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科| 新安山水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张玉科| 新安山水

      康熙时期《歙县志》记载:“天地磅礴之气结为岳渎,名山大川;新安山水甲天下,层崖复岭奔流急湍,胜境未易殚述也。”

      民国时期的《歙县志》记载:“歙之为邑,东有昱岭之固,西有黄牢之塞,南有陔口之险,北有箬岭之扼。”

     歙县西北面是黄山山脉,与绩溪县、黄山区、黟县接壤相连,这里是皖南山地中的中枢山脉。东北面是天目山山脉,与绩溪县和浙江临安县接壤相连,天目山山脉的主峰是清凉峰,海拔1787米,为皖南第二高峰,在歙县三阳镇境内。南面白际山山脉在境内延伸,与休宁县、浙江省开化县、临安县接壤相连。

山间的梯田

歙县全境地貌特征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处于从属地位。境内峰峦挺拔,峻岭逶迤,丘陵起伏,森林茂密,山谷交错,河川纵横,地貌多样,生态万千。一个“徽”字,概括了“山水人文”,所谓的山水人文,我想应该是先有山然后才有水,山水相互滋润,孕育出万般生态。也正是有了这方“层崖复岭奔流急湍”的山水,才孕育出了徽州这一块山水人文之圣地。     

新近落成的街口新安江大桥

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徽州的绝大部分地域都属新安江水系。新安江源流有南北两支,南支称渐江,是主源:北支称练江,是支源。渐江、练江在歙县县城往南五公里处的浦口汇流,始称新安江。新安江自浦口,流经南源口、金滩、瀹潭、坑口、漳潭、绵潭、深渡、小川、三港、新溪口、街口,进入浙江淳安县境内,歙县境内全长54.6公里。渐江,发源于休宁县西部六股尖的率水,这里是新安江的主源头,率水在屯溪黎阳与黟县南端流出的横江汇流后,称渐江。渐江流经屯溪、篁墩,经王村、烟村、潘村、柘林、雄村,在浦口与练江汇合,渐江全长31.98公里。千古之谜的“花山谜窟”,就位于篁墩流向王村的渐江江边的山谷之中。练江又称南河,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河、扬之河在歙县县城西北合流如练,故称练江。练江经太平桥、渔梁坝、紫阳桥、车轮湾,抵浦口与渐江汇流,汇为新安江,练江全长6.65公里。     

徽州古城太平桥

新安江干流,历史上是歙县乃至整个徽州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从渔梁到杭州的航程为354公里,可通行5至20吨木帆船。沿江的航埠头、渔梁、朱家村、薛坑口、深渡、正口、小川、街口等都是当年的重要码头,在当时徽州对外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歙”字即河流汇聚之意,丰乐、布射、扬之、富资四水在县城西北汇为练江,聚合之地名为“歙”,歙县因之而定名。丰乐河,又称丰乐水,源出黄山山脉南麓。正源为浮溪,源自黄山剪刀峰;西源为阮溪,源自黄山兴岭;东源是漕溪,源自黄山黑门尖。七十年代国家在距潜口五公里处丰乐河上建起了丰乐水库大坝,形成了几十公里长的山中峡谷状的丰乐湖。如今沿老205国道能够看到那壮观的大坝,以及丰乐湖两岸深山幽谷山势峻峭的美丽风景。

蜈蚣岭村的晨曦

丰乐河流过水库大坝流向西溪南、潜口、岩寺、郑村,到县城与其他三条河汇聚。布射河,源自黄山东南麓,流经大谷运、汪满田、黄村、松关、岑山至东山营,先注入扬之河然后汇入练江。扬之河源出绩溪县境内,正源为扬溪,源自板桥头乡;西源为大源,源自浩寨乡的芦水河;东源为登源,源自大彰山逍遥岩。三源于临溪汇合始称扬之河,流入歙县境内,经桂林、殷家村、吴山铺,到县城汇入练江。

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根据地岩源纪念馆

富资河又叫北河,源自黄山上扬尖、箬岭头等山峰南麓,有丰源、昉源两个源头。丰源出自上扬尖,到白蛇溪,经岩源、上丰,至丰口与昉源汇合。昉源古称昉溪,自许村至下蒲田、跳石,到丰口与丰源合流。丰源、昉源汇合后称富资河,流经富堨、沙溪,经下葛塘至万年桥,与扬之、丰乐、布射四水汇为练江。    

