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济学基础
2022-08-18 | 阅:  转:  |  分享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前言在当代,经济活动是人类日常最普遍的生活,人际关系经常也与经济关系相连接。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与经济关系的目的显然
有许多差异,但是经济关系有时显得如此重要,以致常发生因经济关系破坏人际关系的现象。可见无论你想不想成为经济方面的专家,学习一些经济
学知识,特别是能够了解经济关系的基本规律,实时分离和结合经济和社会人际关系,你可能会很好地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生活更加快乐。当然
,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它是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认知发展的结果,它力图归纳出经济活动的一般化规律。人们掌握这些规律之后再结合自己所处的环
境,更能获得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更好的经济目标。经济学的目标是非常纯粹的,也就是最好地挣钱和花钱。那么,认识经济学已经总结出的一些规律
,并且了解经济学者是如何获得这些规律的,对于我们就有很大的帮助。本书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编写的。我从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逐渐进入
经济学的知识领域,曾经也认为这是个比较高深的学科,之后发现,因为经济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如此紧密,我们可以随处发现经济规律的例子
,学习并使用的过程就变得简单了。通过现实的活动来掌握这些规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知识的演进过程,还能知道如何在各种环境下应用。这样的
认知过程也同样体现在我们所有的书目编写之中。经济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当我们认识到它实际上是金融知识的核心逻辑基础,甚至指引
着现代管理学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更能感悟和了解经济学的意义。我们在编写的书目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绝大多数知识,在此过程中
体会最深刻的是:知识是无穷尽的,但好在其核心结构却并不是那么多,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尽管枝叶繁茂,但从树根到树干到树叶的层次关系却总
归就是那些。另外,学习知识的思路也不是太多,因为不管是什么学科,其知识的演进逻辑和过程都差不太多。所以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了
解每个知识在知识的大树上是在哪里,这样我们才能思路清晰,才能明白每个知识的应用条件及其与其它知识的关系和配合。经济学在经济相关学科
中的地位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无论是谁,只要对经济金融活动有兴趣或有了解必要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经济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要算微观
经济学知识。然而,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生活形态和文化发展上,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
从我国3000年的轨迹中跳跃出来了,但是我们的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却还显得相当初级,存在很多缺点。其中,我认为最大
的缺点就是大多数书籍只是对知识的罗列,不在乎或者编者自己也不清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也不知道知识间的关系,这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就像闭着眼睛在一棵巨树上摘了很多叶子,但不知这些叶子来自哪个树枝,以致他们感觉知识纷繁复杂,难以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背下来,至于用
于哪里,他们自然没有时间顾及。所以才有很多学生说,大学里的知识在以后工作中有5%有用就不错了。但我在中央财经大学教学期间曾无数次地
对学生们说,“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以后100%有用,如果你以后在你的岗位中发现哪个知识点没有用,联系我,我保证让这个知识用起来。”这
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我们很少有教科书能够按知识的逻辑层次关系进行阐释。为了弥补教学资料的不足,21世纪以来,许多学校引入了国外的原版
教材。这些教材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同时却进一步挤压了我国自主编写教材的空间。大范围使用国外经济、金融和管理学科教材的不
良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第一,我们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误解,认为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对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贡献微乎其微,在此
潜移默化下甚至会妄自菲薄。第二,国外的教材绝大多数以国外的环境为基础,使用国外的知识应用背景,而缺乏讲述如何将这些一般化的知识应用
于我国的实际,这更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现在,我国的专业教材的编写处于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关于本书《经济学基础》是第
一本较为系统地帮助学员开始认识经济学理论和整体结构的初级书籍,也是CFL金融教育的参考教材。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基
本架构,提供了我们分析经济现象的思路和基本技术。大多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根本原因,并从这里获得解决问题的手段和
技术思路。从人类的发展来说,人类活动包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了生产必须消费东西;另一个是为了消费必须生产东西。经济学作为严密的
学科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开始的。人作为消费者,如何进行消费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而现
代社会的生产一般是由企业完成的,那么企业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企业的经营目标又是什么等等,这些也是需要我们用较为明
确的手段来描述并提供一定的解决办法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最终还要进行交易,那么交易的价格和数量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在一个最简单的结
构下认识“均衡”,然后逐渐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了解价格和数量的形成,最后将一个一个特殊的情况单独进行认识,并学会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具
体分析,最后确定“均衡”的价格和数量。这一过程就是经济学基础要让我们知道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它经济学、金融学,甚至管理学的分析
思路都在这里。为了保证“可携带”,可以随时拿出来阅读,我们所有的书都不会太厚,因而每本书的内容与其它大多数同类书目相比都有所不同,
好在我们的书相互是配合的,一本本学习就会是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本书讲述的内容包括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
均衡、复杂市场等,另外加入宏观经济学里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一些与我们经常看见并且与我们生活较为紧密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其它常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将归入另一本书里。读者范围本书作为经济学专业化学习的初级学习资料,比较适合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有一定社会活
动经验的人员阅读。对于经济学本科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资料,能够加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甚至于还能发现
经济学能像小说一样有趣。而对于大专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开启经济学专业大门的钥匙,在阅读一个个故事中,逐渐了解经济学的逻辑和结构,自然
而然地体会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结论。当然,对于社会上大量对金融活动有兴趣的人士来说,通过阅读本书,他们会发现众多金融现象后面的经济
学本质,并在本书得到指引其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路。目录经济学基础前言I关于金融知识普及学习资料V关于CFLVI关于本书VIII读者
范围IX第1章经济学不得不说的秘密XV马场为什么要在晚上对盲人开放?——什么是经济学2詹姆斯是去热火争冠还是留在骑士成就一段佳话—
—选择的学问4比尔·盖茨为什么不留在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成本5大公无私真的就是好行为吗?——理性经济人假设6赵姬为什么让其闺女到
婆家不要做好事?——边际效用递减10曹操也玩无中生有的魔术?——激励的作用11乔丹为什么不需自己修草坪?——比较优势11为什么衬衫
可以换飞机?——贸易的基础12第2章市场中的那些事儿14只会织衣服的小依怎么能顿顿有肉吃?——什么是市场15为什么王婆婆的韭菜卖不
出去了?——竞争16张小波为什么选择比亚迪而非宝马?——需求16为什么鸡泽县漫山遍野地种植羊角椒?—供给18生活中的那些讨价还价—
—均衡价格19降价促销一定能获得成功么?——需求弹性21电力供给为什么紧张?——供给弹性22人才市场为什么会波动?——蛛网模型23
为什么票贩子是打不死的小强?——价格控制24第3章消费者的学问27众人皆觉貂蝉美,唯我以为黄硕配——消费者偏好27一样的蛋奶,不一
样的“味道”——欲望与效用29罗斯福巧答记者问——边际效用递减31我欲买尽天下物,无奈包里金有度——预算约束32买一张过去的CD,
看看我还剩多少福利——消费者剩余33TCL彩电为什么能击败进口彩电?——替代品与互补品36可乐降价,为何有的人多买,有的人却少买?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7为什么土豆越贵买的人越多?——吉芬商品38女性真的会一时冲动而疯狂购物么?——非理性消费39第4章生产者
的智慧41挡不住的趋势——企业组织42渔民应该投入多少渔船和渔网?——厂商的生产决策43人多力量大,真的是这样吗?——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44覆水难收,但不必收——沉没成本46多多的蛋糕店——各种成本度量47关于iPad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利润最大化49空手套
白狼是怎么做到的?——生产者剩余5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53巨人集团为什么曾面临困境——范围经济55第5章小麦市场和可乐市场有何不
同57为什么小麦的价格涨一点点都不可以?——完全竞争市场58令人气得发指的招待所!——完全垄断市场59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能改自家
的配方?——垄断竞争市场61气势如虹的雷克航空公司为何一夜破产?——寡头垄断市场63降价是占领市场唯一的出路吗?——价格战65彩电
行业斗法,是谁坐收渔翁之利——竞争与博弈66孟尝君为何把食客分为三等?——价格歧视67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囚徒困境68第6章生产
要素的价格72制造“天价砖石”的功劳该给谁?——生产要素及其价格73老板托尼与政府的较量——最低工资法76重男轻女为什么还存在?—
—劳动市场中的歧视78周扒皮与王善人的招工之道——效率工资80第7章不完美市场84黔驴技穷——信息不完全85我们买者是不是总感觉自
己亏了?——信息不对称86“好车”为什么会被迫退出市场?——逆向选择88为自行车买了保险,为什么被盗窃率反而上升了?——道德风险9
0猫和老鼠的恩怨情仇——委托—代理问题91化工厂的污染——外部性93灯塔应该由谁来建?——公共物品93是谁破坏了小镇的公地?——公
共资源96给我你的橘子,给你我的橘皮——帕累托最优97第8章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00梁国真的变富了么?——实际GDP与名义GDP10
4你不知道的事,GDP还有个兄弟——GNP107GDP是衡量经济的好指标么?107物价上涨了多少?——CPI110两极分化的南非—
—基尼系数112从食物支出看生活水准——恩格尔系数117第9章通货膨胀120昔日可买一袋米,今日只抵一粒米——什么是通货膨胀120
社会经济晴雨表——通货膨胀的度量122100元法币的购买力——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123为什么涨工资后,却变得更穷了——成本推动型通
货膨胀124皮鞋磨的快,菜单换的慢——通货膨胀的成本125选择奶昔还是可乐?——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的扭曲126本不该交这么多税——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127几家欢喜几家愁——通货膨胀引起的收入分配效应129日本的困窘——通货紧缩及其影响130第10章失业13
2秦强家族里的失业者132难道秦强三婶非要做矿业研究?——摩擦性失业134为什么是祸躲不过?——工资刚性和结构性失业137最低工资
法真的对工人有利么?——非自愿失业144工会真的为工人争取到利益了么?146提高员工工资对老板有利?——效率工资148自然失业和周
期性失业150我国的失业问题和政府政策152第11章税收与社会福利156如何向国家“进贡”?——税收概述156丹国是如何缩小贫富差
距的?——税收的宏观作用机制159税率越高,国家的税收收入就越高吗?——税收规模与经济增长160华胥家应该把酒价定为多少?——税收
负担162鸡蛋王国该怎么做才让整个国家最幸福?——社会福利167怎么衡量一个社会的福利?——福利函数168CHAPTER1经济学不
得不说的秘密在电视剧《乡村爱情》里,刘能购买了一辆小型客车,专门搭载象牙山的居民去县城。每张客车票的价格是100元,刘能还会免费提
供煎饼卷大葱给顾客食用。一天,客车即将发车了却仍然有1个空位,此时徘徊在车门口的赵四跃跃欲试想要上车,可是他兜里只有50元钱,请问
这时刘能应该卖票给他吗?原价100元的客车票只卖50元?第一反应当然是拒绝。但仔细想想,是应该出售的,因为如果客车有空位,多增加一
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具体来说只是多了一份煎饼卷大葱而已,实际成本连5元都不到,以50元出售客车票可以净赚45元,这显然是有利
可图的。这里面反映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边际成本。生活处处都有着经济学的影子,让我们一起进入经济学的世界,了解经济学的原理。马
场为什么要在晚上对盲人开放?——什么是经济学在中国,每一个家庭主妇都是家中的经济学家。一个家庭面临着很多决策,她必须决定每个家庭成
员做什么事情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回报。谁需要在一个慵懒的傍晚为全家准备晚饭?谁能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只阳澄湖大闸蟹?谁需要在晚饭过后的
新闻联播时间一个人去默默洗碗?谁来洗衣服?谁来修电灯?谁来购置生活用品?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每个人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从而在各个
成员中分配资源。因此我们也毫不奇怪“经济”这个词为什么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和家庭一样,
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社会必须找到某种方法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以及谁来做这些工作,社会还必须决定每个人能获得怎样的资源以及获得资
源的多少。那么个人、家庭、社会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资源呢?经济学又与这些有什么联系呢?有一个经济学家带着家人去马场跑马。当他们驾马驰
骋,兴致高昂的时候,跑道上突然冲出了一个人,这让他们的兴致大受影响,于是他们决定去投诉。马场的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马场为了向全社
会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三下午向盲人免费开放。今天是星期三,那个到处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的行为影响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道歉。”经济
学家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有些不明白,你们马场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呢?”经济学家和马场管理人员都是对资源进
行配置,但配置的方法不一样。资源配置是指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分配选择。马场只能供一小部分人使用,它是一种稀缺
资源。从经济学家的理解来看,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的客人一起共享马场,盲人的利益虽然能得到保证,但正常客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然而,
对于盲人来说,白天与黑夜是等质的资源,两者没有区别,把对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一点都不损害盲人的利益,同时正常客人的利益也
不会受到损害。经济学家的做法就是对稀缺资源进行了更加有效的配置。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思考这句话,
就可以发现贯穿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我们不妨考虑一个完美的社会,一个理想国。在理想国
中,可以无限量地生产各种产品,所有人的欲望都能够完全得到满足,人们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并不再担心自己的收入和存款;企业也不再为
雇员的工资和五险一金而犯愁;政府不再为税收、公共支出、环境污染和民生问题而大伤脑筋。此外,既然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自己想要的
东西,那么也就不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了。在这个富裕而和谐的理想国里,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商场中的一切物品都仿佛
是沙漠里的沙子,海滩边的海水,所有的价格都变成了“零”,那么市场变得可有可无,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经济学。然而,任何现实社会都
绝不可能是“理想国”,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在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人们的欲望永无止境。欲望太多,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
足。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是有限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豪车,此生足矣。如果我们可以马上给他别墅、豪车,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
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吃山珍海味等等。在无穷无尽的欲望面前,资源总是显得不够
,这叫做“稀缺”。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接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
是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还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欲望,即便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如果将每个人的需要加总起来的话,你会发现现有的
物品和劳务甚至根本不能满足每个人欲望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使国民生产总值扩大很多很多倍,才有可能使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王思聪那样的
生活。更何况在非洲等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成千上万的人还处在饥寒交迫之中。鉴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以及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的最重
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这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效率”这个关键性的概念。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试想,在一个充满恶性竞争、严重污染、政府腐败的国家,经济体中不仅会生产出更少的商品,还可能生产出一大堆没有用的商品,这些都会使人们
的境遇比本该出现的情况更差,这些问题都是资源未能有效配置的后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想要使每种资源都达到有效的配置是很难
的。从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我们个人来讲,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配置资源。上升到国家
层面,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其最初和最终目标是让稀缺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同时兼顾人民的幸福感,从而实现社会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
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也是当代经济学人所追求的境界和目标。詹姆斯是去热火争冠还是留在骑士成就一段佳话——选择的学问2010年NB
A东部决赛,詹姆斯领衔的克利夫兰骑士队被三巨头坐镇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击败,在这个夏天,詹姆斯也成为了自由人,当时他既可以选择留在骑
士队,也可以选择加盟热火队。选择留在骑士队的话,他可能获得骑士队一份为期六年的合同,这份合同的总价值约为1.25亿美金。如果选择热
火队的话,热火将给他一份6年1.10亿美元的合同。如果选择骑士队,他夺取总冠军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是他可以拿到更多的报酬,并且有可
能书写终老一城的传奇佳话;如果选择热火队,可以联手更多的球星,夺取总冠军的希望会大大提升,但是抛开薪资待遇不说,他会损失掉克利夫兰
绝大多数球迷,而且很有可能给球迷留下“年纪轻轻就组团抱大腿”的话柄,这对他的历史地位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经过艰难的抉择,詹姆斯选择
了热火队,也圆了自己总冠军的梦想。詹姆斯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出决策就是要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
常要做出各种选择。我们往往会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而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这些选择中往往会存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个人的“舍”与“得”。爱情还是面包?家庭还是事业?无论做出怎样的取舍,其实遵循的原则
都是一样的,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件事情的输赢得失关键在于决策人有没有权衡的能力和取舍的魄力。只有冷静地权衡事物的利弊得失
,才能使利益最大化。企业的“舍”与“得”。企业不仅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企业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对
污染治理进行投资,以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对环保方面的投入过大,则会增加经营成本,影响企业
本身的生产,还可能导致企业亏损。企业需在自身与社会的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国家的“舍”与“得”。国家有个很重要的抉择
,选择“大炮”还是“黄油”?我们是要把更多的钱投于国防事业,保卫祖国呢?还是把更多的钱用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呢?这样的权衡关系到一个
国家的命运。另外,因为政府是社会的推动者,政府要对公平与效率进行取舍,这又是“蛋糕问题”了,是先把“蛋糕”做大重要呢?还是先公平地
分好“蛋糕”重要呢?比尔·盖茨为什么不留在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成本有一个人,行走在一条河边,他非常饥饿,亟待找些食物充饥。这时他
看到河边一个水洼里困着两条鱼,非常高兴,正准备下河捕鱼时,却看见一头熊从他身旁经过。熊掌多贵啊!多好吃啊!这真是百年不遇的好事,如
果捕到了,可以卖更多的钱。于是他拿了几块尖石,转身去猎熊。等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熊猎到并取得熊掌后,已经精疲力竭,满身血污。等
他步履蹒跚地来到河边,企图再捕那两条鱼时,河里的鱼却已被别人捕走了。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当两样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得到时,
我们就必须选择。故事中的人捕猎了熊,拿到了熊掌,就会失去捕到两条鱼的机会。这失去的两条鱼就是他猎熊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
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付出的最大代价或丧失的最大潜在利益。比较两个能够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者的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生产者在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少,那么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就有比较优势。歌星王菲在编织毛衣方面颇有天赋,同样织一件价
值200元的毛衣,她可能比别人织得更快更好,那么,她是否应该自己编织毛衣呢?如果她织一件毛衣需要两个小时,同样,她也可以利用这两个
小时为某一品牌化妆品拍摄广告,这部广告别人给她的酬劳是100万元。那么她织一件毛衣的机会成本就是100万元。与她相比,一个编织厂的
女工小红织一件毛衣需要4小时,小红利用这4个小时去给别人做钟点工可以获得100元的报酬,那么,小红织一件毛衣的机会成本就是100元
。这种情况下,尽管王菲在织毛衣上有绝对优势——因为她只需要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件毛衣的编织,但小红在织毛衣上却有比较优势,因为小红
的机会成本低得多。所以,王菲付给小红200元得到一件毛衣,而无须放弃100万元的广告报酬。同样,小红也是非常乐意干的,因为织毛衣得
到的200元是做钟点工得到的100元的2倍。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尔·盖茨是千年不遇的电脑天才,他创办的微软为人类开
创了一个信息时代。比尔·盖茨当年从哈佛大学辍学创办微软公司的举动至今还在为人称道。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他
不喜欢法律,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面临两个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
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的文凭。盖茨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1999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中,比尔·
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亿万富豪榜的榜首。1999年3月27日,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
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看来比尔·盖茨是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了,因为那样的话机会成本太大—
—他必须放弃管理微软公司的机会,而这可能会导致微软经营不善。中国也有一个不愿意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因为他有到美国NBA打球的
机会。姚明与休斯顿火箭队签了5年7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做广告,估计年收入突破了1亿美元。如果他去上大学,这些收入都将失去,
这都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公无私真的就是好行为吗?——理性经济人假设茫茫沙漠中,烈日当头。几个又饿又渴的学者由于没有工具,面对一堆
罐头和饮料一筹莫展。于是他们商量如何打开罐头。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利用阳光把罐头打开。”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
剂,我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把罐头打开。”经济学家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说,“那不是废话吗?有开罐刀,我们还说啥
呢?”经济学家在没有开罐头工具时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这显然是讽刺经济理论建立在许多假设基础上,远离现实,没什么用处。其实
,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是从假设开始的,正如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灯”,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剂”,通过假设,研究者排除次要
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在一个相对纯粹的条件下研究主要因素的作用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被研究对象有所认识。当然,后来者还要一
步步放松假设,使最终结论更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规律性。如果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科,那么,它是为谁而选择的呢?无论是詹姆斯去热火争冠
还是辍学的比尔·盖茨创微软,他们都是为自己而选择的。所以,经济学中有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假定每一个活动在经济过程
中的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为动机,总倾向于选择那个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曾经是美国首富的保罗·盖蒂年轻时很穷,仅有一块收成
很差的旱田。为解决灌溉问题,他在地里打水井,结果冒出了石油。于是他把水井改成了油井,农田改成了油田,从银行贷了款,添了设备,雇了工
人,搞起了石油开采。后来他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那些油田监管人员都没有尽力,工作松松垮垮,漫不经心。于是他请教了一位经济学家,这位经济
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他:“因为那是你的油田而不是他们的。”盖蒂顿时明白了,他把各位工头召集起来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你们负责经营,
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工头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再没有偷懒和浪费的现象,油田欣欣向荣,财源滚滚而来,盖蒂也成为了
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正是抓住了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如果你以为保罗·盖蒂之所以能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是因为他家
地里挖出了石油,那你就错了。他挖出了比石油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生产热情,而员工的热情是靠向他们让利激发出来的。可见,要想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每一个人都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可能会与非理性的“高尚”相悖。比如“大公无
私”,听起来是一种美德,但在经济学中,这往往意味着违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春秋时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
鲁国人在其它国家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出来,待回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官府除了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外,还给这个
人一定的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国外去,恰好见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之后,这个弟子既没有到处张扬,也没有到
官府去报销和领奖。那个被赎回的人把自己获救的经过告诉了别人,于是这件事传开去,人们都称赞孔子这个弟子品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
件事当作美谈。谁知,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夸奖子贡,反而严厉批评他。孔子说,“子贡啊,你这样做是错的,因为你去领取奖金,不会损伤到你的
品行;但不领取,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因为他们想领奖金又怕人们说他们没有人品,不想领奖有可能没有那个能力,你这是破
坏一个好的规矩。”孔子为何批评子贡的“高尚”?这是因为非理性的“高尚”往往会扼杀理性的“高尚”,使“高尚”脱离客观实际,成为海市蜃
楼或空中楼阁,变得无法去身体力行。如果子贡不到官府去报销赎金并领取奖励被称赞为高尚,那么到官府去报销并领取奖励的人就会被反衬为“不
高尚”,而大多数人又都是理性经济人,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去解救奴隶,一项好的制度就因此泡汤,就会导致见危不救的不高尚行为不断发生。所
以孔子要批评这个弟子。有一天,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在河边上走,忽然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原来有人落水了。子路纵身跳入激流,把溺水者救上
岸。被救者的家属非常感激,赠给他一头牛。那时候一头牛是很值钱的,子路就高高兴兴把牛牵回了家。这时有人议论说:“子路下水救人固然不错
,但心太贪,那么贵重的东西也敢要。”孔子知道这件事,表扬了子路。为什么要表扬他呢?孔子说:“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你舍己救人
,给你多高的奖赏你都可以接受。这会鼓励更多的人在碰到这种危难时奋不顾身地去救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描述自利行为
如何给社会带来利益:“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
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情感”“法律”“道
德”,也可以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刚开始学习经济学,班上就为理性经济人假设产生了不同意见,于是老师召开了一个辩论会。
甲方:我们不同意人人都是自利的假设,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无私的。乙方:父母爱子女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知道子女长大后一定会报答他们的养
育之恩。如果明知子女将来对自己不敬不孝,他们才不会那么疼爱子女呢。我们常可以听到有的父母这样骂子女:“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谁
知道你这么没良心。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把你丢到河里去!”这就是很好的证明。甲方:丢到河里要犯法!乙方:是啊,法律和道德也是维护个
人利益的,它们不仅保护小孩不被丢到河里,也保证小孩长大了以后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甲方:那你们怎么解释公共汽车上给不认识的老人让座的
行为?乙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汽车上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被让座了。其次,在一个文明和法治的社会,一个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等他老
了以后别人也给他让座,相当于他年轻的时候给自己老年的时候让座,对他来说同样有好处。甲方:那我们在历史书、报纸或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英雄
人物,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根本就不可能有回报,难道也是自私的吗?乙方:英雄人物当然是造福社会的,但他们同样也得到
了大家的景仰和感激,流传百世、名垂千古。如果他们这么做的结果是被人指责和唾骂,他们还会去当英雄吗?甲方:并不是所有的人做了好事都是
为了让别人感谢。有很多人做了好事甘当无名英雄,从不要求回报,那又怎么解释呢?乙方:我们承认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往往有某种信仰,相
信好人有好报,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个时候虽然他们享受不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但是他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享受的到,
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的到。还有人甚至相信做好事的人来世会升上天堂。所以,他们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人。赵姬为什么让其闺女到婆家不要做好事?—
—边际效用递减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神色凝重其地叮嘱道:“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闺女不解,思考后小
心翼翼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其实母亲是担心女儿一直做好事,
婆家会认为这个媳妇天生就是这样,对她所做的好事不会记上心,反而会有更多的要求;甚至不允许她日后出现一点点的细小差错;如果平时不做好
事的话,如果某次做了好事,会被人牢记并感谢。施恩不图报,这是很多人帮助他人的初衷。然而,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走向了“理所当然,
恩而不谢”,你还能坚持把好事做下去吗?边际,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的”,边际量指的是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一个理性人会
根据边际量来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上文的故事来自于《世说新语》,涉及到边际效用及其规律。故事中的边际效用是每做一次好事带给别人的感激
度,即每做一次好事带来的效用。母亲的话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刘明今天工作上有点失意,晚上去路边小店一个人喝啤酒,第一瓶啤酒咕咕
咕地下去了,那个尽兴,做人最重要是开心;第二瓶啤酒下去,那个冰爽,好不痛快;第三瓶、第四瓶下去,脑袋有点迷糊了;就着点儿花生米,把
第五瓶也慢慢喝完了,胃一阵抽搐,呕吐不止。每一瓶啤酒带给刘明的满意度是递减的,从好喝到想吐,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一个人在酷热干涸的
沙漠,得到一杯水,能解决他的生存问题,他自然会感激不尽,认为这是他一辈子喝过的最甘甜的水。不过,如果继续给他水,两杯、三杯或者更多
,对他来说,同样的一杯水,味道会完全不一样。好事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常做好事的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少。所以做好事也有度,如果你一直
无条件地、单方面地帮助一个人,让他觉得你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一旦你出了缆漏,你就很可能会被怨恨,之前的付出也就付诸东流,而没有做好
事的边际“负效应”就会变得格外明显。曹操也玩无中生有的魔术?——激励的作用三国时期,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对手。当时正值夏季,天
气炎热,士兵们汗流浃背,部队行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曹操看着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部队却一直缺乏饮
水,速度很难加快。曹操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头。曹操看着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纵马赶到队伍的最前面,用
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去年我征战曾路过此地。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加紧赶路,翻过这个山头就能看到梅林了!
