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春秋丨爷爷的二三趣事

 易卜拉欣 2022-08-17 发布于北京

用爱书写,用情记忆——家·春秋

这是家·春秋的第09篇推送。


爷爷奶奶







爷爷的二三趣事

“爷爷见到我,还能不能认出我来?”这是七月底我回老家前的疑虑。

在火车上,回想着每次与奶奶、小姑视频通话时,看到爷爷憔悴的容颜,听到他咿咿呀呀的喊叫声,也会很兴奋,毕竟爷爷还健在。爷爷虽然现在糊涂了不少,但也多了几分可爱,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小孩”应有的模样吧!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光,火车在广袤的盐碱滩上飞驰着。我的心也是早早地回到了奶奶家里,想象着看到爷爷奶奶欣喜的场景。这也是我回家最重要的目的——爷爷奶奶健在,我回家便有了寄托,至少内心是宁静的。

辗转到奶奶家已经中午了,进去问候了奶奶后,我便坐到了爷爷身边,握着他瘦骨嶙峋的手,把脸凑到爷爷跟前,爷爷对我看了看,一声“嗷~~~呵呵呵呵呵呵”过后,爷爷脸上布满了笑容,眼角充斥着泪水。

爷爷已经认出了我,我也没有再贴到他的右耳上说什么话。因为即使我说什么,爷爷已经听不真切,索幸就不说了,只是一直握着他的手,安安静静坐在他身边,他也安详,我也欣慰。祖孙二人心领神会,享受着短暂的岁月静好。

时间很快到晚上了,小姑让我睡到卧室的床上,说爷爷夜里吵,估计吵得我睡不好。我执意要睡在爷爷旁边,奶奶睡在爷爷另一侧。整个晚上也没听到爷爷的任何喊叫,那一晚大家都睡得很踏实。

第二天小姑说,爷爷很奇怪,只要家里来人了,爷爷就特别的安静,也不闹腾、也不叫唤。

真是一个有趣的“老小孩”!

以前,爷爷右耳勉强还能听到,现在越发听不见了。对此我深感愧疚与自责。因为爷爷左耳听不见是因为我小时候的过失所致,长久以来,他对外界的感知都靠右耳。

靠着右耳,爷爷将退休后的生活依旧过得多姿多彩。

现在我还清晰记得爷爷退休后的一些趣事。

爷爷退休后本应该享受清闲时光,然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将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爷爷不仅用废旧打包带编过手提筐,也在集市里售卖过小商品。

现在想起来,爷爷早就是废物循环利用的“达人”了!

爷爷编的手提筐不仅样式好看,还耐用。记得每次拉回来的打包带都会堆满整个院子,爷爷总会将打包带经过精心梳理、分类,谋划后编织成样式各异、图案分明、大小不等的多功能手提筐。成品后,还不忘给提手穿上颜色亮丽的塑料管。

以前车少,公路上飞驰的大多是“二八大杠”,而爷爷编的手提筐简直就是自行车车把上的标配,承重、耐磨、耐造,风雨无惧。只可惜,后来社会变化太快,这些手工艺品,便被其他工业化塑料制品所替代。爷爷只好“金盆洗手”,做起了赶集摆摊的小生意。

爷爷赶集的地方离家有四五公里,每月逢2、5、8为赶集日。在那个人人喜欢穿布鞋、自己纳鞋、喜欢DIY的年代,爷爷也是迎合着大众的心理。所售物品有橡胶鞋底、皮筋、头绳、松紧带、成品手工鞋、打气筒管等一些小物什。爷爷每次蹬着装得满满一三轮车货物出摊,收摊后除了带回各种瓜果蔬菜,还有一摞颜色花花绿绿的宣传单。

爷爷回到家卸完车后,会将从集市上收集来的宣传单压到炕沿边的草席下面,以择机要我给他读新闻。

实际上,爷爷收集回来的宣传单,大多是广告。每次筛选后,基本上没啥新闻价值,至于时政类的我也就是按照标题的大概意思,贴近爷爷右耳边简单说一说,爷爷听完点点头后,也就意味着读新闻时间结束。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年龄尚小,对有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没法准确传达给爷爷。读新闻,还是有些敷衍了事。

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没法再给爷爷读新闻了,没法告诉爷爷现在社会变化得多快、多好。只希冀能在爷爷有生之年,多一点陪伴,哪怕坐着没有言语交流,便已足以。

每一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方面是身心得到了涤荡,另一方面是不管与爷爷奶奶多久未见,都能在见到的那一刻达到心灵上的高度共鸣,找到曾经的记忆。

爷爷奶奶还能活多久,我不清楚,但他们对我的好,我的养育恩情,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记忆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当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看到我留下的点滴记录,认识太太、太爷爷,想象他爸爸小时候成长的环境,我想这便是对朴素家风最好的传承吧!

        






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起了以前好多的快乐时光。爷爷奶奶的趣事远不只这些,现在更多的是希望爷爷奶奶能活得更久一些,多给我们留下一些念想,一些来自远方的问候和对家乡乡愁的寄托。

“ 让时光记忆青春,让文字相伴终老 ”

2   0   2   2   0   8   1   7   星   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