练江上的紫阳石桥

我家在许村镇塔山村罗田自然村,处在黄山山脉南麓,属富资河水系。我们村汇集的山水和泉水在村前形成一条小溪,向东流一公里在罗田桥处注入塔山水,塔山水源自武山下。塔山水南流经鲍家村、姚家村,至下浦田村与自许村流来的昉溪汇合。昉溪是富资河的正源之一,据康熙年间的《歙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期梁朝新安太守任昉,沿富资河溯流而上,踏春寻幽,愈至深处,只见溪流两岸,峡谷幽深,山势陡立,景色优美,流连忘返,家人多日不见其归来。人们因之以任昉太守名字命名这条溪水为昉溪,溪旁有块巨石屹立,传说任昉太守曾端坐巨石之上垂钓,后人把这块巨石叫做“任公钓台”。昉溪源于黄山黑门尖山峰的南麓,至许村纳前溪水,至下浦田纳塔山水,至丰口与丰源汇合,始称富资河。从我家往西翻座小山,就是徽州区呈坎镇乌石村,虽然相隔只有一公里,但那里就属于丰乐河水系了。

      富资河的另一条主源是丰源,丰源出自黄山山脉南麓的下扬尖,流经白蛇溪,经过岩源、上丰、下丰,再到丰口与许村流出的昉溪汇合,称富资河。这一段河流,因为去上丰中学念书,多次沿河行走,并且从上丰溯流而上直达白蛇溪,因此我很熟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塔山古石桥

七十年代后期,我从塔山中学初中毕业后,要去距离我家八公里的上丰祁家化村所在的上丰中学上高中。上丰是公社所在地,上丰村是一个规模挺大的古村落,村庄沿丰河而建,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巷长约千米,街巷两旁有各类店铺和民房住宅,在我印象中甚是繁华,右侧店铺民房的外侧就是丰源河,这些建筑房屋都是依河而建。这条街巷的尽头就是上丰村的邻村祁家化,上丰中学就坐落在此,当时的上丰公社办公楼也就坐落在学校旁边的一片民宅之中。上丰中学当年是歙县的一所名校,是县办完全中学,“文革”中省内外不少名师下放在这所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很棒,有不少优秀的老师。当然,当年的学校教育依然深受电影《决裂》的影响,特别强调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学习那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响应这样的号召和要求,上丰中学决定到深山去创办一所学校农场,让各班级学生轮流到农场去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实践教育。“金碣石农场是革命的农场”,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山村秋景

学校农场选的地点是在距上丰中学20公里之外,地处深山之中的岩源公社白蛇坑村。当年划出一大片山坡,命名叫“上丰中学金碣石农场”。白蛇坑是丰源河白蛇溪段的一个山中小村,前来参加实践劳动的老师学生,就安营扎寨在村里的农户家中。轮到我们班级前往劳动时,学校在大操场上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动员仪式,号召师生一定要发扬战天斗地不怕辛苦的精神,把金碣石农场建设好,建成美丽的实践基地。动员会后,每个人都挑着自己的被子和行李,沿着丰源河边的山道溯流而上,向白蛇坑进发。同学们都是农村孩子,不怕吃苦,一路快步急走,遇有溪水挡路,就要脱去鞋子,卷起裤腿,涉水而过。溪水中鹅卵石很滑,水流湍急,脚下不稳,肩上挑着的担子往往会前俯后仰,被子和行李常会蹭上溪水,弄得湿成一片。连续急行军四个小时,途径杨家坦、岩源、黄进舍、王进坑等小村,终于赶到目的地白蛇坑村。男女生分别安排住在农户家中的二层阁楼上,地板上铺些稻草,打着地铺一个挨着一个。安顿下来,熟悉一下村庄周边情况。   