”此言一出,士兵们精神大振。想到梅子带来的酸甜感觉,士兵们受到了极大的激励,部队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望梅止渴”使士兵因为有激
励而士气大涨。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与他的驭人之术,尤其是激励手段不无关系。在缺乏激励的环境里,人们的潜力可能只发挥出十分之三,
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一个人可能发挥出其潜力的十分之七,甚至百分之百。1913年春天,福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流水线,生产
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劳资问题,福特汽车公司实行5美元日工资制度,而当时底特律工人的平均日工资只有2
.33美元。这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工人对福特公司趋之若鹜,许多优秀人才被吸收进厂,福特的付出同样使自己得到了极大的回报,在十九世纪
二十年代一跃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通过高出当时平均工资水平的5美元工资使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价值有了更高的满足,这正是
激励的作用。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所期望行为的某种东西,由于理性的人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来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乔丹
为什么不需自己修草坪?——比较优势迈克尔·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也是一位吸金能力超强的明星。身为亿万富翁的他住在一
座豪宅里,豪宅前面就是游泳池和草坪,那么,乔丹会亲自修剪自家的草坪吗?当然,我们排除他心血来潮想要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等情况。乔丹能
用3小时修剪完草坪,与他相比,住在隔壁的小伙子杰尼弗能用4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这样看来,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
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些活。那么,乔丹就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乔丹在这同样的3小时中,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00万美元。
而在这同样的4小时中,杰尼弗可以在麦当劳工作赚40美元。比较之下,乔丹不应该修剪草坪,而应去拍广告而雇用杰尼弗修剪草坪。只要他支付
给杰尼弗的钱高于40美元而低于200万美元,双方的状况都会更好。乔丹如果选择自己修剪草坪,那200万美元的广告费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广告费高于修剪费。杰尼弗如果去麦当劳工作,拒绝乔丹的雇佣,那雇佣费就是杰尼弗的机会成本,雇佣费高于40美元。如果两人分别比较的话,
乔丹应该去选择拍广告,这会比自己修剪草坪有优势;杰尼弗应该选择被乔丹雇佣,这比去麦当劳打工有优势。相对来说,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更小,
他会选择被雇佣修剪草坪,比较优势让乔丹不需自己修草坪。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杰尼弗的机会成本
较少,因此他有比较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在与别人的交换中就可以获得对自己来说更大的效用收益。乔丹比杰尼弗修剪草坪快是乔丹的绝对优势。
如果有一个人比我精通电脑技术,那么他在电脑技术方面对我有绝对优势。如果我比另一个人更擅长画画,那么我在画画方面对这个人有绝对优势。
美国的球鞋制造能力比越南强,美国在球鞋制造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那我们在生产贸易过程中,是不是只有在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才应该进行生产
贸易呢?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衬衫可以换飞机?——贸易的基础印度的生产技术远不及美国,但印度生产的东西还是可以
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印度人力资源丰富,而且人工成本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加工,例如制造衬衫,美国人直接从印度购买衬衫,这样美国人
就不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制衣上,而是投入到对自己更有利的生产上,如制造波音飞机。正因为美国的工程师制造飞机的生产力比制衣要高,而印
度工人制衣的生产力又比其它工作要高,每个国家都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再通过自由贸易互通有无,让各国人民从中受惠。贸易能使
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的原理是国际贸易的最基本的理论。贸易遵守的是双赢原则,每个国家都选择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东西,放弃自己不
具比较优势的东西,并且通过出售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来交换回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各方都可以获益,各方的生产都达到
最大的发挥。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国家也一样,都有所长有所短。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相对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
有效率。很久以前有很多村落是这样子的,村民们都自己种植粮食自己织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各自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后来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分工。有些人擅长种植粮食,同样一亩地收获的庄稼是其他人的两倍;有些人织布织得飞快,同样的一个时辰织的布匹比
别人要多很多。自然而然的,便出现了粮食交换布匹的情况,擅长种粮食的人就专门种植粮食,擅长织布的人就专门织布,大家把用不完的东西跟其
他人换一换,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总的来说,在同一资源条件下有了更多的粮食和布匹。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即使是再落后的国
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可以通过贸易强国。CHAPTER2第2章市场中的那些事儿很多事情看似毫无联系,但在经济学家的眼里,
其实它们都表明了同一个道理。2009年气候不佳,葱、姜、大豆等农产品的产量下降,全国刮起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涨价
狂潮。每年一到年末,平时的特价机票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特高价”机票。当石油价格大幅下降时,小轿车市场里也挤满了人……这都反映
了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定理。本章将介绍供给与需求及其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解释了市场中买家与卖家的市场行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卖家形成
市场供给,买家形成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而每个买家和卖家对市场价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可以由弹性来衡量。只
会织衣服的小依怎么能顿顿有肉吃?——什么是市场原始社会的邛崃山有一个邛人部落,有人擅长编衣服,有人擅长打猎。小依是部落里的一个小姑
娘,她能编得一手好衣服,但身体瘦弱。如果她出去打猎的话,获得的成果很少,会填不饱肚子。部落里的阿牛身体强壮,并且擅长打猎,时常能捕
回狗熊麋鹿。但阿牛笨手笨脚的,不会编衣服,因此只能披着粗糙的野兽皮毛,这让他觉得很不舒服。有一天,阿牛挑着很多猎到的兔子路过小依的
茅屋,他看见小依的门口放了很多编制精细的衣服,心里想:“如果,我也能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好了。”正当他驻足沉思的时候,饿得肚子咕咕响的
小依出得门来,看见了阿牛。小依看见阿牛的眼神,灵机一动,说:“你想要我的衣服吗?”阿牛点点头,小依接着说:“你用你的兔子跟我换吧,
两只兔子换一件衣服。”阿牛看了看自己的兔子,心想,反正自己也吃不完,就跟你换吧。于是两人就交换了兔子和衣服。后来,其他猎人也开始到
小依这里来用猎物交换衣服。自此以后,小依就专心编衣服,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打猎的人专心打猎,有舒服的衣服穿了;交换便这样产生。在
后来,人们逐渐把多余的东西拿到村头寻找需要的人。部落里有人擅长采摘野果,有人擅长制作工具,有人擅长制盐、烧陶、织鞋等,他们都到村头
从别人那里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村头成为了固定交换物品的地方,这里就成为了市场。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
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我们会经常穿梭于各种市场中,去农贸市场购买水果蔬菜、去
超市购买生活日用品、去商场买衣服、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这些市场组织健全,买者和卖者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易。还有一
些市场并没有什么组织。例如,炎炎夏日,某个小镇的冰棍市场。冰棍的买者没有在任何一个时间聚集在一起;冰棍的卖者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各
个卖者标出冰棍的价格,而各个买者决定买多少根冰棍。然而,这些冰棍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冰棍买者从各个冰棍卖者中进行选
择,来满足其需求,而冰棍卖者都努力去吸引冰棍买者,以便经营成功。尽管这个市场没有人去组织,但由冰棍买者和冰棍卖者组成的群体形成了一
个市场。为什么王婆婆的韭菜卖不出去了?——竞争王婆婆退休后一直经营着一个菜园。每到蔬菜成熟的季节,她都要挨家挨户地给亲朋好友送菜。
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很多蔬菜吃不完,尤其是韭菜,王婆婆索性将一些韭菜拿到集市上出售。和集市上很多卖韭菜的商贩一样,王婆婆的韭菜定价也
是1元/斤。她早上出来,到中午的时候韭菜就都卖光了。王婆婆想,“如果我提高价格到1.2元/斤,可能到下午才能卖完,但应该还是都能卖
出去的,这样每天就能多赚几元”。想到这里,王婆婆不禁感叹自己竟然如此“精明”。心动不如行动,王婆婆把价格提到了1.2元/斤。但是,
最终的结果却不是王婆婆料想的那样。除了几个在她那里天天买韭菜的常客买了几斤韭菜之外,其他人都只是问了一下价格就走了。为什么王婆婆把
韭菜的价格提高到1.2元/斤,就几乎没有人去买了呢?这是因为王婆婆的韭菜与市场上其他人的几乎没有差别,如果卖得比别人贵,就没有人会
去她那里买。但王婆婆也不会比别人卖的便宜,因为在1元/斤的价格下她完全可以把所有韭菜都卖出去,她没有理由降价出售自己的韭菜。另一方
面,每天买韭菜的人很多,每个人是无法影响韭菜的价格的,因为每个人的购买量很少。这就是一个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像这样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的个人,我们称之为价格接受者。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市场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像
韭菜市场这样高度竞争的,也有比韭菜市场竞争弱一些的,甚至还存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了解导致市场不同的原因,我们能够分辨所处的市场环境,
更好地决定合理的商品价格。张小波为什么选择比亚迪而非宝马?——需求张小波这几年在外面打拼,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最近他
回到家乡长春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打算长期在长春发展。对于辛辛苦苦赚来的100万,他已经做好了规划:50万买房、30万买车、20万
留作子女的教育费用。他来到市里一家大型4S店,销售小姐向他推荐一款宝马SUV。可是,这款SUV价值42万,远远超出了他的预算,只好
询问其它的款式。销售人员又给张小波推荐了一款29万的SUV,但是相比之前那款,这款空间太小,也不是他想要的。销售人员了解了张小波的
购买预算和他对汽车的各方面要求,便向他推荐了一款32万的比亚迪。虽然这款车不如宝马品牌好,但是性价比可以比拟42万的那款SUV。张
小波细致了解后,也很满意,认为符合自己需求,便购买了这一款32万元的比亚迪SUV。张小波在买车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那款32万的比亚迪
SUV的需求,却未形成对42万和29万两款宝马SUV的需求。这是因为42万的宝马SUV太贵,张小波买不起;而29万的宝马SUV未达
到张小波的心理预期,他不喜欢。对于这三种商品来说,只有那个张小波买得起并且喜欢的才是张小波需求的。经济学力的需求正是指市场上的消费
者在某一时期内,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判断是不是需求,依据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
小波虽然买得起29万的宝马SUV,但是这款车,空间狭小,性能方面达不到要求,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不构成对这款车的有效需求。第二个方面
是购买能力。张小波虽然中意42万的宝马SUV,但是他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购买,所以也不构成对这款车的有效需求。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人
们的需求呢?张小波买车时,放在第一位的是自己的爱好,在他看来,对实用性的爱好要超过对汽车品牌的爱好,所以他选择了性价比最好的那款3
2万比亚迪SUV。可见,消费者对商品的爱好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产品自身的属性是不是符合消费者喜好,是决定
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如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四川地区对于辣椒产品的需求就大;韩国人喜欢吃泡菜,对大白菜的需求就大。面对拥有同样性价比、但
是品牌更好的42万宝马SUV,张小波之所以没选,是对比了宝马SUV的价格和自身的收入状况。倘若宝马SUV的价格便宜一些或者张小波的
收入高一些,那么张小波都有可能对该宝马SUV产生需求。所以商品的价格和人们的收入也是影响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那么,除了爱好
、价格和收入,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需求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价格可谓是越来越低,但人们购买汽车时
还需要考虑很多汽车之外的其它因素,比如汽油费用、停车费用等。一般来说,汽油越贵,人们购买汽车的行为就会越谨慎。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节能
环保、噪音小、受到政府政策扶持等优点,有些人就会选择电动汽车而放弃对传统汽车的需求。其中,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电动汽车是传统汽车的
替代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的消费是一致的,消费者不能单独消费其中一种。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消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
品价格的变化也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在所有影响需求的因素中,个人消费爱好直接影响产品需求,爱好的人越多,需求越大。如果说爱好是需求概
念中意愿因素的体现,那么收入就是支付能力的体现,收入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产品需求。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越高,对各类产品
的总需求越旺盛。对于个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长,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有量的变化,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同一个女生,在大学时期用的化妆品和工
作十年之后用的化妆品,肯定有显著的差别,品牌定位会不一样。这种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收入。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中高档商品的需
求量增大,低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为什么鸡泽县漫山遍野地种植羊角椒?—供给河北鸡泽县生产的羊角椒以皮薄肉厚、色红味香而名震天下。全国
各地的人们有慕名前来购买的,也有一些家庭在网上购买的,当地许多超市、菜摊批发零售。2012年羊角椒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价格飞涨。鸡
泽县政府觉得种植羊角椒有利可图,于是大力支持和推广羊角椒的种植,羊角椒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年全县1/4的土地都种上了羊角椒,市
场上羊角椒的供给大量增加。羊角椒价格飞速上涨,畅销全国,因此,羊角椒种植户们愿意种植更多的羊角椒;鸡泽县政府大力推广全县羊角椒的种
植,并对种植户提供土地、资金优惠等政策支持,这使得种植户们有能力供应更多的羊角椒。对于全国的购买者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鸡泽县到
底有多少羊角椒供给。与需求相对应,经济学的供给是指某商品的生产者在特定时期内,在特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生产者
能不能形成有效供给,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给定价格下愿意生产和出售;二是生产者们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来满足需求。20世纪90年代的一
天,四川省的一家报纸登出云南省发现了疑似猪瘟的病例。消息登在一块不惹人注目的版面,但没有逃过李健林的眼睛。李健林是四川健林肉类加工
公司的老板,他马上想到,如果云南真的发生了猪瘟,一定会从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传到四川中部,那他的公司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这对他既是个挑战
,又是个机会。李健林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抓起电话,问他弟弟李思聪要不要去云南大理、丽江旅游,所有的费用都由他负责。李思聪被这突如
其来的问话搞得莫名其妙,李健林解释说,他想让思聪到云南去证实一下那里是否真的发生了猪瘟。后来弟弟证实了这一消息,李健林便立即开始行
动。他集中全部资金购买了四川、重庆、贵州地区的一部分肉牛和生猪,运到相对靠北的甘肃、宁夏等省份。不出所料,猪瘟很快蔓延到四川南部的
攀枝花、宜宾、凉山等市县,政府下令将所有患病牲畜宰杀掩埋,这些市县的一切肉食都从外地进货,于是省内市场肉食奇缺,价格暴涨。李健林抓
住机会,及时把屯积在甘肃和宁夏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使健林肉类加工公司避免了因原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在
短短的几个月内净赚5500多万元。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者的目标、技术水平、其它商品价格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商品自身价格。
如果商品价格高于成本,生产者卖的越多,赚的就越多,所以就会增加供给;如果商品价格低于成本,生产者卖的越多,亏的就越多,所以就会减少
供给。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定理。根据供给定理,把商品从价格低的地
方贩卖到价格高的地方,就是厂商的理性选择。李健林也正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才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净赚5500多万元。生活中的那些讨价还
价——均衡价格我们在前面两小节分别分析了需求与供给,了解了它们的定义和规律。接下来,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说明它们将如何决定市场上一种
物品的销售量和价格。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各种蔬菜、水果、肉类商贩与“大妈们”讨价还价的声音络绎不绝……精打细算的刘大婶
来到一个卖西瓜的大伯面前,拍了拍一个大西瓜。刘大婶:西瓜多少钱一斤?大伯:二块五。刘大婶:别人都是卖一块五呢。你卖这么贵,哪有人来
买啊?大伯:这个农贸市场里,不可能有人卖一块五的。如果是那个价格,这个市场里的所有西瓜都不够卖的。再说,这可是从我老家带回来的上等
西瓜,我是天天看着它们长大的,甜得很呢!只要你以后经常来买,我二块三卖给你!刘大婶:只要瓜甜,好吃,我以后肯定经常来买。但别人确实
是一块五一斤啊,你的价格太贵了,肯定不会有什么人来买的,再便宜一点吧,一块八怎么样?大伯:不行,不行,我这么好的瓜怎么可能那么便宜
!一块八一斤的价格,你上哪儿去买这么好的瓜?二块二!不能再低了!刘大婶:别啊,老乡。这样,两块钱一斤吧。二块二肯定不会有太多人买的
,你的瓜卖不出又吃不完,烂了多可惜啊!大伯:这怎么可能,还烂掉?如果两块一斤的话,我们这个农贸市场的瓜肯定很快就卖完了,都不够你们
吃的!二块一!我也不赚你钱了!刘大婶:行吧行吧,二块一就二块一!瓜跟别家的也差不多,我也懒得去别处买了,贵点就对点吧。大伯:那怎么
能是差不多呢!我的瓜可好着呢,甜着呢!……这是我们在农贸市场里经常听到的对话。当然,这位大伯的西瓜或许并没有比别家的西瓜好一些,甜
一些;价格上也可能没有比别家贵一些。在整个农贸市场中,买者依据自身的需求状况,卖者依据自身的供给状况,二者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形成了
2.1元/斤的价格,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于是这笔交易就成功了。这个最后成交的价格就叫做均衡价格,它既满足买者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
,又满足卖者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一旦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则有自
动恢复的趋势。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会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导致供给增加,为了将商品卖出去,供给者会逐渐降低价格,直到回到均
衡价格水平。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会减少商品供给,部分消费者将不能够得商品,购买意愿强的消费者愿意出更高价格来购买,使得
价格上升,并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降价促销一定能获得成功么?——需求弹性2005年,龙泉镇张老板的粮店终于开张了,他期待着能够开张
大吉,顾客盈门。然而,半年过去了,粮店的生意有些不尽如人意,这让张老板很是头疼。一天晚上,张老板看到隔壁的皮包店打出“降价促销、打
折出售”的招牌,于是他搬了一个板凳坐在自家粮店的门口,观察皮包店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发现这一晚上皮包店的生意比之前不打折的时候好了很
多,于是决定也采取“降价促销、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张老板立刻把贴在粮店外面的价目表改了,将原来的“大米1.8元/斤”用红笔
改成了“大米1.7元/斤”。虽然每斤的价格便宜了1毛钱,但是这样的降价行为并没有吸引多少顾客。张老板思考了一下,认为可能是降价幅度
不大,于是将“1.7”又改成了“1.5”,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但还是没有吸引多少顾客。晚上一算账,销售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
减少了。张老板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像粮食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下降不会引起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价格的上升也不会引起需求量有较大的
减少。所以,降价往往不会起到促销作用的,反而有可能亏本。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叫做需求价格弹性。对于有些商品来说,价格的一个较小变动能引起需求量的一个较大变动,就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
只要用较小的力气拍它就会反弹的很高,我们说这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对于有些商品来说,价格的一个较大变动,只能引起需求量一
个较小变动,就像一只充气不足的皮球,用很大的力气拍它它也不会反弹的很高,我们说这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弹性
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爱好程度、可替代性以及用于该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总支出的比例等。消费者的爱好程度越高,可替代性越差,占用的支出
越小,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低。通常来说,必备的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是缺乏弹性的。同样,消费者的爱好程度越低,可替代性越高
,占用的支出越多,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高,如大件电器、奢侈品等。此外,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使需求更富有弹性。比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是稍微的减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人们会选择更省油的汽车,或者转向公共交通工具。那么,在未来几年内,
汽油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减少。电力供给为什么紧张?——供给弹性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由于能源供应长期以来都比较紧张,所以从20世纪70
年代以来政府就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能源控制计划。比如,政府对新建居民住房实施了强制性的节能标准:所有新建住房必须应用隔热性材料,以防
冬季屋子里的暖气逃逸出去;所有新建的住房必须是南北朝向,以防止夏天里的阳光直射等。由于政府管制,使得自1976年起,该州用于供暖和
空调的天然气、电力能源节约了50%,整体能源消耗下降了1/3。里根政府上台后,加州的能源管制政策遭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抨击。他们的观
点是:如果加州真的能源紧张,那么能源价格就会上涨,这样一方面会使人们减少使用能源,另一方面会使能源供应商增加供应,能源紧张局面就会
扭转。所以,政府干预不仅多余,而且干扰了市场运行机制。在这些经济学家的鼓动下,里根政府放弃了对加州的能源管制,使能源使用量猛增,价
格上涨——仅电价就翻了十几倍。但是加州的能源供求关系不仅没有因为市场调节而趋于缓和,反而愈发紧张。2000年夏天,加州终于遭遇了前
所未有的供电危机!为防止输电网络瘫痪,供电部门不得不对住宅和商业设施实施轮流停电管制。2001年,电力危机继续发展,全州共停电34
天,其影响如同一场经济危机。最后,加州政府重新启用了严格的能源管制措施。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不灵了?原来,能源生产专用性强,固定资
产占用大,生产周期长,所以能源供给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数量,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或者减少。我们说这种商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与需求
弹性类似,供给也有弹性。对于有些商品来说,价格一个较小的变动能引起供给量的一个较大的变动;而对于有些商品,即便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供给也不会变化。尽管能源价格的上涨会使供给增加,但增加幅度十分有限。与此同时,能源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上
涨就会有大的减少,即能源这种商品的需求也是缺乏弹性的。这样就会造成能源供应进一步紧张,推动能源价格进一步提升。价格的上涨又使得很多
用户无法及时交纳电费,使得能源公司得不到收益,不得不求助于政府帮助和保护。一般情况下,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企业
的生产技术类型决定着其产品的供给调整。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专用性越强、固定资本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则供给弹性越小
。这是因为在价格下降时,这些生产要素难以转移。其次,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决定其即刻调整的能力。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
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最后,生产成本是否能够控制。当产量增加
时,如果成本迅速增大,则供给弹性越小;反之,如果成本增长缓慢,则供给弹性就大。人才市场为什么会波动?——蛛网模型小敏报考大学时为选
专业拿不定主意,为此全家人商量了几次,最后确定选金融专业。小敏家邻居王阿姨的儿子在银行工作,工资高,待遇好,别人都羡慕。可是,等小
敏大学毕业后形势变了。当年金融专业毕业的人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又遇到金融监管调整,而且学多金融机构为降低成本,开始应用新技术来代替
人工作业,开始减少人员招聘甚至裁员,小明的就业成了问题。但这一年正好轮到小敏弟弟考大学,大家都不同意他报考金融专业了,结果四年后令
人失望的事情又发生了。小敏弟弟大学毕业后,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上市加速,证券公司和拟上市企业都需要大量金融人才,金融专业毕业生不仅工
作好找,工资高。小敏弟弟埋怨家里人:“就是你们不让我报考金融专业,要是报考了金融专业,现在多好!”家里人无奈地说:“真是四年河东,
四年河西,人才市场的行情太难以捉摸了。”为什么小敏报考金融专业时,该类工作的待遇很好,工作也好找,等到她毕业工作时,该类工作的待遇
不好,而且工作也很难找了?为什么小敏的弟弟恰恰相反——在报考金融专业时,该类工作的待遇不好,工作也不好找,等到弟弟毕业工作时,该类
工作的待遇很好,工作也好找了?这跟前面分析的商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类似。同样存在一个金融人才市场,当金融人才太少,而对该类人才的
需求又很多时,金融人才就是供不应求,各个机构都争着要,待遇自然就很好了。相反,当金融人才太多,而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又很少时,金融人才
就是供过于求,各岗位都不怕没人来,待遇自然就不好了。但是,这与前面分析的商品市场又不同。商品市场中,我们在做决策时,商品的供给和需
求在那个时刻是确定的;而在金融人才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小敏或者小敏的弟弟在做出决策后,需要等待4年的时间才能准确知道该市场上供
给的状况。在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中,不用考虑时间因素,这种均衡分析是静态均衡分析;在金融人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中
,需要考虑时间因素,这种均衡分析则称为动态均衡分析。蛛网模型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它所研究的商品就具有这样一种特点,即它们开始生产后
,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在此期间生产不能变动。由此得出本期价格取决于本期的产量,而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期的价格。农产品市场和人
才市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现在我们以银行职员为例,用蛛网模型来分析金融人才市场的变化情况。银行职员的专业性较强,假设需要4年的专业培训
,我们以4年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人才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第一期,银行发展比较快,银行职员比较少,人才供不应求,于是银行职员工
资上升;第二期,由于银行职员工资高,吸引很多学生报考金融专业,很多大学增设金融专业,致使第二年大量的银行职员被培养出来了,人才供给
数量上升,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因此银行职员的工资又下降了;第三期,由于银行职员工资降低,导致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减少,所以该种人才供
给又减少,工资上升……如此循环下去,就像一只蜘蛛在一圈一圈地织网,所以把它称为蛛网模型。为什么票贩子是打不死的小强?——价格控制小
叶患有先天性近视,戴上眼镜也只能勉强看见三四米远的物体。她爸妈经常带她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眼睛专科医院看病。每当此时,挂号就成了他们
最头痛的事情。在广州求医时,小叶住的旅馆的老板是一个号贩子。但是小叶拒绝了号贩子帮她挂号的请求,结果第一天凌晨5点去也没挂上号。后
来,经过几番折腾挂上了专家号,小叶的病情经过治疗改善了。但是一段时间后,小叶感觉近视比以前要更加严重了,于是,他们一家又来到北京。
小叶在旅馆再一次遇到一个号贩子,号贩子告诉他们凌晨三四点开始排队都不一定能挂上号。对挂号已经备感疲惫的小叶不禁对此动了心,不过号贩
子开口要价300元作为“服务费”。这对于家境一般的小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尽管公安部门一直加大力度打击号贩子,但仍然屡禁不止。究其
原因不是公安部门打击不力,而是政府好心办坏事。政府为了减少居民看病的花费,规定医院专家号的费用不得超过60元,这个价格对于很多病人
来说是比较低的,因此专家号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进而导致很多人半夜去也不一定能挂上号。这种由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就是限制价格,或称价
格上限。这种限制价格的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由于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且不能上升,则必然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短缺。医院挂号费为60
元时许多人看不上专家门诊正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供小于求的方法有三种:配给(由医院决定给谁)、排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和黑
市。号贩子和病人之间的交易正是黑市交易。只要存在价格限制,号贩子倒号就有利可图,无论再怎么“严打”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病人)的利益,又损害了生产者(医院)的利益。病人不得不付出高价,但这种高价又不由医院所得。有关部门制定
限制价格的意图也许是在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实际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种事与愿违的原因就在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为地破坏了价
格自发地调节供求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除票贩子的办法不是“加大打击力度”,而只是取消对专家挂号费的限制价格政策。如果医院开始
时确定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就大于供给量,这时存在价格上升的压力。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价格最终会上升到供求相
等的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医院开始时确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价格下降,直至供求相等。当价格达到均衡时,想看专家门诊
的人得到了满足,想为病人看专家门诊的专家也得到了满足,这就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配置最优化。有价格上限就会有价格下限。价格下限是
为价格设置一个法定的最低值。以冰淇淋市场为例,如果政府认为3元的均衡价格太低,并制定价格下限为4元。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均衡价格3元
,低于价格下限4元,但价格下限对市场有限制性约束,供求力量使价格向均衡价格逐渐靠近,达到4元时价格不再下降,这时的市场价格等于价格
下限。此时,冰淇淋的供给量是超过其市场需求量的。一些想以现行价格销售的人卖不出他们的冰淇淋,价格下限引起了供给过剩。正如价格上限引
起的短缺会导致不合理的配给机制一样,价格下限导致的过剩也会带来同样的后果。与此相比,在一个自由市场中,价格起到配给机制的作用,卖者
可以以均衡价格卖掉他们想卖的东西。CHAPTER3第3章消费者的学问走进商店时,你会见到成千上万种可以买的物品。然而,由于财力是
有限的,你不能买想买的一切。因此,你会考虑各种可供销售的物品的价格,并在你既有的财力下购买最适合你需要和意愿的一组商品。我们将在本
章讲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众人皆觉貂蝉美,唯我以为黄硕配——消费者偏好肯德基新推出了两种汉堡
套餐,一种是鸡肉套餐,一种是牛肉套餐,这两种套餐的价格相同,都是19.8元一份。根据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可以判断,在套餐价格相同,并
且价格弹性也类似的情况下,两个套餐的销量一般会相差无几。但是事实是,两个套餐的销量经常会出现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需求量的明显差
异呢?价格和弹性是影响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两个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是什么影响了产品的需求量呢?——消费者的喜好,简单地说就
是口味不同。一个套餐是由鸡肉制成的,一个套餐是由牛肉制成的,差别就在这里。对口味的喜好,是因人而异的,或者说不同的口味给同一个人带
来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喜欢鸡肉套餐,有的人更喜欢牛肉套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导致了两个口味的套餐销量不同。经济学中将消费
者对一种商品的喜好程度称为偏好。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个出名的丑妻——黄硕。人如其名,黄硕身体壮硕,头发枯黄,皮肤黝黑,满脸疙瘩,是当
地出了名的丑女。诸葛亮作为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白面书生,却偏偏对那些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不屑一顾,最终娶了黄硕。后来,邻人多以貌
取人,不明就里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可是诸葛亮不以为意,照样同妻子过着甜蜜的生活。诸葛亮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黄硕呢?
原来,这个黄硕不仅聪明贤惠,还擅长发明工具。当初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众人都知道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和“连弩”等工具,后来又在
深入南中,七擒孟获时,发明了可避瘴气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但据史料记载,这些都是他的丑媳妇教给他的。当初诸葛亮之所以娶她,
也正是看重了她的这些才智,而不计较容貌。于是,夫妻俩十分恩爱,如胶似漆。诸葛亮娶黄硕,更看重黄硕的才能。而在当今这个看脸的社会,诸
葛亮的这一“偏好”有些另类,因为毕竟黄硕的丑陋是不容易被接受的。胖瘦高矮,喜好不同,这一点容易理解,只是人们将此应用到爱情上时,又
会产生更多的看法与争论,毕竟很多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局外人不可能对其有深刻的了解。个体的偏好大多受感
性因素的影响,这些感性因素又因人而异,有明显的差别。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效用的形成还需要依赖多种因素如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
素等的共同作用。一簇草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兔子和猫争论着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抢先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
是青草,那股清香味儿,远远胜过萝卜。”猫不同意这个意见,它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比鱼更好吃的东西了。你想想,那鲜嫩的肉,柔软的皮,
嚼起来又酥又松。只有最幸福的动物,才懂得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好东西。”它们两个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争论了好久,还是得不到解决。最后只
好去找猴子来评理。猴子听了他们的两种意见,都不同意,它说:“你们都是十足的傻瓜蛋,连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吧,世界
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兔子和猫听了直摇头,说:“我以为你要说别的什么,没想到你会说桃子,那玩意毛茸茸的,有什么好吃的?”世界上最
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呢?兔子认为是青草,猫认为是鱼,猴子认为是桃子,它们的选择完全不同。这就像有人喜欢抽烟而有人喜欢喝酒一样。对于喜欢
抽烟的人,烟就会给他带来很高的满足度;对于喜欢喝酒的人,酒就会给他带来很高的满足度;但对于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给她带来
的满足度很低甚至是负数。很显然,在做决定的时候,烟民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可能更钟情于化妆品或者衣服之类的东西。在生活中,
人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者偏好,还要善于发现
未来的消费者偏好,这样才能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大众公司在设计奥迪Q5时,加入了温控杯架,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客户走到哪儿
都喜欢带着茶杯。在设计新车型时,也专门为中国客户设计了宽敞、舒适的后座空间。加长车身并把后座设计得更舒适,也是这些制造商为中国客户
设计豪华汽车时的共同特点,因为“中国的有钱人一般都让专职司机开车”。正是这些做法为这些汽车公司的豪华车打开了中国市场。一样的蛋奶,
不一样的“味道”——欲望与效用201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提供营养午
餐。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营养午餐中主要有鸡蛋和牛奶,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蛋奶工程”。后来有些
媒体的跟踪报道显示,有些地方的“蛋奶工程”遭遇了尴尬,一些小学生把老师发的鸡蛋偷偷扔掉了。班主任调查发现,由于每天都是发放牛奶和鸡
蛋,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就吃腻了,实在吃不下,只能选择扔掉。学生们对牛奶和鸡蛋“腻了”,其实也就是学生对它们的欲望逐渐减弱,到最后可
能对之完全无欲望。学生对牛奶和鸡蛋有欲望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学生们平时吃不到鸡蛋牛奶,对这两种食物有不满足的感觉,即不足之感;第
二,学生们希望可以满足自己吃鸡蛋的愿望,即求足之愿。“蛋奶工程”后期之所以遭遇尴尬,就是因为学生们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缺失导致的。狗
蛋和二丫是两名参加“蛋奶工程”计划的学生。二丫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小时候有一次作文比赛得奖,父母买来鸡蛋牛奶犒赏她,结果一次吃了太
多,心里对这类食品有阴影了。二丫虽然参加这个工程,但是却不想吃鸡蛋和牛奶,有的时候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勉强自己,牛奶和鸡蛋根本不是她想
要的。而狗蛋却不同,他非常喜欢吃鸡蛋牛奶,并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且连续吃一个星期才会稍稍感到有一点腻。对于狗蛋来说,蛋奶给他
带来的满足度就比给二丫带来的满足度大。这种“满足度”在经济学中称为“效用”。效用是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或者劳务所得到的满足程度。鸡蛋牛
奶最初可以满足学生们的欲望,鸡蛋牛奶对学生们是有效用的。物品能满足人欲望的程度高,带来的效用就大;反之,就是效用小。一件物品有没有
效用,效用是大还是小,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感受也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效用很难量化。我们可以用1
、2、3、4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这就是经济学家使用的基数效用理论,这些表示效用大小的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如果对狗蛋来说,1杯
牛奶带来的效用是5,1个鸡蛋带来的效用是4,那么狗蛋会选择效用值更高的1杯牛奶。如果使用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效用数值的大
小进行比较。如果2杯牛奶带来的效用是6,2个鸡蛋带来的效用是7,狗蛋可以选择1杯牛奶2个鸡蛋或1个鸡蛋2杯牛奶,那么他一定会选择具
有更高效用值(12)的1杯牛奶和2个鸡蛋。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将效用值加总再进行比较。但是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效用是一个主观
概念,不适合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其大小,只能比较物品之间的相对效用,这就是序数效用论。以狗蛋为例,他每天在学校除了吃鸡蛋牛奶之外,还有
妈妈从家里带的面包。对于鸡蛋、牛奶、面包这三样食品来说,狗蛋也有自己的偏好,对于每两种同样数量的食物,狗蛋都可以说出自己更喜欢哪种
商品。在序数效用论下,狗蛋该如何比较2个鸡蛋和1杯牛奶哪个更好呢?序数效用理论在讨论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三个假
定,也可以称为序数效用论的三个前提条件。(1)完备性。对于鸡蛋、牛奶、面包这三种食品来说,在每两种食物有相同数量的情况下,狗蛋都可
以说出自己更喜欢哪种食品。消费者对任意两种食品都可以做出明确判断,说出偏好顺序。对于任意两个食品的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也只能
做出下列三种判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B;对A的偏好小于B;对A和B的偏好相同。(2)可传递性。牛奶和鸡蛋相比,狗蛋更喜欢牛奶;鸡
蛋和面包相比,狗蛋更喜欢鸡蛋。当比较牛奶和面包时,狗蛋自然也是更喜欢牛奶。消费者对于不同组合的偏好顺序是有序的,是连贯一致的。如果
消费者认为A强于B,B强于C,那么他会认为A强于C;不会出现A强于B,B强于C,C强于A的情况。(3)充分满足性。对于同一种食物,
狗蛋总是喜欢数量更多的选择。20个鸡蛋总是比10个鸡蛋要好,10块面包总是比5块面包要好。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越多效用越高。罗斯福巧
答记者问——边际效用递减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
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
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是
消费一定量物品或劳务所带来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时,假定记者吃
1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吃2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8,吃3个面包的总效用仍是18。那么,记者吃第1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吃第2个面包
的边际效用是8,吃第3个面包的边际用是0。这几个数字说明,随着面包数量的增加,记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记者之所以不再吃第3个面包,
就是因为第3个面包不会增加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如果你刚刚从沙漠里跑出来,一天一夜没有喝水,那么你喝
的第一杯水犹如甘露,第二杯水还是无比畅快,但是第三杯,第四杯呢?当你连续不停地喝水,并超过你生理需求的时候,后面喝的水给你带来的边
际效用几乎为零,甚至会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都会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主要是基于基数效用论研究的。一般来说,一个人消费某种商品,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获得的总效用会先增加后减少,边际效
用始终递减。香港曾经风靡一时的儿童卡通动画片《麦兜故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火鸡的味道,在还没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到达顶峰。”可能
有人会问,既然是吃和没吃之间,又怎能品尝到火鸡的味道呢?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眼前放着一碟佳肴,准备举筷的时候心中都会自然而
然地想象这份佳肴的美味,而且这种美好的想象是无止境的,会随等待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你真的吃第一口的时候,有两种结果——如你所想象的
好吃或者不如你想象的好吃。如果持续不停地吃下去,你就会发现,越吃越没有原来的好吃,吃到最后吃不下的时候,会觉得难吃。这就是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当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体现并不局限于人们的消费和进食过程,而且可以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也可以体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人们认识新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时,往往会对对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并且很想进一步了解对方。在充分了解对方之前,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对方想象得无限好。因此,如果让我们在新朋友和旧朋友之间选择一个进行约
会(前提条件是这两个朋友带给我们的效用是一样的),大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新朋友。因为新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的,更有了解和交流的价值
。这样一来,人性中的喜新厌旧便被赋予了经济学的科学解释,显得更加“理所当然”。再者,人们在感情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体会到类似“失去
的才懂得珍惜”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这些经历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你已经有了一个东西了,或
者你拥有的数量多了,才会不懂得珍惜。这是因为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数量越多,它所带给你的边际效用就越少。这个“东西”不单单指实物,也指一
些非物质的、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例如恋爱中的甜言蜜语和关心问候,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等等。掌握这个规律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在刚刚堕入
爱河的时候不至于盲目,认清楚眼前的一切美好事物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命中注定的幸福,有多少是出于初始边际效用的最高状态。我欲买尽天下物,
无奈包里金有度——预算约束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既喜欢这个亮丽的包包,也喜欢那双美丽的皮靴,还喜欢那些穿在模特身上
的华服?摸摸自己的钱包,你是不是那一刻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钱?几个小时逛下来,你或许只买了在自己收入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件必需商品。
大多数消费者都想提高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他们想有更长的时间度假,他们想开更豪华的车,或者在更好的餐馆吃饭。那么为什么多数人都不能这
样做呢?因为受个人财富的限制,他们没有更多的钱去做这些事情。我们将消费支出受到个人财富限制的情况称为预算约束。即使富人在消费的时候
也会给自己做一个预算,因为没有人的财富是无止境的。人们在只拥有有限资金的情况下该如何分配呢?例如一个人的月工资是4000元,除去每
月固定的房租、水电、生活必需品等消费支出外,还剩下1000元。假设他只用这部分钱来购买香烟和牛奶,其中香烟每盒50元,牛奶每盒5元
,那么他可以做出多种选择。表格31显示了三种情况,买20盒香烟而不买牛奶,或者买10盒香烟和100盒牛奶,或者买200盒牛奶而不
买香烟。表格311000元的多种选择商品组合组合组合牛奶(5元/盒)0100200香烟(50元/盒)20100总价100010
