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观《赵氏孤儿》

 大象时空 2022-08-18 发布于江苏

周五下午开车回泗洪,在车里听到了台湾学者蒋勋提到《赵氏孤儿》的故事。心里咯噔一下。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左传》《史记》里都有过记载。2010年导演陈凯歌将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赵氏孤儿》。早以前好像跟孩子就看过这部电影,有些印象。

其实这个故事没有多少悬疑,大有“卧薪尝胆”的味道。忘记了当时看过电影后,有什么想法。可是,多年后,当我开着车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行驶在245省道上,那种感觉却完全不同。

蒋勋关于赵氏孤儿的介绍很是概括。屠岸贾利用穿着赵朔衣服的假人,去训练饥饿的獒犬去撕咬。在衣服里放上动物的内脏,从而对獒犬进行条件反射。在朝廷上,故意说自己的獒犬可以辨别忠奸之臣,咬谁谁就是奸臣。很明显,獒犬只认赵朔的衣服。当时就把赵朔咬死了。

于是,皇上灭了赵家三百多人。医生程婴把庄姬夫人的孩子带出。为了保全赵家的血脉,在屠岸贾捉拿孩子的时,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赵氏孤儿献了出去。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成了屠岸贾的门客。十五年里,赵氏孤儿与屠岸贾建立了父子之情。当他知道真相后,杀了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

周六,我抽空又看了一遍《赵氏孤儿》。情节与蒋勋老师说的大部分相同。国君的死却是来自于有毒虫子的叮咬。又加入了其它人和事,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不论情节,也不论演员的演技。震撼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一个人究竟可以隐忍地坏到什么程度?

屠岸贾利用动物的动物反射来预谋,利用国君的迷信来诬陷。赵氏父子打胜仗,庄姬夫人还是国君的姐姐。这些可能都是屠岸贾嫉妒的原因。功劳很大的赵氏父子就这样被诬陷致死了。这些还不算,还牵连到赵家三百多口人,满门抄斩。包括庄姬刚出生的孩子,也不放过。

 

古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古往今来还是有很多人有害人之心,还是有很多人无防人之心。因为别人隐忍地看不见的背后之坏,明处的人儿成了靶子。可能因为过度的自信,不去提防。

第二,一个人究竟可以隐忍地等到什么时候?

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故意投奔屠岸贾,做了他的门客。故意让孩子喊屠岸贾为干爹,并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父子之情。然而,他有无数次的机会杀掉屠岸贾,更何况他是一个会用毒药的大夫?但是他没有。

程婴的目标是让赵氏孤儿长大后亲自杀了屠岸贾,为整个赵家和自己妻儿报仇。为了这个目标,程婴一直在忍,在等待孩子的长大。待他长大时,告诉他真相。十五年的等待,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究竟有多么大的仇恨才可以让一个人可以如此忍耐?

第三、一个人的感情在道义面前究竟可以走多远?

赵氏孤儿对于屠岸贾来说,是个甜蜜的敌人。因为他教赵氏孤儿武功,还在战场上救了他一命。父子俩其实情深义重,感情不比程婴差。可是,当赵氏孤儿真正相信自己的生世,当屠岸贾真正意识到孩子就是赵氏孤儿时,这对亲如父子的两个人,心里却剩下仇恨,兵戈相向。那么决绝。之前所有的感情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可是,这种由亲到仇的变化过程,对屠岸贾和赵氏孤儿来说,是一种感情的撕扯。似乎把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感情撕的粉碎,这比刀剑的伤痛更有杀伤力。

 

一个人,也许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事情的看法可能会发生改变。再次反观《赵氏孤儿》的故事,抓住人性中幽微的变化,揣度人的心理。我察觉到了人性的恶和善以及道义的力量。在生活中,除了开疆拓土,还要预防小人的诬陷谋害,要学会保护自己。除了树立理想,还要有毅力去坚持努力。

可是,在这部戏里,有那么多让人心痛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而矛盾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才能解决?极端的,抑或其它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