按旧貌布置的村部礼堂

白蛇坑村是真正的大山之中的小村落,分散、零星而立的民房依势而建,掩映在山水之中,湍急的白蛇溪流穿村而过,家家户户用剖开的毛竹做成引水槽,接上溪水流到家中厨房的水缸和门口的洗衣槽,日夜不停“哔哗”流淌着的泉水源源不断。我们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生活一个月。     

老母亲在杨家坦村看望

一夜休整之后,第二天就开始进山劳动。班主任吴老师领着我们带着砍刀等工具,沿着溪流旁边的小径往山上奔走,一路进发。山势陡峭险峻,几乎没有一点平坦的地方,很陡的斜坡一般都成45度以上的角,更陡的地方几乎达80度,我们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来到半山腰,面前是丛林茂密,大树小树灌木藤蔓密密匝匝。吴老师开始布置劳动任务。他用手一指说,就这一片山林,除了大树之外,那些小树灌木藤蔓杂草等等统统要砍倒。柴草砍倒之后要让太阳晒上几天,再放火烧荒,然后在这样的山坡上开荒种上玉米等农作物。我们各自拿着砍刀排着队,像清除前面阵地障碍一般向前推进,一点一点砍着,这些灌木等植被高出我们的个子许多,粗大的树干很难砍下,可想而知推进的速度无法快起来。这样的劳动一天又一天,都是农村的孩子,虽然很辛苦很疲累,但又很兴奋还挺适应,就这样一直劳动了一个月。第二学期,我们班级又一次来到白蛇坑农场参加生产劳动,看到我们砍伐开荒的地方已经种上了玉米苗,这一次我们劳动了两个星期。     

丰源河的老河床

在奋力砍伐的劳动过程中,曾发生过惊险的一幕。正当我弯腰专心用力砍一根树干时,忽一抬头,猛然发现眼前那根青翠的枝条上,正趴着一条一米多长也是青色的蛇,因为颜色跟树叶相近只有凑近才能看清,这条蛇正吐着信子紧盯着我,也许是它觉得我侵犯了它的领地,正待要攻击我。因为距我头部近在咫尺,把我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往后一撤,避开那伸过来的蛇头,然后迅速抓起一根树枝,拼命似的才将蛇驱赶走。险些被蛇咬,这让我当晚做起了恶梦,吓出了一身冷汗,多年之后,每每忆起仍然有些后怕。另外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堪的事,当时我只有一条长裤,因为穿久了,早已磨损不牢固,一次在砍伐时用力过猛,脚下一滑,右脚大腿内侧的裤腿被撕开了一个自上而下足有一尺多长的口子。歇工下山途中走在路上,撕开的裤腿两片布晃悠着,常常露出里面的白肉,有女同学跟在我身后,实在是羞得慌,无奈之下,悄悄找了一根草藤,在膝盖部位把裤腿绑扎一下,以免开口的部位在行走中露出。回到住宿的农户家,找来针线简单把撕开的裤腿缝上。

      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县里为了响应高考的招生政策,让考生考出好成绩,于是面向农村高中学校安排了一次统一测试,在这次测试中我被选拔到歙县五七大学(当时的学校名,现在的歙县二中)集中进行高考前的教学和辅导。这样,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中途就离开了上丰中学,前往县城北侧地处飞机场的五七大学,继续读完高中的学业。因为离开了上丰中学,就没能第三次前往金碣石农场参加劳动了。    

当年的标语

回忆起这段往事经历,不免会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学校办农场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让学生去开荒种地,经受那种高强度的生产劳动,把那么茂密繁盛的丛林砍伐掉,种植上收获不多的玉米,精神可嘉,也培养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但这种劳动实在是得不偿失没有必要,而且还破坏了山林植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四十多年前劳动的地方,不知如今是什么模样,当年砍伐烧荒开垦的坡地还在种玉米吗?山林植被是否得到了恢复?真想故地重游!

      丰源河流经白蛇溪,白蛇溪旁的白蛇坑是一个美丽的山村,那清澈奔涌着的溪水,一定还在日夜不停地流淌着,流到富资河,流入练江,汇入到新安江,向着远方的大海进发。


【照片提供】作者

歌曲:

作者简介

张玉科,马鞍山市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写过大量的散文、随笔,有《梦里田园》、《飘落的枫叶》等多部文集出版。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