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段的等级

 mynotebook 2022-08-17 发布于湖南

    行动人往往把他欲实现之目的的价值转化为若干手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对各种手段的总评价与源自这些手段的目标的评价是一样的。眼下我们可以忽略达成目的所需的时间,及其对目的和实现目的之手段的价值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手段的分等与目的的排序是一样的,即在a和b之间作选择的过程,取a舍b而已。它为的是断定a的价值高于b。在这一过程里可以运用序数,但不必利用基数乃基于其上的数学运算。比如有人让我在三张歌剧演出——分别是《阿依达》、《法尔斯塔夫》和《茶花女》[插图]——的入场券中作出选择,如果只许我拿一张,我将会选《阿依达》,如果再许我拿一张,我会选《法尔斯塔夫》。这就是说:在给定条件下,我按照喜爱程度,将这三出歌剧排序为:《阿依达》、《法尔斯塔夫》、《茶花女》。如果我最终只能选一张,我只好取《阿依达》而舍《法尔斯塔夫》。假如我们以a表示《阿依达》,以b表示《法尔斯塔夫》,以c表示《茶花女》,我则可以说,我视“a”优于“b”,视“b”优于“c”。

    行动的直接目的,通常不外乎获得可计数和可度量的有形物品。那么行动人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得不在可计数之物品量之间作选择。比如他会选择15r而放弃7p;但如果要他在15r和8p之间选择,他就可能选择8p。于是我们不妨这样解释这一现象:此人对8p的评价高于15r,而对15r的评价则高于7p。这与说他喜欢a甚于b,b甚于c没有两样,只不过用a表示8p,b表示15r而c表示7p而已,这样做既不改变上述陈述的意义也不改变其描述的事实。但这不使“基数的计算”成为可能,同样也没有为经济计算以及基于经济计算的心智运用留出余地。

    以上论述选自《人的行动》,作者:米塞斯;翻译:余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