001000除了表中列出的组合以外,消费者还有其它的多种选择。我们可以将上表转化为图31中的折线图来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可能选择,
该曲线表示牛奶与香烟的数量组合,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表明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
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即花完个人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所有可能商品组合。这段线上所有点都是用完预算的情况下可能的选择,它表示消费者
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在本例中即为消费者面临的牛奶和香烟之间的权衡取舍。图3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买一张过去的CD,看看我还剩
多少福利——消费者剩余在一场纪念猫王的小型拍卖会上,有一张绝版的猫王专辑在拍卖,“猫王迷”小秦、小文、老李、阿俊四个人慕名而来。他
们每一个人都想拍下这张专辑,但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小秦的支付意愿为10000元,小文为8000元,老李愿意出7000元,阿俊
只想出5000元。拍卖会开始了,拍卖者首先将最低价格定为2000元,开始叫价,每次升价的金额不少于100元。由于每个人都非常想得到
这张专辑,并且每个人愿意出的价格都高于2000元,于是叫价接连上升。当叫价超过5000元时,阿俊不再参与竞拍;当叫价超过7000元
时,老李退出了竞拍;最后,当小秦愿意出8100元时,竞拍结束了,因为小文不愿意花费高于8000元的价格购买这张专辑。表格32竞
拍猫王专辑支付意愿拍卖价格小秦(10000元)小文(8000元)老李(7000元)阿俊(5000元)2000元√√√√5100元√
√√×7100元√√××8100元√×××人们总是希望以期望的价格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如果在消费时实际支付的价格比预期的价格要低,人
们就会从这一购买过程中获得乐趣,似乎无形中得了一笔额外之财;如果实际购买商品的价格高于他的预期价格,他就会放弃购买。最终的价格为8
100元,高于小文、老李、阿俊三个人的支付意愿,所以他们放弃了。小秦究竟从这张专辑中的得到了什么收益呢?小秦愿意为这张专辑支付10
000元,但他最终只为此支付了8100元,比预期节省了1900元。这1900元就相当于他获得的收益,这是他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
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意愿支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自我感觉获得的额外利益。表格33消费
者剩余商品需求量消费者意愿价格消费者实付价格消费者剩余111382936363344315330合计331518在表格33中,随
着消费者对某个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他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在降低,而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那么意愿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
的差额,就是消费者购买这件商品时的消费者剩余。当意愿价格超过实际价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这个产品了。一个顾客在某服装店看好了一套标
价为800元的服装。顾客说:“你卖便宜点吧,500元我就买!”店主说:“你太狠了吧,再加80元!图个吉利吧!”顾客说:“不行,就5
00元!”随后,他们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店主说:“好吧,就520元!”于是顾客去交款,但是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
说:“算了,我不能买了,我带的钱不够!”店主说:“你有多少钱?”顾客说:“把零钱全算上也就只有430元了。”店主难为情地说:“那太
少了,哪怕给我凑一个整数呢?”顾客说:“不是我不想买,的确是钱不够了!”最后,店主似乎下了狠心,说:“就430元给你吧,算是给我开
张了,说实在的,一分钱没有挣你的!”顾客幸福满满地买下了这件衣服,兴高采烈地走了。而顾客可能不知道,这件衣服的进货价只有180元。
店主要做的是给顾客留出来讨价还价的空间,要让顾客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在市场中,很多商家为了让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尽量降低消费者剩
余,但还需保证消费者依然有正的消费者剩余,如果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当你在水果摊上看到刚上市的新
鲜饱满的荔枝时,会激起你强烈的购买欲望。卖水果的小贩看到了这种情况,他会考虑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你。价格一定时,荔枝的强烈购买欲望表明
你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会有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当你询问价格的时候,卖水果的小贩会故意提高价格,由于在价格较高时,你仍然有正的消费者
剩余,就很可能把荔枝买了下来了。其实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都在运用消费者剩余的知识。许多人想购买某种商品时,尽管本身很想购买,但仍表
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表现出对该商品的“不满”,想让商家以为你不太想买,就不敢提高价格,这样购买后就会保留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商家在
定价时,除了考虑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偏好外,也会考虑消费者剩余,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比如打折效应和薄利多销。TCL彩
电为什么能击败进口彩电?——替代品与互补品TCL彩电在进入市场后的几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超过了几个进口品牌,跃居全国同行
业前列。那时彩电的需求趋势是从小屏幕到大屏幕的转变,当时生产大屏幕的商家多为进口品牌,价格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TC
L彩电刚推出大屏幕的时候,其质量和性能与进口彩电非常接近,但价格只有进口彩电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消费者争相购买TCL彩电,T
CL大获成功。TCL作为国产彩电的代表,其低价直接引起了进口彩电需求的下降,在经济学中,我们说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一种物品价
格的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TCL彩电的质量和性能足够好,使其可以成为进口彩电的替
代品。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为替代品,一种可乐价格上升必然会导致另一种可乐的需求增加;飞机票和火车票也互为
替代品,当飞机票的折扣越来越小时,人们通常会转乘火车;此外,鲜牛奶和奶粉、洗衣粉和肥皂……这些都互为替代品。除了替代品,生活中还有
一些商品,比如:网球拍与网球,汽车与汽油,照相机与胶卷,颜料与画笔,铅笔与橡皮,牙刷与牙膏……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下降)会导致另一
种商品需求的下降(上升),在经济学中,我们说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老式照相机的互补品为胶卷,因为没有胶卷,照相机无法照相,因此胶卷的
价格上升,导致胶卷的需求量下降,进而引起老式照相机的需求量下降。按照互补程度的不同,互补品可以分为普通互补品和完全互补品。例如牛奶
和咖啡,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固定的同时使用的比例,它们是普通互补品;而始终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就是完全互补品,例如左鞋和右鞋,乒
乓球拍和乒乓球。当然,完全互补品的比例不一定是1:1,例如一个镜架和两个镜片之间的比例就是1:2。可乐降价,为何有的人多买,有的人
却少买?——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009年岁末,一场大范围降雪使得各地的青菜价格爆涨。细心的人发现,青菜价格是涨了,但买的人也跟着少
了。据卖菜的摊主说,虽然青菜价格涨势汹涌,但整体上还不如正常天气下卖菜赚的多。这是为什么?原来,随着鲜菜价格的大涨,精打细算的消费
者们开始盯上了价格一向稳定的腌制蔬菜。“菜价涨得凶,只有腌菜价格没动。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很多消费者
都这样想。于是,腌制的萝卜、雪菜、苋菜、梅干菜等,都卖得不错,风头明显超过了平时颇受青睐的新鲜蔬菜。不过,随着天气转好,鲜菜价格恢
复平稳,鲜菜的销量也随之上升了,腌菜又重新成了“冷门”。青菜涨价,腌菜的价格相对于青菜来说变得便宜了,消费者会选择更少的青菜和更多
的腌菜,这就是腌菜对青菜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替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改变替代商品的
需求量。替代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消费者准备到超市购买汇源果汁和百事可乐,当他得知百事可乐价格下降时会做出什么反应呢?大多数
人会认为,“现在百事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一盒汇源果汁可以得到更多百事可乐,因为现在汇源果汁相对来说更贵了,所以我要少买汇源果汁
而多买百事可乐。”用相对价格降低的商品代替相对价格变高的商品,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许有的人并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百
事可乐降价了,我的收入没变,但是我收入的购买力增加了,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我可以购买更多的百事可乐和汇源果汁了”。这种现象称为“收
入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
变化。百事可乐的降价使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增强,消费者可以将可以买更多百事可乐和汇源果汁。为什么土豆越贵买的人越多?——吉芬商品爱德华
一家生活在爱尔兰,他们家族世代都是农民。平日里,他们的主食是土豆,因为土豆是最便宜的食物;偶尔他们也会买肉吃,肉是最贵的食物之一。
虽然他们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没有多少结余,但是一家人的日子仍然过得平淡而幸福。爱德华的小儿子艾米马上要过5周岁生日了,爱德华太
太想去市场买点肉回来为小儿子过生日。正好家里的土豆也吃完了,她想着顺道可以去买一点土豆。到了菜市场,她发现气氛跟往常不太一样,虽然
菜市场买土豆的人一向比买肉的人多,但是从没见过今天这样的——卖土豆的摊前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而卖肉的摊前却一个人也没有
。她拉着身边的一位老太太打听情况,老太太长叹一口气,对她说:“哎,闹饥荒,土豆涨价了!”爱德华太太纳闷了,土豆涨价了为什么还有这么
多人疯抢?虽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爱德华太太还是受到了身边气氛的感染,也加入了抢购土豆的行列。挤了半个小时,爱德华太太终于抢到了够家
里吃一个月的土豆,她提着土豆开开心心地走到肉摊前准备买肉,却发现她已经没钱了。供求规律说,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但是为什么
土豆的价格上涨,却还发生抢购的事情呢?很多“北漂”选择在北京城郊结合部租房子住,但是那里的房屋一般比较简陋,居住环境比市区要差,交
通也不太便利,其房屋的性价比也比较低。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乡结合部。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虽然城乡结合部的租房价格不断上涨,但相
比主城区而言价格还是比较便宜,对于刚刚在北京立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这里租房还能享受到相对便宜的房租,哪怕房子的性价比并不高。土豆
作为最便宜的商品,没有别的食物可以替代。当土豆涨价时,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总境况变差了,因此农民会减少对奢侈品(肉)的消费,从而购
买更多的土豆,用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土豆价格上升实际上引起了土豆需求量增加,这就是“吉芬现象”,土豆就是“吉芬商品”。吉芬现象是指因
价格升高而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北京,困扰许多人的住房问题也可以通过吉芬现象来解释。女性真的会一时冲动而疯狂购物么?——非
理性消费大学生景甜平素习惯穿平跟鞋,但一时兴起想买高跟鞋,于是一口气买下好几款颜色不同的高跟鞋。然而,没隔多久,她就不喜欢这些新鞋
了,不愿再穿。有人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一个女人可以在冲动之下专程打“飞的”去扫荡名牌,也可以一时兴起买下价格上万元却穿不上几次
的衣服。经济学家说,女人的这种消费“轨迹”无法琢磨,因为没有一丝规律可循。她们都是典型的冲动消费者。一日,一对情侣逛街。原本,男友
只是想陪女友散散心,女友进入一家服饰店,先看到一件吊带小裙,标价1000元。女友:“亲爱的,你对我的爱是不是无价的?”男友:“真爱
无价。”女友:“那……这件,我特别喜欢,买了吧。”男友立刻去付账。这时,导购小姐对女友说:“小姐,我们这里还有外套小衫,可以同您的
裙子搭配,非常时尚,要不您看看?”女友被说动,一一试穿,感觉不错。见男友回来,接着说:“亲爱的,你对我的爱是不是无价的?”男友:“
那还用说,真爱无价。”……冲动型消费也称为非理性消费,在男性眼里,是不可理喻的不成熟表现,而在女性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在消费
者群体中,商家最想诱惑的就是“娘子军”,最不敢得罪的也是“娘子军”,因为她们身上携带着难以想象的商机。为什么女性这么容易就冲动地消
费了?经过研究,非理性消费主要是由几大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女性容易受情绪因素的影响。据统计,50%以上的女性在发了工资后会增加逛
街的次数;40%以上的女性在极端情绪下,比如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况,会增加逛街次数。其次,女性的敏感情绪还容易受到人为气氛的
影响,例如,受到打折、促销、广告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女性在选择物品时,态度更倾向于犹豫和动摇,形成过度消费,尤其是在面对种类众多的
商品时,女性容易形成过度消费。在美国加州的一家杂货店内,经济学家们做过一个测试,他们在货架上摆上6-20种不同的果酱,并将每三种用
胶带封在一起。有一个家庭主妇想要购买特定的三瓶果酱,但它们被两种不同的胶带封在一起。思考再三后,该主妇将这六瓶果酱一并买走。事实上
,对于所有人来说,购物的时候都会有选择困难症,这点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她们面对众多选择时,常常会忘记自己最初的需求,在其它
货品的吸引下,改变购买的想法。这也是经济学家们认为女性不是传统经济学中理性十足的“经济人”的原因。仅从消费这一点看,她们犯的错误太
多了。第4章CHAPTER4生产者的智慧一个经济体包含着成千上万个企业,这些企业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石油生产汽油,联
想生产电脑,而格力生产空调。这三家大型的公司,雇佣着数以万计的工人,并有数目众多的分享企业利润的股东;也有一些企业规模较小,例如刀
削面餐馆和水果超市,他们只雇佣几个人,而且归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所有。在前面章节中,我们通过供给来分析企业行为,而在本章中,我们将更
加详细地考查企业行为,这将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我们会学习生产者是如何通过生产和销售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他们是怎么降
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挡不住的趋势——企业组织走在成都的街头,穿梭在忙忙碌碌的人流中,投行经理赵雷开始思考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公司的力
量。当他缓步踏入国际金融中心的办公室时,站在落地窗前,眺望着窗外成都最繁华地带的景象,看着奔流不息的车流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寻思
到: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这种组织结构的形成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内心不由感恩于这样的时代。曾经,小赵也是懵懂无知的少年,
现在不由得回忆起大学时的那堂课。大二的时候,小赵选了FUTO信用风险研究院开设的《企业组织》这门异常火爆的选修课。在第一节课上,周
教授就让大家想象没有企业的世界,只见PPT上有这么一段描述:没有福特和丰田这样的大企业来生产汽车;没有苹果和三星这样的企业来生产手
机;没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这样的企业来生产石油和天然气……那么,我们是否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商品和服务?如果这些由个人独立去生产又
会是怎样呢?我们真的需要企业来生产汽车吗?为什么汽车不能由一群个体独立地工作,然后在合适的时候相互交易而完成,非要由通用汽车组织生
产呢?为什么不能由某些人设计汽车,其他人购买钢铁、租用设备来将钢铁按照设计要求轧成型,然后进行锻压,再由其他人制作方向盘和水箱,某
些人装配各个部分来完成?理论上说,汽车确实可以由一群独立的工人生产出来。这些独立的工人通过讨价还价得到提供服务的费用,而这些费用的
大小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不过,很快你就会意识到这样的生产体系多么低效。由独立的工人决定谁来生产汽车的各个部件是多么困难,协商来
确定每个工人每项工作的费用是多么高。一旦汽车设计发生改变,所有的任务和费用就都要重新商定。这样生产的汽车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本还
会很高。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企业存在的重要性了。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可以让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远比没有企业时高效得多。企业提
供了独立工人条件下所欠缺的至关重要的协调方法,消除了每个工人进行每项任务所需的协商过程。企业通过经理人了解工人的生产能力,从而避免
那些繁琐的讨价还价。经理告诉工人去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所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渔民应该投入多少渔船和渔网?——厂商的生产决策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梦想,例如在街道路口开家小店卖奶茶和果汁,在家里开微
店做代购,甚至成立一家工厂生产化肥农药等。但在此之前,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在新成立的工厂中,我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应当使
用多少台机器?雇用多少名工人?工厂一年的产量是多少?工厂中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是否先进(因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可以使企业在投入不变的
前提下,生产更多或质量更好的产品)?这些都是生产者在决定生产之前需要考虑的事情。或者我们用更专业的术语来讲,即厂商在生产时如何决策
和配置生产要素。厂商在做生产决策时首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有无限的资金,总投入总是有限的,厂商必须考虑劳动、资本
和其它投入的价格。其次要考虑的是投入选择,即在给定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和其它投入价格的条件下,厂商在生产时需要选择每种投入的数量。
厂商的目标是希望能在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时投入最少,即成本最小化。而厂商理论所回答的问题就是厂商在做出生产决策时,如何追求成本最小化
以及如何决定厂商的成本与其产出水平的关系。在一个美丽的渔村里,有一位渔民买了艘渔船出海捕鱼。最初,他用一张网捕鱼,一天捕获鱼的数量
为29斤。后来他将渔网数量增加到2张,他每天捕获鱼的数量增加到70斤。随后他又将渔网数量增加到3张,他每天捕获鱼的数量增加到120
斤然而渔船却始终是那艘渔船。渔民捕鱼所用的一艘渔船和多张渔网即为渔民的投入,渔民的产出是其捕获的鱼的数量。随着渔网的增加,捕鱼量也
会相应增加,一种投入要素的变化会导致产出也随之变化。投入也称为生产要素,即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比如劳动、资本、原料)。例如,烘烤店
的投入有工人的劳动、面粉和糖等原材料、烤炉、搅拌器及其它设备等,这些投入用于生产面包、蛋糕及点心等产品。厂商通过一定的投入,可以得
到一定的产出。不同厂商的投入和产出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总数、年营收额和每位员工的平均年产值。2009年,分类
信息网站Craigslist依靠仅有的30名员工创造了1亿多美元的年营收额,平均每位员工的年产值高达333万美元。而谷歌拥有利润丰
厚的搜索业务,有将近两万名员工,公司的年营收总额为236.5亿美元,平均每位员工的年产值为119万美元。亚马逊共有2.43万名员工
,公司年营收总额235.1亿美元,平均每位员工的年产值为101万美元。雅虎员工总数为1.39万人,公司年营收额64.6亿美元,平均
每位员工的年产值为46万美元。微博网站Twitter公司仅有员工175人,年营收额为2500万美元,平均每位员工的年产值为14.3
万美元。具体数据如表格41所示。表格41不同互联网公司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投入(员工总数)产出(年营收额)投入产出比(每位员工的
平均年产值)Craigslist30名员工1亿美元333万美元谷歌2万名员工236.5亿美元119万美元亚马逊2.43万名员工23
5.1亿美元101万美元雅虎1.39万人64.6亿美元46万美元Twitter175人2500万美元14.3万美元对于这些互联网科
技公司,主要投入为人工成本,因此我们可以把每位员工的年产值称为投入产出比。由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公司的投入产出比还是存在较
大差异的。一些优秀的公司,投入的资源较少,产出却很高;而有些公司,投入的资源较多,产出却比较低。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依存关系,
投入一定数量的要素,就会有一定数量的产出相对应。就像渔网和捕鱼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投入一定数量的渔网,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捕鱼量。这个
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渔网数量、渔网质量、渔夫的个人水平、天气的好坏、季节等等。也就是说,对于厂商而言,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会受
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科技水平、要素生产力等的影响。人多力量大,真的是这样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邛崃机械厂在成立初期,主要做的是生
产转盘的业务。起初,厂里用4台机床和4名工人来加工生产转盘,一人一台机床。由于每个人既要操作机床,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如卡零件
、借用工具、相互传递等),机床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人均产量只有8件。后来,厂长决定为车间增加一名工人
。这时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其他4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日总产量增加到41件,人均产量8.2件,增加一个人所增加的(边
际)产量为41-32=9。随后,厂长又增加一个人,两个辅助工人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最初的4人盯住机床,充分发挥了设备效率
,日总产量增加到54件,人均产量9件,增加的第二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为13件。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增加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很小一部
分辅助工作,大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为9件。此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
加,不但工人空闲时间越来越多,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得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
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降到0。在这以后,再增加劳动力便人浮于事,人多手杂,职责不清,废品率进一步增加,
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下降。可见,盲目地多投入生产要素并不能带来产量的增长。表格42显示了具体的数据情
况。表格42工人数量与产量的数量关系机床数量工人数量总产量(件)人均产量(件)边际产量(件)4432845418.294654
91347639948688.5549717.93410717.10411676.1-4从表格42中,我们发现:随着工人数量的逐
渐增加,边际产量变化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这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随着生产要素
投入的增加,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第二个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最后一个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为
负。在大多数生产中,都存在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现象。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是指其它投入品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一投入品,产出增量会不断
减少的现象。当劳动投入较少且资本投入固定时,增加劳动投入可以带来产出增加,因为这可以让工人更加专注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不过最终边际报
产量递减会发挥作用:当有太多工人时,有些工人的工作会变得缺乏效率,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所以,企业要想得到最多的产量,就得确定合适的
工人数,工人的人数并非越多越好。覆水难收,但不必收——沉没成本“覆水难收”出自《汉书·朱买臣传》。西汉时期有个读书人朱买臣,家境贫
寒,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几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贫寒的生活,决定离开他嫁给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几年后,朱买臣出人头地,做
了太守。当他衣锦还乡时,很多人挤在街道两旁看他,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当她看到朱买臣穿着官服、戴着官帽,威风凛凛地走过来时,她不禁为
以前离开他而自责,主动上前要求和朱买臣复婚。朱买臣叫随从端来一盆水,泼在地上,对前妻说:“泼出去的水,是再也收不回来了。”我们常
常把已成定局、难以挽回的事情称为“覆水难收”。经济学中则将这种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例如我们曾经在生活中投入的心血
、在学习中花掉的时间或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等等,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当你禁不起诱惑花60元买了张不能退换的电影票,这也就意味着就算
你不看电影,这60元也收不回了,电影票的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因此,即便这个电影不好看,你也不应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你可能会忍
受着看完,也可能会提前退场去做别的事情。不管你如何选择,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因已经付出的钱影响未来的决策。同样,老板
在对一个职员进行了悉心的栽培和提拔后发现他确实能力有限,做不出预期的好成绩,那么老板就不应该继续为他投入精力和感情。2000年12
月份,计算机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r)宣布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的PC市场设计的整合型
芯片,当初在将巨资投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英特尔公司的预测是:今后减少计算机制造成本将是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针对这一
分析,公司大力着手生产整合型的Timna芯片。可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PC制造厂商通过其它的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
目标,为Timna芯片投入的成本成了典型的沉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果断决定让这一项目下马,从而避免在这个项目
上消耗更多的资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尽管Timna芯片给英特尔公司造成了损失,但及时放弃的做法使得公司得以将资源应用于其它领域,
其收益很快便消除了沉没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那些付出后再也无法收回的成本不能再对我们现在或未来的行为形成影响,一项明智的决策是排除沉
没成本的干扰。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对于那些采取什么策略都无法挽回的支出,用“后悔”或“蛮干到底”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忽略之前的沉没
成本,考虑怎样选择下一步的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获得最大利益。多多的蛋糕店——各种成本度量很久以前,在古老的东方有个村庄,
那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住着一群幸福的精灵。其中有个叫多多的女孩,多多非常喜欢吃蛋糕,并且自己也擅长做蛋糕,于是她就在村东开了一家
多多蛋糕店。由于精灵们都喜欢多多做的蛋糕,因此多多的生意一直很好。经过一个多月的经营,多多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随着生产蛋糕数量的
增加,有一些花费没有变化,有一些花费却在不断增加。这些花费就是多多生产蛋糕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成本。表格43是对这些成本的统计。表
格43蛋糕店的生产成本工人数量产量(个)店面的租金(元)工人工资(元)购买原材料的费用(元)总成本(元)00300030150
30105090290302090140312030301201804140304014021051503050150230615
53060155245在表格43中,随着蛋糕产量的不断增加,店面的租金一直没有变化,但是工人的工资和购买原材料的费用却在一直增加
。多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称为固定成本。如店面的租金,不管多多生产50个蛋糕还是155个蛋糕,店
面的租金都是不变的。多多蛋糕店中另一部分成本是随着蛋糕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可变成本。当蛋糕产量为0时,可变成本为0,当产量增加
时可变成本会随之增加。多多蛋糕店的可变成本包括面粉、鸡蛋、牛奶、糖、巧克力等的购买费用。生产的糕点越多,需要的这些东西就越多。另外
蛋糕工人的工资也是可变成本,生产的蛋糕多了,需要的工人也就多了,工人的工资也就会增多。总成本是生产蛋糕的总花费,它等于总固定成本与
总可变成本之和。平均总成本是生产一个蛋糕的总花费,它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如表格44。平均固
定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单位的产品上了。而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平均可变成本一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因
为每增加一单位货币投入(成本),增加生产产品的数量是递减的。那么每一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就是增加的。在产量水平极低时,例如多多蛋糕店
每天生产10块糕点时,平均总成本是很高的,尽管平均可变成本低,但由于固定成本只分摊到少数单位产品上,平均固定成本高。随着产量增加,
固定成本分摊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开始下降的很快,以后越来越慢;这时平均总成本也在下降。直至蛋糕店产量达到每天14
0块为止,这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到每块糕点1.5元钱。但是,当企业每天的产量超过140块时,平均可变成本的增加开始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平
均总成本开始上升。表格44蛋糕店的各种成本指标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店面租金)可变成本(工资+原料)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
变成本030300509030601.80.61.290140301101.560.331.22120180301501.50.2
51.25140210301801.50.2141.28150230302001.530.21.33155245302151.58
0.1941.38多多蛋糕店的产量从120块增加到121块,总成本从180元增加到181.5元,所以生产第121块糕点所增加的成本
是1.5元,即181.5元减去180元,这是她生产第121块糕点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增加的成本。平均成本
反映的是,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品的成本,而边际成本反映的是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之前我
们讲过,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即随着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一单位货币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那么我们反过来想,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
要投入的成本是递增的。多多蛋糕店生产大量糕点时,他的蛋糕房挤满了工人,而且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此时多多可以增加工人来生产更多的糕点,
但新工人不得不在拥挤的条件下工作,而且需要等待使用设备。所以说,当糕点产量已经相当高时,额外增加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很小,而且,额外
增加一块糕点的边际成本是很大的。所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边际成本是先递减后递增的。关于iPad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利润最大化
美国市场研究分析师布莱恩·马绍尔对售价499美元的iPad进行了成本估算。这款产品是16GB版的,只能通过Wi-Fi上网,他认为这
款产品的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为270.50美元。这一数据包括10美元的制造费用,但并不包括20美元的保修服务成本。加上保修成本,499
美元版本iPad的成本总计290.50美元。在iPad原材料成本中,最为昂贵的是9.7英寸触摸屏,马绍尔对此估价为100美元。iP
ad的16GB存储和铝制外壳预计造价各在25美元左右,而苹果A4芯片成本预计为15美元。按照这款产品499美元的售价计算,在算入2
0美元的保修成本之后,苹果的利润率为42.9%。自从苹果iPad首发以来,销售情况一路走高,不少果粉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订购iPad,
随后苹果借势放出3G+Wi-Fi版,具备3G上网功能的iPad实际上利润更高。因为具有3G上网功能的iPad比不具该功能的产品定价
高出130美元,但3G上网功能的实际硬件成本非常之低。具备Wi-Fi和3G上网功能、16GB版本iPad的成本为306.50美元,
而实际售价为629美元;这款产品的造价比只能通过Wi-Fi上网的iPad只高出了16美元,苹果因此获得了52%的利润率,利润率提高
了9个百分点。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以使成本
最小。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最大利润,就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利润最大化呢?经济学家们早已经给出了评判的标准,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桃花源圆珠笔厂正在制定今年的经营决策,这时生产总监老王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对今年可能的销售量和收益做了
相关的总结。表格45第一列给出了圆珠笔厂的产量。第二列是圆珠笔厂的总收益,它等于6元乘以圆珠笔数量。第三列是圆珠笔厂的总成本。总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3元)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取决于产量。表格45圆珠笔厂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单位:元产量(支)总收益总成本利
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变动003-316516242128463331812664242417765153023766063630
667-174238468-284847169-3表格45第四列给出了圆珠笔厂的利润,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如果圆珠笔厂产量
为0,它的损失为3元(即固定成本)。若生产1单位圆珠笔,利润为1元;若生产2单位,利润为4元,等等。由上表可得,当圆珠笔产量为4或
5单位时,利润最大(7元)。根据表格45,我们不难看出,当产量为5支时,利润达到最大——7元,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边
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会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分析当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以及生产决策。表格45的第
五列从总收益的变动计算出了边际收益,第六列从总成本的变动计算出了边际成本。圆珠笔厂生产的第1单位圆珠笔的边际收益为6元、边际成本为
2元,因此,生产第一单位圆珠笔使利润增加了4元(利润从-3元变为1元)。第2单位圆珠笔的边际收益为6元、边际成本为3元,因此该单位
圆珠笔使利润增加了3元(从1元变为4元)。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量就能增加利润。然而,当圆珠笔厂的产量达到5单位时,出现
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第六单位的圆珠笔的边际收益为6元、边际成本为7元,因此该单位圆珠笔使利润减少了1元(从7元变为6元)。因此,圆珠
笔厂的产量不会超过5单位。当产出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增加1单位产出,且该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表明增加该单位产出可以增
加总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会继续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如果增加的该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就表明增加产出将发生亏损,这时厂
商应该缩减生产,减少产出。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值。如果某个传统实业企业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那么该
企业将获得利润。其实每个企业都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但是一个企业要想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对整个市场行业及自身
有充分的了解与思考,这样才能找到最优的产出水平。空手套白狼是怎么做到的?——生产者剩余张老师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在成都市区买了一套
属于自己的房子。平时张老师也喜欢搞一些设计,于是他就自己设计了一个房屋装修方案,随后开始寻找装修公司去施工。张老师兴致勃勃地找到唯
意装修公司的王经理,王经理接过老师递过去的装修图纸,仔细评估了房屋面积以及所使用的材料要求,整个项目经过估算,大概需要6.5万元。
张老师很吃惊地问道:“怎么那么贵?能不能便宜些?”王经理把估算的明细单拿给他看,我们真挣不了多少,最多还能便宜5000元。张老师还
是觉得应该货比三家,就说回去再考虑考虑,如果可以的话,再电话联系。张老师又寻找了一家装修公司,这家装修公司的老板姓李。李老板看过图
纸后问了相关的要求,又让财务处的分析师根据该房屋面积、材料情况来估算一下价格,经过一个个账目算下来,李老板说至少需6万元钱。张老师
仍然说:“怎么那么贵?能不能便宜些?”李老板也把明细单拿给他看,说最多只能再便宜5000元。张老师仔细分析了两家情况,认为这家之所
以便宜一些,主要是材料直接从厂家进货,成本降低了。于是他决定把这个工程交给李老板做。张老师之所以把工程交给李老板,是因为李老板价格
低。那么是不是李老板吃亏了呢?当然没有,否则他不会接这单活干,做亏本买卖。李老板通过直接进货降低了成本,使得他所报的价格高于他所能
够接受的最低价格,获得了额外利润,这个额外利润就是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就是当前市场价格超出供给者能接受的最低价格的差额数量,是生
产者实实在在得到的好处。李老板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50000元,获得的价格为55000元,他的生产者剩余为5000元,如图41所
示。图41李老板的生产者剩余总生产者剩余有3家电脑供应商,A供应商的成本是7800元,B供应商的成本是7500元,C供应商的成
本是7000元(均以一单位产品计)。如果他们都按照8000元的价格出卖,那么他们的生产者剩余分别是多少呢?总生产者剩余是多少?对A
厂商来说生产者剩余就是8000-7800=200,对B厂商来说生产者剩余就是8000-7500=500,对C厂商来说生产者剩余就是
8000-7000=1000。总生产者剩余是200+500+1000=1700元。单个生产者剩余是某个卖方从销售某种商品中获得的净
收益。它等于卖方实际获得的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卖方能接受的最低价格即为成本价)。总生产者剩余是所有卖方的单个生产者剩余之和。若三
个供应商的成本不变,当市场价格从8000元涨到9000元时,生产电脑成本是8200元的厂商D也加入到了市场中。此时D的生产者剩余是
多少?另外三家供应商的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化?总生产者剩余是多少?与之前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D供应商的生产者剩余是9000-8
200=800元,而另外三家供应商的生产者剩余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00元,总生产剩余是5500元,在原有基础上增了550017
00(或者1000×3+800)=3800元。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当价格升高时,原来在市场中的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会有等额的增加。
此外,价格升高后,会使生产成本高于原价格而低于现价格的厂商新加入到市场中,产生新的生产者剩余。总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则是原来在市场中的
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变动及新加入该市场的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之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强者恒强小李的叔叔开了一家店铺,专门生产手工制作的茶
杯。叔叔制作的茶杯很精致,但是价格却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高很多,因此生意一直不景气。小李建议叔叔把价格降下来,叔叔却掰着手指给小李算
成本,原料多少钱,烧制的燃料又是多少,运输、库存、人工等一大堆成本,小李听得头晕目眩。但叔叔最后的一句话小李记住了,他苦笑着往远处
一指,说:“成本降不下来,谁争得过他们啊!”远处是厂房林立的工业区,每天有不计其数的茶杯一车一车地发出来。为什么本钱不多的小店拼不
过大工厂呢?道理很简单,大工厂产量大,成本低,效率高,自然占了绝对优势。如果大工厂是一头大象,小作坊只能是匍匐在它脚下的小老鼠了,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假如一个厂家的生产扩大了一倍,而需要增加的成本却低于一倍,那么就可以说这家公司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这里的“
经济”是节约、提高效益的意思,它所修饰的“规模”一般指的是生产能力或者生产批量。我们在前面小节讲到了平均总成本。当企业的平均总成本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时存在着规模经济。当企业的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时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当企业的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
的变化而变化时,这时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大多数企业在较低的产量上存在着规模经济,在中等产量上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在较高的产量上存在
着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是怎样造成的?规模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产量水平较高时,工人可以分工和专业化,这使得每个工人专业
从事他擅长的具体工作。例如,当福特公司雇佣较多的工人并生产较多的汽车时,它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来降低成本。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
因是协作问题,这是任何大的组织都会发生的问题。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越多、管理队伍就越壮大,管理者在压低成本方面效率越低。亚当·斯密所
看到的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及其引致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
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手艺。由于这种专
业化,针厂平均每个工人每天生产成千上万枚针。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工人选择独立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
制造出20枚,或许连1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针厂可以比小针厂实现更高的人均产量和每枚针更低的平均成本。规模经济案例
——格兰仕微波炉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格兰仕的成功在于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取
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早在1996——1997年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
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的
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400万台时,将出厂价又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而现在规模达到1000万台以上时,又把出厂价
降到规模为50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的规模经济水
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价格低,自然就受到广大
消费者的青睐。从1993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之后的10年间,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降价幅度达到9
0%,这不能不说有格兰仕的功劳。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
中,机器、设备往往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第三,随着规模的扩大,厂
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第四,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
比如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然而,一个扩大了规模和产能的企业是不是就此找到了称霸天下的利器呢?想要做大做强,只要不断扩大规模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在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过犹不及”的现象,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
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成为负值。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过于庞大,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信息传递的成本增加,容易滋生官僚主
义等。规模不经济案例三株公司在创业之初,人员很少,所有的人都直接听命于负责人,虽然规模小,但是任何策略都能及时有效地执行,问题也能
够及时反馈以得到解决。而在三株的四年鼎盛期,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经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需要协调。在内部管理上,庞大结构所带来的弊
端显现出来,规模带来的将不再是“经济”的,规模不经济问题产生。到1997年,三株公司的市级子公司达300家,县级办事处2210个,
乡镇级工作站13500个。看上去,三株的规模庞大,营销铁流浩浩荡荡,实际上却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摩擦,其下属机构甚至出现一台
电话三个人管的现象,效率极其低下。迅猛扩张的规模及公共关系理念促成了三株的爆炸式增长,但其倒闭的很大原因正是规模过大后的管理失控。
三株中很多人是完全被利益驱动,甚至于失去道德规范,这样的企业团队潜伏着巨大危险。从最高管理层到中间管理层,再到乡村中的工作站,规模
过大导致执行越来越慢,企业经营发展的信息也很难传到负责人,各个部门各自为战。前线的工作站也由多个管理人员分别指挥,导致整个企业管理
不善,在一连串负面事件发生后,三株在全国的销售急剧下滑,月销售额从数亿元,暴跌到不足1000万元。1998年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
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巨人集团为什么曾面临困境——范围经济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
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研究生班。毕业后不久,他带着东挪西凑的4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开始创业,在短短四五年
内将一个只有15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几亿元、利税几千万的巨人集团。几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了巨人集团。1994年史玉柱被评为
“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与此同时,史玉柱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先是涉足房地产产业,投资12亿元盖70层的巨人科技
大厦;后来又染指保健品,推出“脑黄金”投放市场;最后又进军药品产业。1996年7月,保健品销售量开始急剧下滑,下半年,巨人大厦资金
短缺。史玉柱抽调生物工程流动资金去支撑大厦建设,活钱又变成了死钱。由于保健品销量没有起色,以致巨人集团财务运作日益窘迫。债务危机、
销售危机、财务危机和管理危机一并爆发。为什么巨人集团会遭遇债务危机、销售危机、财务危机和管理危机?巨人集团经营战略忽视了范围经济的
问题。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也是相对而言的,范围经济指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以可以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
篮子里”的道理。但是扩大经营范围是否就一定有助于企业避免风险呢?如果企业涉足陌生领域,就可能使主业被副业侵蚀,造成生产成本和管理成
本都增加的范围不经济。巨人在计算机领域成功后,进军自己十分陌生的保健品业和房地产业。别人盖楼靠银行贷款,史玉柱却全部用自有资金和卖
楼的钱。当钱不够时,他又抽调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资金,这就造成这两个业务的“贫血”,使得很有势头的业务因也因为运营资金不足而难以发展
。CHAPTER5第5章小麦市场和可乐市场有何不同我们在购买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时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市场。去农贸市场购买蔬菜水果时,我们
