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庾日升|与《古稀童趣》说几句心里话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庾日升

     与《古稀童趣》说几句心里话

《古稀童趣》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名称,也是一个网络文学平台,它生于当涂,长在当涂,是当涂一位叫 “伏枥老骥”的退休老教师热心创办的,他的情怀真是老骥伏枥,令人敬佩。

一个巧合,4月20日,我通过微信“认识”了平台的编辑伏枥老骥先生,作了一些交流后,我就向他发去了首稿秀,可完了以后,还是觉得有几句心里话想说,一吐为快。

认识《古稀童趣》,得益于张玉科先生的帮助。因为我与张先生认识较早,又同在市直机关工作,又同样喜欢写写文字,所以,在我的微信里特别留意他的文章,经常拜读到他在《古稀童趣》文学平台上发表的文章,且不说他的文章很有味道、很接地气,光看这个文学平台名称就给人好感觉,我不禁对这个平台心生好感,也萌发了要向这个平台投稿的热情。于是乎,4月20日,我就在微信里向他打探这个平台情况,并告诉我打算向它投稿的想法,他很热心,对平台评价如数家珍,然后很爽快地很快速地为我从中做媒,牵线搭桥,很快,“伏枥老骥”及平台就有了回音,快事快办,就这样,我有幸认识了《古稀童趣》。

网络文学平台众多,我何以对《古稀童趣》情有独钟?首先觉得这个平台名称太好,颇具吸引力,犹如文章的题目,“题好一半文”。你想想,无论年龄大小,即便“古稀”之年,谁不想拥有童趣,心无杂念,天真烂漫,充满活力,那有多好,那才是一种健康的好活法,这个名称可谓是奇思妙想。再看看进入平台发表文章的人,大多岁数不小,能够富有童趣,岂不快哉?其次地缘情感驱使,我是土生土长的当涂人,先在家乡银塘当教师,后调到当涂县直机关工作过几年,再往后才调到马鞍山市区直、市直机关工作,每次填调动表,籍贯一栏必是当涂,如有问及我是哪里人,当涂人也,这种家乡情结怎么也割舍不了。有幸碰到家乡人办的文学平台,对我这样一个爱好写写东西的人来说,当然喜之又喜之,有文章当然要首选它了,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自然情有独钟,太正常不过了。再次是《古稀童趣》平台所发文章质量较高,图文并茂,编辑新颖,态度认真,不像有的网络文学平台,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可能与“伏枥老骥”的职业有关,当老师总是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还有不少重量级名人、高手,他们发出来的文章,字字珠玑、篇篇耐读、回味无穷,读君文章,受益匪浅。我觉得,咱们当涂文化底蕴太浓厚了,为家乡自豪骄傲。

进入了作者交流群,使我很幸运地能够与一些老朋友再次“见面”,有机会隔空对话交流,添了一份感情渠道;能够与目前不认识的朋友相识,挺好。《古稀童趣》作者交流群,目前虽然只有35人,我看了一下,个个不凡,其中有一些是我早就认识的。他们当中,除了上面说的张玉科先生外,有我市知名作家戎林先生,有我的老领导林明章先生,有我市教育界领导喻长志先生,有我的书法朋友夏家龙先生等等,还有......,恕我不一一列举。有了这个平台,相信我们能够经常“见面”,读到你们的好文章后,心里痛快。即便目前不认识的,以文会友,也一定会一见如故。因为我是刚进这个平台的新人,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最后,表个态,虽然我在别的网络文学平台已经发稿130多篇,但与《古稀童趣》则是刚刚接触,从今往后,要多为它写稿投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朋友们共同打造它的繁荣与品牌。

我相信,《古稀童趣》,在当下网络文学平台百花齐放中,一定会一枝独秀;作者队伍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个个身手不凡;读者也会日益增多,知名度、影响力一定会与时俱进,红遍大江南北。

即兴作于4月20日下午

古筝曲:

作者简介

庾日升,号横龙客,大学文化。爱好写作,常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诉诸笔端,抒胸为快,出版《心智的徜徉》一书,正谋续篇《心迹留痕》;爱好书法,坚守传统经典,手摹心追,乐此不疲,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编有《庾日升书法作品集》,故书斋取名“砚格斋”。近年又爱上摄影,发现美,记录美,回味美。爱好雅意,精神充盈,生活快哉。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