮轰、拦劫,被迫驶往台湾。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顺利轮船行 公司设上海,有木壳货船1艘。上海解放初期,船停福州,1951年6月复航,行驶上海—宁波、定海、海门、温州线。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庆记船务行 设上海,有木壳机帆船1艘,1951年复航,航行宁波、定海、海门、温州线。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祥泰船务行 设上海,有木壳轮船1艘,航行南洋线,上海解放初期停航浙江海门。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三利航务行 设温州,上海设办事处,有木壳轮船1艘,上海解放初期,停航在温州。1951年11月,复航,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利兴轮船行 设温州,上海设办事处,有木壳轮船1艘,上海解放初停航在温州。1951年11月,复航,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金甡船务行 设温州,上海设有办事处,有木壳轮船1艘,上海解放初期停航于温州。1951年11月,复航,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闽兴船务行 设福州,上海设办事处,有木壳轮船1艘,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军征用,后被击沉于福州闽安镇江中。1950年,打捞修理复航,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华一轮船行 设上海,有木壳轮船1艘,上海解放时,船由福州驶台湾,回航途中在舟山外洋面被国民党军炮艇拦劫,一度航行至沈家门至大陈岛间。1956年,并入公私合营南洋轮船公司。 三、外商企业 清同治元年三月,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在上海成立,在上海经营沿海运输。其后,英商怡和洋行(1856年)、太古轮船公司(1872年)、华海轮船公司(1872年),日商日本邮船株式会社(1875年)、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日清汽船株式会社(1907年)、大连汽船会社(1913年)、东亚海运株式会社(1939年),法商东方轮船公司(1902年)、立兴航运公司(1906年)经营中国沿海运输。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航运企业按照中英、中美新约规定,退出中国水上运输航线,仍有部分船只在中国沿海营运。 旗昌轮船公司 清同治元年三月,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在上海成立。光绪三年三月一日,售予轮船招商局。 太古轮船公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有留在上海轮船全被日军扣押。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出中国水上运输航线,仍有部分船只在中国沿海营运。1952年12月,太古轮船公司在中国政府航政局《海上公私合营及私营轮船业概况表》上的登记资本额为英镑50万元,所设机构有上海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兼营业务为码头、仓库业。20世纪50年代中,华东区海运管理局以茂林船务公司名义,租用太古公司轮船,航行上海—香港间运输物资,包括外贸部门托运的进口物资。 怡和轮船公司 清咸丰六年,怡和洋行赫尔斯庞特号轮(366总吨)行驶上海—香港。十年,以吉普赛人号、167总吨行驶上海—宁波线。咸丰十一年、同治元年迦太基号轮行驶上海—福州、上海—烟台。同治八年,久绥号轮行驶上海—天津线。同治十一年,有5轮定期航行于上海至天津航线,另有1轮航行上海至福州航线。十月,所属轮船改组为华海轮船公司,并向南洋沿海扩展,增船行驶上海至厦门、汕头、香港航线。光绪七年,华海轮船公司与怡和洋行扬子轮船公司合并,成立怡和轮船公司,资本449800镑(合银137万两)。总公司设伦敦,在香港、上海、天津、牛庄、烟台、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宁波、广州等地设分公司。有轮船13艘,另从英国订购新轮4艘,共12571总吨。光绪十九年,增至22艘、23953总吨,光绪二十九年增至37艘、80356总吨,1923年44艘、11万总吨。20世纪30年代,有19轮航行中国沿海及远洋航线。沿海航线有广州、香港、青岛线(每周2班,经汕头、上海),广州、香港、上海线(每周2班,经汕头、厦门、福州),上海天津线(每周2班,经威海卫、烟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轮船或撤出远东,或被日本没收,全部退出中国沿海航运。 日清汽船株式会社 清光绪三十三年至1918年,经营范围主要以长江干支流客货运输为主。1934年,辟华北、华南沿海航线,含上海、天津、广州线(经青岛、大连、九龙、香港),配有嵩山丸、唐山丸、华山丸、庐山丸4轮航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人拒用日轮,仅剩长江沪汉线。1939年,与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等合组东亚海运株式会社。抗日战争胜利后,船只及码头仓栈等被中国政府没收,大部分交轮船招商局。 英商华海轮船公司 19世纪60年代,怡和洋行退出长江航运后,航运重点转向沿海。清同治八年,筹划经营上海—福州、上海—天津2条航线。是年一月,以3.5万两银购买一条旧船元绥号(839总吨),3月投入营运。同治十一年,上海—天津航线有5轮行驶,另有1轮航行上海—福州线。其中,怡和有2轮,北清轮船公司托管经营有2轮,还有2轮为华商委托经营。是年十月,怡和洋行成立华海轮船公司,资本银50万两,至十二月十二日,怡和洋行占64.2%,其他外商占15.5%,华商占20.3%。经营上海至天津、上海至福州2条航线。光绪七年,与扬子轮船公司合并成立怡和轮船公司。 日商大阪商船株式会社 清光绪二十四年始经营长江航线,光绪三十三年长江航运让予日清汽船会社,经营中国沿海运输。辟由台湾基隆经福州、上海、青岛至天津的航线,后又分别开辟大阪至天津和大阪至大连的航线。经常行驶台湾至天津航线的船只有温州丸、台东丸、福州丸、潮州丸、湖南丸、湖北丸等。1930年前后,有轮船140余艘、50余万总吨,辟有远洋航线30条,中国近海及沿海航线18条,包括高雄至大连线(经基隆、福州、上海、青岛、天津)、基隆至福州线、高雄至广东线、基隆至香港线、大连至天津线等。1939年,与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等合并组建东亚海运株式会社。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清光绪十二年,开辟神户、长崎至天津航线。光绪十五年,增辟神户至华北(天津、牛庄)航线。此外配有4艘海轮航行于天津、牛庄、上海一线。光绪二十九年,始辟长江航线,光绪三十三年所属长江航业与大阪商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共组日清汽船会社,本身专事远洋及中国近海航运。1930年前后,经营的远洋和中国近海航线有25条,近海航线有大阪、神户—上海线、神户—上海线、横滨—上海线、门司—上海线、名古屋—上海线、北海道—上海线、上海—大连线(经天津)等。船只116艘、77.4万总吨。1939年,与日清、大阪等轮船公司合组东亚海运株式会社。 日商东亚海运株式会社 1939年8月5日成立。中支总局设上海广东路20号。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华轮船被中国政府接收,其中98艘交招商局接收,28艘被其他单位接收或沉失。招商局接收的船岸资产总值估价为5.4亿余元(1937年价)。 日商大连汽船会社 1913年成立。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代为经营,辟上海航线,转托大连汽船会社代理。大连汽船会社总公司设大连,分公司设上海、青岛、天津、神户,并设办事处于营口、安东、香港、东京等地。1934年,大连、青岛、上海航线配有长春丸、奉天丸、大连丸、青岛丸等4艘3000~4000吨级轮船行驶。 法商东方轮船公司 清光绪二十八年成立,由上海法商立兴洋行代理。先后开设长江沪汉航线和沿海沪甬航线。宣统三年(1911年)停业。 四、合资企业 1988年12月,上海海兴轮船有限公司和香港招商船务企业有限公司联合集资600万元委托上海招商国际旅游公司,在上海成立兴海船务企业有限公司,资金分别占70%和30%。有轮船2艘。经营国内外航运。 |
|
来自: sslvdw95qsxhh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