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图制作 丝风细雨 【伏枥老骥】 王谢故居揽胜 ——南京秦淮风光带深度游(四) ![]() 下一步的游览目标是位于乌衣巷内的“王导谢安纪念馆”,也称“王谢故居”。 由于有亲戚住在附近,所以乌衣巷已经来过多次,但均是行色匆匆,对巷内重要的景点——“王谢故居”一直未曾游览过,常深以为憾。这次一定要补上这久久的心结。 ![]() 文德桥碑。碑左前方即为文德桥,正有行人走过。 ![]() 步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往西南行数十米,便可以看到乌衣巷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 ![]() ![]() 在毛主席手书刘禹锡《乌衣巷》诗碑前 ![]() 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怀旧情绪的巷子。 ![]() ![]()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乌衣巷。 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有诗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淝水之战 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居住的这条古巷,还有"王家书法谢家诗"的风采。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 ![]() 王羲之像 乌衣巷名贯古今,不仅因为王导、谢安居住在这里,“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李白的崇拜对象”谢朓也曾住在这里,还因为王谢两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百年,出现了一批对东晋与南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 ![]() 《乌衣巷》书法 ![]() 历史回溯一千七百年,回到三国东吴时代。那时南京还叫做建业。如果说越王勾践筑越城是为南京建城之始的话,当时的建业只有八百年的历史。那时,建业远没有今日南京这样大的地域,整个东吴的都城只是在鸡笼山,覆舟山一带展开。 那时孙氏王朝的统治者还在传说中的太初宫里居住,那时的秦淮河要比今天的宽很多,碧波荡漾,水光粼粼。 ![]() 今天的秦淮河 ![]() 那个时候,传奇的夫子庙、明城墙还只是一片平地。六朝的金粉,秦淮的艳色还要等上几百乃至上千年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然而,只要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看见在秦淮河边的这条小巷里,已经有一队队的身穿黑衣的士兵在居住、操练了。这里是东吴禁卫军中的乌衣营所在地,自然而然的,人们便把这条小巷称为乌衣巷。后来又有人说这乌衣二字其实是来自王谢子弟之爱穿黑衣,便觉得虽然风流,总不如这东吴衣甲来得深沉和有意味了。 ![]() ![]() 无疑,乌衣巷的一砖一石,都是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又无疑是同整个东晋与南朝的历史,乃至中国的整个文化史紧紧相连的。 ![]() ![]() ![]() 原来这条小巷,曾经住过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首先是王导,东晋王朝建立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大臣。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紧接着出现永嘉之变,西晋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王导审时度势,劝司马睿把都城移到了建康(今南京),为东晋打下了立国之本。作为晋室中兴的元勋,王导功大无双,一时风光无限。据说司马睿登极那天居然要把王导拉到他身旁同受百官朝贺,民间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 王马共天下 ![]() ![]() 谢安隐居东山 其次是谢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隐居东山,以诸葛自喻,直到四十多岁才赴任丞相,从而创造了"东山再起"这一成语。上任之初就成功阻止了桓温的篡位之举,太元八年更指挥了中国历史上奇迹般的一场战役——淝水之战,从而奠定南朝三百年的安定局面。在这场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中,谢安挥洒自如,尽显风流。今天脍炙人口的一些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皆由此而来。 ![]() ![]() 这两位挽狂澜于既倒、救东晋社稷于将倾的人物,他们的府第都在乌衣巷。 ![]() ![]() 进了巷口一转弯,便见"王导谢安纪念馆"七个红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醒目。 ![]() ![]() 走进巷内不远,前面挂着大红灯笼的一所朱门大府,想必就是那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 ![]() 还是让我们迈进两位大人物的府邸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 ![]() ![]() ![]() ![]() ![]() ![]() ![]() 魏晋时期文人的礼仪要求 ![]() ![]() 来燕堂,典故出自谢安战时用燕子报信。 ![]() 楹联上联 ![]() 楹联下联 ![]() 王(导)氏家族世系表 ![]() 王导新亭聚会图 ![]() 魏晋风流 ![]() 王羲之座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现代人摹仿的“曲水流觞” ![]() 谢(安)氏家族世系表 ![]() 谢安画像 ![]() 谢安介绍 ![]() 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 ![]()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画像 ![]() 谢灵运介绍 ![]() “咏絮才”谢道蕴介绍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在大为叹服古人之才华而五体投地之后,才想起必得进入魏晋遗风的内室一览。 视频:王谢故居内室揽胜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六朝精美的雕塑艺术。 ![]() ![]() ![]() ![]() 两个小时的参观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实际上这小小的方寸之地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与历史信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链接的几篇文章中读到更多的故事。 ![]() “伏枥老骥”者,安徽当涂人氏。蹉跎一生,淡泊名利。习理工而喜文史,工技艺且爱“码字”。三尺讲台,吐沫横飞,常自得意;四十余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证书成堆,荣誉不少,已退休皆成过往;不喜循旧,常自标新,虽古稀仍怀童心。 链接:点击下面的文章名即可浏览 【图文编辑】老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