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叶圣陶A:一个人与他的时代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进入新年,晨起会读叶至善先生《父亲长长的一生》,阅读时我总在想,一个人该如何与他的时代共呼吸?一个人该如何待自己、亲人、朋友、众人?一个人与其说是做这个时代需要他做的事,不如说做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他做的事。这些,在叶老身上,在至善先生身上,都可以感受到,所以我特别敬重爱戴叶老。读叶,很多问题,就有了答案。将书里住着的这一位可敬可亲可商可议的长者搬到心里来,可以从容应对生活。改一副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真善美”,说的就是叶老这样的人啊!

随读随记〇一

父亲长长的一生
叶至善
42个笔记
第1章 序1
 
01.字字未宜忽
 直到句子听得通顺上口,意思写得清楚明白,才肯再往下写
 
 
02.传记也是自传。
 我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我应该写一本书来纪念他。
 
 
03.如果圣陶先生不是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了。
 一个真实的、勇敢的、敢爱敢恨,一生都在追求光明,追求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叶圣陶;一个工作上孜孜不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生活中孝敬父母,关爱妻儿,把家庭时时放在心上的叶圣陶。
第2章 序2
 
04.至真至诚至善!
 给插页写说明的时候,我绷着一副编者的面孔,实在太吃力。现在写传记,请允许我回到做儿子的位置上,把父亲唤作“父亲”,把父亲的朋友唤作“先生”,……所有的称谓都复了原,下笔的时候可以省却一些徒劳的思虑。篇名就用《父亲长长的一生》。父亲活到九十四岁,临终前,头脑尚不糊涂,这一生真活得够长的。
 
 
05.至爱深情
 现在写传记,请允许我回到做儿子的位置上,把父亲唤作“父亲”,把父亲的朋友唤作“先生”,……所有的称谓都复了原,下笔的时候可以省却一些徒劳的思虑
第3章
 
06.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个别人说了算。长毛如何,每每可见。
 长毛
 
 
07.呵呵,至善先生偶尔俏皮一下。
 所以我很不注意锻炼和保养,把宝全押在了这个不可捉摸的遗传因子上。
第4章
 
08.贤德的圣人能陶冶造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圣人钧陶万物
第7章
 
09.俏皮的叶圣陶。补说几句自己的看法:爱情婚姻,各人有自己的缘法,遇上了合适的人,可能一生幸福;遇不上,可能一生遗憾。但说“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不完全对,对不知珍惜的人而言,不幸更多一些。每个人有自己应得的一份,浪费了就浪费了,不可能给你更多。所以我说,人们啊,好好珍惜拥有吧。我比较欣赏晏殊词也是看重晏词的真诚理性,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无意中中了个头彩
第10章
 
10.倪焕之身上有作者的影子
 《倪焕之》是小说,决非我父亲的自传
 
 
11.职责所在,不可忽视。
 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应该对孩子们的成长负全面的责任。
 
 
12.叶老可敬,凡事皆可敬。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世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13.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感受,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感受,我们家豆芽出生后,才体会到“隔代疼”的含义,亲身经历经验,谁都无法替代。血浓于水,血脉真情,这就是爱,谁都说不清楚。2022.01.13晨记
 好像谁都喜欢我。父亲给我取了个小名,叫“小墨”,因为大家都说我长相像母亲。最见于形色的莫过于祖父,有亲戚朋友来,就把我抱出来给他们看,还一边说:“你是知道的,我四十七才生的儿子,没指望还能抱上孙子。”祖父虚岁已过七十,牙齿掉得差不多了,晚上常用蒸猪脑下酒。我还没断奶,祖父就吩咐说:“买猪脑就带条脊筋,一起蒸了喂给小墨吃。”脊筋就是脊髓,一条才一个铜板。晚上,祖父让我坐在他左膝盖上,左臂搂住我,右手拿筷子把脊筋掐成小段,耐着性子喂我,把手边的酒都放凉了。我一周岁,母亲抱我去照相馆拍了张全身照,穿的袍子,双手捧着只小白兔,模样儿颇像如今过年贴在门上的那个男孩。祖父看了,高兴得胡子笑开了花,带着我的照片上茶馆向朋友们显宝去了。
第11章
 
14.可为有味
 一把日本刻字刀
 
 
15.父子情深,随处自然流露。
 当时他只要说一声,我会立刻骑上自行车,到八条西口对面的百货商店把刀子买来。
 
 
16.儿子回忆父亲,处处生情,处处有神。
 ——写到这儿,我不知怎的走了神,又回到二十几年前陪父亲喝酒的状态中去了。
第12章
 
17.把人当人,是尊重;把自己当人,是自尊。人必得尊敬自己,才配得上他人的尊重。尊严从尊重来。
 《这也是一个人》,说的是农村里竟有这样的妇女,从出生到死亡,像一头牲口似的走完了她的一生;吃多大的辛苦都还在其次,她自己简直没意识到她也是一个人,也没有谁把她当作一个人。
 
 
18.有这个风俗,不再是一年
 苏州那时有个规矩,也许别处也如此,男子死了父母,一年之内不得理发刮胡子。往往里边老人家快断气了,外边已经手忙脚乱,还得差人赶忙去唤剃头匠。拍这张相片的时候,我祖父过世还没满一年,父亲只好把唇髭留着。母亲当然穿的素,在黑白照片上不怎么显眼。
 
