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明星|【下放岁月】 扎根的浮萍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林明星|【下放岁月】 扎根的浮萍

一九六九年七月,我们下放薛津八卦大队快一年了。这期间除了年初一回家过了几天年,都在农村待着。在家里待着只能吃闲饭啃老。我们都二十出头的人了,也懂一些人情世故了。老祖宗说“饭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这第一不能吃的就是闲饭。生而活着就是要干活,只能回生产队。生产队农话又杂又多,怎么干都干不完,只拿那么点可怜巴巴的工分。白天累了,晚上一觉呼到大天亮。第二天接着干,日子就这么过着。大队干部认为我们不恋家,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表现好,汇报给了公社。后来区委的南下干部贡继周部长也知道了,说八卦的下放学生倍棒(好)。

一天,大队接到公社通知,说明天县里要来记者采访下放学生。大队长说从盘古到扁古,大队只来过土改工作队,没来过记者,我喃要重视。大队长找了几个下放学生,我也算一个。

第二天上午,县里的记者来了。我一看这不是一中的学长徐木森吗?六五年我在一中上高二,就非常仰慕学长徐木森、周永海和学姐宋薇薇,他们是学业天花板,是学子中的翘楚。可惜高考全部名落孙山,不是高考成绩落榜,是血统政治卡把。一刀切的政策,毫无人性的将他们打入冷宫。文革后,国家拨乱反正,逐浊扬清,起用人才、文才、贤才,徐木森以他的学识、才干、谈吐自如,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迟启了人生大幕,迎来了高光时刻。从政府科员做起,到政府副县长、市乡企局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真的应了李白《将进酒》中的那两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周永海、宋薇薇教书育人,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木森采访我们,说什么好呢?欲言又止。我从心里不愿为上山下乡歌功颂德,十年寒窗虽然辛苦,但有高考这个盼头。现在高考梦断,下放农村,生活上的苦可以忍受,精神上的苦却无处排遣。木森见状说,就说你们怎么干的,有一说一,不用喊口号。我们就说开了,清理牛粪,挑方上埂,拉绳栽秧,车水送粮,除了犁田罱泥,什么活都干过。尽管干的不好,但坚持在干。木森说很好,你们从城里来到农村,安营扎寨,就像一片片浮萍扎根在碧波绿水中。“扎根的浮萍”就是我用来采访的题目。

采访结束后,我们回到各自的生产队,继续干活挣工分。隔了两天,大队的高音喇叭响了,木森写的“扎根的浮萍”广播了。我听了吃了一惊,这是广播稿吗?这根本不是八股格式的广播稿,是一篇抒情的散文。这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妙笔生花,因为我们干的那些农活全部物化于人,有血有肉,写出了我们知青的真实生活。

文章播出不久,我们八卦知青被评为全县上山下乡先进集体,领到一张奖状和几本红宝书。这时上山下乡还在火热进行中,我们对扎根农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在农村找个马🐎(老婆),生儿育女,了此残生。我们的这个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乡下的二妹子不一定能看上一天只能挣两分钱的我们,打光棍可能性很大。

一年后,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招工招生开始了,我们相继离开了八卦。我们虽然没有成为扎根的浮萍,但是我们还是感谢徐木森,长存这段记忆于脑海中。

- 出污泥而不染 -

作者简介

林明星,一九四七年生。一九六六年当涂一中高中毕业,安大法律专业自考生。当过农民、工人、企业干部、厂法律顾问、兼职律师工作者、政协秘书、主任科员。

平生喜爱写作,笔耕不辍,已成闲书《流逝的岁月》,续作待辑《那些年的人和事》。闲书、续作为姑孰往事旧闻,及由此𧗠生的小说、趣闻、随笔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