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大道之行”的旅者

 风雨黄昏后 2022-08-18 发布于河南
注:下面两篇均为“孔子与《论语》”课程作品

追寻“大道之行”的旅者

作者 | 赵曹阳(八年级)

那个混乱的春秋时期,他一度得志却长期落魄,背井离乡多年,辗转流浪,凄凄惶惶。

先了解一下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天子似有非有的统治下诸侯并起,兵家、法家、纵横家等等文武人士大显神通,在乱世之中开创自己的学派,各具说辞。他们大多追求入仕,希望获得国君赏识,掌握权力,进而结束乱局。因此,他们四处游说,以三寸不烂之舌为笔,主张与学识为墨,行笔之间竟在不经意间为后世留下了证据,证明曾有这么一个时期,“百家争鸣”。

孔子,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领风气者。他想要重回礼乐昌盛的时代,希望规整礼和乐,重建社会秩序。所以儒家注重礼法。道家面对春秋乱世的态度是“无为而治”,再者大不了归隐,拂身离开这纷乱红尘,此为“出世”。孔子不归隐,虽然他的大道行走艰难,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流浪的一路上大概遇到了许多隐士,比如那“楚狂接舆歌者”,孔子在旅途中逆水行舟。这似乎是他的一种责任,由心而发,由衷而认,主动承担。在“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何其困难!

隐士们对孔子大体是既同情又可惜,但在当局者哪里,孔子并不怎么受待见。君王们倦怠儒家繁琐的礼节,他也因此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君主;大家都知道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手下三千弟子更是人才辈出,所以他几乎是个烫手山芋,如若任用他,重整礼乐几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周室既尊,诸侯不就有要伏小做低?若是不任用他,这天下该怎么整治倒是个麻烦事,还惶恐别国将他重用因此实力大增。因此,孔子总是被礼遇然后闲置,一度竟然被惶恐的陈、蔡两国大夫围困在野地之中,断炊绝粮。使人敬佩的是,孔子在粮尽人饥的情况下竟然不动声色,整日讲课诵诗,弦歌不止。

而这只不过是他人生苦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看看他的阅历吧,他自幼丧父,青年时期又丧母,可谓双亲早亡;季氏飨士,被阳货拒绝时,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退下。谁都不会知道,这个“生而首上圩顶,身长九尺六寸”的怪模样的青年人,这个平凡且贫困的人,却在后世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孔子,他的“旅途”是贫苦的,同样也是绚丽的;贫苦在生活状况,绚丽在精神世界。他和他的弟子会不断旅行,继续施行他的“大道”。


论孔子之纯粹

作者 | 刘绍臣(七年级)

孔子,是一个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历史发展起到重大影响的人,他创造出的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更是成为了现代中国人流淌在血脉里的独特文化。儒家思想的火焰不止照亮了过去和现在,它的光辉还会一直照耀至未来。
作为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孔子的成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孔子生前实在不算一个成功人士,他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创立儒家思想是他一生中寥寥无几的成功,却是一个功盖千秋的大成功。)孔子的成功之路展现出了他的许多品质,但在我看来一个词就足以概括了——纯粹。

人内心的纯粹与“道”分不开。“道”就是一个人的追求,是一个人的生活哲学。每个人的道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在尘世喧嚣,人生起伏中感悟出来的。纯粹,是坚定奉行并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随着年龄增长,孔子的眼界逐渐开阔,他有自己的追求了,他像每一个儒生一样,梦想着治国安邦平天下。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沿袭文王之礼乐文化,恢复一个政治清明、礼乐兴盛、国泰民安的周朝。孔子自了解自己的道之后,一直都在奉行自己的道,从未改变。

纯粹是不受利欲熏心和外界干扰。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人性,是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顺从自己的欲望可以感受到快乐,但这是真快乐吗?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毫无意义的快乐,甚至会使人感到悔恨。而纯粹是一种自我修炼出的神性,是对人本性的超越。超越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最终获得的快乐却是崇高的、永恒的。或许,在其他孩子在玩乐的时候,孔子在读书;或许,在其他官员剥削百姓,争权夺利的时候,孔子在推行礼法,教授学生;或许…….孔子并不是神,他只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欲望。在公山不狃在费发动叛乱,想要召见任用孔子时,孔子欲往,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后来佛肸叛乱,欲用孔子,子路阻拦,孔子说:“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子渴望出仕,但二次都未出仕。辅佐不善者是不义的,孔子没有违反道义而满足欲望。孔子是纯粹的。

纯粹是无论在怎样的境地里都遵循着自己一直所追寻和坚守的“道”。患难见君子。司马迁顶受牢狱之灾,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文天祥抗元被擒,誓死不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王守仁被贬龙场,却在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圣人。而孔子厄于陈蔡,没有粮食,“从者病,莫能兴”,而孔子却讲诵弦歌不衰。孔子在弟子动摇,生死未知的情形下却依然没有失去信仰。孔子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道一以贯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是纯粹的。

纯粹者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必定纯粹。孔子成功了,他的思想流传千古。


孔子,孤独的智者

2022-08-14

一次又一次碰壁,孔子为何不退隐山林呢?

2022-08-11

孔子的课堂

2022-08-05

杨枫:文言学习的目的及误区

2022-06-09

杨枫:文言启蒙怎么做

2022-06-10

杨枫:读经运动错在哪儿?

2022-06-08

杨枫:仁心是孝悌的根本

2022-05-28

杨枫:《〈论语〉十二章》新解

2022-05-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