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愿望

 大象时空 2022-08-18 发布于江苏

初二晚上,老二一家三口回来了,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公公忽然提出想买一个车库,这样老来可以居住。我很是奇怪,因为作为老大,我们是有义务服侍老人的。而且,他也对三个儿子说过,老了跟老大过。

当时,我们买房时,考虑到老人将来与我们同住。不仅买二楼,还增加了一个车库,就是害怕老人们不想或不能爬楼。以前,我直接告诉公婆:“楼上有一间房间是你的,不想住上面,下面车库也可以住,只要你们愿意!”

可是,公公却想自己买一个车库。我反问他:“楼下不是有车库,怎么还买呀?”公公说:“那是你们的,不是我的。我要自己买一个!”我没听明白,笑着大声说:“现在车库都挺贵的,东面小区一个车库卖了30多万。而且,现在想买,也不一定有人卖。如果您想买,那我们楼下的车库就卖给您吧,价格您随便给!”一大家子听了,哈哈笑起来。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公公婆婆没再提买车库的事情。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奇怪,一向勤劳的公公怎么莫名其妙想买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公公有三个儿子,我们离他最近。从小算命,他与大儿子过。我们买车库其实都是为了他们着想。可是,公公想要自己的车库。我从没想过“我们的”和“他们自己的”有什么区别。我甚至认为,老人百年后,财产应该都属于三个儿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切都应该是孩子们的。如果这样,也就不存在还有“我们”和“他们”的区别。

可是,我认为没有区别,公公却在强调要自己的房子。不止一次的,我又想到了老人们的生活。我的父母和公婆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从儿女角度看,我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应该是为了孩子,但是,我越来越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父母是为了孩子着想,但是,当孩子都成家立业离开后,他们又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作为子女,可能忽略了很多他们真正的需要。

曾经,我对父亲说“如果没有我们姐弟三个念书,您可能也没有想赚钱的动机。”只有初一文化的父亲不解地问我:“什么叫动机啊?”父亲创造了一个佳话,他与不识字的母亲培养了全村唯一一家三个大学生。

 可是,在我们仨都离开他们各自工作,在经济上不再依附他们后,父母却开始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生活。从未远离家乡的母亲,把父亲落在家里,好几次跟着乡人到南方去采茶,还让父亲不许告诉我们。回来后,有空就做些服装加工类的活儿,还到地里做些临时工。

父亲先是在养牛场喂牛,然后到路上修路,现在又在一个养猪场喂猪,工资三四千。他还告诉我们,不要经常去看他。因为不允许生人到养猪场,防止传染,对猪儿不好。

他们在一份份的工作中,体验着与之前不一样的生活,可能也想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其实,他们不缺钱。即使赚再多钱,可能也没有什么用,他们几乎不怎么花钱,省惯了。

而公公婆婆则是在三个儿子的需要中度过。哪家孩子小,需要他们,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去带孩子。孙子辈大了,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又返回乡下重新拾起养殖螃蟹的活儿。哪个孩子召唤,就到哪家过几天。

老家的房子是老两口的,可是县城的房子却是儿子的。在老人的观念里,可能只有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才踏实。花自己的钱买房子,而不是住在儿子花钱买的房子里。

先生认为父亲在开玩笑,没当回事。而我这个做儿媳妇的,却敏感的察觉到这个很细微的心理。自力更生的公公,不想依附于儿子,要自立。

以往过年,公婆给孙子辈的压岁钱都是200元。可是,今年他们却给了1200元。其中1000元是奖励学习努力的,200元是压岁钱。这样,五个孙子辈,就要六千元。在给予中,他们很是满足。其实,我们并不希望他们对孩子如此娇惯,200元压岁钱足矣。但是,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给钱时的豪迈和硬气。

我的母亲给了我的孩子一千元压岁钱,可是,我给他们的过年费也不过一千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父母可能只是用钱来表明:他们很独立,还可以工作。有自己的事情做,不会依靠儿女养活自己。

 

当我们离开,父母不再围着我们转时,他们还需要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别人口中的“享清福”。他们可能会重新开辟自己的“事业”,体现着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可能会努力摆脱对儿女的依附,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拿着属于自己的劳动酬金。在儿女面前证明,自己还能做很多事情,还很能干。

而他们的这份证明,就像离开他们在外面闯荡的我们这些子女一样。我们离开父母,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逐着一个个小目标。父母可能也是如此。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认为存在价值的体现形式。

而我们作为子女所要做的可能就是尊重、包容、欣赏、支持。一如他们对待离开他们在外面闯荡的子女一般。父母的全部不属于子女,他们还要做他们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