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评级,莫文骅的级别被定低了?为何没按规定,过高不利于工作?

 兰州家长 2022-08-18 发布于甘肃

1952年,军队干部开始评级,为日后的军队授衔做准备,42位将领被评为副兵团级。他们在正式授衔时,存在差异化,19人被授予上将,22人被授予中将,1人被授予少将。

文章图片1

之所以存在差异化,不仅仅考虑战绩、资历、职务等方面,还有照顾“山头”,照顾少数民族等方面。

在42位副兵团级中,莫文骅按照资历、级别等,可以被评为正兵团级,却在评级时被降低了。

文章图片2

莫文骅是红7军出身的将领,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抗战胜利之前的8年中,一直在陕北工作。抗战结束,国共双方战略焦点聚集到东北,双方都派部队奔赴东北,延安方面把陕北的大批干部派往东北工作。

莫文骅被安排到南满军区担任副政委,主要负责机关工作,直到1948年春,被派往4纵担任一线政委。辽沈战役时,与吴克华、胡奇才一起接下防守塔山的任务。

文章图片3

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莫文骅担任14兵团政委,后改任13兵团政委,指挥部队解放中南,一直打到老家广西。在广西工作时,他身兼军地工作,担任省委副书记兼任军区副政委,还担任南宁市长等职。1952年,被调往东北军区工作。

按照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正兵团职务来说,应该被评为正兵团级,为何改为副兵团级呢?当时莫文骅担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周桓、副司令员贺晋年都是副兵团级。从职务角度讲,副政委、副司令员都高于政治部主任一职,他评为正兵团级,他俩在日后工作时不好领导。为此,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评级。

文章图片4

副兵团级与正兵团级看似一字之差,却相差千里。

在1955年评军衔时,正兵团级毫无疑问应该都是上将。有人或许会说,徐立清是正兵团级,不是被授予中将了吗?他是一个例外,为降低军衔,先后找罗帅、彭老总、周总理谈话,才把军衔降下去,不然也是上将。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有些副兵团级被授予上将,有些被授予中将。

文章图片5

除了职务、资历、战绩、品质等因素以外,还有“山头”、少数民族照顾等政策。

红军三大主力是由红1军团、红2军团、红3军团、红6军团、红四方面军、红7军、红25军、陕北红军等组建而来。除正兵团级将领外,要从副兵团级将领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将领。比如,红25军中:韩先楚、刘震;红三军团:彭绍辉、王平;红7军中:李天佑、韦国清。

对于降低级别,莫文骅不是没有去找过干部部,得到的结论:过高就是不利于团结工作。老首长罗荣桓是负责评级、评衔的主要负责人,当军区名单上报他这里,罗荣桓也是知道被定低了的,林彪也同样知道。

当时,把他由兵团级降到副兵团级,并非军区干部部的人,而是东北局书记高岗,此时的他也是新中国的副主席,位列领导人之列。作为共产党人,为了职务高低去争显然不合适,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不是为了职务高低的。为此,莫文骅在罗荣桓、萧华等人等开导下,不再去想高与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