可以综合比较各个商贩的产品,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家。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生产者往往无法单独制定商品价格,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当我们去办理
通信业务时,只有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可供选择,这类生产者由于具备一定的垄断规模,可以自主定价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行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市场的差异,不同市场下生产者的行为又有什么差异,生产者之间的行为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本章将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
分析不同市场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市场结构下生产商的定价规则及策略。为什么小麦的价格涨一点点都不可以?——完全竞争市场在一个小麦市场上
,有成千上万出售小麦的生产者和购买小麦的消费者。当前市场上小麦的价格是1元/斤,在一段时间内,小麦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如果生产者王
强提高自家小麦的售价,那么购买小麦的消费者就会到其他卖家处购买品质一样的小麦;如果王强降低小麦的价格,他虽然能很快卖掉小麦,但是收
益会比别人少,降价对于他来说是不划算的。小麦的卖者和买者都只能按市场价格买卖小麦,谁都不能决定小麦的市场价格,谁也不会改变小麦的市
场价格。这样的小麦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市场。这样的小麦市场体现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以下几个特点:该市场上所有的商品的质量及其它特征都是一样
的,即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商品是无差别的;商品的卖方和买方人数众多,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商品买卖双方进入和退出市场
没有限制;卖方和买方都了解商品市场价格,都完全了解市场信息。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特点。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商品是无差别
的,也即同质的。所有商品提供者的商品都是一样,因而买谁家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差别。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是价格接受者。市场上有大量
企业,而且每个企业的规模都很小,单个企业的产量在市场上占的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一家企业无论增加或减少产量对市场价格都毫无
影响。市场价格完全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企业只能接受而无法施加任何影响。我国1998年的生猪及猪肉市场是一个较为接近完
全竞争的市场。饲养规模较小的生猪散养农户占比80%,河北省1998年800多万养猪户平均每户养猪2头多,四川省年出栏肉猪10头以下
的农户大约提供猪肉产量的85%以上。生猪市场有大量的生猪散养户,每家养猪的规模都很小,它们的产量在市场上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市场价格也毫无影响。各种资源能够自由流动,要想加入这个市场没有任何阻力,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该市场,同样的,退出这一市场也不存在
任何障碍。只要这个行业有利润,其它企业就会迅速进入,直至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利润消失。只要这个行业有亏损,原有的部分企业就会迅速退
出,直至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亏损消失。买方和卖方对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可获取充分的信息。不存在由于一方垄断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
称(买卖双方得到的信息不相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等极少数行业也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业生产中,农
户的数量多且每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一般都不大。每个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及其在整个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小。每个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行
为都无法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只能接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在这个市场中,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参与者
不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产品同质、资源流动自由、信息畅通,个体、单个企业很难对市场产生影响,市场发展和价格形成由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
给两股力量共同决定。令人气得发指的招待所!——完全垄断市场电信局某领导为了探望自己当年插过队的地方,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镇,住进了一
家招待所。该领导一路辛苦,出了一身臭汗,想洗澡,来到该招待所澡堂,却被服务员拦住:“先生,你要洗澡的话请先交15元的初装费,我们将
会为你接一个喷头。”领导一愣,心想入乡随俗,就交了初装费,刚想进去又被拦住:“对不起,为了便于管理,每只喷头都有编号,你还得交10
元选号费。”领导有些生气,但还是交钱,选了“8”号。正想进去,又被拦住:“对不起,你这是个吉利号码,这是个稀缺资源,还得交8元特别
号附加费。”领导压了压火,说:“那我改4号行吧?”服务员说:“4号一般没人选,不用交附加费,但你得交5元改号费。”领导很无奈,但急
于洗澡,还是交了钱,说:“这下可以进去了吧?”服务员说:“当然可以,请进。不过由于4号喷头只供你一人使用,所以不管你是否来洗澡,每
月还要交纳20元月租费。此外你每次洗澡按30分钟6元的价格收费。如果逾期未交,还得交一定的滞纳金。领导这下气坏了,说:“这是什么地
方,我不洗了!”领导扭头要走,服务员又拦住说:“如果你不洗了,还得交9元销号费。领导大发雷霆说:“你们这样收费,以后谁还敢来?”服
务员说:“这不用你操心,在这个镇上只有这个招待所,在这个招待所里只有这个澡堂,外来的客人要想住宿只能到这个招待所,住宿了要想洗澡只
能到这个澡堂。你生气也没用,我们和电信企业一样,都是垄断经营,很多收费项目我们都是跟他们学来的。”该领导原来还想亮出自己的身份,现
在也不做声了。偏僻的小镇上只有这个独一无二的招待所,也就是说,该招待所是市场上唯一生产和销售特定商品——洗澡服务——的厂商。而洗澡
又是生活中所必需的,并不能由任何其它生活服务比如理发洗脚所替代,这体现了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服务员说这个澡堂
类似于电信企业的垄断地位,说明该澡堂可能是该镇政府独家授权的,其他人不被允许再开一个澡堂,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市场存在着障碍。微软公
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是微软也曾遭遇垄断案。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
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1995年11月,微软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
系统时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一起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
的3%到4%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反垄断)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
法官判决将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的目的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最终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
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对于微软公司是否涉嫌垄断,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微软公司无论从结构
上(即市场份额)还是从行为上(即捆绑销售)都具备了垄断企业的性质,使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没有了生长的空间,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价格,造成
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另一种认为微软公司是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手段获取的垄断地位,这种垄断有理无错。因为任何一个竞争中的厂商最终无不追求
垄断利润,搞捆绑销售只不过是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只要不是政府行为或寻租行为形成的垄断都是可以接受的。将微软公司分拆无疑会对美国的新
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它改变了创业者的预期,对创业财富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从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垄断不能一概反对,要看这个垄断
是怎么形成的,判决结果对技术创新有没有好处。像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是靠技术创新形成的,分拆了它对鼓励创新没有好处。垄断是整个行业的市
场完全被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如果一个企业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其它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
源的供给,必然形成垄断结果。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垄断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政府借助于政权对某一行业进行完全垄断,如铁路、邮政
、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第二,政府特许的私人垄断,如专利,它给予获得该专利权的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独家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可以排
他性地生产并销售特定商品;第三,一个厂商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和技术等。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能改自家的配方?——垄断竞争市场京味
斋、四川仁火锅、鹿港小镇、西北穆斯林餐厅……这些各具特色的餐馆布满一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老北京菜系、四川麻辣口味、港式茶餐厅、新疆风
味……提供不同的菜系,给人不同的味觉享受。每家餐馆都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根据自己的成本和服务确定菜肴的价格。各家餐馆之间既有竞争又有
垄断。餐馆通过推出新菜、打折、提高服务水平等手段招揽顾客,这表现出餐馆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关系;每家餐馆能自主定价,决定特价菜,研发新
口味以示与其它家餐馆有所区别,这表明这些餐馆对自家菜系、口味具有一定垄断地位。餐饮行业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处在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垄断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
的同种产品。即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配方或销售条件等方面虽然有差别,但是这些产品彼此之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例如,不同品牌
的保暖衣,许多各具特色的餐馆提供给顾客不同的地方菜。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都可以以自己的产品特点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他们对自
己产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因素。但是,有差别的产品相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或者每种产品会与其它相似产
品竞争,因此市场中又具有竞争因素。顾客既可以去吃老北京菜、又可以品尝港菜,各个餐馆都提供美食供客人享用,他们之间通过相互竞争来争夺
顾客。第二,垄断市场中企业数量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
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进入和退出该行业比较容易,例如,餐馆关门,退出餐饮行业,经营和关闭一家餐馆是很容易的
。饮料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可口可乐为了赢得竞争,对20万13-59岁的
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5%的被调查者认为可口可乐不够甜。本来不够甜加点糖就可以了,但可口可乐公司花了两年时间耗资4000万美
元,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更科学合理的配方。1985年5月1日,董事长戈苏塔发布消息说,可口可乐将中止使用99年历史的老配方,代之而起的
是“新可口可乐”。但记者招待会上,大家对新的可口可乐并不看好。24小时后,消费者的反应果然印证了记者们的猜测。很多电话打到可口可乐
公司,人们纷纷表示对这一改动的愤怒,认为它大大伤害了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忠诚和感情。人们举行了抗议新可口可乐的活动,更有人扬言要改喝
矿泉水或者茶水。此时百事可乐火上浇油,百事可乐总裁斯蒂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了一封致可口可乐的信,声称可口可乐这一行动表明,可口可乐公司
正从市场上撤回产品,并改变配方,使其更像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面对这种形势,1985年7月11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戈苏塔不得不宣布
恢复可口可乐配方,更名“古典可口可乐”,新配方的可口可乐继续生产。老可口可乐已在部分消费者中形成了消费爱好,哪怕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也
不能动摇这种地位。与此同时,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矿泉水以及茶水等饮料之间还是存在竞争的。在饮料市场中,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属于类
似的产品,它们占领着该类产品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它们都不能完全垄断市场,这种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产品相似是多个厂商争夺某消费群体的
原因,但产品差别可以使一个厂商可以维护其固定消费群体。气势如虹的雷克航空公司为何一夜破产?——寡头垄断市场1977年,一个冒失的英
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他实行低价策略,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班票价是135美元,远远低于
当时的最低票价382美元。毫无疑问,雷克公司一成立便生意不断。到1981年,雷克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其成长令人刮目相看。但
是好景不长,雷克公司于1982年破产了。到底出了什么事?原来包括泛美、环球、英航和其它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们采取联合行动,一致大幅
降低票价,甚至低于雷克公司。一旦雷克公司消失,这些公司的票价马上回升到原来的高水平。这些公司还达成协议,运用各自的影响力阻止各大金
融机构向雷克公司贷款,使其难以筹措抗争的资金,这进一步加速了雷克公司的破产。英国航空运输市场由泛美、环球、英航三大航空公司控制,是
个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寡头市场是较为普遍的,西方国家中不
少行业都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点,如美国的汽车业、电气设备业、罐头行业等,都被几家企业所控制。寡头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为对其它所有企
业的利润都可能有很大影响。雷克公司的低价行为严重降低了泛美、环球、英航等其它航空公司的利润,导致三大航空公司联合行动,打压雷克公司
,致其破产。寡头市场为什么会形成呢?因为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当然,在客观条件下,行业
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也会导致寡头的形成。比德尔斯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钻石公司,它控制了全世
界钻石矿的80%以上。按理说像这样的垄断企业不用做广告,但德比尔斯公司每年都要斥巨资在各国做广告。其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已经家喻户晓。这是为什么呢?德比尔斯公司之所以还要做广告,是因为它虽然在钻石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装饰品市场只能算是寡头,因为宝石
可以替代钻石。德比尔斯公司做广告的目的在于告诉消费者,宝石不能替代钻石,只有钻石才有“永恒”的含义,结婚得送钻石才会幸福。在寡头市
场上,每个寡头的产量在行业总产量中都占较大份额。一个厂商生产多少商品对市场价格有直接的影响,当它增加产量而别的厂商保持产量时,市场
供给就会增大,市场均衡将会打破,当达到新的均衡时,市场出清的交易量增加了,市场价格却降低了。因为其它厂商的产量没有变,低的价格意味
着它们有低的收入和利润。其它厂商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在别人采取行动前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主动降价等。其实,每个厂商提前就会考虑到
其它厂商的应对策略,并将它们的应对作为决策的依据,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雷克和泛美、环球、英航等几大航空公司形成寡头垄断,各自占据航
空业的较大份额。雷克的低价行为对其它航空公司都产生较大影响,几大航空公司便合谋,联合打压雷克,最终使其破产。寡头之间是否存在勾结是
价格和产量决定的重要因素。服装店的勾结从前有两个外地商人,他们来到一个小镇,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开了两家卖服装的商店。两家商店卖的是
同样的衣服,而且连样式、牌子都是一样的,还是门对门,可谓唱起了对台戏。两家的竞争很激烈,两个老板各不相让,一个今天说降价,另一个明
天就说打折。而当每一家店降价或打折的时候,顾客就会蜂拥而至,而对门的老板则显得很失落的样子。他们就这样你打折、我降价地经营着这两家
商店。许多年过去了,两个服装店还是那么吵来吵去,但生意却都越做越大了,店面都扩大了一倍,装修也很漂亮。两个店的老板都成了大款,每天
开着豪车上下班。其实,有一个秘密人们一直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两家店下面有一条地道,而两个老板竟是一对亲兄弟。每当一家店
因打折或者降价招来很多顾客的时候,另一家就把店里的衣服从地道运送到对面去卖。而由于这两家的“激烈竞争”,这个镇上再没有开过第三家服
装店。两家服装店由于“勾结”经营,两家店基本上等同于一家店,寡头合谋会形成垄断市场,合谋者共同获得垄断利润,市场价格和产量与垄断
市场一样,可见寡头相互勾结会改变市场的结果。降价是占领市场唯一的出路吗?——价格战2010年12月8日,就在当当网登陆美国纽约证券
交易所的第一天,京东商城就宣布其自营图书全场降价20%,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为了打压当当网这一竞争对手。随后,当当网也不甘示弱,正
式宣布斥资4000万元促销以反击京东商城,促销的范围不再限于图书,还包括京东商城赖以起家的数码3C领域——家电、计算机和通讯。在之
后的6个交易日内,当当网的股价连跌6天,累计下挫超30%。价格战从图书蔓延至整个3C领域。京东商城也对外宣布,将对图书、3C、日用
百货等十一大类的商品展开总金额8000万元的年底大促销,热销商品价格将保持行业最低价。短短数日,由京东商城低价卖书挑起的这场价格战
,已经全面升级成为两家公司之间的图书种类战、数码百货战、配送服务战等。这也意味着,京东商城与当当网之间的“价格战”进入白热化的地步
。当今社会,价格战已经成为商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和占据市场的重要手段。价格战有可能使企业市场份额上升,确立或稳固行业龙头老大的位
置,还可能使企业知名度迅速提高。降价竞争对有的企业来说是战略决策的需要,而对有的企业而言则是市场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如果一个企业生产
的产品难以售出,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离危机不远了,因此,抢夺市场、俘获消费者芳心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利润一时没了,来日还可以挣回,市场没
了,就等于丢了江山,这才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尽管价格战会使很多企业的利润受损,但是从长远来看,价格战对单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
定的益处。价格竞争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提高效率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进而提升企业的
竞争力。对整个行业而言,当降低的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使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它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质量、服务、产品品种、技术等就成为了
企业竞争的主体,这样也会在客观上促进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担心价格竞争过度会导致“行业垮台”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过因为价格竞争而导致"行业垮台"的先例。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各行业内部结
构上的矛盾,价格战是时势所致,不可阻挡,它是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从幼弱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它所带来的利是长远
的、根本的,带来的弊是暂时的、表面的。彩电行业斗法,是谁坐收渔翁之利——竞争与博弈1996年3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
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不同规格共76个品种的降价幅度为8%-18%,每台降价额为100-
850元,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做出的重大举
措,但是,人们尚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它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
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这次降价意味着有部分处于劣势的国内彩电企业将面临被淘汰
出局的考验,而抵御进口彩电“入侵”的作用目前看来则在其次了。进口彩电并未因为关税降低而大幅度降低其零售价,进口彩电大多处于平销状态
。而在长虹降价后的一个月内,北京彩电市场的国产彩电销售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像长虹、康佳、TCL王牌等主动参与此次降价风潮的企业在北京
的市场销售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长虹的销售几夺榜首。而那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有诸多不足的企业则明显大受影响。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继长虹降价之后,康佳集团紧随其后,掀起了更大规模的降价浪潮。之后康佳在北京市几大商场的销售额已开始出现明显的抬头势头。从市场
经营角度看,产品降价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竞争性降价,主要是为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常规性降价,将原有过时或过季的老产品
清仓销售。纵观此次长虹与康佳的降价举措,既有扩大市场份额的意图,又有清仓甩卖之效果,而扩大市场份额则是首要之举。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拼
杀中,一部分彩电企业被淘汰出局,国内彩电行业新的市场格局得以形成。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生存依赖于技术、产品、市场和资
金四个方面,但博弈策略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长虹与康佳无疑在这场价格博弈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孟尝君为何把食客分为三等?
——价格歧视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喜好结交天下豪杰,他家资雄厚,仗义疏财,门下有食客三千人。有一位叫冯谖的人因
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便托人请求孟尝君接纳他做一个门下寄居的食客。过了几日,冯谖去拜访孟尝君,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他回答说没有
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才能?回答说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供给他粗劣的饭
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一段时间后,冯
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琴,唱道:“长钱归来乎!食无鱼。”他要求改善生活待遇。旁边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改善了他的伙食。又过了
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琴,唱道:“长钱归来乎!出无车。”旁边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又给他配备了马车。这两件事
使冯谖深受感动,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报答知遇之恩,后来他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孟尝君将他的食客分为三等,不同等级食客的
待遇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类似于消费经济学中的价格差异战略。假设你在一所大学的教学楼附近摆了个小摊,以30元的单价出售两台电风扇。迎面
走来了一个讲师,穿着一身名牌,用着最新款的手机,于是你觉得他会愿意为电风扇支付更多的钱,你开价40元,讲师不假思索地买了一台电风扇
。过了一会儿走来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你觉得他的消费能力很一般,于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开价30元,这样第二台电风扇也卖出去了。如果你不
执行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策略,那么对两个人你都只能卖30元,收益一共60元,这也是你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通过价格歧视,你就可以以
40元的价格把产品卖给讲师,同时以30元的价格卖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从讲师的身上多获得10元。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价格歧视。雷克萨斯是
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日系豪华车,中国市场主要有GS300和GS430两款车型。2008年,德国市场上的GS300的售价约合人民币
44万元,而国内市场上的GS300的售价为68.8万元人民币,这一价格比德国市场上的价格高了20余万元,更是比美国高出一倍的价钱。
雷克萨斯GS430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51500美元,在欧洲市场售价为54200欧元,折合人民币均只有40万元左右,而同一款汽车,在
国内的售价却超过90万元。商家实行价格差异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以更高的价格把商品卖出去,尽量多赚些钱,这是生产者销售产品的
基本原则。但是如果企业将价格定的太高,则会失去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导致其利润减少。两全其美的是,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富人的钱
,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了。这就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价格歧视(价格差异)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第一,厂商具有定价的能力
,即厂商不是价格接受者。这表明能够实施价格歧视的市场不会是完全竞争市场,往往是垄断市场。第二,消费者不是同质的,也即消费者的偏好
不一样,对产品的可接受价格不同。这样制定不同的价格仍然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三,以不同价格购买的消费者之间不具有转手买卖的条件。不能
转手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也可能是消费者之间转手的交易成本很高,转手不能给卖出者带来收益。我们经
常看到的价格歧视有三种。一级价格歧视,也是完全价格歧视,即对每个消费者都收取不同的价格,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出售。例如美容市场,美容店往往了解每个接受美容者的需求强烈程度,即便是同一种药品,对不同人所收取的费用也有很大的差异。二级价格歧视
是不完全价格歧视,企业不能确知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包括价格和各种条款的销售合同,将消费者区分出来,用非线性定价方式来
实施价格歧视。例如,对购买量大的消费者进行折扣,实施会员费的方式让某些顾客享受低价等等。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
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例如,同种产品,富人区的价格高于在贫民区的价格;同种产品,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价格不一样。价格歧视是一种生产者
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收益的手段,一级价格歧视下,所有消费者剩余都变为生产者的财富,而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仅有部分消费者剩余变为生
产者的财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囚徒困境小刘和小李因为刑事犯罪被抓进了监狱。警察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小刘和小李犯有非法携带枪支的轻罪
,依照相关法律每人都要在狱中度过一年。另外,据线人的消息,这两名罪犯很可能曾经合伙抢劫银行,而事实也是如此,但是警方在这方面缺乏有
力的证据。警察将小刘和小李分开关押,经过分离审问后,向他们每个人提出以下交易方案:“现在我们警方根据已确认的罪名可以关你1年。如果
你承认银行抢劫案这一罪行,并供出同伙,我们就免除你的监禁,你可以得到自由,但是你的同伙将在狱中度过20年;如果你们俩都承认银行抢劫
案这一罪行,我们就不需要你的供词,这样可以节省一些审讯成本,我们会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判你们每人8年徒刑。”表格51展示了小李和
小流的选择。每个囚徒都有两种策略:坦白与保持沉默。他们每个人的刑期取决于他所选择的策略,以及他的犯罪同伙选择的策略。无论是小刘还是
小李,他们都是利己的,只关心自己的刑期,你预计他们会怎么做呢?表格51小李和小刘的决策小刘小李坦白保持沉默坦白8,80,2
0保持沉默20,01,1注:表格中前一数字为小李在该结果下的刑期,后一数字为小刘的刑期首先考虑小刘的决策。他会这样推理:我并
不知道小李将会怎么做。如果他保持沉默,我最好的策略是坦白,因为这样我将获得自由而不是在狱中待1年(参考第二行两组数的后一数字)。如
果他坦白,我最好的策略仍然是坦白,因为这样我将在狱中待8年而不是20年(参考第一行两组数的后一数字)。因此,无论小李怎么做,我选择
坦白都会更好些。这种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占优策略都是一个参与者可以采取的最好的策略。坦白是小刘的占优策
略。无论小李坦白还是保持沉默,如果小刘坦白了,他在狱中的时间会比较短。现在考虑小李的决策。小李面临着和小刘同样的选择,而且他的推理
与小刘相同。无论小刘怎么做,小李都可以通过坦白减少他待在狱中的时间。换句话说,坦白也是小李的占优策略。最后,小刘和小李都坦白了,俩
人都要在狱中待8年。这个结果是一个纳什均衡:在其他人的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每个罪犯都选择了可能的最优策略。但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是
一个糟糕的结果。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那么二人的状况都会更好些——他们只会因为持有枪支而在狱中待1年。然而,事实上,这两个罪犯会仅仅
由于他们之间有协议就保持沉默吗?一旦他们被分别审问,利己的逻辑就会起主导作用,并使他们坦白。两个囚犯之间的合作是难以维持的,因为从
个人的角度来看,合作是不理性的。以上所讲的博弈被称为“囚徒困境”,这个博弈说明了为什么合作是困难的。即使在合作使所有人状况变好时,
人们在生活中也往往不能相互合作。囚徒困境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关系呢?事实证明,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也类似于两个囚徒困境
。生产水的小王和小张小镇只有这两个饮用水生产商,每家产商只能生产30吨或者40吨饮用水,并且水的价格与其总供给量成反比。水的总供给
量为60吨时,单价为60元/吨,此时总利润最大为3600元;总供给量为70吨时,单价为50元/吨;总供给量为80吨时,单价为40元
/吨。该双寡头的一个可能结果为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每人生产30吨水,各获得1800元收
益。小王在想(参考表格52):我可以遵守协议将产量保持在低水平——30吨,也可以把我的产量和销售量增加到40吨。如果小张遵守协议
把产量保持在30吨,那么我生产40吨时能赚到2000元,生产30吨时能赚到1800元,生产40吨时收益更多。如果小张不遵守协议并生
产40吨,那么我生产40吨时能赚到1600元,生产30吨能赚到1500元,生产40吨还是比生产30吨好些。无论小张选择怎么做,我最
好还是违背协议,把产量提高到40吨。表格52小张和小王的决策小王小张高产量(40吨)低产量(30吨)高产量(40吨)1600,
16002000,1500低产量(30吨)1500,20001800,1800小张在家里也偷偷地这样思考,他也知道生产40吨水是更
好的。结果两人都生产了40吨水,结果回去算了算收入,两人都发现自己的实际收入仅仅为1600元,比预想的少,甚至于比只生产30吨水还
少。这种结果对两个人都是不利的,因为两个生产者中的每一个都只得到了较低的利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寡头维持垄断利润有困难。寡头有违背协
议的激励,正如利己使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性结果。CHAPTER6第6章生产
要素的价格在产品市场中,由于竞争的作用,商品价格和产量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这是该商品的市场均衡状态。围绕商品的市场均衡,我们了解
了微观经济学中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的问题。在研究消费行为时,我们知道消费者的需求由其收入决定,而当时认为收入是固定不
变的,这形成了他的消费约束条件。同样地,在探讨生产着行为时,我们假定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价格是固定的。但是消费者同时也是劳动
者,他们向企业提供劳动时,就是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了。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也有其市场,他们的价格也是通过供需关系决定的。我们在本章主
要讨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过程,回答企业“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提供者,每个工作的人都是劳动的提
供者,而一些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富豪们则是资本的所有者,古代社会中的地主大佬们则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将决定他
们的收入。类似于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也取决于供需平衡。不过政府为了保护劳动者利益而出台的政策以及企业为了激
励员工而采取的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制造“天价砖石”的功劳该给谁?——生产要素及其价格在一次世界珠宝拍卖会上,有
一颗名为“月光爱人”的钻石吸引了所有顾客的眼球。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最后卖出了8000万元的天价。这颗钻石是谁生产的呢?很多人都
在抢功劳。这颗钻石是由在位于南非的一座矿山中挖掘出来的。梦幻公司的老板托尼扬扬得意率先发话:“我当初决定购买这座矿山开采权的时候,
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宝藏,现在果然应验了。”这时,挖掘队队长鲍勃不服气了,他说:“为了挖到这颗钻石,我和同事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
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找遍了矿山的每个角落,好不容易才发现了它……”紧接着,向梦幻珠宝公司提供挖掘设备的厂商反驳他说:“我们公司的
机器设备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没有我们提供的挖掘机,你们怎么可能在50米深的矿井中挖到这颗钻石。”最后,南非政府的官员有点听不下去了,
他打断说:“只有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才能找到如此珍贵的钻石,没有我们国家政策的支持,你们如何能发掘如此珍贵的宝石。另外,在我们的国土
下面还埋藏着数不尽的矿藏资源,欢迎各国的企业家来投资开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其实钻石的生产离开了哪
一方都不能成功,他们都为此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生产产品所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例如,挖掘队队长付出了劳动,他提
供了劳动类生产要素;厂商提供挖掘设备,这是资本类生产要素;南非国家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厂商来当地开采挖掘,提供了土地类生产要素;而老板
托尼用其准确的判断能力发现了钻石的所在之地,因此他提供了企业家才能类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进行生产所
必需的一切物质和环境条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基本生产要素。随着技术的研发和知识的储备,科学技术以及信息等也成为
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主体提供生产要素,自然应当得到与所提供生产要素相匹配的报酬。劳动者提供劳动会获得相应的工资,土地所有者提供土地
获得土地租赁收入,资本所有者则可以凭借其拥有的资本获得利息及其它收入,企业家可以凭借其才能经营公司带来巨大的企业家报酬。正如图6
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四大生产要素、要素所有者与四种基本收入形式之间的关系。图61生产要素、要素所有者和收入形式之间的关系社会经
济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两种经济角色,并在两个市场形态下不断转换。在产品市场中,厂商是各种形式产品的供给者,消费者是产品的需求者。相反
,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厂商成为了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消费者则成为了要素的供给者。以劳动为例,如图62所示,劳动者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将劳
动出售给厂商,厂商支付劳动的报酬——工资。厂商购买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进行产品生产,并在产品市场销售产品,实现企业收益。劳动者得到工
资之后,在产品市场中购买需要的产品,满足自身需求。可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图62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那么,收入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个人收入会取决于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具体从事的工作类型。一
般情况下,一名电脑程序员的收入一定会比一名加油站服务员的收入高。这个事实并不让人吃惊,但其中的原因却并非显而易见。因为并没有哪一条
法律和道德规定电脑程序员的工资要比加油站服务员高。所以是什么决定了不同工作的报酬呢?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转向“天价钻石”。钻石卖出天价
后,作为挖掘队队长的鲍勃向老板托尼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他说:“钻石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工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将钻石开采出来,但拿
到的工资却仅够养家糊口。而你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拿到比我们多几十倍的工资,这太不公平了。”托尼十分傲慢的回答说:“
你们的工资并不是由钻石价格决定的,而是由挖掘工人的数量和自身价值决定的。你如果觉得工资低,大可以辞职。因为市场上还有许多工人等着应
聘,我大不了用相同的价格去雇佣其他工人。而我和你是不同的,因为市场上像我这样优秀的企业家并不多,假如我辞职了,很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
选来管理公司。所以我的工资比你高是理所当然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是由生产出来的产品所决定,而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与经济
中其它市场一样,劳动市场也是由供求力量支配的。正因如此,挖掘工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决定了挖掘工人的低工资。企业家才能的价值表现为企
业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由企业家的供求决定。超额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它来源于创新和风险等,由于可以胜任企业家的人的数量非常有限,具备附加价值的企业家往往有很高的价格。资本的价格表现为利息收入。利息
是货币所有者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转化为资本所得到的报酬。利息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供大于求),
则利息较低;相反,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供不应求),则利息较高。其中,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消费在收入中占有的比例,消费比例越低,资本供给
就越高;而资本的需求则取决于预期,预期即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看法。有一篇美国作家写的短篇小说讲到一个画家总不得志,作品卖不出
去,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和朋友策划了一个骗局,称自己已经死了,并请一些评论家对其作品大加赞扬。于是,本来卖不出去的画一夜之间价格狂
升,他们着实发了一笔财,但已成名的画家却无法以原来的身份生活并作画了。为什么该画家的作品价格狂升呢?答案就在于预期的变化。我们知道
,艺术品的价格取决于该艺术品的需求与供给,画家既然死了,那么他的作品的供给就不会增加了,其价格就取决于需求。需求主要来源于欣赏和投
资,而投资是为了保值和增值。但是投资的收益在未来,所以出于投资动机买画的欲望取决于对未来升值的预期。这个画家死后,人们对其作品在艺
术史上的地位及未来升值前景都是一种猜测。这时评论家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这就会影响人们的欣赏偏好,同时也会提高人们的预期,认为该画家
的作品的未来价格会上涨。于是这种预期使得购买者增加,这就推动了它现在价格的上升。而现在价格的上升又会进一步拉高人们的预期,就是这种
价格与预期的相互作用把已故画家的作品炒了起来。最后,土地的价格反映在地租上。土地是任何商业活动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地租同样由土地的需
求与供给决定。北京的金融街是各大类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公司的聚集之处,很多金融机构都希望可以在此处占据一席之地方便业务的开展,但
毕竟土地资源有限,因此金融街的地价可谓是“寸土寸金”。老板托尼与政府的较量——最低工资法在听了老板托尼关于劳动力供过于求的一番高谈
阔论之后,挖掘队队长感到十分无奈,他不得不承认托尼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市场就是这样,供需决定了工人当前的工资,他只好转而向政府诉
求加薪。南非政府发现挖掘工人的工资确实很低,远远低于其创造的价值,于是政府设立了一个最低工资线,要求钻石公司付发给挖掘工人的工资都
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线。在政府颁布法令后,老板托尼发现最低工资线规定的工资明显提高了现在挖掘工人的人力成本,但他又不得不遵守法令。于是
,聪明的企业家托尼决定增加工人的劳动量,并以此来抵消工资成本的提高。这样一来,尽管每个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但他们对应的产出也会相应提
高,平均来看,单位产量的劳动力成本依旧保持不变。可见,虽然最低工资法规定了最低工资,但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工人工作量变相降低劳动工人的
工资。挖掘队队长发现自己的劳动量随着工资的提高也提高了,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单位劳动获得的收益依然保持不变,于是他继续向政府抗议。南
非政府只好又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企业要在维持原工作量的基础上保证最低工资。老板托尼看到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依旧不以为然,他自有对策。他
开始削减挖掘工人的其它福利,例如劳动保障、医疗费等等。可见,尽管政府可以通过最低工资法限制工人单位劳动量的最低报酬,但企业仍可以减
少其它费用的支出,抵消升高的人力成本。挖掘队队长发现自己的福利受到了剥削,于是又去政府抗议,政府再度命令公司不准减少员工的福利。这
次老板托尼发现没有其它的办法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只能进行裁员。虽然有一部分工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却造成了大量的失业。最终,受
损失的依然是辛勤的劳动者。从市场角度看,虽然最低工资线规定了劳动这一商品的最低价格,但是其价格却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
这就使得最低工资水平下公司的劳动力需求小于均衡价格时的需求。又由于政府既不允许增加工人的工作量,也不允许减少员工的福利,因此价格的
提高引起需求减少,必然导致公司裁员。也就是说,最低工资法最终会导致企业的裁员和劳动力的失业。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政府一般会采取两种措
施来帮助贫困者:一是最低工资法;二是给予贫困者一定的福利,也许是实物,也许是金钱,也许是工作机会。给予贫困者福利是为了直接提升贫困
者的生活水平,而最低工资法的初衷是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来保证劳动者的工资在一定水平之上,间接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有
一条是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事实上,政策通常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取得预期效果,有时也可能会带来其它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南
非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梦幻珠宝公司的裁员,致使一些矿工反而失去工作机会和生活收入来源。可能有人会考虑到,政府再规定企业不准裁员不
就解决了?事情没那么简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南非政府发现一系列的法令使得各行各业的失业均有增多,过多的失业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于是
勒令各行各业都将自己解雇的工人聘用回去,但之前的各项命令也不得违反。于是各行业的公司老板联合商议,决定抬高自己产品的价格,抵消高工
资带来的损失。于是物价的升高导致了通货膨胀,各种福利却依然保持原有水平,工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到和没涨工资之前一样的水平,民众的生活状
态又回到了和一系列法令之前相同的状态,最终只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额发生了增长。总而言之,最低工资法的施行对难以达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因
为企业可以变相增加劳动量,使得单位劳动量的工资不变,也可以通过减少员工的其它福利来降低人力成本。最终,最低工资法会导致最需要工作的
底层人员面临失业,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而这种通货膨胀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不会有任何益处。难怪会有经济学家说:“最低工资法是我知道的、
唯一的没有任何经济学者赞同的政策。经济学这门学问傻佬甚多,什么发神经的政策也有行内君子支持,只是最低工资没有。”重男轻女为什么还存
在?——劳动市场中的歧视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热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到的歧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年龄歧视、
地域歧视,更夸张的是血型歧视、星座歧视。例如某单位招聘,只招O型血或B型血的人,原因是其它血型的人好静不好动,缺乏热情和开拓创新精
神,没有发展潜力。当然性别歧视是最多的。2015年10月,求职者小温在某招聘网站上发现了广州某“商贸有限公司销售职位”的招聘广告。
她正兴奋地发现职务对口,却看到招聘广告中赫然写着“只招男性”。去年11月,应届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某烹饪学校文案职位时,多次因烹饪学
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被拒,随后她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烹饪学校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赔偿精神
损害抚慰金。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类似的歧视问题?劳动市场中的歧视是市场根据劳动者种族、宗教、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的不同而提供不同
的工作机会的差异对待现象。在劳动市场中众多种类的歧视中,性别歧视是最常见的。正如材料中所提及,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因为很多单位的招聘
信息就直接要求要男性。性别歧视是目前劳动市场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是多重的。一些歧视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导致的,例如
,消费者一般比较偏爱女性服务员、男性保安、女性幼儿园教师、女性护士和年轻漂亮的空姐。由于消费者对某些群体的偏爱,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
这些岗位时不得不在消费者偏爱的群体中去选拔,否则将失去顾客。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应该因为这
种性别歧视而太受指责。这种性别歧视也很难通过其它手段消除,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消费者改变观念,修正对于某些职位的特殊偏好,否则这种歧
视将一直延续下去。另一些歧视则来自于用人单位自身的偏见。用人单位一般认为女性劳动生产率较低,因为相较于男性,女性需要分散较多的精力
来照顾孩子和家庭,对工作的投入热情会大大减弱。此外,我国劳动法规定女性的生育期间享有产假,工资照发。因此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会在劳
