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诗,寻一方天空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这是2003年写的文字,是我在《连云港教育》(2004.1)上发的第一篇文章。写作的本意,高考语文应该给诗留点地方。
今天回头细看细想,诗是情志理趣的精致表达。唐人捧剑仆以“诗”为题的绝句写道:“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诗是人世间美好的凝结及人们的珍视热爱之情。没有美好,没有珍视和热爱,哪里还有诗。人生的本质,也该是诗;人生中,也该有一方天空属于诗。

为诗,寻一方天空

引子: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A、问题的产生:高考写作——诗歌,请默默走开
回望近十年全国高考写作题,不难看出对诗歌的排斥,要么规定写成记叙文(1993年的梧桐树下、1994年的《尝试》),要么规定写成议论文(1995年《鸟的评说》、1996年“我更喜欢漫画《 》”、1997年根据两则材料议论),要么明确地对诗歌说“不”(1998年的不可写成诗歌……1999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近四年文体自选(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但写诗歌,写出优秀的诗歌也寥寥无几。再看近十年上海卷,则旗帜鲜明地规定,不要写成诗歌。
高考写作,请诗歌默默走开;语文教学,自然远离诗歌;诗的天空,在学生心目中也就黯淡下来。
B.背景分析:现实——诗人令人崇敬,诗歌令人神往,诗作令人遗憾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位我很尊敬的老诗人说:“诗是崇高人的事情”,言语之中,许多失落与伤感。的确,李白、杜甫、李商隐,拜伦、雪莱、普希金,艾青、舒婷们让我们读到了真正的诗,并借此赢得我们的尊崇。此外呢?大概真到了说不清写诗的人与读诗的人谁多的地步了。诗人令人崇敬,诗歌令人神往,诗作令人遗憾,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考写作对诗歌的排斥决非偶然:
①在语文教学中,诗歌得到了一定的重视: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精选了古今中外诗歌精品,新教材写作部分劈出了专门的诗歌单元,语文读本进一步增加了诗歌阅读量,新语文大纲规定了要背诵的诗词名篇……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诗歌修养提高所必需的量的积累、诗歌写作所必备的充实而清纯的心灵的呵护,在应试的指挥棒下显得那么匆忙,那么仓促。
②“诗言志”,“诗要用形象思维”,众说纷纭解《锦瑟》,独恨无人作郑笺……诗歌的多义与难解给写作、给客观公正的评价带来困难;评价者(阅卷者)的喜好、水平、修养、目光也为高考语文写作对诗歌说“不”,提供了借口。
③再从学生的实际来看,没有了吟诵涵泳的时间,失去了联想、想象的空间,如何写诗?倘就“生活”为题写作,学生也忽发灵感写出一字诗“网”来,你能给多少分?
C.问题的解决:古诗鉴赏——提高诗的素养;新诗仿写——给诗一方天空
古诗鉴赏——提高诗的素养
自1994年起,用选择题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为9分;2002年起,用简答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真正读懂,还要会鉴赏,会答题。前人谈诗歌鉴赏强调“意会”,考试则要求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或从标题入手,知道写作重点;或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或寻求作者情感的聚焦点和揭示主旨的中心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或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体会作品的内蕴……要求的提高,训练的深入,解读诗歌途径的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诗歌素养的提高。
新诗仿写——给诗一方天空
阅读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第25题仿写题又有了新的拓展: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第一句的比喻领属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且合理贴切。从修辞上说,考查的是比喻;从写作上说,又考查了诗歌创作。它为诗寻找了一方新的天空。
我们来看两份优秀答卷:
高山是大自然的一篇乐章/嶙峋的怪石是五线谱/屹立的苍松是歌词/攀登者是高山跳跃的音符。
学校是大地的一座花园/学生是花朵/老师是园丁/知识是花园的水分和养料。
前者重对,从音乐领域选材;后者则来自学生生活。答卷所写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但更是诗化了的自然和生活。
2003年春季招生语文试题第25题,材料是同学为自己日记所写的题词:日记:你是原声带,记录着我人生之旅的心声;你是万花筒,折射出我生活的丰富多彩;你是保险箱,珍藏着属于我自己的秘密。
请看仿作:影集:你是回忆录,记载着我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你是五味瓶,收藏着我生活中的酸酸甜甜;你是摄影仪,折射出我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这里,回忆录、五味瓶、摄影仪,设喻精当;点点滴滴、酸酸甜甜、风风雨雨,逐层递进;翻影集,看生活,堪称佳构。
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们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许多优秀的物语类诗歌仿写题:
露珠/孩子:妈妈,小草哭了/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那是长夜遗落的夜明珠/那是晨雾馈赠的头饰/那是太阳洒下的七彩球
母亲是一台空调/炎热时轻轻吹出凉风/寒冷时慢慢传出温暖。
都能够引领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这样深度的美,并将美诗化。让我们看到语文的灵动和清纯,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诗意和蕴藉。
结论:仿写,给了诗一方天空;有了这一方天空,我们就要好好描绘,让它多几道亮丽的风景。
     (《作文教学研究》,2003年12期;《连云港教育》,2004年1期)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周四。午后,晴好。整理、复印、胶装16年来在《连云港教育》上发的23篇文字(2篇杂志遗失,删除),取名《读书与教书:我与连云港教育》。放在案头,摩挲再四,忽然想起李汝珍《镜花缘》(经典译林版,2018.1)第100回末的一段文字: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十数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人心和人生是相似的,二十七日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