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近年大学招生官的录取标准,精准选择课外活动

 skyhorse 2022-08-17 发布于美国

弄懂近年大学招生官的录取标准,

精准选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标准」一探究竟

近几年大学招生的趋势

数据显示,美国顶尖大学的申请难度一年比一年高。

近几年常春藤学校 Stanford, Harvard 等的录取率下降到5.19% 与 5%,而顶尖的公立学校UCLA, 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录取率也有明显下降趋势。

在每年申请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而录取率降低的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脱颖而出?此篇文章将揭秘「课外活动」的迷思与解答常见的问题。

样样通样样松」不再是美国大学要的人才特质

许多家长和同学都认为在校成绩保持 A、SAT / ACT 考高分,尽可能参与无数个课外活动,让自己涉略的领域越多,对申请美国大学就越有帮助。

但问题是在数以百计的申请人海中,若每个人都是照个这样的模式,大学招生官要如何辨别出「谁是他们要的人才?」

「样样通」的特质在过往申请中的确是受到招生官的青睐,但是近几年美国大学招生的方向及想要的人才已经不一样了。如果再仿照过时的申请策略,就象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

大学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下先举两个学生的例子

Mary_ 她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学校参加了六个社团,更是学校仪队的长号手。

Judy_ 她是学校乐队的长号手,在学校只参与这个社团,但是在校外,她帮助资金缺乏的小学筹办募资活动,协助购买乐器。另外,她也协助规划社区公益性质的乐团比赛。

如果请你为上面两位学生定义,你很容易的就可以说出Judy 是一个对音乐非常有兴趣的学生,且很喜欢参与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但是对于Mary,可能要花点时间,才能更清楚知道她的个人特点。

在众多申请者中,Judy 是较容易在招生官心中留下印象的。

当在评估与检视申请者的履历时,大学招生官越来越看重学生的「个人主题」及学生们如何在所专精的领域发挥,此部分将于下面详细说明。

 

「个人主题」Personal theme 是近年大学招生官所评量的重点

越顶尖越竞争的大学越在意学生的「专精」程度,也就是大学招生官会选择3个分别专精科学、社区服务、音乐的学生,而不是1个都有涉略科学、社区服务、音乐但是都不专精的学生。

其实从美国社会所需的人才来看,也可以观察出此一招生趋势。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专科医生(如: 骨科外科医生)赚的钱远比家庭医生多。

越有创意的人越受青睐

再以Mary 和Judy 的例子来看

Mary 是一个参加很多社团活动,涉略很广的学生,但是她没有让招生官惊艳的地方,招生官可能也会觉得她只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而没有自己的方向。

反观 Judy 的经验,招生官会更想进一步知道1. 她是怎么募资才能筹到一个这么庞大的金额负担乐器的费用?2. 她是怎么规划一个大型公益性质比赛?

如果单单以课外活动的背景来说,Judy 会被认为是一个比较有趣有创意的学生,且Judy 更在这些活动展现了行动力、领导力和影响力。

看了 Mary 和Judy 的例子,你可能会想一个高中生怎么到达像Judy 一样的成果?

接下来文章将会介绍课外活动的 dos and don’ts。

选择课外活动的禁忌

错误一:为了做而做

「要做哪些课外活动才能获得大学招生官的欣赏?」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即使仿照录取常春藤的学生的课外活动,你可能也不一定会被录取。课外活动不是一个模板。

以MIT 的暑期数学营来说,这个课程会对一个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很有帮助,他可以学到更高深的数学,如果表现的好,可能也有机会和教授取得联系,获得做实验的机会或是推荐信。

但是这个课程对于一个想要规划「计算机程序公益教学」活动的学生,MIT 的暑期数学营对他来说效益可能就没那么大。

错误二:「盲」于当个「螺丝钉」

很多在校学业表现优异的学生常常担任社团中「螺丝钉」的角色,意思是他们可能是校刊的编辑成员之、担任法文社的行政人员、在社区服务20个小时、参加数学社团或是合唱团。这些学生也有可能选修了好几门AP 课程。

这些在各个社团担任「螺丝钉」角色的学生确实参加很多活动,但是他们可能只是「盲」于参与一些冗长的会议、彩排,而没有时间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到头来,这样的学生会无法向大学招生官展现出他们的创造力、积极度和坚持的个性,且也会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容易取代的角色,大学招生官甚至会认为这样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挑战及困难,只想选择一条安逸的路。

避免掉进「螺丝钉」的陷阱:

大学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有野心、创意以及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

身为高中生应该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勇于尝试与改变,勇于承担风险,即使所选择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是那就是成长的历程,也是大学招生官想看到的。