动合同中添加“几年之内不准怀孕”的霸王条款,或者采用非常手段缩短女性产假期限,甚至直接拒绝女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机关、事业单
位、学校的招聘中对于女性的歧视就不明显。因为这些工作相对稳定,而且工作年限较长,劳动生产率的损失并不明显。我们该如何看待用人歧视呢
?由于女性的预期劳动生产率低于男性,所以在同等工资水平下,企业愿意多雇佣男性。同理,当企业雇佣相同数量的男女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
给男性的工资也要高于愿意支付给女性的工资。所以,要保证男女同等工资水平,企业只能减少女性雇佣人数;而要保证男女相同的雇佣数量,企业
只能减少一定的女性工资。由于各种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女性生育过程中照发工资,这就使得企业不可能通过减少工资保持雇佣人数的方式安排女性
就业。企业只有减少雇佣女性员工,因此造成了劳动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对于那些规定“几年内不准生育”的企业来说,他们提高了女性劳动生
产率,避免了其工资与劳动产出的不匹配。这种表面意义上的性别歧视行为是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造成的结果,并不是企业的主观心态。而这种性别歧视,是无法通过企业与市场自身来解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性别歧视呢?有人认为,通过
加强立法和执法等强制性措施来解决性别歧视,但这是否有效呢?回顾上一讲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得到结论:采用法律手段不但不能保障女性的就业
机会,反而会使大多数女性面临失业的难题。如果法律要保障男女报酬的完全平等,那么企业必须保证女性各项劳动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因此企业的
雇佣成本会大大增加。此时会使得企业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减少,从而更加降低了女性的就业率,反而加大了劳动市场中的“性别歧视”。而企
业缩短产假的行为虽然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却降低了雇佣成本,使得企业对女性的劳动需求增加,增加了女性的就业机会,因此用人单位
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可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女性就业的主要危机就是生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不但要承担
女性由于生育不能上班引起的误工损失,还要承担女性的生育保险费用。因此,政府需要以利益为导向,建立相应的经济补偿和表彰奖励制度,促进
用人单位接纳女性就业者。政府也可以成立专项生育保险基金,将女性的生育保险改为社会统筹或政府承担,而不再由单位埋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减轻女性员工的雇佣成本。另外,对吸纳女性就业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弥补女性在产假期间的误工损失。总而言之,需要从社会层面保障女
性权益,而不是期待用人单位的慈悲来解决问题。周扒皮与王善人的招工之道——效率工资周扒皮与王善人是邻村两个有名的大地主,各有100亩
土地种植小麦。今年天公作美,每亩小麦产量达200公斤,小麦市价每公斤2毛钱,因此他们各有总计为4000元的小麦需要收割。在收割小麦
时,每人需要雇用5名短工,当时短工的市场均衡工资是每天1元,并负责吃住。周扒皮每天只支付1元的市场均衡工资,吃住很差,每人每天仅2
毛钱。而王善人支付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市场均衡水平,为每个工人每天1.5元,同时工人的吃住也相对较好,每天3毛钱。这样一来,周扒皮雇用
的短工的实际工资为1.2元,王善人则为1.8元。我们将王善人所支付的高于市场一般均衡水平的工资称为效率工资。由于王善人支付的实际工
资较高,短工们都想给王善人干活儿,所以王善人可以选到最好的短工。而周扒皮支付的实际工资低,只能从王善人招剩下的短工中再选,自然工人
的素质较差。这是效率工资的第一个好处——企业可以招收到高素质的工人。在招聘时,企业并不了解工人的素质,但在支付高工资时,高素质的工
人会来应聘,从应聘者中选出高素质工人的概率就高。相反,支付低工资时,高素质工人不会来应聘,自然工人素质也会相对较低。而且,在王善人
的高工资激励下,短工工作勤奋、认真,在第12天的时候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收割工作,且没有损失,因此王善人共支付实际劳动成本108元。而
周扒皮尽管每天都很早叫短工起床上早工,但短工出工不出力,收割不认真,15天才干完活儿,并且产量损失2%。那么周扒皮的实际劳动成本包
括短工实际工资90元以及产量损失2%造成的80元损失,总计为170元。这样一经对比,谁的劳动成本高一目了然。由此可以看出效率工资的
第二个优点——工人工作努力,效率高。无论是出于对王善人慷慨之心的感恩,还是怕失去这份工作,给王善人打工的短工们工作十分勤快认真。但
给周扒皮干活儿的人,只要周扒皮不在现场盯着就想着偷懒。新凯恩斯主义的怠工模型正是描述这样的监督问题,因为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雇员的努
力程度,所以雇员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怠工偷懒,当然选择怠工会面临着发现之后被解雇的风险。如果各个企业支付的都是大体相当的工
资,且市场处于完全出清状态,即使由于偷懒而被解雇,工人也能很快在其它企业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解雇并不能构成对工人偷懒的有效约束
,因此,他们没有努力工作的激励。但如果企业可以给出高于市场水平的高工资,则可以减少工人的道德风险,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而提升工作
效率。此外,为王善人干活儿的人不会见异思迁,而给周扒皮干活儿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另谋高就,影响效率,因此,效率工资还有另外一大优点就
是减少工人的流动性。工人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离职,例如,接受其它企业更好的职位,或者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其它地方。企业支付给工人
的工资越高,工人留在企业的激励越大。可见,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工人离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因为王善
人提供的食宿条件都很好,工人们干活儿都充满了干劲,但周扒皮为了减少一点儿食宿成本,导致工人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这样哪有力气干活,工
作质量和效率都很低。可见,效率工资的最后一个优点是提升劳动力质量。效率工资使得工人们有额外的资金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提升的
同时会提高企业的劳动力质量。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高工资能增加工人的食物消费,从而使工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只有吃得起营养更丰富
的食物,才能保证有健康的劳动力,从而企业的生产效率才会更高。总而言之,效率工资的优点至少有以下四点。首先,企业可以雇佣素质更高的工
人。其次,效率工资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减少工人怠工的可能。再次,效率工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的流动,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最后
,效率工资还能保证员工一定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效率工资表面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但额外付出的成本往往小于它所带来的收益,因
此对企业来说,效率工资是值得推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效率工资不是简单地指高工资。有些企业提供的工资在同行业并不算低,但员工的工作效率
却很低。因此,我们需要对效率工资与高工资进行区分,同时要考虑企业在推行效率工资时应注意的问题。电网通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
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
收入也翻了好几番。企业大了,但公司领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小心思越来越多。电网通公司的老总一贯注重思考和学习,为此
他特意到书店买了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希望找到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找到一种“高薪资、高效率”的方法,即通过提高薪资来
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最后达到高效率的目标。他想,既然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提高员工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作为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多
年的回报,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为此,电网通公司重新制定了薪酬标准,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并且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
新装修。高薪的效果立竿见影,电网通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员工都很满意,大家热情高涨,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
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维持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恢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反应了两个情
况。第一,虽然公司的工资水平提高了,但是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仍然比电网通要高。在涨一次工资后,员工普遍认为工资水平会慢慢地上涨到行业水
平,但两个月后并没有看到预期情况的发生。第二,工资上涨时,公司没有评估过每个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能力,而是等比例地上涨,人们看不到对优
秀员工的奖励,好员工没有了动力,懈怠员工没有惩罚,继续选择懒散的工作态度。效率工资是一种礼物交换行为。在效率工资理论中,有一个基本
假定:企业的效率工资是用来激励员工加倍工作的,而员工的加倍工作可以带来高工资。社会关系中的互惠原则是效率工资起作用的基本条件。一旦
发现偷懒行为立即严惩偷懒者是企业理想的做法。在效率工资理论中,效率工资要起激励约束作用,必须按照游戏规则惩罚偷懒者,这是保证效率工
资起作用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努力工作。因此,能否保证违纪一旦被发现就一律严惩是效率工资是否奏效的重要条件。效率工资水平具有
主观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员工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外部失业情况和经济景气状况都会影响效率工资水平以及效率工资的实际效用。从这一意义
上说,企业是否主动支付员工工资,是否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名声,尤其是在劳动关系上的名声,以及是否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水平都会影响员工对效率
工资高低的判断,进而影响效率工资的有效性。知道了上述理论基础,让我们再来解释电网通公司为何会遇到员工频繁怠工的现象。从一开始提高工
资时员工表现出来的热情可以看出,工资提高后,工人更加忠于公司、珍惜自己的工资,流动率和缺勤率都下降了,生产效率就提高了。也就是说,
高工资改善了工人纪律,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是,电网通公司这种工资的提高只表现在单位内部,但实际上它的平均工资还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这
种情形下,如果员工想跳槽,凭他们的才能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因此电网通公司的老总并没有搞清楚效率工资和高工资之间的区别,单纯以为只要
单位内部调高了工资,就能创造高效率。另外,效率工资的前提是奖罚分明,即出现不好好干活或偷懒现象应严惩不贷,可这点在电网通公司的工资
调整中并未体现出来。因此滋长了一些员工的偷懒心理,这样对那些积极性很高的员工来说就不公平。所以,企业一定要注意高工资和效率工资的区
别,在提高工资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应的惩罚措施。CHAPTER7第7章不完美市场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供给方的竞
争、需求方的竞争以及供需双方的竞争形成价格机制,自动调节整个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健康平稳地运行。我们称这种情形的市场是有效的
。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疯涨,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大笔捞钱而散户不断亏损,金融危机带来的巨
大危害,等等,都在不断的警示我们市场也存在缺陷,也会发生“失灵”的情形。“市场失灵”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信息不完全常常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此外,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也会造成市场失灵。我们需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去对失灵的市场进行调。政府调节除了对市场进行纠正与补充外,还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和公共部门日常运作等工作。本章探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更好地了解市场失灵现象,认识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及其运作机制。黔驴技穷——信息不完全很久之前,贵州一带是没有驴的,有个外地人骑着一
头毛驴来到这里,住在了山脚下。山里的老虎出来觅食,发现了这头毛驴。毛驴看着很高大,老虎不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因此不敢靠近,只好远远地
躲在树林里观察它。过了一段时间,老虎心想:我是森林之王,就连人类看见我都要避让三分,我为什么要怕这个动物呢?于是它大着胆子走出树林
,一点一点靠近毛驴,仔细地观察,但依然不知它有什么本领。忽然,毛驴突然大叫一声,把老虎吓了一跳,迅速地逃开了。过了几天,老虎依然不
甘心,它又去试探毛驴。由于这几天老虎已经对它的叫声习惯了,它就大胆地靠近了毛驴,甚至碰撞它的身体,故意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惹怒了,用
蹄子去踢老虎。这一踢,老虎反而很高兴,因为他看到毛驴的实力了。老虎发现这头毛驴的技能也就这么一点,没什么新花样,不是它的对手。它大
吼一声扑了上去,美美地吃了一顿驴肉大餐,然后高兴地离开了。老虎本是森林之王,其能力远远强于毛驴,但由于它之前没有接触过毛驴,不清楚
他的本领,虽然它最终还是尝到了驴肉美味,但它试探了好几天。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我们将充斥在自身周围的有意义的内容称之为
信息。信息不完全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信息不足以使其做出合理判断的状况。毛驴的体型、叫声都是老虎所能观察到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不能够
让它了解毛驴的真正本领,所以一开始,它也无法做出吃掉毛驴的决定。信息不完全也称信息不充分,包括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绝对意
义上的不充分是指受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无法获得事物所有的信息;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则是指人们受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配置信息
。信息不完全也包括信息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掌握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例如,雇主不可能完全掌握工人的
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消费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商品的所有信息,如商品的寿命、质量等;老师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可见,信息不
完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性。那么,信息不完全对经济社会到底有什么影响呢?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各经济主体的需求,就不能
将其真实需要的资源分配给他,使整个社会的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例如,雇主因不完全了解所有工人的工作能力,所以只能实施同一工种同工资
的政策,但这样就不利于奖励那些能力强、工作努力的工人;消费者因不完全了解商品的质量信息,难以区分质优产品和劣质产品,而面临购买到伪
劣商品的风险。我们买者是不是总感觉自己亏了?——信息不对称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俗语——“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句话描
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卖者往往比买者更清楚商品实际的质量情况。这是因为商品的内容物或质量在购买时很难加以检验,人们或者看
不到商品包装内部的样子,例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等。或者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例如很多科技产品都需要使用过后才知
道其质量。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时卖者很容易利用买者对产品实际情况的不了解欺骗买者。消费者相对于卖
家而言掌握的信息较少,在购买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信息不对称。根据信息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信息可分为三种形
式。第一种是不被任何人知道的信息,所谓的“未解之谜”就是这类信息;第二种是只被一些人知道而另一些人不知道的信息;第三种则是公共信
息,通俗来讲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中的信息是指第二种形式的信息,即某一事件所涉及的信息在参与者之间分布不对称,也可
以称为“私有信息”,以此区别于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相关
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比如知识结构的不同、教育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等会导致
人们获取的信息有所不同。二是信息成本的限制。人们收集信息用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和技术条件等资源都是有限的,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阻碍人
们了解所有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难以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车主是否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派专人每天跟在每辆投保的汽车后面监
视。但如果真这样做,成本会很高。这样,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一种不对称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降低市场效率。例
如,在人才市场上,应聘者相对于雇主而言,往往是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二者都积极地向雇主传递
自己能力很高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会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高能者。这时候,教育程度就成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号的工具。那些上过名牌大学
的人一般讲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聪明更勤奋,也更专注更有自制力。当然,高学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高能力,名牌大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能力及
知识较差的学生,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雇主们只能相信学历所传递的信息。然而,雇主们可能根据学历选取了名牌大学但能力及知识较
差的学生,而一些非名牌大学的学生虽然能力出众却仍被淘汰。这就引起了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此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柠檬市场”现象的出现
。在美国俚语中,“柠檬”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即次品市场。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优质商品往往遭受淘
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劣币驱逐良币正是对柠檬市场最终结果的概括,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结
论。金属货币作为主货币有较长的历史。由于直接地使用金属做货币有不便之处,历史上,人们将金属铸造成便于携带和交易,也便于计算的“钱”
。因此人为铸造的“金属货币”有了一个“面值”(或称为名义价值)。16世纪的英国商业贸易已经很发达,玛丽女王命人铸制了一些成色不足(
即价值不足)的铸币投入流通中。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进入流通时,人们会将足值的货币储藏起来,或是熔化或是流通到国外,最
后回到英国偿付贸易和流通的则是那些不足值的劣币,英国由此受到巨大损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交易双方
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花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
与对方进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信息的优势方出现“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的状态,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市场失灵。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减少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一方的私有信息,增加双方的公共信息,这就要
求我们尽可能地搜寻并掌握更多的信息,增强信息收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筛选、分析信息,减少信息障碍。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买服
装之前多了解一些不同服装、面料的知识,这样自然就减少了在购买时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建立信誉保证机制。商家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要提供“三
包”服务,在一定时期内如有质量问题,保证退货、换货等。另外,通过专业机构提供信息甄别服务。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有专门的二手车质量鉴定机
构,在古玩交易市场有专业的鉴宝人士提供古董收藏鉴赏方面的信息,这样都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下面我
们将对这两种现象做出具体阐述。“好车”为什么会被迫退出市场?——逆向选择张霖刚刚参加工作,由于公司距离他住的地方较远,他考虑买辆新
车上下班。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很难买到性价比较高的新车,于是,他准备买一辆二手车。二手车市场上的车辆质量参差不齐,同样的牌子有的标价
只有2万元,而有的高达十几万。张霖凭外观很难判断这些车的质量如何,是不是值这个价。尽管从车内的里程表上可以看出它已行驶了多少公里,
但仍然无法知道车主对它保养得如何。要知道,保养好坏对车的质量影响很大。最后,张霖用折中的价格买了一辆车回来,可开了没多长时间,车就
坏了几次,让他头痛不已。在二手车市场上,大多数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质量有很大差别。假设没有信息不对称——买者和卖者对每辆
车的质量都很清楚,那么只要买者足够多,市场均衡的结果就是每辆待出售的二手车均被按质论价地买走,价格体现出车的价值。但是,当信息不对
称时——卖主对自己的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却没法知道车的质量,车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均匀
,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3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买方只能根据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出价,即使是高质量的二
手车,买方也会进行砍价,如15万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
。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平均出价就
会降到8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8万元的车退出市场。这个过程会继续下去,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直至所有二手车全部
退出市场,市场的交易为零,最终这个二手车市场会被瓦解。在这里,人们通常做出逆向选择,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是
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同一价格出售,结果导致市场上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和较少的高质量产品,低质量商品会将高质量商品逐出
市场的现象。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达到何种程度,就会做出何种选择。在市场上,特别是在二手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
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出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
的停止。在日常生活中,逆向选择的现象不计其数,尤其是在保险市场中。但与产品市场不同的是,在保险市场,往往是买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卖方。
一家保险公司为由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所组成的人群提供人寿保险。假设这家公司不能确定某个人是否吸烟,但是人们知道自己是否吸烟,这就出现了
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这家公司起初是基于人口的平均死亡率定价。在这个价格下,许多吸烟者会购买保险,而多数不吸烟者就不会买。久而久
之,当吸烟与否的数据都知道时,该公司就会发现它的境况要比事前预计的糟糕得多。接下来公司可能会提高保费,当价格上升时,更多的不吸烟者
或吸烟少的选择退出,公司的境况变得更差。最后可能由于价格太高,吸烟者也停止购买该公司的保险。在极端情形下,该保险市场势必会完全枯竭
。可见,统一的市场定价会导致逆向选择,而价格提高,会进一步缩小客户覆盖面,使产品销售难以为继。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呢?
首先,出现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信息传递越充分,越有利于交易的达成,也就
越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二手车市场上的购买决策,买方需要尽可能掌握二手车性能好坏的决定因素,或者寻找这方面的行家帮助提供更多专业
服务。而对于保险市场,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社会保险。例如,健康保险——政府发挥作用,制定医保计
划。通过为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保险,政府可以消除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当私人保险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险项目时,可能需要政府提供社会保
险。政府利用税收和社会保险收费来筹资,进而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政府保险能够成为增进社会福利的举措。此外,还有一
种方法是群体健康保险。与此类似,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给机构人员提供群体健康保险来规避或至少减少逆向选择问题。通过覆盖企业中的所有人员(
包括健康人员与非健康人员),保险公司可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了大比例高风险个人购买保险的可能性。为自行车买了保险,为什么被盗窃率反而
上升了?——道德风险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
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
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
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需要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购买保
险的学生的这种不作为行为就是道德风险的表现。道德风险是指当某一方的行为不能被观察到时,他采取损害信息少一方利益的行为的可能性。与逆
向选择一样,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是信息不对称。保险增加了被保险方的冒险行为,人为地改变了原本的损失概率。当一方投了全额保
险,而信息有限的保险公司又不能时刻监督他时,投保人便可能会采取提高事故或受伤可能性的行动。例如,如果某人的房子有全额防盗保险,他在
离开的时候可能就不太注意关门,也可能不会安装报警系统。我们考虑拥有一家价值10万元的仓库的业主和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决策。一位仓库业主
实施一项50元的防火计划,发生火灾的概率是0.005,发生火灾产生的损失为100000元。如果没有这项计划,火灾的概率上升到0.0
1。保险公司以预计火灾发生率0.005来为仓库保险,保费就是500元。然而购买了保险之后,业主就不再有实施该计划的动力了,且可能疏
于防范,因为如果发生火灾,他们的资金损失就能完全得到补偿,这样实际发生火灾的概率变为了0.01。如果保险公司以500元的价格出售保
险,它就会遭受损失,因为预计的火灾损失将是1000元。结果,每出售一张保险单平均会损失500元,这种保险单对保险公司来说不可行。由
于投保人隐蔽行动难以观察,火灾保险市场经常出现投保人经营亏损后,有意纵火索取高额保险金的案例。例如1996年2月湖南岳阳帝皇歌舞厅
突然大火冲天,直接经济损失31.65万元。投保人唐某向县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30万元。经保险公司和公安部门调查后发现,投保人唐某经营
歌舞厅两年后严重亏本,精心准备后纵火烧毁歌舞厅,企图向保险公司索赔骗取30万元保险金。道德风险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首先,它会增加社
会财富损失的概率。某些损失原本可以通过一定的防护措施得到避免,但由于买了保险,被保险人往往会放松警惕,疏于防范,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造成社会财富损失。其次,道德风险将破坏市场均衡,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降低。那么,如何降低或避免道德风险呢?基本原则是减少信息不对
称的程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分析能力。另外,制定政策来阻止不道德行为或设计机制来激励道德行为,使信息多的一方通过不道德行为获取
收益的可能性尽量降低。最后,提高监控,随时掌控信息多一方的行为。猫和老鼠的恩怨情仇——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例如保险行业
、劳动力市场等等。我们都知道猫吃老鼠,那么,猫为什么吃老鼠呢?下面一则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将给我们一个有趣的解释。上天交给猫一个任务
,让它挑选12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条件是它可以在12生肖中位列第一。猫比较懒,于是它把任务交给了它认为能力最强、最可信赖的老鼠。老
鼠刚开始准备秉公办理,严格挑选。但是由于动物们都想被选中,所以对老鼠行贿拍马(鼠)屁,老鼠把握不住自己,把鸡、猪和狗也都拉了进来。
最后,老鼠发现11个座位都排定了,自己还没有地方呢,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留给猫的第一把交椅自己坐了。为什么后来猫那么恨老鼠?原
因就在这里。“猫和老鼠”的传说是一种道德风险,同时也是委托——代理问题。老鼠作为代理人,在接受猫的委托行使权利时,由于掌握的信息比
猫多,它只考虑自身利益,结果使猫的利益受到损害。现代企业也是一样,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本家是委托人,而企业管理者则是代理人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掌握的比资本家多,可能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
为,而委托人难以观察监督的现象。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是形成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委托人和代理
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双方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但两者的利益并非一致。委托人(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公司经理)追
求付出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个人报酬。代理人可能会出现偷懒、在职消费、投资高风险项目等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则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本质
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约后,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可能影响到委托人的利益。为防止出现
委托——代理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我们常常听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措施,事实上,就是激励与约束的结合运用。物质上的
激励可以是工资、奖金等,而非物质激励可以是良好的办公环境、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等。约束则可以通过内部监督管理、竞争机制等实现。勤奋忠
诚的日本人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工作非常勤奋,也很忠诚,这其实与他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关。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这种制度
安排下,企业的“先辈”成为既得利益者,只要企业不倒闭,他们就是“先辈”,就可以享受较高的待遇和权利;而一旦企业倒闭了,他们就会失去
这一切,到别的企业只能当“后辈”,从头开始。所以先辈很自然地就把自己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为了使企业
不倒闭,他们就拼命工作,并胁迫后辈和他们一起为企业而努力。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所起的作用就是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参
与约束使当事人明白,参加进来比不参加进来要好;激励相容约束使当事人明白,为企业而努力与为自己而努力是一致的,不矛盾。这样,可以形成
以团体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要想不勤奋也难。当然这种机制也有问题,论资排辈不利于新人脱颖而出,不利于创新,过强的企
业团体文化也不利于个性的发展。除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某些特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下面的章节我们将对外部性造成市
场失灵的现象做出阐述。化工厂的污染——外部性你在你所居住的楼房里安装了一盏照明灯,不但你可以在夜晚上下楼时享受到照明,你的邻居也会
因此而获益,他们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能享受到你安装的灯所带来的便利。再比如有人主动资助修路,你没付出任何成本也能在修建的马路上行走。
这些都是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外部性是一种向他人带来不被感知的成本或收益的特征,或者说是一种其影响无法完全体现在它的市场价格上的特征。
根据外部性导致的结果,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企业从其经济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其带来的社会利益时,该企业的活动就具有正外部性或者
外部经济。相反,当企业为其经济活动付出的成本小于造成的社会成本时,该企业活动就具有负外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外部性会导致两种后果,即
商品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经济个体会比社会承担更多的成本,于是存在正外部效应的物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当
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经济个体会比社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正外部性也会造成无效率。一个厂商设计
了一种新的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厂商具有独家生产的权利,该产品市场销售良好,使厂商获得大量利润。但是在一个专利保护不力的国家,就有其
它厂商通过模仿甚至仿冒的方式来进入该产品市场,分走产品研发者的利益。在专利技术被大量剽窃和仿冒的时候,研究与开发就没有什么回报,企
业将不愿为创新提供资金。负外部性同样会造成无效率。当存在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差额就是边际外部成本。假设厂商生
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10元,由于污染给周边生活的居民带来的边际外部成本是2元,那么厂商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就是12元。
造成无效率的根源是产品没有被正确地定价。当定价为10元时,它只反映了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成本。只有价格达到12元,社
会需求下降,企业生产降低,并将2元的收益作为污染治理费用,才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灯塔应该由谁来建?——公共物品众所周知,灯塔是
船只安全航行的一种必要设施。英国作为早期的海上强国之一,其灯塔制度是发展最早、最完善的。然而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和灯塔服务与
其它产品一样,也是由私人提供的。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出钱建设了灯塔,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维
护灯塔设施的日常开支(维护灯塔的费用和人员费用),并获取投资收益。建造灯塔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缴纳灯塔使用费。他
们或者绕过收费站逃避付费,或者干脆就宣称没有享用灯塔的服务,拒绝交费。这种现象扩散开来,自觉交费的船只越来越少,最终导致灯塔经营者
入不敷出。于是,灯塔经营者专门建立了一只队伍,配备了专门的装备来监督和核查过往船只的交费情况。这样一来,虽然灯塔的收入有所增加,但
支出也增加了,灯塔经营还是入不敷出。经营者被迫再次提高收费,然而收费的提高促使更多船只试图逃避付费,而雇佣更多人员监督收费又会使成
本进一步上升。如此这般,私人灯塔制度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没有足够的收益来保障灯塔的提供者获得收益,灯塔便很难由私人提供。但是灯塔对于
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并未改变,航海者还是需要灯塔这种服务。最后,只能由英国临海的各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和维护灯塔的运营。为什么灯塔这种
产品最后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而大多数产品和服务,譬如汽车或者搬运,都可以由私人企业提供呢?原因就在于灯塔是公共物品,而汽车或者搬运在
供需两方面都界限分明,不具有外部性。“灯塔”作为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出现在很多经济教学书籍之中,它很好地体现了公共物品不适合私人部门
提供,但对于社会来说又是必须品的特点。逐利性决定一个理性人不会去建“灯塔”,因为收费困难,赚钱不容易。政府来提供是解决社会需求的有
效路径。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商品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的产品。大多数商品在消费时是竞争性的,例如,当你购买了一个家具时,你排除了其他人购买它的可能性。而对于非竞争性商品,每个人都能够得
到,并不影响其他人消费它们的可能性,例如,路灯为道路上的所有行人照明,其成本支出和每个行人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行人数量的多少而发生变
化。同样的,商场外面的LED屏幕也是公共物品,只要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并且不会互相影响。非排他性商品是指不能排除他人消费所以难以向人
们收取相应费用的商品。例如,治理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社会成员带来好处的服务,它能使所有人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将某些人排除在享受
新鲜空气的范围之外是很难执行的,也是无法实现的。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决定政府提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也不完全排除私人部门的参与。在一
个国家,有些公共物品完全由政府提供,如国防安全、公共道路、给排水等。有些公共物品由政府与私营机构共同提供,适应这一形式的公共物品主
要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性产品,如大部分基础设施,即政府允许私人企业投资建设,私人部门获得若干年的特许独家经营权,等到收回投资并
获得利润后,再由政府接手。另外,有些公共物品由政府授予私人部门经营权的方式来提供,诸如水、电等能源类的公共产品,还有城市卫生管理、
绿地维护、市政设施维护等也常委托社会企业管理。为了鼓励私人部门积极开发公共物品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常采取提供补贴的措施,例如,补助
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主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教育、卫生保健、住房、图书馆、博物馆等。最后,在创新的
机制下,有些公共产品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由私人提供。例如,也有海上灯塔是由私人经营的,经营者虽然没有办法向使用灯塔的船只收费,但却可
以向港口收费,如果港口不交费,灯塔经营者就关闭灯塔,从而减少了停靠港口的船只数量。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消费它,于是每
个人都希望别人来提供公共物品,那么自己就可以免费享用它了。当一个人这样做时,他的行为就被称为搭便车——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搭
便车”问题也会导致市场失灵,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外,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也缺乏效率。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同时页垄断给行业
,从而导致竞争缺乏,政府没有动力提高服务。再次,由于政府部门生产公共物品主要考虑社会效益,常常不考虑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会导
致在生产公共物品时的低效率。要想促进政府部门提高供给效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让私人承包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购买。政府采取
招标的方式,通过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以最低招标价格生产公共物品,从而实现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率。但是政府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公
共产品的供给质量。第二,政府与私人部门进行竞争。例如,政府可以鼓励开办私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是以招收的学生人数向财政申请拨款的,为
了不减少招生规模,得到政府的教育经费,公立学校就要提高教育质量,与私立学校竞争,吸引生源。是谁破坏了小镇的公地?——公共资源一个中
世纪的小镇上,人们从事着许多经济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养羊。镇上大多数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通过出售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里,羊在
镇周围的草地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地。这块草地不归任何一个家庭所有,而是归镇上的居民集体所有,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在上面放羊。最初土
地很广阔,养羊的家庭不多,草地保持得还不错。但是随着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公地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土地
的数量是却是固定不变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公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
能了,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纷纷搬离这片土地。为什么牧羊人让羊繁殖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毁坏了
镇公地呢?原因在于社会激励与私人激励不同。避免草地破坏需要牧羊人的共同努力。如果牧羊人共同行动,他们就可以使羊群数量减少到公地可以
承受的规模以下。但是没有一个家庭愿意主动减少自己的羊群规模,每家都认为他的羊群只是问题产生的一小部分原因。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
也具有非排他性,即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公共资源的外部性。同时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因为一个人
使用公共资源就减少了其他人对它的享用。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公共资源悲剧的解决办法有
外部性内在化、使用许可证限制和公共资源私有化等。例如,对养羊的家庭征收草场使用费,将草地破坏的成本由社会承担转变为养羊的家庭承担,
变为其养羊成本的一部分,那么养羊成本提高,羊产品的需求量就会降低,从而控制养的养殖量。拍卖数量有限的牧羊许可证也是一个常见解决方案
。通过养羊家庭来购买养羊的许可证,一定程度上也是将公共资源成本内在化,提高了养羊的成本,同时政府可以根据草地状况来控制羊的总体数量
,达到保护草地的目的。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将土地变为私人物品。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会把自己的一块地圈起来,每个家庭都有保护自
己草地的愿望,避免过度放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差异在于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排斥他人使用,但公共资源的使用会降低其他人使用的效用,但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在某些物品上都存在。例如,道路既可以是公共物品,也可以是公共资源。如果道路不拥堵,那么一个人使用道路就不影响其他
人使用,此时道路就是公共物品。如果道路是拥堵的,那么每增加一个人在路上开车时,道路就变得更为拥堵以至于影响到了他人的使用,此时道路
就是公共资源。给我你的橘子,给你我的橘皮——帕累托最优有两个人分一只橘子,平均分好后,A得到了半个橘子,B也得到了半个橘子。但A得
到半个橘子后把肉吃掉了,把皮扔掉了;B得到半个橘子后不喜欢吃肉,但把皮用来泡茶,把肉扔掉了。他们发现两人都浪费一些东西,如果A得到
所有果肉,B得到所有果皮,这样A和B得到的效益会比原来的分法更高,同时也没有使A和B受损。A的理想状态就是得到所有的橘肉,B的理想
状态是得到所有的橘皮。这种分配方法达到了最优的状态,而每人分半个橘子减少了A的橘肉和B的橘皮,这对于A和B都不是最优的方法。这种A
得到全部橘肉和B得到全部橘皮的理想状态在经济学中称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一种最优状态,即在一定
人人群中分配的一定资源时,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
,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更好地了解帕累托最优。在图71中,A和B获得半
个橘子,分别扔掉橘皮和橘子肉的效用如右侧的柱状图表示。图71分配方式一如果A将他扔掉的橘皮以较低的价格卖给B,则B的效用会提高
,如图7-2所示。此时,B的效用在A的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这种分配方式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商品由一个配置到另外
一个配置时,至少使一个人的效用的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效用下降。如果B也不将橘子肉扔掉,二是将它以较低价格卖给A,那么A的效用也会增
加。到此,A和B的效用都达到最大,不存在增加任何人效用的分配方式了。如果一个配置不存在帕累托改进,那么就称该配置为帕累托最优了。图
72分配方式二当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图72),A拥有全部橘子肉,B有全部橘子皮。假设A得到一点橘子皮泡茶也可以带来有些效用,B
吃点橘子肉也会增加些满意度,如果要增加B的效用,就需要减少A的橘子肉的数量;同理,要增加A的效用,就要减少B的橘子皮数量。这样为了
提高一人的效用必然会降低其他人效用的状态意味着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了(图73)。图73分配方式三人们去足球场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
赛,足球场按设计能坐5000人。假如在比赛开场前,观众来了4900人,那么,足球场此时还没有处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因为如果再进
入100名球迷,观众也可以看比赛,这个增加球迷的过程就是“帕累托改进”。但是如果已经坐满了5000人,再进入100名甚至更多的球迷
,这些新增加的球迷可能会因为看到球赛而使“自己的处境变好”,但对于那原有的5000名观众来说,处境却会变差,原因很简单,超过规定人
数,安全就受到影响了。相似地,长途汽车在没有满员的情况下,可以再上乘客,满员时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如果再增加乘客就会超载,全体乘
客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应该运用帕累托改进的原理来实现双赢。例如,在解决区域旅游协作中各种资源分配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帕累托改进提
高区域旅游的整体效益。我们都知道,东盟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我国长久以来与之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东盟10+1框架和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将更进一步推动双方的旅游业发展。但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相关法律制
度的不健全等,所以双方的合作机制和效益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就需要继续进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也可以运用在人力资源方面。所谓人
力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通俗地讲,就是组织中人尽其才,每个人都在自己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