 
19.流年光影,在作家的文字里,处处有他自己。
 《伊和他》
 
 
20.至善先生写父亲母亲,许多场景自然来到眼前,是因为真。
 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退到了母亲身边。孩子见不着母亲,这样可怕的事儿,我从来没想到过。母亲抱起我,亲着我说:“你的母亲在这里呢。”祖母也安慰我说:“你的母亲在这里呢!”都没有用,我哭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21.这里有全人真人,有真情深情。
 倒是那孩子唱的《种田牛》,我至今还记得:“一只种田牛,站在田横头,拉起犁头,'咯吱咯吱’走。”“咯吱咯吱”是牛蹄子踩在水田里的声音。母亲唱着,父亲弯着腰,两只胳膊背在身后,拉住我的双手,按着拍子,一步一摆朝前走;我这个犁头就一步一摆跟在后头,跟着母亲唱。在甪直,母亲教我唱会了多少支歌呀,至今还能唱全的,数来不满五支了。
 
 
22.这里我看到了“母亲”两个字,读到此处,想起自己风烛残年的父母,不能常常陪伴,一直挂在心底。
 在甪直,母亲教我唱会了多少支歌呀,至今还能唱全的,数来不满五支了。
第13章
 
23.板浦秋园,秋园镜池。
 父亲把这儿唤作“亲爱的皇废基”
 
 
24.可以喝,是还行;不能喝,是不行。
 父亲就有了戒心,深知最好的境界是微醺,可是兴致一上来,又忘其所以
第14章
 
25.辞藻和技巧之外的东西更重要,那是生活,是感念,是情怀,是思想。文章即人,要做文章,先把人做好。
 记得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开的头。因为父亲前两天正好跟我讲过陆放翁,说他作诗作到八十四岁,才悟到“功夫在诗外”,主要不在于辞藻和技巧。
 
 
26.真诗怎么能“作”出来呢?它是一种流露,更确切说是喷涌而出,因为至性深情必在诗里。
 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所谓“写出来”,指的是记录了人生的真际。
 
 
27.充实的生活就是诗。谁的生活充实,谁就是诗人,至于写不写出来,看他本人的兴致了,当然应该怂恿他写出来。

28.没有生活没有诗
 充实的生活就是诗。谁的生活充实,谁就是诗人,至于写不写出来,看他本人的兴致了,当然应该怂恿他写出来。
第17章
 
29.马德莱娜小蛋糕,触动人记起过去的,随便什么事物都可能,因为记忆太深。
 后来我每一回看到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第三张信笺》,总会联想起母亲伏在桌上的那个寂静的夜
第18章
 
30.这可以叫做对文字的敬畏、思想的敬畏。
 胡愈之先生说:“……我们总觉得非常骄傲。用了自己的纸墨,写出我们自己心里所要说的话,毫无顾忌地写出我们要说的话;用了我们自己的钱,印刷我们自己的出版物;又用了我们自己的劳力,包封寄发:总之是拿我们自己的心底的东西,由我们自己直接贡献给读者,这不该我们骄傲吗?”
第19章
 
31.叶圣陶先生忙来忙去。这个日子,鲁迅先生在干什么呢?
 没料到这一期的“周报”已经提前印得,父亲的想法落了空。这时候他才想起,家里还有人在替他着急。那一天是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六日。
第20章
 
32.与时俱进,叶老一生如此。三十而立,一个人能找到恰当的岗位,自觉地站在那个位置上,就对了。
 他们都自觉地站在了恰当的岗位上,做这个时代需要他们做的事
 
 
33.开明书店,原来如此。
 店名经过商量,叫开明书店,意思是店铺虽小,却非顽固不化之辈。
 
 
34.种种努力,因为爱人,爱这个世界。
 一个具有良心的人,在这个时代该抱什么态度呢?具有良心的人的核心是'爱’,是'广大的爱’……唯其如此,具有良心的人又有'恨’,有'深切的恨’。他恨那些破坏了人间之爱的,他恨那些不自爱的又不爱人的。徒然恨又有什么用呢?因而要作种种努力……用来消释心头之恨。这个恨到什么时候才消失呢?杀尽了那些可恨的东西之后吧。不是的,要到他们也能完成了人间之爱,也能自爱而又爱人的时候,换句话说,要到他们恢复了丧失的良心,回归到具有良心的人的队伍里来的时候……”
 
 
35.小墨遇上岳父,当然很重要。
 第二件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夏丏尊先生和我父亲大概是这一年才见面的。
 
 
36.日记记要
 鲁迅先生八月三十的日记
第86章
 
37.人们说,爱什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但往往是,需要在意的时候才在意。
 父亲年轻的时候,哪儿想到过眼睛会跟自己闹别扭呢?
 
 
38.要言不烦,清澈委婉。
 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我的想法是否得当,请广大语文老师指正。
 
 
39.叶家出了大作家叶兆言,最得圣陶老人真传的,还是至善先生。
 。大家都笑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第96章
 
40.理性,出于真诚。
 长者在弥留之际,一家人要保持安定,好让长者宁静地归于寂灭。
 
 
41.读至此处,眼中有泪。
 老人家不会回来了,我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该收场了。如果我父亲见到了我写的,会怎样说呢?先说我不该写。这是可以肯定的。
 
 
42.叶老一生,就是传记,哪里要写。可是不写,谁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看了千把字,老人家也许会说:“用这样的笔调写父亲一生的行状,倒还没有见过。”
 
 
43.情不自禁,情真意切。
 《父亲长长的一生》长达三十多万字,够他老人家折腾的。如果最后说,“给个六十分还是可以的”,我就非常非常满足了,真个像小时候自己爬上了凳子,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已经写得够啰唆的,还添上这段可有可无的空话,实在情不自禁。请读者诸君原谅。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四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