错误三:一头热的栽进一个领域

常常学生及家长会急着想知道「明年的暑假该做什么?」、「后年又要如何规划?」但是每个人的兴趣会随着他所接收到的知识越多而有不同,所以不可能一开始就直接订好方向,有可能到头来只是在做不喜欢的事。

找寻课外活动试试“fail fast” 的方法:

在高中生活,要慢慢的摸索兴趣,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再进一步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可以把找寻课外活动的过程想象成一个漏斗。

在软件科技的领域有一个词是“fail fast”. “fail fast”的人会做很多的尝试去测试每一个选项,然后找出问题的症结点,而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去建立一个很大的工程。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早发现错误立即修正,因此”fail fast” 其实也是”learn fast”.

错误四:等待热情的种子发芽

相信大家都听过「跟随热情,适性发展」,但是热情不是空等待,也不是去「选择」一个有热情的事情,然后全身投入。

如何培养热情:

寻找热情其实是积极带有一点刻意性,以下提供几个方法。

1. 阅读: 除了阅读科幻小说和经典小说,也可以尝试去阅读报纸、杂志、专栏The Economist, The Atlantic, The New Yorker 等都是很好的资源,也可以听听一些podcast, 从这些媒体中,可以获取很多现今社会的议题,藉此找到兴趣所在。

2. 个人成长: 若对音乐、戏剧、运动、视觉艺术或是写作有兴趣,就可以额外利用一些时间,栽培这些兴趣。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请家教或是参与课程。

3. 富有教育性质的活动: 参与一个富有教育性质的会议、社团或是志工活动,可以更了解自己有没有兴趣,如果发现没兴趣,然后停止也是可以的。

4. 与领域专家谈话: 试着去找到组织或是社团的领导者,和他们建立一个谈话,深入了解领域。

错误五:随波逐流,妄自菲薄

课外活动,比如:运动校队、模拟联合国、校刊、机器人社或是暑期营队可能会被认为是较深受大学招生官的喜爱的,所以大家会盲目的去参与这些社团或活动,而轻忽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比如:摄影、烹饪或是写自媒体文章等。

心法ㄧ: 时间就是金钱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有些人可以利用这24 个小时做出一个非凡的成果,有些人却只是虚度光阴。

身为高中生,每天要应付学校课业,怎么还有时间去做课外活动?不妨试试一个礼拜空出三天的傍晚,利用这三天的傍晚做你一直很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换句话说,这个空出来的时间是需要有规划的,不是滑手机或是看Netflix 的时间。

以下列出几个规划空闲时间的方法:

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图书馆或是家里的书房。

2. 尽量不要去使用网络,不要手机和计算机带在身边,除非你做的事情是需要上网查资料或是有任何其他正式用途。

3. 认真做事45~50 分钟,休息5~10 分钟。

4. 不要做太多不同的事情,选好一两件事,转心把它做好。

心法二: 好好把握每一次的机会

当机会敲门时,不要害怕和犹豫,拿出你的热情、时间和能力。

难能可贵的机会往往能够激发潜能,也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特质及能力。而且这样的机会也可能会对你的申请履历大大加分。

心法三: 与课外活动导师(Mentor)建立关系

参与了这么多课外活动也拥有了新的能力后,接下来就要更深入的去探索,往下一个境界迈进。

鼓励学生可以找一个Mentor来辅导你,当然你可以选择自己继续摸索,但是拥有一个Mentor,就象是拥有一个加速燃料器,Mentor会是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教导你的知识远比自己摸索出来的更丰富也更贴近实际状况。

要如何找寻Mentor?

如果你喜欢科学研究,当地大学的教授可能是个好的选择,如果你对公益性质有兴趣,当地的无营利组织的创办人就会是适合你的Mentor。

要和组织、机构或教授联系对高中生来说可能会有一点难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透过关系,无论是学校老师、父母、家中长辈或是朋友,可以问问他们身边有没有认识的Mentor 可以辅导你。

心法四: 定好方向,深入探索

专题式导向: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有很多的形式,比如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媒体、创立一个小型公司或是进行一个实验等等。这些 “passion projects” or “capstone projects”可能会是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的,完成一个项目成果可能会需要花很多时间,但是最终的成品一定会让人赞叹不已,所以要用心好好去做。

回到本文开始说的,大学想要的不是一个「样样通」的人才,他们想要看到你的「个人主题」Personal theme, 还有你在活动中展现的组织力、领导力以及创意力。

课外活动做得越深入,自然而然你也能够展现这些大学所需的特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学到很多!

 

亲爱的读者们,请读完顺手点下右下角的“在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了。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