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素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促进人力资源配置在
结构、数量及质量上的转变,达到人力资源总体效用的帕累托最优。CHAPTER8第8章宏观经济学的指标当你大学毕业,开始寻找一份全职工
作的时候,你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经济环境的制约。在一些年份,社会上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扩大生产,这就必然会引起就业的增加,这时
你想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会很容易。而在另外一些年份,企业削减生产,这就必然会引起就业的减少,这时你想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就会变得困
难一些。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找工作的人都渴望经济在扩张,而不愿意“生不逢时”。整体经济的状况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在观
看电视、浏览网上新闻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国家新发布的经济统计数字,例如,用来衡量国民总收入的GDP,用来衡量物价变动的CPI,用来衡量
人民生活水平的基尼系数等等。这些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梁国在一年内生产了多少物品?——GDP大约在公元100年,东海
一座小岛上的居民建立了一个国家,名字叫“梁国”。梁国居民的生活十分简单,就是每天打鱼,种植稻米,采摘水果。在公元100年这一整年,
梁国居民一共捕获了1000条鱼,收获了1000斤稻米,采摘了1000个水果,这是整个梁国的产出。与此同时,在梁国的市场上,一条鱼价
值1元,一斤稻米价值1元,一个水果价值1元。如果我们把产出的实物折算成货币的价值,可以得出整个梁国在公元100年的产出为3000元
,这3000元就是GDP。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500年。这些年来,梁国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出现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点:梁国掌握了造纸术,造纸厂开始生产和出售纸张;居民在节日的时候喜欢买贺卡赠给友人;梁国出现了足疗馆,即便去做足疗要付很多钱,居民
依然乐此不疲;梁国居民楚方在这一年生产出了第一辆小汽车,出售给了岛内首富周老爷。与此同时,整个梁国的产出也有巨大的增长。居民一年内
共捕获5000条鱼,种植稻米5000斤,采摘水果5000个。梁国所有产品的价格也翻了一番,现在一条鱼价值2元,一斤稻米价值2元,一
个水果价值2元。梁国有一个梁小二,他看到公元100年GDP的计算,也想知道公元500年的GDP,于是他计算:那么梁国在公元500年
的GDP是30000元么?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梁小二对三种产品的计算并没有出现错误,但是却忽略了社会的变化,没有把其他产出(贺卡、造
纸厂、足疗和小汽车)纳入到GDP内。下面我们来考虑一下究竟忽略了哪些产出。首先是足疗馆:梁国的足疗馆生意火爆,全年梁国居民在足疗馆
购买服务花费了3000元。其次是小汽车:公元500年,梁国居民楚方生产出了全国唯一的一辆小汽车,被周老爷在当年的4月份花费3000
元购买,但是到了7月份,周老爷觉得司机冯斌坐在车的最前面,影响了尊卑顺序,于是以2000元的价格把小汽车卖给了刘平。我们再来谈一谈
造纸厂:梁国第一造纸厂在公元500年共生产出了价值5000元的纸张,全国只有一家造纸厂,也就是说全国该年纸张的产出为5000元。最
后是贺卡:制作贺卡需要纸张,全国唯一的一家贺卡制造厂在公元500年全年共花费2000元购买纸张,制成了500张贺卡,每张贺卡价格是
10元我们把忽略的产出也加入到GDP的计算中,这包含足疗服务费3000元、周老爷购买小汽车花费3000元、刘平购买小汽车花费200
0元、纸张厂收入5000元、贺卡厂购买纸张花费2000元以及销售贺卡收入5000元,最后算出来的GDP是50000元。那么这次我们
算对了么?答案依然是否定的。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既包括物品也包括服务。我们在
前面介绍的鱼、稻米、水果、汽车、贺卡都是有形的物品,足疗则属于无形的服务。当你去足疗的时候,你购买的是足疗馆的服务,服务费也是GD
P的一部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理发、保洁、家政、看病等等都是属于无形的服务,因此3000元服务费算入GDP是没有问题的。GDP强调
“最终产品”。我们回过头再看一下GDP的定义,你会发现两个字:“最终”。贺卡厂用纸来生产贺卡时,纸被称为中间物品,而贺卡被称为最终
物品。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物品(纸)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把纸的市场价值和贺卡的市场价值相加
就会重复计算,这就是说,我们的错误在于把纸的价值计算了两次。因此贺卡厂的GDP是5000元而非7000元。GDP强调“生产的”。我
们回过头再看一下GDP的定义,你会发现关键词“生产的”。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但是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当楚方生产
出一辆小汽车时,这辆小汽车的价值(3000元)包括在GDP中。当周老爷把二手车出售给刘平时,二手车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因此小汽
车创造的GDP为3000元而非5000元。单纯的对二手商品的买卖并没有新的价值产生,GDP不会因此而增加,但是,在买卖二手商品中产
生的服务(如中介)就可以纳入到GDP中,劳务的提供者也可就其所提供的服务收取酬劳,这属于本期新增的劳务的市场价值。通过以上分析,我
们可以计算出梁国在公元500年一年内的GDP是46000元。GDP=5000条鱼×2元/条鱼+5000斤稻米×2元/斤稻米+500
0个水果×2元/个水果+足疗服务费3000元+小汽车3000元+贺卡厂5000元+纸张厂5000元=46000元公元601年2月,
梁国正式与周边的岛国“胶东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两国的居民可以互相来往和定居,但是国籍不能更改。梁国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在家里做
手工艺品,一年的产值是6000元,丈夫在胶东国做建材生意,一年的产值是13000元,那么这个家庭对梁国贡献的GDP是6000元。为
什么丈夫的13000元没有算入梁国GDP呢,因为GDP强调“一个国家内”。GDP是考虑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生产总值,因此丈夫在胶东国的
产出是不算在梁国GDP之内的。一个国家内的社会总财富是没有民族和国籍之分的,就是说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肤色,不管国内企业还是外
国企业,只要它是在这个时间所创造的都归入GDP内。例如,肯德基在中国的分公司所获得利润就要计人中国的GDP,而不能计入美国的GDP
;联想在美国的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会计入美国的GDP,而不会计入中国的GDP。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梁国也不例外。一天,突然有
一伙不法分子闯入机械设备制造部门的厂房,持枪要挟厂长及其下属工作人员,提出以一元钱购买其制造出的所有机械设备的要求,而厂长迫于无奈
只好答应其要求。此后,这些不法分子将这些非法所得的机械设备以高于原价2倍的价格出售。由于梁国的这些机械设备全都到了这些不法分子手上
,再无其它货源,因此人们只好咬牙购买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价格提高了,简单以此价格计算的GDP会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毫无意义。G
DP要建立在自愿交换的基础上。GDP这一概念主要产生于自由交换产生财富这一经济学原理,该经济学原理的主要条件包括:交换必须是自愿的
,交换必须没有妨碍到第三人,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实进行。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计算出的GDP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不法分子持枪要挟厂长交易,厂长根本不愿意交易,这违反了“交换是必须自愿的”这一原则;不法分子以高于原价2倍价格出售,大家也只能
咬牙买下来,其实是不情愿的,这违反了“交换必须没有妨碍到第三人”的这一原则;机器设备是工厂的财产,工厂具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
权利,不法分子通过持枪要挟和威逼的方式强行对工厂的财产进行占有和处分,已经严重侵害了他人的产权;这违反了“交换必须在两个具有清晰的
产权的主体之间真实进行”这一原则。GDP的重要性GDP是用来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通用指标。到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
产能力有多强,或者说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这需要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以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比较,而GDP就是这样一个统一
的度量单位。GDP是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社会财富的尺子。如果胶东国的GDP为20亿元,梁国的GDP为30亿元,那么胶东国的社会财富就
相对要低一些。到底社会财富包括哪些呢?一般来说,工厂生产的产品、银行提供的服务、学校创造的价值等等凡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产
品,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社会财富,把这些社会财富加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用简单的方式表示就是:社会总财富=冬瓜+
南瓜+丝瓜+……+鞋子+衣服+包子+美酒+香烟……。为了使这些毫不相干的产品相加,经济学中便出现了“价值”这个概念,即冬瓜多少钱,
丝瓜多少钱,衣服多少钱……,这样用统一的货币表示各种产品的价值,就可以算出社会总财富。GDP的组成部分经济中的支出有很多种形式,比
如一家人在川菜馆吃晚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英国公司从联想公司购买1000台电脑……。GDP包括了
用于国内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所有支出形式,它被分为4个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GDP为这四个部
分的总和:GDP=C+I+G+NX。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也包括食
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服务消费中。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
品购买。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按习惯,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而不划入消费的一种家庭支出形
式。政府购买是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即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
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一家国内企业把产品卖给别国的买者,就增加了中国的净出口,比如联想公司向英国某公司销售1000台电脑。梁国真的变
富了么?——实际GDP与名义GDP从资金流向来说,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市场上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总支出。如果从这一年到下一年的总支出
增加了,下述两种情况至少会发生一种: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以更高的价格销售物品与服务。那么当GDP增长时,我们该怎样区分这两种情
况的影响?或者说我们更想知道不受物品与服务价格变动影响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总量。公元100年到公元102年,梁国只生产3种产品,鱼
、稻米和水果,下表显示了在100年、101年、102年这三种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表格81实际GDP与名义GDP年份鱼价格(元)鱼产
量稻米价格(斤/元)稻米产量水果价格(元)水果产量1001100011000110001011.511001.112001.211
00102212001.214001.41200年份计算名义GDP1001元/条鱼1000条鱼+1元/1000斤稻米+1元/个水果
1000个水果=3000元1011.5元/条鱼1100条鱼+1.1元/1200斤稻米+1.2元/个水果1100个水果=4290元
1022元/条鱼1200条鱼+1.2元/1400斤稻米+1.4元/个水果1200个水果=5760元年份计算实际GDP1001元/条
鱼1000条鱼+1元/1000斤稻米+1元/个水果1000个水果=3000元1011元/条鱼1100条鱼+1元/1200斤稻米+1
元/个水果1100个水果=3400元1021元/条鱼1200条鱼+1元/1400斤稻米+1元/个水果1200个水果=3800元为了
计算梁国的总支出,我们把鱼、稻米和水果的数量乘以它们的价格。在公元100年,1000条鱼以每条1元的价格出售,因此,用于鱼的总支出
等于1000元;在同一年,1000斤稻米以1元/斤的价格出售,因此,用于稻米的支出也是1000元;同样,用于水果的支出也是1000
元。梁国的总支出——用于鱼、稻米、水果的支出之和——3000元。这个量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称为名义GDP。表格81
展示了这个计算过程。名义GDP从公元100年的3000元增加到公元101年的4290元,然后增加到公元102年的5760元。这种增
加部分是由于鱼、稻米、水果数量的增加,部分是由于鱼、稻米、水果价格的上升。为了得到不受价格变动影响的产出的指标,我们使用实际GDP
,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我们在计算实际GDP的时候,首先指定一年作为基年,比如公元100年,用基年的鱼、稻
米、水果的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换句话说,基年的价格为比较不同年份的产量提供了一个基础。在梁国这个经济体中,我们可
以选择公元100年作为基年,然后用100年鱼、稻米、水果的价格计算100年、101年和102年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表2-1显示
了整个计算过程。通过对比计算的结果,我们发现,公元100年的名义GDP为3000元,实际GDP也是3000元,这表明对于基年而言,
名义GDP总是等于实际GDP。当我们对比3年的整体数据时,我们发现,实际GDP从100年的3000元增加到101年的3400元,然
后又增加到102年的3800元,这种增加是由于产量的增加,因为价格被固定在基年的水平上。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
务生产的价值;实际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那么哪个指标更有效呢?我们计算GDP的目的是衡量整个
经济的运行状况,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作为衡量经济福利
的指标要优于名义GDP。从这两个指标中,我们可以计算出被称为GDP平减指数的第三个指标。GDP平减指数是指用名义GDP与实际GDP
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表格82展示了GDP平减指数的计算过程。表格82
GDP平减指数年份计算GDP平减指数100。101。102127。GDP平减指数可以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如果用GDP平减指数表示,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可用如下方法计算: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00%公元101年的GDP平减指数从100上升到113,所以通货膨胀
率就是(113-100)/100×100%=13%;公元102年的GDP平减指数从前一年的113上升到127,所以通货膨胀率就是(
127-113)/113×100%=12.4%。由于基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必定是相同的,所以基年的GDP平减指数总是等于10
0。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设想这样两种情况:经济中的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是价格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名义
GDP和实际GDP同时增加,因此,GDP平减指数不变。另一种情况,物价水平一直上升,但产量保持不变,名义GDP增加,而实际GDP保
持不变,这时,GDP平减指数也上升了。因此,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GDP平减指数是用来检测经济中的平
均物价水平,从而检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衡量指标。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还将考察经济中物价水平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你不知道
的事,GDP还有个兄弟——GNP1929年,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摧残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令人奇怪的是
,危机爆发之初,人们竟然没有丝毫察觉。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甚至认为经济形势正在转好,当时除了苏联统计机构有尚不完善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之外
,世界各国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几乎是空白,所以,人们自然也就不知道经济形势已经坏到什么地步。这次危机终于引发了人们了解国民经济状况的
迫切性,于是,美国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委托西蒙·库兹涅茨建立一系列用来统计核算一国投入和产出的指标,由此发展出“国民收入账户”,这就是
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前身。当1933年公开1929-1932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时,人们才发现这次经济危机竟是如此可怕。我们在前面
讲GDP计算的时候介绍过梁国的一个家庭:妻子在家里做手工艺品,一年的产值是6000元,丈夫在胶东国做建材生意,一年的产值是1300
0元,那么这个家庭贡献的GDP是6000元。GDP强调一个国家范围内,因此丈夫在胶东国的产出是不算在梁国GDP之内的;GNP强调一
国国民产出,因此丈夫在胶东国的产出是要算在梁国GNP之内的。GDP和GNP的关系是:GDP=GNP+(外资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外国的
生产总值)。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外资在这个国家内的生产总值和该国资本在外国的生产总值相等,那么这个国家
的GDP就等于GNP。如果这两个值相差不大,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约等于GNP;如果外资在这个国家内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该国资本在外
国的生产总值,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远远大于GNP。GDP和GNP究竟哪个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呢?当然是GNP。GN
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总产值,比GDP反映得要真实一些。即使外资在该国的产值再大,也不属于该国;外资在国内就像在一个人肚子里用塑料膜严
密封好的一块蛋糕,这块蛋糕虽然在这个人的肚子里,但是不属于这个人。GDP是衡量经济的好指标么?五千万的诱惑一天,两位正在散步的经济
学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
面对五千万的诱惑,乙作出决定——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当然,乙的这顿饭吃得也并不轻松。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了一堆狗屎,这时
候乙开始剧烈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于是甲也决定吃。甲心满意足地收回了五
千万,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号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得到,却白白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
好去请他们的导师。没想到,听了两位高徒的故事,泰斗无比激动,只见他颤巍巍地举起一根手指头说:“一个亿啊!一个亿啊!我亲爱的学生们
,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一个亿的产值!观看别人吃屎,对观看者来说,是一种愉悦;而对吃屎的人来说,等
同于付出了劳动和服务。如同请歌手唱歌、请马术团表演魔术要支付服务费一样,因此二人的行为真的给国家增加了1亿GDP。那么这样的GDP
的增加又有什么意义呢?将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交易纳入到GDP中,合适么?从保姆变成妻子:GDP会改变么?一位先生雇佣了一个保姆,向其
支付工资,保姆从事的做饭、清扫房间、照顾老人等活动被计算到GDP中。不久,先生发现他雇佣的保姆勤劳、贤惠、可爱,就把她娶为妻子。保
姆变成妻子,她仍然从事同样的劳动,甚至在家务上付出更多,但丈夫不再向她支付报酬,从而这些活动不再增加GDP。保姆变成妻子之后,一个
国家的经济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但GDP却减少了。有些非市场经济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
、养育儿女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但是,如果这些工作由雇佣的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
支付报酬,按照国际标准,相应的活动就必须反映在GDP中。可见,由于GDP不能反映某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
和可比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育养,许多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照顾等等;发
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家务劳动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承担。同样的家务劳动,对GDP的贡献不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
化程度高,家务劳动对GDP的贡献就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低,家务劳动对GDP的贡献就小。因此,就上述这一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GD
P与发达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GDP不考虑生态环境的代价在伐木业中,采伐树木会增加GDP,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
DP却不考虑相应的代价;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显然
,GDP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反映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增加了两次的GDP杨家沟在2011年建造了一座桥梁
,2012年由于工程质量问题拆除了这座桥梁,2013年又重新建造一座同样的桥梁。2011年建造的桥梁增加了2011年的GDP,20
13年建造的桥梁又增加了2013年的GDP,从而GDP增加了两次。2013年年底的国民财富中只包括当年建造的那座桥梁,2011年建
造的那座桥梁因被拆除,在2012年年底的国民财富统计中就已经被剔除了。2013年在建造这座桥梁时又消耗了一次自然资源。如果2011
年建造的那座桥梁不出现质量问题,这些资源就不会被消耗掉。因此,与2011年年底的国民财富相比,2013年年底的国民财富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会减少。如果我们盖了许多厂房、住房,修了许多道路、桥梁、码头而不注重其质量,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虽然GDP表现得一派繁荣,
但国民财富不会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绿色GDP有些地方经济增长虽然比较快,但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GDP虽然上去了,但
是消耗的成本很大,破坏了生态平衡。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GDP概
念——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
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物价上涨
了多少?——CPI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过,公元100年的梁国,一条鱼的价格是1元,一斤稻米的价格是1元,一个水果的价格也是1元。假定
在这一年,平均一个普通家庭每个月需要购买10条鱼,10斤稻米,60个水果。那么,在公元100年,这些家庭平均支出为80元(110+
110+160=80)。到了公元101年,梁国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了一些改变:一条鱼的价格升至2元,一斤稻米的价格升至2元。但是水果
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仍然1元/个。在这一年,平均每个普通家庭每月仍需要购买10条鱼,10斤稻米,60个水果,但是支出变为100元(
210+210+160=100)。这样,我们可以称:相比公元100年,整个梁国在公元101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0
800100%=125%,这表明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01年,物价上涨了25%。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城乡居民
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当然,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CPI的计算要远远比梁国复杂得多,因为需要
统计的商品数据很多。在中国,CPI分为八大类别统计: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
它用品和服务。现行中国统计局的CPI指数是根据上年为基期计算得出的。图81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3月CPI的同比涨跌幅。图
812016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从图中我们的可以很清晰的看到,8大类别中,有7个类别都处于上升的趋势,只有交通
和通信这一类别是下跌的。其原因是2015年同期地铁票价新规导致出行工具成本增加,以手机为主的通信工具价格逐年下降也拉动涨幅回落。C
PI与通货膨胀30年前,1元钱能做什么?交一个孩子0.6个学期的学杂费;治疗一次感冒发烧(含打针);买20个雪糕;买7斤大米;买5
0斤番茄;买20斤小白菜;买20个鸡蛋;到电影院看5次电影;乘20次公交车……现在1元能做什么?乘公交车1次(非空调车);买2个鸡
蛋;在蔬菜相对便宜的夏季买0.5斤小白菜或者0.8斤番茄或者0.7斤大米;看病挂号1次(最便宜的门诊);缴纳小孩学杂费的1/800
;看0.05次电影……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感?这是由于物价(CPI)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所以1块钱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了。C
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比如,某一年,CPI上升2.5%,这表示你的生活成本比上一年平均上升2.5%。当生活成本提
高,你拥有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换句话说,一年前面值100元的纸币,现在只能买到价值97.5元的物品及服务。CPI上涨过快会造成
通货膨胀,一般说来,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201
1年4月中国的CPI同比增长率是5.3%,央行在2011年5月6日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提至3.25%。某储户在前一年的4
月存入了一万元的定期存款,那么到期后连本带利可以取出10325元。虽然存款利息涨了,但是物价也涨了,这10325元如果用于消费的话
,就只相当于前一年的9805元了。由此可见,存了一年的定期存款,反而让一万元贬值了195元。把钱存在银行里是明智的“保值方法”么?
其实这么做我们保住的只是存款的“面值”而已,而这些存款的“购买力”却是大不如前了。我们的财富被CPI偷偷地吞掉了,CPI在加速上涨
,但是加息幅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放到银行里的存款的实际利率可能是负的。两极分化的南非——基尼系数按照南非政府设定的贫困线,该国20
13年的贫困人口几乎占到了全国5200万人口的47%。在南非的贫民窟,人们每月生活费仅为28.99英镑(约合人民币264元)。贫民
窟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电,食物和自来水也十分匮乏。然而,据报道,到2014年底,南非有4.7万名百万美元富翁,与前一年相比增长
近5000名。南非约有6.3万人跻身全球财富持有者前列,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000余人。全南非三分之二的国家资产掌握在占全南非人口1
0%的富人手里。南非的富人和大多数中产阶级几乎全都住在这样一家一户,一楼一院儿的房子里穷人却住在破烂不堪的贫民窟里南非无疑是一个贫
富差距极大的国家,贫富差距是长期困扰南非的社会经济问题。那么怎么衡量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问题呢?——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专门用来统计
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差距的统计指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也有人认为基尼系数是1943年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的,用于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梁国的收入差距梁国共有3个居民,分别是王伟、高元和黄豪。三人个
人年收入分别为85万元、5万元和10万元。将三人按照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列:高元、黄豪、王伟,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相比之下,高元和黄豪
的个人收入很低,而王伟的个人收入很高,这表明梁国的贫富差距很大。我们将三人的收入从低到高累加,也就是按照高元、黄豪、王伟这一顺序依
次累加。高元的个人收入5万元,占梁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5%,高元和黄豪的总收入为15万元,占梁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15%,高元
、黄豪和王伟的总收入为100万元,占梁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100%。图82梁国的贫富差距图82的横轴为人口数量,纵轴为对应人
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那么我们一定会有疑问,当横轴上的人口数量为1时,这一个人是高元、黄豪还是王伟呢?对应纵轴的收入占比是他们
中哪个人的收入占比呢?当横轴上的人口数量为1时,我们选择的是收入最低的那个人——高元。纵轴对应的就是高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5%;当横轴上的人口数量为2时,我们选择的是收入最低的两个人,也就是黄豪和高元,纵轴对应的就是黄豪和高元二人加起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百分比——15%;当横轴上的人口数量为3时,这已经是总人口了,也就是高元、黄豪和王伟3个人,他们加起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10
0%当人口数量为1时,对应的收入占比为5%,我们可以画出O点;当人口数量为2时,对应的收入占比为15%,我们可以画出P点;当人口数
量为3时,对应的收入占比为100%,我们可以画出Q点。把O、P、Q三个点连起来就组成了折线O-P-Q,其中,上半部分的面积为A,下
半部分的面积为B。图82中的三角形被分为A、B两个部分,其中,A部分代表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B部分代表平均分配的收入,二者相
加等于总收入。由此可得,A部分的面积越小越好,B部分的面积越大越好。基尼系数的计算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
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小代表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如果基尼系数为零,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如果基尼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即1
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上面两种极端情况在实际中一般不会出现,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按照联合国有关组
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可以认为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
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则认为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在0.5以上就是收入差距悬殊了。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
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从图2-2中我们可以看到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因此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出梁国的基尼系数大于0.5
。胶东国的基尼系数我们再来考察一下胶东国的基尼系数。胶东国也只有三个居民,分别为项雨、周东和张豪。项雨的个人收入为30万元,周东的
个人收入为30万元,张豪的个人收入为40万元,将三人按照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列为:项雨、周东、张豪。我们将三人的收入从低到高累加。项
雨的个人收入30万元,占胶东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项雨+周东的收入30+30=40万元,占胶东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
;项雨+周东+张豪的收入30+30+40=100万元,占胶东国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为100%。图83胶东国的贫富差距从图83中我
们可以看到,A图形的面积远远小于B图形的面积,胶东国的基尼系数小于0.5。胶东国的基尼系数要远远小于梁国,说明胶东国的贫富差距小于
梁国。极端情况下的基尼系数如果胶东国的三个居民——项雨、周东和张豪的个人收入均为30万元。图84无贫富差距这时A的面积为0,B的
面积就是整个三角形的面积,基尼系数为0。这表明,胶东国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均,没有任何差异中国的基尼系数197
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
布国内的基尼系数,之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
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十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数据
显示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而且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这一数据“反映出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按照国际标准,基尼系数
一旦超过0.4,就表示收入差距处于较大水平,越过了贫富差距的警戒线。除2004年出现下降外,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一路走
高,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此后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逐年下降。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措施,中
国的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图852003-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对于基尼系数,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它的优点是可以较客观、
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同时,它也存在
明显的缺陷,例如没有显示出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
政府的福利,都没有达成一致,还没有比较的准则。从食物支出看生活水准——恩格尔系数从食物支出看生活水准“你吃了吗”曾经是生活中最常用
的问候语,由此可见“吃”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不知何时,“你吃了吗”的口头问候语已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这是因为“吃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很少有人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了,人们有更多钱用于教育、健身、旅游、娱乐等事情上。食品支出的比
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获得生存的首要条件,只有这一层次获得满足后,消费才会向其它方面扩展。十九
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这后来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
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
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
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
个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
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
、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是相对富裕;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的位置。中国
的恩格尔指数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68%,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59%,农村和城镇的平均恩格尔系数超过60%。改
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
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37%,二者加权平均得出的结果约为40%,这表明我们国家已经达到小康状
态。中国2015年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30.6%。尽管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恩格尔系数也有缺陷
。“穿在上海,吃在广东”,是对上海和广东两地消费习惯的高度概括,广东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与这种历史上形成的消费习惯不无关系。恩格尔系
数恰恰忽略了消费习惯的差异。在我国特别是贫穷地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勒紧腰带过日子”的习惯。这种习惯会降低恩格尔系数,但人们的生
活水平并没有提高。众所周知,在家庭收入不增加或增加十分有限时,家庭总支出规模基本不变。由于诸如学费、电费、水费、医药费、燃气费等支
出的急剧增加,一个现实的选择就只能是压缩食品支出。“省吃俭用”成为中国百姓通常采用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直接导致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双低”现象的产生。富裕的幻觉应对失业、医疗、退休等社会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颇为成熟的保障制度,此类的个人开销也非常少。除此之外
,美国的公共设施,比如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收费都很低廉,甚至免费。实际上,美国并不算高福利国家,北欧等国家的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一个家庭在医疗、教育、生育、养老等方面几乎不会有太多资金投入。不过这些开销在中国必须要占据一部分家庭支出,而且并不便宜。我国的社
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系统尚在摸索建立阶段,因此人们在食品之外的“必要支出”非常多。在中国,一个家庭负担孩子从小学直至大学的学习费用,动
辄就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因此,如果单纯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城市居民的富裕程度,会在无形中掩盖很多问题。一座城市是否富裕,不仅体现在食
品支出的比重上。我们应该考虑“维持生命存在的必须支出”在全部支出中的比重。这其中包括大病医疗、基础教育、养老失业保险等等,而不仅仅
是食品,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情况。成熟的福利制度会将这些支出的大部分都承担下来,只有在此时,恩格尔系数才具备衡量富裕水准的客观资
格。否则即使这个系数再低,也仅仅是一种“富裕的幻觉”。CHAPTER第99章通货膨胀“万元户”曾经是个响当当的头衔,尤其在80年代
,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有了1万元简直可以数年不
愁吃穿了。而在今天,“万元户”已经风光不再,成为历史概念,因为存款多于1万元的人比比皆是,价格超过1万元的商品不胜枚举。当初的1万
元和现在的1万元能买到的东西相差太大了,让人不免感叹:“昔日可买一套房,今日只抵一瓶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钱变得不值钱
的现象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国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在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的物价都在下降,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将在本章中一一探讨这些
问题。昔日可买一袋米,今日只抵一粒米——什么是通货膨胀1977年,成都的汤玉莲婆婆将400元钱存入银行。33年后,这笔钱产生了43
8.18元的利息,扣除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可以取出835.82元。不要小瞧这400元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了。因为那
时我国居民的人均存款只有20元,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钱,一个大学生每月的伙食费大约只有15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汤婆婆
可以用这笔钱买1套房子、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50瓶茅台酒。但是33年后的今天,汤婆婆连本带息取出835
.82元,仅够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2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从1977到2010这33年,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汤婆婆
这400元钱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连续上涨时,我们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
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一种上升现象,一般是价格水平普遍且持续地上升。当发生地震时,大片农田被损毁,家禽被掩埋,农产品的价格骤然上涨。
但是这种个别、少数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中,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我国计划经济时期,
各种经济比例失调,市场商品短缺,长期供应不足。虽然在这个时期物价水平并没有上涨,但是政府却通过商品限量配给、凭票供应等手段来平抑物
价,这是一种隐蔽的物价上涨,这种通货膨胀属于隐蔽的通货膨胀。按照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通货膨胀主要分为三类:温和的通货膨胀、严厉的通
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等。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速度较慢;而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速度很快,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电视
剧《北平无战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他想掏钱点一首歌,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
出现拒收法币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法币的疯狂贬值。当时的法币贬值到什么程度呢?《北平无战事》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蒋经国委托曾可达送方步亭一
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认出了这出自范大生之手,他估计这套茶具现在的市价有五百英镑,他感叹道:“如果换成法币,就连大卡车也装不下啊
!”的确如此,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在1948年8月,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然而在1937年时可以买到两头牛。物价的疯狂
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就连处于高收入阶层的大学教授也不例外。1946年12月底,清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得到了83万元法币月薪,
这些钱能够买到23袋面粉,但是由于物价的疯涨,到了1947年5月,这些钱已经连10袋面粉都买不到了。更夸张的是,1947年底该教授
的月薪涨到1000余万元法币,却连5袋面粉也买不到了。而北平中小学教职员的生活更凄惨,他们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19
35年至1948年,国民党统治期间发生的通货膨胀属于恶性通货膨胀。我们一般认为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
极度的通货膨胀或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则表现为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
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甚至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社会经济晴雨表——通货膨胀的度量每个星
期一上午九点,王姐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广州市万松园菜市场,这位特别的“家庭主妇”在市场里四处转悠,从白菜、豆芽、番茄等蔬菜的价格问
到猕猴桃、荔枝的价格,再到肉禽蛋鱼的价格。整整一个上午,她询问了市场上33个品种的蔬菜价格,20多个品种的水果价格和肉禽蛋鱼的价格
,但却两手空空,什么也没买。与此同时,在东山区的东川新街市、荔湾区的清平市场、越秀区的豪贤市场等近190个各类市场,都出现了这些“
只问价、不买东西”的“顾客”,他们询问价格的商品种类加在一起有670种之多。同一天,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80多个
农贸市场、1000多个商场超市,1100多个服务网点也都出现了同类的“顾客”。这些“顾客”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
队的物价调查员。平均每五天,物价调查员们就要准时出现在全省各大零售商场、超市、菜市场,在允许讨价还价的农贸市场里、采集市场上买卖双
方购买某种商品的最终成交价。虽然农贸市场的档口一般都按规范标示出当天商品的挂牌价格,但这些都是市场最高限价,物价调查员还会像普通购
物者一样讨价还价。经过数以百计的物价调查员的询价,670种商品在全省各地的平均价格就向统计局汇集,经过每月六次的汇集之后,当月的居
民消费物价指数也就随之出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的一般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由于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CPI越高,通货膨胀就越严重。在统计物价水平以计算CPI时,
统计局不可能面面俱到,将市场上每一个商品都囊括在内。因此在调查时,会抽取一些商品在某些市场上的价格来推断该商品的平均价格,这种方法
称为抽样调查法。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计算时采用的方法。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
,各国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都是采用物价指数。常见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还有零售物价指数(RPI)、生产价格指数(PPI)等。批发物价指
数(WPI)是反映大宗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指标,反映了出厂价格或收购价格的变化。PPI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
平均变化。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
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因此,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PPI更像是“敏感物资”指数。100元法币的购
买力——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我们在第一小节讲到,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很多情节都反映了1935到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在1937年,100元法币可买到两头牛,1938年变为一头牛,1939年可买一头猪,1941年能买到一袋面粉,1943年能买一只
鸡,1945年能买一个煤球,到了1948年,只能买到几粒大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呢?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
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余亿元,到日本投降前
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以上,等于抗战前的
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从1937年到1948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国民政
府的货币供应量爆炸性增长是通货膨胀不断攀升的原因,这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也称需求拉升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当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均
衡,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物价水平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对这种
通货膨胀也有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从货币因素考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能通过两个途径产生:一是经济体系对货币
需求大大减少,即使在货币供给无增长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二是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过快,货币供给过多所造
成的供不应求。上面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
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如果丝毫引不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为什么涨工资后,却变得更穷了——成本推动型通货
膨胀默克尔是德国冶金工会的副会长,他也是一位很厉害的谈判专家。近日,他代表工会与资方进行谈判,要求今年将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6.
