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边上看李庄——赴蜀南、黔北行(之二)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2-08-17 发布于山东


长江边上看李庄

             ——赴蜀南、黔北行(之二)

  (岳钊随笔)

    今天宜宾市的天空上是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无比炽热的阳光不但提升了宜宾气温的高涨,而且更使宜宾城卷起了十分闷湿的阵阵热浪。

    尽管车外面的气温是一派火辣辣的烫,但接待车辆里的空调却是极为的凉爽,所以这车外天气的高温并不能阻挡我对李庄的急切想往。

    真是让我如愿以偿,我要由衷地感谢人家热情地接待方,人家在饭后安排我们就直接去那被誉为“文化脊梁”的古镇李庄。

    巨型石刻“文化脊梁”的石碑就树立在滚滚长江的岸边之上,这四个大字就是代表了当时迁到李庄的万余名优秀师生的高大形象。

    我今天是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古镇李庄,也完成了我在7月18号所写《让我想往的李庄》之后的热切念想。今天我在参观时的心情感想,真是和那当年迁移到李庄来读书的学生是一模一样。

    在古镇李庄,我读到了罗南陔先生当年向同济大学发出了欢迎师生们落脚到李庄的电报底样,正是有了这位爱国的名门望族表明了他自己的坚定立场,使名师荟萃的同济大学迁移到了李庄。

    岁月沧桑,李庄作为当年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今天依然保留着能够启迪人们去追求和尊重知识的热切渴望。从当年故宫那三千多件珍贵文物的安全存放,到当年中国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建立的法学课堂。从当年各种研究机构落脚李庄,到当年完成了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辉煌。

    当我走进了今天李庄的庙宇和祠堂,我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的众多优秀学者依然在授课开讲,我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大学生们在求学中的书声琅琅。

    有一座极普通的院落并不是很宽敞,但它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大名而让我是耳熟能详。林徽因先生当年就是在李庄,她协助梁思成先生完成《中国建筑史》这一部经典的巨章。 

    著有《古镇李庄》一书的文化学者左照环先生今天在李庄对我讲,他是于2009年的4月25号在李庄,专门接待了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的女儿梁再冰女士到李庄把父母的往事寻访。左环照先生还非常热情地在这本《古镇李庄》一书上为我签名和盖章。

    我眼前的古镇李庄,静静的依偎在长江的身旁,李庄是随着岁月的流淌,非常自豪地把它曾经拥有的无限风华在生动的宣扬,并通过了长江传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未完待续)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72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