5%,然而工人每年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不过5%。在默克尔的努力下,资方同意上调工资。其它工会得知这个消息,也纷纷效仿,代表工人向他
们的资方谈判,希望能为工人争取到涨工资的机会。科尔是一位德国冶金工人,他听说涨工资的事情特别高兴,计划着这个季度的工资发下来与几个
工友庆祝庆祝。距离发工资日子越来越近,科尔却总是听到他的太太在抱怨:大米涨价了,油也涨价了,就连提蔬菜的布袋子也涨价了。原本每个季
度交到他太太手里的生活费都是绰绰有余的,这个季度却不够花了。工资终于发下来,科尔却没有心情与工友们出去庆祝了。这次他给了太太更多的
生活费,自己留下来的钱反而比以前还少。科尔不禁感叹到:“涨了工资以后,比不涨工资还穷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条件下,工资取决于劳
动的供求,供求平衡时的均衡价格就是劳动力最合理的工资水平。当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多时,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这时劳动力的工资
会下降;工资的下降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时劳动力的工资又会回升……市场会自发形成一个合理的工资水
平。然而,当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均衡工资。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增
加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提高,这被称为工
资——价格螺旋上升。这就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科尔经历的事情实际上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正是由于像他那样的工人工资普遍上涨
过快的结果。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供给因素变动导致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通货膨胀的前提是存在强大的工会组
织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德国的工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德国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工人利益进
行集体谈判,谈判内容主要围绕工资和工作条件展开。尽管工资的提高有可能成为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说任何工资的提高都会导致成本
推动型通货膨胀,如果工资的增长没有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工人通过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获得更多的收入,那么,成本推动型通货膨
胀就不会发生。即使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如果这种结果并不是由于工会发挥作用,而是由于市场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那么,通货
膨胀的推进原因是劳动力需求的拉升而不能简单认为是因为工资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另一成因是利润的推动。与工资推动类似,利润推动的
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没有哪一方能任意操纵价格,在垄断存在
的条件下,卖主就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
推动型通货膨胀。皮鞋磨的快,菜单换的慢——通货膨胀的成本玻利维亚的马塞洛先生是一名教师,1985年时,他每月的收入为2500万比索
。当他领到他的工资时,夫妻二人一刻也没有耽误,他的妻子迅速冲向市场购买了一个月的大米和面条,之后,马塞洛先生迅速去黑市把剩下的比索
换为美元。他们这么做是因为玻利维亚正经历着极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比索的价值每小时都在下跌,他们很清楚得到钱以后应该做什么。当时的
玻利维亚物价上升幅度很大,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例如,在6个月的时间内,物品价格以每年38000%的比率上涨,预期通货膨胀率达到80
00%。因此,如果马塞洛先生不立刻把比索换为美元,他的工资会发生很大的变动。他得到2500万比索工资的那一天,50万比索可以兑换1
美元,仅仅过了几天,就要90万比索才能兑换1美元。在通货膨胀率如此之高时,马塞洛先生并没有打算一直持有本国的货币比索;相反,他快速
地把比索换成物品或美元,因为他们的价值更加稳定。马塞洛先生为了减少其货币持有量而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是一种资源浪费,如果玻利维亚的通货
膨胀率很低,那么马塞洛先生就乐于持有比索,他就可以把他的时间和努力投入到更具生产性的活动中。这种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被称为通货膨胀
的皮鞋成本。通货膨胀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所以人们会减少手中持有现金的数量,更少的现金要求人们更经常地到银行账户上支取货币,这会使
你的鞋磨损得更快。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减少手中持有现金数量的真正的成本是你必须牺牲的时间与便利。二伟在中央大街开了一家高档
饮品店,他也制作了很多份精美的菜单。可是没过多久,用来制作饮品的水果和牛奶的价格都涨了不少,二伟想着自己饮品店里的饮品也要涨价,所
以菜单也要重新印制。二伟算了一下,自己要去别的饮品店打探价格涨幅是多少,这就要耽误一天的生意,价格定好了要找人设计排版,排好版要送
到打印店去打印,这些成本总共算下来需要900元,而且最关键的是,涨价了以后很多顾客可能不来这里买饮品了,生意减少导致利润的下降也是
一种成本。二伟面对这么高的成本,又犹豫了。二伟的想法实际上是很多企业的想法,企业并不喜欢频繁地改变它们产品的价格,它们公布产品价格
后往往很长时间都保持不变。大部分的成品供应商,往往以年或者季度为单位来重新制定价格。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有成本,改变价
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这个词源自餐馆印刷新菜单的成本,菜单成本包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印刷新价格表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
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和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恼怒的成本。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
在通货膨胀率低的情况下,一年调整一次价格是许多企业合适的经营战略。但是,当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迅速增加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就是不现
实的。例如,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必须每天变动价格,或者更经常地变动价格,以便与经济中所有其它物价保持一致。选择奶昔还是可乐?—
—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的扭曲通常二伟的高档饮品店每年更新一次价格。一月份的菜单上,可乐1元/杯,奶昔3元/杯,他们之间的价差为2元。
镇上的消费者平均月收入为2000元,他们觉得2元的价差很大,就选择可乐而非奶昔。到了4月份的时候,通货膨胀率高达100%,由于菜单
成本的存在,二伟并没有更改价格,依旧是可乐1元/杯,奶昔3元/杯,奶昔比可乐贵2元。但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消费者的平均月收入上升1
00%达到4000元,这时候2元的价差对于他们来说就觉得不是太高了,更多的人选择去购买奶昔。而实际上,可乐的价格应该上涨到2元,奶
昔的价格应该上涨到6元,二者的价差应该上涨到4元,这个价差对于月收入4000元的消费者来说就会比较大,消费者会跟一月份一样,去选择
可乐而非奶昔。但就是因为菜单成本的存在,导致奶昔的销量上升。这就是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奶昔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的成本高,产量
少,通过市场的正常配置,只会有少部分顾客选择奶昔,多数顾客选择便宜的可乐。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过多的顾客选择了奶昔,这样会造成奶昔
的过分稀缺,可乐的过分剩余,最终的结果是奶昔的价格会飞涨,可乐的价格会骤降,最终达到另外一个新平衡。如果仅仅是奶昔可乐这些无关痛痒
的产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如果我们将其扩展到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比如钢铁和木材,从一个平衡达到另一个平衡,于市场无恙,但
对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资源最有效率的配置一定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市场经济是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与服务
的质量和价格决定购买什么,通过这些决策,他们决定稀缺的生产要素如何在个人与企业中配置,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
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这就是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本不该交这么多税——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税收对资
本收益的扭曲1980年,美国的史密斯先生买进了微软公司的股票,当时的每股价格为10美元,到了2010年,史密斯先生以40美元/股的
价格卖出了该股票。根据税法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收入时,必须把赚到的30美元资本收益包括在你的收入中。我们假定从1980年到2010
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那么1980年的10美元就相当于2010年的20美元,当你以40美元的价格出售股票时,你的真实收益仅有20美
元。但是,税法并不考虑通货膨胀,而是对30美元的收益增税,因此,通货膨胀扩大了资本收益的规模,这样就增加了这种收入的税收负担。税收
对利息的扭曲名义利率是你从银行了解到的利率,例如,你有一个储蓄账户,那么名义利率就是你账户上的存款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以多快的速度增长
;真实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名义利率,它是指储蓄账户的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会以多快的速度增长。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银行公布的名义利率是每年7%,通货膨胀率是每年3%,那么存款的真实价每年的增加率是4%。表格91通货膨胀如何增加了储蓄的
利息负担经济体A经济体B真实利率44通货膨胀率08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41225%税收引起的利率减少(0.25名义利率
)13税后名义利率(0.75名义利率)39税后真实利率(税后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1尽管名义利率的一部分仅仅是为了补偿通货膨胀,
但所得税却把名义储蓄利息作为收入来征税,表格91就体现了这一点。表格91中有两个经济体,在经济体A中,通货膨胀为零,名义利率和
真实利率都是4%,在这种情况下,对利息收入征收25%的税使真实利率从4%下降为3%;在经济体B中,真实利率依然是4%,但通货膨胀率
是8%,因此名义利率为12%。因为所得税把整个12%的利息作为收入,政府对它征收25%的税,所以剩下的税后名义利率为9%,而税后的
真实利率仅为1%,在这种情况下,对利息收入征收25%的税使真实利率从4%下降为1%。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通货膨胀会引起税收扭曲。通
货膨胀夸大了资本收益,并且增加了这部分的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资本收益必须要承担更多的税;尽管名义利率的一部分仅仅是为了补偿通货
膨胀,但所得税把按名义利率计算的储蓄利息收入作为应纳税收入。税后真实利率下降,导致储蓄更缺乏吸引力。大学生王小花家中贫困,2010
年,王小花上大一,他以7%的利率从银行借入3万元用于上大学,5年后贷款到期。按照复利计算(每年计息一次),5年后王小花连本带息要归
还银行4.2万元。这笔债务的真实价值将取决于这5年间的通货膨胀率。这5年期间,经济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王小花的家里仍然
还是贫穷,但五年前的4.2万元可以买2万斤大米,但现在只能买5000斤大米了。她家里发现还4.2万元的压力不大。这说明,未预期到的
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了财富再分配,超速通货膨胀以损害银行的利益为代价使王小花变得更富有,因为这种通货膨胀减少了债务的真
实价值,王小花可以用不如她预期的那样值钱的4.2万元来偿还贷款。几家欢喜几家愁——通货膨胀引起的收入分配效应赵亮在一个外企做普通职
员。最近,他交了女朋友,老板又给他涨了工资,可谓双喜临门。于是他决定把家里重新布置一下,用硅藻泥重新粉刷墙,还准备换一个新沙发。他
有一个朋友几个月前刚装修了新房,于是赵亮向那位朋友打听油漆和沙发的价格。根据他打听到的价格,他做了初步预算,认为这个月的工资除掉生
活费后,剩下的钱刚好能完成这两件事。工资发下来以后,赵亮去买油漆和沙发,却发现都涨价了,他的钱根本不够。赵亮非常郁闷,原来他的工资
是明涨暗跌啊!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来吐槽这个事情,没想到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朋友们都在评论里叫苦不迭。其中有一个朋友有两套房子在出租
,他评论说:“我才是惨呢,之前每个月的租金当做生活费还绰绰有余,可如今,租金不见涨,物价却在疯涨,想只靠着租金过日子啊,那可得节衣
缩食了。”赵亮才知道原来最近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普遍上涨,可是像他们这种工薪阶级的工资却涨不过物价。不过他的一个做老板的朋友却例外,
这个朋友经营着一家生产日用品的企业,他跟赵亮说:“最近因为物价上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了不少!”赵亮属于工薪阶层,在通货膨胀期间,
工资的提高往往滞后于物价上涨,因此赵亮的工资实际上是“明涨暗跌”,工资虽然涨了,但是能买到的东西却更少了。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通货膨
胀下的收入分配效应,它是指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再分配。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加,甚至会造成
实际收入的下降。此外,从利息和租金取得固定收入的人,比如赵亮那位每个月收租金的朋友,他的利益实际上也在受损。当然,收入分配效应不仅
仅指的是收入水平的下降,对于一些人来说,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例如,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有利于分享企业利润的厂商和股东,
正如赵亮的那位老板朋友。而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在累进税制下,名义收入的增长使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增长高于名义收入的增长。而且
,政府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债务人,向公众发行了巨额的国债,价格水平的上涨使政府还本付息的负担相对减轻。正是从这个角度,有人说“政府具有
诱发通货膨胀的利益动机”。日本的困窘——通货紧缩及其影响9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平均增长率只有1.34%,被称为“失去的十
年”。松下贵子是日本一家电视机制造商的老板,一年前,她计划生产1000台电视机,为了购买原材料,她向银行借款2000万日元。但是没
想到之后一年,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松下贵子几乎是亏本将电视机卖出去的,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没钱继续投入生产,甚至连一年前在银行的贷
款也还不起了。松下贵子发现,除了她的电视机价格下降以外,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普遍都在下降,大多数像他那样的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危机。为什么
会出现电视机价格一再下降的现象呢?因为日本市场的需求低迷,加上1990至1992年期间股市暴跌,很多日本居民遭受巨额资产损失,许多
散户赔到血本无归,这让居民没有钱去消费购物。像松下贵子那样的企业,只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电视机以及其它商品的价格一再下降正
是通货紧缩的体现。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普遍持续下降的现象。以通货紧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为标准,可以把通货紧
缩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温和型(无害型)通货紧缩和危害型通货紧缩。温和型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水平下降,总产出水平增加,它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
,供给增加而导致的。危害型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水平下降,产出下降,它是由总需求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危害型通货紧缩会对经济产生一系列的不利
影响。一般而言,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减少,生产者的第一反应是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刺激市场,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是企业通常难以等幅降低其生产
费用。一个原因是存在工资粘性,企业无法在发生通货紧缩的时候把工资降低到合理水平。另一个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的订货下降,引起
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部分闲置。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费用并不会因通货紧缩而减少。通货紧缩会使企业蒙受边际利润率下降带来的损失
,企业往往被迫削减产量以维持最低水平的经营活动。通货紧缩对债务人往往是不利的。由于价格水平下降了,债务人的实际债务因货币本身的升值
而增加了。另外,由于债务人借款的目的是为了投资和经营,而商品价格水平普遍下降,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就会相应降低。以前决定投资的好项目
,现在可能就成了赔钱项目。债务人的偿债负担加重,可能会产生偿债困难。严重时,通货紧缩会引发企业破产和债务的相互拖欠现象,可能逐步扩
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之中。随之,通货紧缩会使得金融业面临更多的不良资产。银行是企业债权人,理论上讲应该是通货紧缩的受益人,但事实上
却是受威胁最大的一个部门。由于通货紧缩增加了债务人的实际负担,企业债务加剧,对银行贷款拖欠现象便会变得日益严重,银行的许多贷款可能
无法收回,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扩大。通货紧缩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当期的经济活动,还会对投资者与消费者的未来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进
一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经济中一旦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如果使消费者形成通货紧缩可能会进一步持续的预期,消费者支出就会减少,消
费者更倾向于持有货币,消费需求反而不会因价格降低而增长。一旦通货紧缩预期形成,投资者会减少生产性投资。如果消极悲观的预期进一步传递
和扩散,新增投资者的数量会下降。通货紧缩会使社会就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的生产萎缩,投资环境恶化,引起企业的经济活动收缩。企业为
了自身的生存往往会裁员,因此,这时作为劳动者的消费者本身可能失业,而社会的总失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会大量增加。CHAPTER10第1
0章失业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失去工作可能是最悲惨的经济事件。大多数人必须通过他们的工作收入来保障基本生活,也有很多人想要在工作中获
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失业不仅仅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也会对人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巨大的伤害。我们在前面章节讲到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
标GDP,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的工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所产生的GDP往往会高于许多工人赋闲在家时的状态。失业对于个人、家庭以及
整个国家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许多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都以它为行政管理的重点。本章围绕失业和失业率展开,探讨引起失业的原因,并寻求一些解
决办法。秦强家族里的失业者秦强是一个正在上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爷爷和奶奶曾经是国企的员工,现在都已经退休了,赋闲在家。秦强的伯父
开了一家公司,其子秦翔也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由于丈夫和儿子平常都很忙,同时家庭条件也很富裕,因此秦强的伯母早早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
做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秦强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一直在国企工作,性格沉稳的他在工作中屡有表现,职位也是节节高升。相比之下,秦强母亲的
境况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她由于工作上出现了失误,最近刚刚被公司解雇。但是母亲认为出现这次失误过错并不在于自己,于是她向公司递交了
一份诉状,希望公司能重新聘用她,但是已经过去很多天了,公司仍没有回复,母亲还在焦急地等待。秦强的叔叔在一家外企工作,最近刚刚请了年
假,跟同事一起去三亚度假。三叔的儿子——也就是秦强的弟弟也在读大学,趁着现在暑假放假,弟弟在外面做兼职赚钱。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我
们一般将人群分为三类,分别是就业者、失业者和劳动者。那么,秦强家族的人员应该分别属于哪一类呢?我们通过理解这三类人群的定义,再把家
族成员的具体情况与定义一一对应,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就业者一般是指为了得到报酬而工作的人。这类人包括作为受雇佣者在企业、政府部门或
家庭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以及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无论全职工作还是兼职工作都计
算在内。就业者还包括现在不工作,但有工作岗位,只是由于度假、生病或天气恶劣等原因暂时不在工作岗位的人。在秦强的家族中,其父亲在国企
上班,是一个就业者。伯父和堂哥秦翔在自己的企业上班,无论是否有报酬,他们均是就业者。尽管三叔现在正在度假,但是他有工作岗位,仍然是
就业者。弟弟虽然是兼职工作,但依然算入就业者之中。失业者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且想工作,目前正在寻找但还没有工作的人。要
算作失业者,一个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且没有工作。在秦强的家族中,母亲和三婶是失业者。非劳动力是指不属于前
两个类别的人,非劳动力人口包括在校学生、家庭主妇、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服刑犯人、退休人员和不愿意寻找工作的人。在秦强的家族中,爷爷、
奶奶、伯母以及秦强自己都属于非劳动力人口。我们可以通过图101来更清晰地认识劳动市场中的人口分类。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构成劳动力人
口,而劳动年龄人口等于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人口之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16-65周岁的人口确定为劳动年龄人口,秦强的爷爷和奶奶也属
于此类,因为他们都没有超过65周岁。图101劳动市场中的人口分类我们一旦把每个人都归入到各个类别,就可以计算出概括劳动市场状况的
统计数字。其中失业率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在秦强家族中,就业者有5
名,失业者有2名,非劳动力人口有4名。那么我们该如何计算秦强家族的失业率呢?劳动力人数等于就业者与失业者人数之和,因此秦强家的劳动
力人数为7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秦强家族的失业率为28.6%。2失业率是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但是失业率准确的描述了劳动力市
场的状况吗?事实上,失业率并不是衡量失业或劳动力市场健康状况的完美指标。例如:它将丧失信心的工人排除在外;它没有区分全职工作和兼职
工作,或者人们只是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才去做兼职;在统计局调查时,一些人并没有如实报告自己的工作状况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影响了失业率
的准确性。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失业率仍然是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晴雨表。难道秦强三婶非要做矿业研究?——摩擦性失业刚
刚度过了一个完美假期的三叔回到了家里,但是迎接他的并不是美食和笑脸,而是三婶冷冰冰的态度。这也难怪,秦强的三婶原本任职于一家矿业公
司,然而最近几年矿业不景气,三婶也未能抵挡住企业的裁员潮。尽管三婶是工科女,每天埋头做着与矿业相关的后台研究工作,但是谁也不曾想她
的口才却特别好,三婶有个朋友的公司多次想聘请她去做市场销售人员,这次也是借着她被辞退的由头猛烈地向她抛来橄榄枝。三叔也多次劝她可以
先做些市场方面的工作,以后等有机会再转做矿业,但是固执的三婶却不同意,二人也因为这件事发生了多次争吵。三婶坚持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矿业
,自己的爱好也是矿业,自己一辈子都应该做矿业研究。可是矿业一直都不景气,三婶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因而一直失业在家。而秦强家隔壁的邻
居小张一年换了三次工作,为什么呢?他说:“这些工作都不适合我。”这种做了觉得不合适就换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一个工作岗位做一辈子的
人已经很少很少了。秦强三婶经历的这种失业就叫做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未找到合适工作时的失业状态。那么,小张从一个公司辞职,暂时
还没有找到第二个工作,这也是摩擦性失业。经济中总存在某些失业的一个原因是寻找工作。寻找工作是使工人与适当工作相匹配的过程,如果所有
工人和所有工作岗位是同样的,所有工人都同样适合于所有工作,那么寻找工作就不是一个问题。被解雇的工人可以很快找到非常适合于他们的新工
作。实际上,工人寻找工作可能会很慢,因为工人的嗜好与技能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等候工作者以及职位空缺的信息在经济的许多企业和家庭中
扩散得很慢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工人寻找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为什么会产生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的变
动。当消费者对农夫山泉的偏好大于对娃哈哈的偏好时,农夫山泉公司就会增加工人的数量,而娃哈哈公司则会裁减工人。在这种条件下,农夫山泉
公司必须决定雇用哪些新工人来从事空缺的各种工作,而被娃哈哈公司辞退的工人则必须寻找新工作,这种转变的结果是会出现一个失业的时期。另
一个原因是不同地区间劳动需求的变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物品,所以,当其中一个地区的就业增加时,另一个地区的就业就可能减少
。举例来说,当世界石油价格下跌时,大庆油田的反应是减少生产和就业;同时,廉价的汽油刺激了汽车销售,因此,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增加了生
产和就业。当世界石油价格上升时,相反的情况就会出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各行业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这种情况有时候也被称为部门转移失业,是
指由于工人在新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而暂时引起失业。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是因为经济总是处于变动之中。以美国为例,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就
业最多的四个行业是棉纺织品、毛纺制品、男士服装以及木材。现在,就业最多的四个行业是汽车、飞机、通信与电子元件。随着这种转移的发生,
一些企业创造了工作岗位,而另一些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则消失了。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更高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但是,伴随这一过程,处于衰落行业
的工人发现他们失去了工作,并要寻找新的工作。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中每年最少有10%的工作岗位被取消。一般在一个月中,有3%以上的工
人离开了他们的工作岗位,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工作与他们的嗜好和技能并不匹配,或者工人寻找工资更高的工作。在一个运行良好且动态化的
市场经济中,劳动市场的这种变动是正常的,这会导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虽然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但是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公共政策来减少摩
擦性失业。例如,政府就业机构发布工作空缺信息,使工作岗位和工人更有效地匹配,或者通过公共资金出资对工人进行再培训,使工人更容易地从
衰落行业转到新兴行业。但是,政府的一些公共政策也可能会增加摩擦性失业。例如:失业保障,它是指失业工人在失去工作之后可以在一定时期内
得到工资的一部分。在美国,通常失业保障涵盖的工人在26周内可以得到以前工资的50%。在许多欧洲国家,失业保障项目还要慷慨得多。
为什么失业保障会增加摩擦性失业呢?首先,失业保障降低了入职率。那些得到失业保障津贴的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小了,更有可能放弃没有吸
引力的工作机会。其次,失业保障提高了离职率。因为工人知道他们的收入受到失业保障的部分保护,所以他们寻找有稳定就业前景的工作的可能性
降低了,就工作安全保障去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也降低了。虽然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但失业保障减少了工人对自己收入的不确定性,减轻了失
业的经济困难,使工人可以拒绝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从而使得工人和工作之间更加匹配。为什么是祸躲不过?——工资刚性和结构性失业刚刚打完
篮球的秦强回到家里吃晚饭,发现了餐桌上有自己最喜欢喝的人参汤。秦强很有默契地问妈妈:“二姨来过了?”妈妈说:“二姨这次来给咱家带了
人参,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托你爸爸给她找份工作,她被辞退了。”待业在家,等公司回复才能继续工作的妈妈的嘴角还没有褪去上个阴影所带来的
苦涩,又扬起了无可奈何的苦笑:“我们姐俩真是同病相怜啊。”在秦强的再三追问下,母亲终于道出了原委。二姨居住的三元镇是远近闻名的人参
之乡。三元镇唯一的一家企业——皇封参有限公司,雇佣了镇里的所有劳动力(共100人),三元镇达到了全员就业的状态。悲剧发生在最近一个
月,皇封参有限公司连续在这一个月内辞退了20名员工,当然也包括秦强的二姨。为什么三元镇在此之前能达到全员就业的状态呢?为什么最近会
有20个人失业?我们先来看一下皇封参有限公司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情况。表格101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价格(
元/小时)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人数)10160151402012025100308035604040表格101表示在不同的劳
动力价格水平下,皇封参有限公司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如果劳动力价格为10元/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60人;如果劳动力价格为15元
/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40人;如果劳动力价格为20元/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20人……表格102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的价格(元/小时)三元镇劳动力的供给量(人数)10100151002010025100301003510040100表格1
02是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表。正常情况下,随着价格上升,供给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为什么三元镇劳动力供给数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劳动力商品
不同于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比如鸡肉,如果鸡肉价格上升,厂商倾向于养更多的鸡,因此,随着价格的上升,鸡肉供给数量增加。三元镇一直以来
比较封闭,没有外来劳动人口,全镇只有劳动力100人,即便劳动力价格再高,劳动力供给也不会上升。如果劳动力价格下降,这些人还是会选择
在这里工作,因为三元镇的居民都很贫穷,人们生活需要钱,即便工资低一点,总比失业了没有工资要好得多,因此劳动力的供给也不会下降。供需
平衡我们可以将表格101和表格102结合起来,如表格103所示。劳动力供给量和劳动力需求量在同一价格下(25元/小时)出现了
相等的情况,因此,供给和需求在此达到了均衡。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为25元/小时,均衡数量是100人。这也解释了三元镇在之前存在的完全就
业的状态。表格103供需平衡劳动力的价格(元/小时)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人数)三元镇劳动力的供给量(人数)101601001
51401002012010025100100308010035601004040100图102供需平衡图102中,需求曲线是
根据表格101中的数据画出来的,供给曲线是根据表格102中的数据画出来的,两条线相交的点就是均衡点。在均衡点上,均衡价格为25
元/小时,均衡数量为100人。新的供需平衡皇封参有限公司为什么会突然裁员呢?原来最近几个月人参的出口遇到了麻烦,加之国内市场也不景
气,因此人参的价格在下降,公司的利润变少了。公司一共雇佣了三元镇100名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工资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公司一时间难以承
受,于是进行了裁员。表格101中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不能符合最新的情况了。表格104是皇封参最新的劳动力需求表。表格1
04皇封参最新的需求表劳动力的价格(元/小时)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人数)101401512020100258030603540
4020从表格104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如果劳动力价格为10元/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40人,
比原来下降20人;如果劳动力价格为15元/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20人,比原来下降20人;如果劳动力价格为20元/小时,皇封
参有限公司将雇佣100人,比原来下降20人;现在劳动力的价格还是25元/小时,皇封参有限公司只愿意雇佣80个工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会有20人失业这一状况。我们现在重新制作供求平衡表——表格105,可以发现新的均衡价格是20元/小时。因此,只要劳动力的价格下降
到20元/小时,失业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三元镇又会重新回到100个劳动力全员就业的状态。表格105新的供需平衡表劳动力的价格(元
/小时)皇封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人数)三元镇劳动力的供给量(人数)10140100151201002010010025801003
06010035401004020100图103新的供需平衡图103中的曲线A是原来的需求曲线,曲线B是最新的需求曲线。我们将
表格104中的数据画成曲线,发现曲线向下移动了,这说明皇封参有限公司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从图103我们还可以看出当劳动力的价格
下降为20元/小时,市场又重新达到了均衡。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既然劳动力的价格下降为20元/小时市场就可以达到新的均衡,那么皇封参
有限公司为什么不立刻把工资调整到20元/小时——这样就不会有人失业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工资刚性。工资刚性是
指工资未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引起工资刚性的原因有很多,公司老板们会认为降低工资而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使优秀员工失
去积极性甚至跳槽。员工也不愿意立刻降低工资,因为降低工资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他们也觉得,如果等一等,经济形势好了工资又会涨上
去。从图104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工资停滞在均衡水平(20元)之上,劳动供给超过需求,结果导致20人失业。工资刚性和工作配给
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最适合于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得到的工作数之间存
在根本性的不匹配。在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量超过劳动需求量,所以许多工人只是在等待招工。而造成工资刚性的主要原因有最低工资法、工会的
垄断力量、效率工资等。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讨论这三点原因。图104失业的数量自愿失业我们在前文讲过,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图105),这代表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是不变的。因为三元镇没有外来劳动力,同时三元镇的居民都很穷,即便接受低工资也不愿意失业。那
么这是否代表其它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也是如此呢?图105三元镇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秦强居住的北礼镇和三元镇的情况完全不同。北礼镇劳动
力人口的流进流出现象很普遍,居民较为富裕,眼界很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不屑于去做低工资的工作。同时,北礼镇拥有工会组织,工会代表广
大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图106北礼镇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图106是北礼镇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力的
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与三元镇是不同的。三元镇没有人口流动,因此即便工资上升,劳动力也不会增加;北礼镇的劳动力人口流动性很强,一旦工资
升高,附近乡镇的劳动力会争相涌入。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劳动力数量达到500人时,即便工资再高,劳动力也不会增加了。这是因为北礼
镇是一个小镇,劳动力过多就会出现饱和,整个镇只能容纳一定的劳动力,500人就是北礼镇的饱和点。现在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叫做自愿失业,自
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三元镇不存在自愿失业,因为三元镇的劳动者都贫穷,即便
工资低他们也能接受,因此三元镇不存在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现象。那么北礼镇存在自愿失业现象么?根据北礼镇的需求表和供给表,我们
画出了图107,北礼镇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为30元/小时,在这个状态下,均衡劳动力数量为300人。但是,北礼镇的劳动人口共有500人
,还有200人处于失业状态,他们之所以失业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30元/小时的工资,这就是自愿失业。图10
7自愿失业最低工资法真的对工人有利么?——非自愿失业秦强三叔的儿子秦昌上个月大学毕业,回到秦强家族居住的北礼镇找了一份工作,工资为
30元/小时。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工作很稳定,秦昌又可以陪在二老身边,因此他每天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原来总是垂头丧气的悲观小青年
蜕变成为一个笑口常开的乐活一族。没过多久,北礼镇政府推出了最低工资法。这是因为镇政府考虑到劳动力获得的工资必须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物
质生活需要和一定的精神追求。该项法案可以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限制企业降低工资的行为。法案规定:北礼镇劳动力的工资不得低于35元/小
时。最低工资法的推出可乐坏了秦强的三叔,三叔一家想到秦昌的工资可以上升为35元/小时,就兴奋得合不拢嘴。当然,谨记“同甘共苦”的家
族优良传统的三叔,当然不会“独吞”这份喜悦,于是他准备晚上宴请全家人吃大餐。宴席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三叔还不忘撇了一眼仍然没有找到
工作的秦强,他仿佛用自己的余光就能杀死多年来在各方面总是压秦昌一头的秦强。说话间秦昌也回到了家里,暗淡的脸上平添了些许神伤,像是经
历了痛苦、拿不起却又放不下的感觉,在家人的一再追问下,秦昌失落的说自己被公司辞退了。秦昌这种失业类型就是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
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图108表示的就是北礼镇的非自愿失业情况。图108非自愿失业关于图108
,大家可能会存在两点困惑,我们来依次分析一下。困惑一:我们在之前已经说明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是200人,为什么最低工资法推出后,自
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变为100人?这是因为我们在之前确实说明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是200人,但是当时的条件是均衡工资30元/小时,这
代表有200人不愿意接受30元/小时工资。最低工资法出台后,均衡工资变为35元/小时,这时只有100人不愿意接受35元/小时工资,
因此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00人。困惑二:均衡价格从30元/小时上升到35元/小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由300人降到200人,那
么为什么非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不是100人?这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愿意接受大于30元/小时且小于等于35元/小时工资的劳动力数量为1
00人,他们本来愿意接受这个工资水平,但是还是没能就业,所以是非自愿失业。同时秦昌这些已经就业的、工资在30元/小时-35元/小
时之间的人群被辞退了,他们也是非自愿失业,数量为100人,因此非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200人。最低工资法是造成工资刚性的原因之一
。当政府阻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政府就造成了工资刚性。最低工资法确定了企业支付给雇员的工资的法定最低水平,对大多数工人来说,最低
工资约束不起作用,因为他们赚到的工资远高于最低水平。对于一些不熟练的工人和缺乏经验的工人,比如秦昌这类刚毕业的青年,他们的工资应在
最低工资水平之下,但是最低工资标准将他们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因此,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工会真的为工人争取到利益了
么?我们在前面小节介绍了引起工资刚性的第一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引起工资刚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工会的垄断力量。表格106表明在一些主要
国家中工会的重要程度。在美国,只有18%的工人通过集体议价确定其工资。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工会起的作用大得多。表格106集体议价涵
盖的工人的百分比美国18%日本23%加拿大38%英国47%西班牙68%葡萄牙79%澳大利亚80%德国90%法国92%芬兰95%奥地
利98%参加工会的工人——他们工资的确定,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的,是由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谈判决定的。最终的协议常常把
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允许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工会确定工资后的结果是所雇用的工人数量减少了,入职率下降了,结构性失业增加了。工
会还能够影响那些没有工会的企业所支付的工资,因为工会化的威胁能够使工资保持在均衡水平之上。大多数企业都讨厌工会,因为工会提高了工资
,增加了工人在许多其它问题上的谈判力量,比如,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当然,企业也会采取一定的办法来应对工会,比如企业可以选择向自己的
工人支付让他们满意的高工资,抑制工人组成工会。除了工会与企业之间会存在利益冲突之外,失业者和已经被企业雇佣的工人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冲
突。我们称已经被企业雇用的工人为局内人,他们一般都想使企业的工资保持在高水平。而失业者显然变成了局外人,他们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
,他们在较低工资水平时可能会被雇用,而工资太高会导致他们一直找不到工作。这两个群体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冲突
在不同国家的解决方式各异。在美国,工资谈判是在企业或工厂的层次进行的。在瑞典,工资谈判是在国家层次进行的,政府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尽
管工会化程度高,但瑞典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极高的失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工资谈判的集中化和政府在谈判中的作用给了局外人以更大的影响
力,这使工资接近于均衡水平。法国的新劳动法2006年3月9日,法国通过了一项名为“首次雇用合同”的新劳工法。该法案规定,法国20人
以上规模的企业,在与26岁以下青年人签订雇用合同后的最初两年内,可以随时将其解雇,而无需说明解雇原因。但作为补偿,被解雇者可以获得
企业的违约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460欧元的补助。在当时推行该法案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的法国,25岁以下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25%,
一些教育落后地区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40%。“首次雇用合同”法案是法国政府针对劳工体制过于僵化而推出的改革举措。该法案起到了给
法国中小企业松绑的作用,鼓励企业多招工,目的在于促进青年的就业。法案出台就在全法的高校和工会引发了大震荡。2006年3月7日,由
全法近40所大学在校生和大部分工会发出联合总动员后,进行了旨在抗议《首次雇用合同》的百万人大游行。从2006年3月9日开始,45
所法国大学在校生联合罢课,以示抗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法国防暴警察更是攻入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以武力驱逐占据校内建筑的学生,以控
制局势。结果双方爆发冲突,造成十多人受伤,数人被捕,大量公物被损毁。该法案出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青年人的高失业率问题,为何会引起青
年人的反对呢?青年人的不满是担心改革会冲击既得利益。因为法国长期实施高度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劳工制度严格限制雇主解雇员
工,一旦找到工作,就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这种僵化的体制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已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民众却早已习惯了这种安逸
而稳定的模式,这样,当政府想打破原有体制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时,就遭到了部分民众的强烈抵制。法国政府为何一定要改革现行劳工制度呢?
因为这是一个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制度。按照原有的劳工制度,法国企业只有招工的自由,而没有解雇员工的自由。除非企业倒闭或职工犯有严
重错误,否则企业解雇职工就要冒被告上法庭的风险。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法国,企业每雇一名工人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每月至少要支付1200
欧元的工资(最低工资保障),每月缴纳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金也不低于八九百欧元,除周末和近10个节日休息外,企业每年还要为工人的带薪
假期(每年四至五星期)支付高额工资。而根据法律,工人在工作季节每星期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这就意味着,雇主多雇一个员工就多一份
“永久性负担”。这种制度使企业不敢轻易雇用缺乏经验的青年人,而这被认为是青年人失业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但青年人似乎并不担忧失业,因为
失业者可以通过失业救济金确保生活无忧。所以,高福利制度被普遍视为“养懒人的制度”。提高员工工资对老板有利?——效率工资秦强的伯父是
FUTO集团公司的老板,今年年初,伯父改革了工资制度。公司开始向其工人支付每小时50元的工资,而现在流行的工资在每小时35元~40
元之间,所以FUTO集团的工资远远高于均衡水平。毫不奇怪,求职者在FUTO集团公司门外排起了长队,希望有机会赚到这种高工资。秦强怎
么也想不通大伯的动机是什么。大伯说:我们想支付这些工资,以便企业有一个持久的基础。我们在为未来而建设。低工资的企业总是不稳固的,为
每小时支付50元是我们所作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行动之一。秦强从传统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还是觉得大伯的解释似乎有点奇怪。大伯的意思是:
高工资意味着低成本?大伯说:这是效率工资理论。用高工资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一年过去以后,改革果然取得了成果。FUTO集团的高工资除
掉了工人的懒惰,工人缺勤的状况减少了75%,工人的努力程度大大提高了。FUTO集团这一年的劳动成本大幅下降。这项政策提高了工人的
纪律性,赋予工人以更多在本企业的忠诚利益,提高了他们的个人效率。当然,尽管效率工资促进了FUTO集团的发展,但是它却不可避免地在社
会上引起了失业。如果市场上的企业在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失业者。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很多人
会把FUTO这类公司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而忽略其它公司,这样会产生摩擦性失业。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效率工资制度的企业中,即使失业
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会辞退他们,因为原有的很多员工达不到高工资的标准。那么高于正常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从何而来呢?这是因
为很多企业会选择雇佣较少的员工。如果产出水平不变,人均效率工资上升,那么这部分工资的增加就会以某些员工的失业为代价。换句话说,效率
工资的高水平至少有部分来自于失业员工的工资转移。效率工资理论提出了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之外的第三个工资刚性的原因。该理论认为,高工资
使工人的生产率更高。工资对工人效率的影响可以解释尽管存在超额劳动供给,企业也不能削减工资,因为即使削减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它
还会降低工人的生产率和企业利润。效率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存在四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工资影响营养,主要适用于贫穷国家。工资更高的工人能吃
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更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企业可能决定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以确保有健康的劳动力。显而易见,这种考虑对大
多数欧美这样富裕国家的雇员并不重要,因为均衡工资远远高于维持良好健康所需要的水平。第二种解释是高工资减少了劳动力的更替,这种解释与
发达国家更相关。工人由于许多原因而辞职,例如,接受了其它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一国的其它地方。企业给工人支付的工资越
高,工人留在企业的激励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工人辞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用于雇用和培训新工人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第三种解释
是高工资减少了工人的逆向选择。企业劳动力的平均质量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它企业工作,留在
企业的是那些其它机会更少的低质量雇员,这种不利的分类是一种逆向选择,有更多信息的人(在这个例子中,是了解外部机会的工人)以一种不利
于信息更少的人(企业)的方式进行自我选择的倾向。企业通过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可以减少工人的这种选择,提高其劳动力的平均质量,从而
提高生产率。第四种解释是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雇员必须自己决定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人可以选
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及冒着被抓住和解雇的风险这种可能性。当人们的行为无法被完全监督时,他们会有不适当的行为倾向。企业可以通过
支付高工资减少这种道德风险问题。工资越高,工人被解雇的代价越大。通过支付高工资,企业促使更多的雇员不偷懒,从而提高了生产率。虽然这
四种效率工资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企业向其工人支付高工资能使企业更有效地运行。所以,企业可能发现保持工资高于供
给和需求均衡的水平是有利可图的,但这种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果是更低的入职率和更多的失业。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是由于经济中某些难
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我们在前面小节中讲到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属于自然失业。图109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自然失业是不可
避免的,因此如果劳动市场上只有自然失业存在时,就叫做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业时失业率并不是0,而是等于
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大小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例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5.5%-6.5%,如果此时失业率为5
.5%-6.5%,有93.5%-94.5%的人就业时,就可以说实现充分就业。图109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萧条阶段中,
由于社会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所产生的失业。图1010表示的是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
中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代表的是自然失业率,而围绕其上下波动的曲线代表的是周期性失业率,它表示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背离。图1010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的经济大萧条引起了大量失业。1929-1933年,美国GNP下降近于30%,
失业率从3%升至25%。从1931-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1937年失业率最低,为14.3%;1933年失
业率最高,高达24%。现在国际上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经济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
失业率。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决定着社会总产出,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厂商出现大量的产品积压,会压缩生产,解
雇工人。因此,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失业问题和政府政策我国失业的类型失业是我国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
题之一。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制度,实现了
失业率的最低水平,但这种最低水平的失业率却隐藏着相当大的隐性失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部分隐性失业逐渐
显性化,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失业高峰。我国的失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劳动力供给总量严重大于需求总量。而用来
衡量劳动力需求总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弹性系数。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增加的百分点。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
就业弹性系数都在0.20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强度越来越小。即便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也是较小的。劳
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导致失业。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使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劳动力从原有岗位或企业中退出产生的失业,以及新技术应用
直接代替劳动力所引起的失业。所有制结构变动也会引起失业,例如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从而产生失业。此外,由
于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适应市场的产业不断发展,从而也必然有一部分劳动力被淘汰成为失业人员劳动力的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观念型
失业。每个人对于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都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人愿意在公有制企业工作,不愿意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的人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
愿意到小城市就业;有的人乐意到城市就业,不乐意在农村就业……还有一些人不愿到新兴服务业就业、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等原因都会导致观
念型失业。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信息阻滞型失业。由于信息的不畅通,有大量劳动力不知道哪里有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类型失业逐渐减少
,但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信息阻滞型失业依然存在。造成失业的原因在我国造成失业的原因众多,首先,技术
进步是一大原因。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可以用更少劳动力来完成生产活动,机器和技术的普及导致了很多工人失业。其次,产
业结构调整引起失业增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我国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调整仍在继续。第一产业开始排斥劳动力,农业就业人数占
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九十年代末以来就业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却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这种结构调整使从事一、二产
业的非熟练劳动力释放出来,但这些劳动力又不适应第三产业的工作要求,失业就产生了。国有企业改革使富余人员下岗也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之
一。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吸纳了大量超过自身需求的富余劳动力,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随着国企改革
的深入,一些企业面临破产命运,从而使这些企业职工被推向社会,这些人员大多数成为失业人员。最后,教育结构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
原因。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说明大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一是教育内容及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这样会加大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是教学理念不合理,使大学生期望过高,一些原本能就业的毕业生因工作差而放弃就
业;三是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失业治理失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损失。
他们失去了本来用劳动可以换得的收入、地位和声誉,因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这样会造成家庭不稳定。而失业本身也是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
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使犯罪率上升,这些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可见如果对失业问题置之不理
,必然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治理失业问题,首先要区分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短期失业一般说来属于摩擦性失业,这种条件下失业者
受到的损失较小。长期失业则不能简单归因于时间,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资刚性造成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这时失业引起的社会成本较高。
确定一国的失业主要是由短期失业构成还是长期失业构成对选择对应的治理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政策目标是降低失业率,就应当着重治理长期
失业,但政策选择必须得当,因为失业人口绝大多数属于短期失业。我国对于失业的治理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主动治理政策和被动治理政策。
主动治理政策是要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失业率。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劳动力的供给,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劳动力需求,具体
措施主要有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加强职业培训等。此外政府可以更好地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加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政府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
提高工资变动的灵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采取了种种方法和措施,失业现象仍然是无法彻底消除的。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被动治理政策进一步
改善。例如,对失业者进行救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
的目的。CHAPTER11第11章税收与社会福利在古代,每当发生民乱,几乎都是由于“苛税猛于虎”而引发的,因此,人们对税收并没有什
么好印象。在现代,有人用各种方式偷税漏税,比如你去买东西,商家和你说如果你不要发票就可以多给你一点折扣。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说中
国的企业税收负担重,他想去美国开厂,这样可以赚更多的利润。那么税收是怎么样的呢?它是否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呢?其实,税收在一个国
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章将介绍税收的作用,税收的负担,税收的决定和税收的社会福利等等。如何向国家“进贡”?——税收概述从前有个国家
叫做丹,丹国军事技术落后,生产的兵器比较低级且数量少。丹国作战能力弱,经常被周边的国家欺负。为了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丹的国王未征求
国民意见,强制下令向每一位国民收取1元钱,用以向邻近的赤国购买兵器。有了兵器以后,丹国军事实力迅速提升,国家安全得到了保障,经济也
快速发展起来。丹的国王是一位贤君,居安思危,他知道向赤国购买兵器并非长久之计,一旦临近的赤国跟其它国家联盟,丹国便很容易陷入困境。
于是,他决定再向每位国民收取2元钱,用于兴办军事学校,培养制造武器的技术人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丹国都按这个规定每年向每个人征收
2元,用以为国民提供保护而无需偿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军事学校的学生们在研究赤国兵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造出许多杀伤力大且使用方便
的武器。从此丹国不再依赖赤国,成为了军事大国,称霸一方。不管是丹国为了向赤国购买兵器而收取的1元钱,还是为了兴办军事学校而向国民收
取的2元钱,实际上都是丹国征收的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的实质是取得财政收入,它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丹国在向国民征收税收之前,并未向国民征求意见
,而是直接颁布命令,规定每一位丹国的国民都必须上交,这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国家通过其政治权力,依法向公民征收税款,而
公民没有拒绝的权力。丹国向国民收取1元钱,之后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不变,直到后来又增收了1元,这表明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税收的相对固定
性是指税收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但长时间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的特点。税收还具有无偿性,即国家征收税收之后,不会在未来偿还纳
税人。当然,丹国强制并无偿地征收税收必然有其用意,不然百姓又怎么会答应呢?丹国把征收的钱用来发展军事以抵御外敌入侵,人民才得以安居
乐业。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讲,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民是在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了补偿。国家在征税时不可能胡乱征收,必定要有依据
地合理征收。为了防止重复征税或税收余漏等问题的出现,我们先了解税收分类。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有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
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
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如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
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在我国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按计算依据
对税收进行分类,包括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它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
动的影响,税负水平较为固定,计算简便,如资源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而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形式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
征收的税收,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税种。从以下的计算公式就可清晰地看出这两个税种的差异。从量税税额商品的数量每单位从
量税例如:一瓶可乐卖3块钱征收0.3元的税,卖2块钱时还是征收0.3元的税,从量税是0.3。从价税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例如:一
瓶可乐卖3块钱征收0.3()元的税,卖2块钱时征收了0.2元的税,税率保持10%不变。按所征税收是否包含在价格里,税收可分为价内税
和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若一瓶可乐卖3块钱,其中包含了0.3元的税,这0.3元的税是价内税。若一瓶可乐原价3块,加收0.3元的税,实际需要支付3.3元,那么这0.3元的税属于价外税。按税收对象划分,税收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流转税类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销售A商品100件,不含增值税单价为8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8000元。设增值税税率为17%,那么A商品的销项税额为1360元。购进A商品时,每件支付60元(含税),总金额为6000元(含税),化成不含税为5128.21元,税额为871.79元。以上100件A商品的新增价值为2871.79元,(不能减6000,因为6000是含税,要化成不含税),所以应纳增值税税额为488.20元。我们常听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类。所得税类是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也叫作收益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我们称之为财产税类,如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等。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属于资源税类,城镇土地使用税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行为税类,它是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税种,如委内瑞拉的迈克蒂亚机场为“保护乘客的健康”,在机场大楼安装空调系统,通过臭氧为乘客们提供空气净化服务,从而开设了一个新奇的税种——呼吸税。为了解决丑男结婚难的问题,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森永卓郎提出在日本征收“帅哥税”。具体内容是将帅哥的所得税翻番、相貌不占优势的人所得税减少一至两成,是否为帅哥的评审由不持偏见的女性裁决。目前日本的最高所得税征收率为40%,按照森永的提案,高收入的帅哥就须交纳80%的所得税。在比利时如果父母想给孩子改名字,需要交一笔200比利时法郎的“改名税”。俄罗斯地广人稀,自1987年起对不生孩子的“小李克”夫妇征收“无子女税”,税率高达月收入的6%,这些钱被用来补贴产妇和多子女家庭。丹国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税收的宏观作用机制在丹国,百姓起初只生产土豆,也只消费土豆。有一年大旱,土豆收成不好,但百姓还想把手里剩余的钱都用来购买土豆,可集市上已经没有土豆在售卖,百姓买不到土豆。为了减少百姓对土豆的购买,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原来购买土豆税收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税收,税收征收后,买土豆的百姓变少了很多。当百姓对土豆的需求太多,国王就增加税收,使百姓可支配收入减少,百姓对土豆的需求就减少了。相反,减少税收,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他们可以用更多的钱去买土豆,对土豆的需求就增加了。通过税收的变化,政府实现了土豆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这就是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丹国有两个特别的区,一个长安区,繁花似锦;一个平顺区,一贫如洗。平顺区的地方官向国王反映了这个问题,并且提议减少平顺区的征税。国王从其他官员中得知情况属实,就下令免除平顺区5年的赋税,同时为弥补财政收入,增加了长安区征税。几年后,平顺区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百姓生活比之前富足了,两个区的发展差距也缩小了。利用税收,丹国把更多的社会资源转移到一贫如洗的平顺区,加速了平顺区的发展,使两个地区的发展差距减小了。通过税收,一个国家可以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转移地区间的财富,促进地区发展的平衡。此外,税收还能促进产业结构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为了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政府对第二产业相关企业征收更多的税,同时降低了第三产业相关企业的税率,使得更多的资源向第三产业转移,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促进二三产业的相互协调发展。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的收入就越来越多,但是收入越多,人们要缴纳的税收也就越多。当税收增加的幅度大于人们收入增加的幅度,收入的增长变缓,需求的增长也变慢,税收减少了社会总需求增长的幅度。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收入减少了,税收也减少了,当税收减少的幅度大于人们收入下降的幅度,收入的下降幅度减小,社会总需求下降的幅度也减少了。这样社会总需求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可以维持经济平稳地发展。通过这样的调节,税收发挥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丹国增加长安区居民的税收,减轻平顺区的税负,利用税收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就是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或不征税,从而使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税后所得的收入差距缩小。为了实现收入调节的目标,许多政府在个人所得税中采用累进税制的方式,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直至得到一定限额,下面为一个累进税的例子。假设甲、乙两人各自的工资是6000和10000,按下列标准可计算出他们的税后收入。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的,按3%的税率征收;超过1500至4500的部分,按10%的税率征收;超过4500至9000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45%,扣除标准是3500。他们的税后收入经计算分别应该是5855和9455,收入差距由4000变成了3600,我们可以看出征税后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比征税前减少了。税率越高,国家的税收收入就越高吗?——税收规模与经济增长《管子》一书中对税收有这样的记载:“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意思是对人民征税时征收有度,又有节制花费的,国家虽然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又没有节制花费的,国家虽然大也一定灭亡。这是管仲从政治的角度劝告君主,要施行德治,勤俭节约,适度征税。197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里,南加州大学的阿瑟·拉弗教授在用餐时和后来成为副总统的理查德·切尼等人谈起了“较高的税率是如何导致较少的政府收入”这个话题。当看到切尼等人一脸茫然的表情时,为了浅显生动地给切尼讲明减税的奥妙所在,拉弗教授顺手在侍者送来的餐巾纸上画出了一条“倒U”形的曲线。和切尼一起赴宴的还有《华尔街日报》的副主编万尼斯基,他立刻将这一曲线在报纸上大加赞扬和宣传,“拉弗曲线”由此声名远扬,被戏称为“餐桌曲线”的“减税主张”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并最终被后来的里根政府所采纳,其影响遍及欧美。拉弗也因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受拉弗的减税理论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上许多国家持续实行减税政策,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众多国家纷纷推出减税方案,形成了世界性的减税浪潮。统计资料显示,这些国家的税收水平并没有降低,反而呈现上升的态势。随着税收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拉弗曲线”也得到了很广泛的传播和迅速的发展。管子教导我们税收不能无节制征收,税收征收无度会导致国家灭亡。拉弗教授的“拉弗曲线”让我们知道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不一定越高。本节我们将通过“拉弗曲线”来讲述税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111拉弗曲线图111中的拉弗曲线表明:税率为零时,税收也为零,随着税率的增加,税收先增加后减少,当税率为100%的时候,税收同样为零,因为人们如果知道自己的全部收入都将纳税,那么只有傻子才会去干活,或者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偷税漏税。税率的高低并不一定和税收量的大小呈正相关的关系。在“倒U”形曲线中,当税率水平很低时,税率的提高的确会使税收增加,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也就是“冲破某一分界点”,达到一个拐点后,税率的提高不仅不会使税收增加,反而会减少税收的总量。当税率低于某个水准时,会激发社会的工作热情,企业投资会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上升,政府的税收提升;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所以政府为了取得更多的税收收入,最佳方法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税率——图111中的C点。这便是“拉弗曲线”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运用“拉弗曲线”还可以解决很多日常的问题。在某城市郊区有一条通往著名旅游区的高速公路,其两侧设有辅路,通行时主路收费,辅路免费。当人们从这里经过时,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主路上车辆寥寥无几,车辆风驰电掣;而辅路上有客车、货车,甚至还有自行车、三轮车等,整个辅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然是为了节约走主路时的“过路费”。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为省钱而多花点时间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判断,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资源配置。首先,高速公路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闲置;其次,辅路上的车辆行驶缓慢,耽误了大量时间,使得人们生活效率降低了。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呢?自然是降低“过路费”。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经营高速公路的公司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和高速公路的经营成本高等为由拒绝降价。经营者的思维就是,收费高自然收入高,就可以更早还清贷款乃至赢利。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政府还控制着收费标准,把过路费定得越高才越好。如果结合拉弗曲线,我们就会很快发现,“收费高,收入高”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后来,经营者终于开始对高速公路的收费进行调整,总体降低了收费标准,走高速公路的车辆才明显增加起来,辅路的通行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高速公路经营者们正处在拉弗曲线的“税率禁区”里,如图111中所示,如果收费不沿B→C→O方向移动(降价),大多数司机都不会选择高速公路,经营者的总收入不但不会提高,还会降低,只有降价,车辆愿意走高速公路,总收入才可能增加。另外在降低收费标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确定高速公路过路费的最优费率,这也可以通过“拉弗曲线”来实现。比如,调查驾驶员对过路费的接受程度,测算出收费每上升或者下降一元,选择高速公路的车辆所减少或者增加的百分比,就可以得出一个收入最大化的收费率水平,从而促成高速公路经营者与过路司机之间的双赢局面。所以“拉弗曲线”不是一个空泛的理论,它有广泛的用途。华胥家应该把酒价定为多少?——税收负担税收无处不在,我们基本的生活消费都会产生税收。当我们去饭店吃饭,商家给我们开立的发票上面就会写有纳税金额等相关信息,但我们不是自己去向国家缴税,而是商家在向国家缴税,那税收到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华胥家是卖酒的,有祖传制酒良方,他每瓶酒的售价是4元,一天能卖出好多瓶酒,年收入很高,当然上缴的税收也挺多的。他每出售一瓶酒要纳1元的税,他发现征税后他得到的太少了,于是他把价格提高到4.5元,他家的酒还是卖得很好,他觉得他还能得到更多利润,他又把价格提高到了5元,然而这时他发现把价格提高后,酒的销量下降了好多,他也就没再考虑提价了。为什么不能通过随意提高价格来转移税负从而提高收益呢?我们必须辨明这1元的税来自于谁。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概念,即纳税人和负税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而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即实际上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我们来看一下价格变化与税负的转移有什么关系?当酒的售价是4元,购买者需支付4元,税收1元由华胥缴纳,华胥卖出每瓶酒实际得到的收入为3(=)元。为了应对征税,华胥把售价提高到5元,消费者支付了5元,消费者承担了1元的税收,华胥卖出每瓶酒实际得到的收入为4元。若把售价提高到4.5元,消费者支付4.5元,承担了0.5元的税收,华胥则负担了剩下的0.5元,华胥实际得到了3.5元。我们发现,无论税收负担最终归属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永远等于征税额。当华胥把酒的价格提升到5元时,他把1元的税款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这种方式叫做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华胥没有无限地提高价格,涨到5元后酒的销量下降,他就不再往上提价了。这是因为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进行税负转嫁的,税负转嫁还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即涨价后,还有人继续购买。若涨价后,没有人愿意买,那么华胥提高价格之后,酒卖不出去,税负也就无法转嫁;若涨价后,还有人愿意买,那么他们就必须为自己的酒瘾付出代价——承担税收,我们可以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说明税负转嫁的原理。图112酒价格4元/瓶时的均衡状态图112中,华胥家的酒价格是4元/瓶,市场供需决定他卖出了6瓶,当酒的售价是最初的4元,消费者只需支付4元,税负为1元,华胥实际得到3元,无消费者负担,生产者负担为6(=1×6)元(如图113所示),政府税收就是6元,政府税收等于生产者负担。图113酒价格4元/瓶时生产者的税收负担如图114,当把价格提高到4.5元时,能卖出5瓶,每瓶消费者需支付4.5元,上缴1元的税收,最终华胥得到3.5元,消费者负担是2.5元,生产者负担为2.5元,税收就是5元,政府税收等于生产者负担加上消费者负担。图114酒价格4.5元/瓶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如图115,酒的售价提高到5元后,消费者支付了5元,除去1元的税收,生产者得到4元,消费者负担4元。无生产者负担,政府税收也是4元。此时政府税收即为消费者负担。图115酒价格4元/瓶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为什么有时候同时有生产者负担和消费者负担,而有时只有生产者负担,有时只有消费者负担呢?因为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倾斜程度不同,也就是供给和需求对于价格变化的反映灵敏度不同。灵敏度还有一种称呼,就是弹性。在经济学领域,用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度,即当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多大的百分比变化。最常用的弹性是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1%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越大,表明价格上升(下降)时,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得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小,表明价格上升(下降)时,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得越少。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1%所导致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越大,表明价格上升(下降)时,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减少)得越多;供给价格弹性越小,表明价格上升(下降)时,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减少)得越少。我们用弹性来解释税收负担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问题。需求价格弹性越大,供给价格弹性越小,税收负担大部分由生产者负担;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供给价格弹性越大,税收负担大部分由消费者承担。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而言,不管商家涨价与否,其需求量变动较小,因为这是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税负基本由买者承担。而对于汽车等奢侈品而言,一旦涨价,销量可能大减,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税负多由卖家承担。18世纪英国政府开征所谓的“窗户税”,向建筑物开凿窗户而征收的税项,当时许多纳税人为逃避此税,采取了用砖将窗户砌死的办法,结果一方面减少了房间的光线和通风,住所失去了原有的舒适感;另一方面,窗户被砌死后,窗户税形同虚设,政府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利益。纳税人为了逃避纳税而用砖砌死窗户所失去的舒适感就是“窗户税”的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是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的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借口弥补征收实物税的损耗而加征的量米损失的“升斗耗”和堆放仓库损失的“仓场耗”等“加耗”,以及借口弥补征收货币税要发生熔铸银两损耗而加征的“火耗”等等都是税收超额负担。鸡蛋王国该怎么做才让整个国家最幸福?——社会福利有一个王国,王国里只有4个人,小赵、小钱、小孙、小李。王国里鸡蛋特别多,因此该王国得名鸡蛋王国,他们四人就是以鸡蛋为食,每天工作挣得的钱除了给国王交税,剩下的全用来买鸡蛋。就这样在鸡蛋王国里,他们幸福地生活着。这四人的收入、消费、效用和税收的关系如表格111所示:表格111姓名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工资/元5522鸡蛋/个5522效用1.91.91.51.5收入(扣除20%税)4433效用221.81.8收入(扣除10%税)4.54.52.52.5收入(扣除40%税)3344表格111中第2行里的工资是经收入的初次分配而来的,经过初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关,依据的是效率原则。表格111中,假设1元钱可以买一个鸡蛋,那么他们分别可以买的鸡蛋数量依次为5、5、2和2。假如一个人吃一个鸡蛋的幸福程度为1,吃两个的幸福程度为1.5,一个人吃到第4个鸡蛋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吃第5个鸡蛋的时候效用反而会下降。这里的幸福程度,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效用。一般而言,效用就是指对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程度的一个度量。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也就好比当你饿了一整天的时候,你会狼吞虎咽地吃第一个馒头,这个馒头大大缓解了你的饥饿感,给你带来了极大的效用;当你吃第二个馒头的时候,由于你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饿了,所以第二个馒头给你带来的效用小于第一个馒头的效用。再吃第三个馒头,这时你可能已经不饿了,所以第三个馒头的效用小于第二个馒头的效用。吃完三个馒头,你已经很饱了,再让你吃第四个馒头时,反而会让你觉得撑肚子、不舒服,第四个馒头给你带来的就是负的效用。假设第1个鸡蛋带来的效用为1,第2个鸡蛋带来的效用就只有0.5,第3个只有0.3,第4个效用更少,只有为0.2,第5个则为-0.1。结合他们四个人的收入和能够买到的鸡蛋,可知他们各自所得的效用,如表格111所示,依次为1.9、1.9、1.5和1.5。当他们的收入发生变化,所能购买的鸡蛋数量会随之增加或减少,效用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小赵和小钱分别征收20%的税,并把税收平均补贴给小孙和小李。从中可看出,他们收入发生了变化,效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效用依次变为2、2、1.8和1.8。如果实行的税率是10%时,小赵小钱依然各自消费四个鸡蛋,效用不变,但是小孙小李手中的钱买不到3个鸡蛋了,效用要低于1.8,不过又比1.5要高,他们的效用比初次分配时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最优状态。实行40%的税率与实行20%的税率相比较而言,小赵小钱和小孙小李对换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好的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但是这样的税收政策并不符合常理,会严重打击小赵小钱的工作热情,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由上分析可知,税率在20%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为帕累托最优状态。20%的税率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税率。税收是一种二次分配或者收入再分配的过程,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通过收入再分配,可以缩小国民收入差距,减少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提高个人总效用,这个过程也叫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也就是不可能再有帕累托改进的情况。有个人效用,我们就可以计算社会福利了。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用社会福利函数来描述以个人效用数为基础而建立的整个社会福利的水平。通俗地讲,社会福利函数就是以个人效用为自变量,以社会福利为因变量,通过构造函数关系来求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怎么衡量一个社会的福利?——福利函数我们用表示社会福利,表示效用。假设社会中有n个人,社会福利函数就是:。下列是三个典型的福利函数。古典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又称为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它是把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进行简单加总,即,总效用越高,社会福利就越高。它不考虑个人效用之间的差距,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们用这个函数来计算一下鸡蛋王国中的社会福利。没有税收时,社会福利是6.8,征税且税率为20%时,社会福利是7.6,征税20%,社会福利由6.8增加到7.6,社会福利提高了。平均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是把社会福利水平定义为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乘积,即,强调社会所有成员都得到同等数量的商品,即所有人的效用越均等,社会福利越高。鸡蛋王国中,没有税收时,社会福利是8.12,以税率20%征税后,福利变为12.96。可见,效用越均等,社会福利越高。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是认为社会福利取决于社会中境况最差的那些人的效用,即,境况最差的人的效用越高,社会福利越高。所以在一个社会中,不管其他人的效用如何,只有提高效用最低的人的效用,社会福利才能得到改善。那么根据这个函数,鸡蛋王国在征税前的社会福利就是1.5,而征收20%的税后,社会福利提高为1.8。这个函数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反映可能会更片面。以上三种社会福利函数中,每一种社会福利函数都代表了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福利的一种观点。功利主义追求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平均主义主张平均分配社会资源,罗尔斯主义关注提高社会上境况最差的人的效用。除了这三种社会福利函数以外,其他经济学家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如此多的社会福利函数,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函数作为计算现实社会福利的依据呢?或者哪一种社会福利函数才是真正可以代表全社会所有人意愿的社会福利函数呢?我们有一句古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爱萝卜,我爱青菜。同样,社会福利函数也会因个人偏好的不同而难以选择。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一个社会福利函数可以代表全社会所有的个人偏好情况,那么也就不能根据一个单独的社会福利函数来计算社会福利。虽然不存在一个可以代表全社会所有情况的社会福利函数,我们却可以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可能的资源配置状况——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必定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由于社会福利最大化难以确定,追求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成为了我们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但税收提高社会福利的功能是存在的。在上文中,无论是使用哪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如果初次分配导致的收入差距较大,通过税收的确可以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如果初次分配已经实现财富的较为合理分配,税收有可能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或者不合理的税收不仅不能提高反而有可能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由于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因此后人将这个现象称之为“吉芬现象”。累进税制是指税率随着个人应纳税款的增加而上升(直至达到某一点为止)的所得税制度。我国规定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XVIII1
献花(0)
+1
(本文系巨蟹座思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