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晕车 作为一名资深晕车者,从小到大饱受折磨。 晕车据说是小脑某个管平衡的地方比较敏感造成的。看来我天生是个敏感体质,不光情绪敏感,连“硬件设备”也敏感。 小时候坐车的机会不多,每次有汽车可坐时别人都很兴奋,招呼着我去坐,开始我还愿意凑热闹,但当我发现坐车对我来说是种“酷刑”后,便敬而远之了。小时候家里开饭店,过去吃饭的人们很多都是开车的,哥哥很喜欢车,一些熟识的客人会把车钥匙给他,让他在车上过过瘾,可是我从来不上车,即使车停在那不动,我坐在里面也很难受。 还记得八九岁时,有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朋友家做客,去的时候是骑自行车带我去的,回去时有个开车的叔叔顺路,说把我们捎带回家,其他人都欣然坐了上去,妈妈当时也喊我去坐,说有空调很凉快。我摇摇头跑开,离汽车远远的,好像那是个危险物品。最后我还是坐自行车回去的,但是忘记是谁载我的了,印象中妈妈也是坐车回去的。 总有一些时候是避免不了坐车的,比如去远道的亲戚家。也奇怪,那时我家并没有买车,甚至爸爸都不会开车,可是每次出门爸爸都能找到小轿车随我们出行,在别人看来挺风光的,我却如临大敌。一般我会等所有人都先坐上去,到车要动的前一刻再上车,上车后直接闭着眼躺在妈妈怀里,不睁眼的话很快就会睡着,能减少很多晕车的痛苦。也有比较严重的时候,睡着了,但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恍惚醒了一下,这一醒就吐了。最严重的时候还没坐车,只是听到别人说:一会儿我们要坐车出去,就已经开始难受了。真是痛苦。 小时候还能上车靠着大人睡觉,长大了要到外面上学就得自己忍着了,每个月放假回家,我是既期待又抗拒,和同乡一起坐大巴车,路上我一言不发,只怕一张嘴就吐出来。等回到家,用妈妈的话讲,就跟病了一样,脸都是黄的。 在外地上学的第一年放寒假,带的行礼比较多,哥哥打电话说别做大巴了,他找同事的私家车接我,还能稍上两个同乡。我一边喜悦的告诉同乡不用带着行礼辗转去车站了,一边在心里惶恐着。果不其然,在回家的路上,我几次喊停车,尴尬的蹲在路边吐,这次有了伴,因为有个同乡和我一样也晕车。真是辜负了哥哥一片心意。 毕业后做了一年导游,当导游之前,家人就提醒我,你去带团不光坐车还得坐船,你考虑考虑受得了不。我确实有点顾虑,不过在这么多年的晕车经历中,我大概总结了几点经验,就是车坐越低晕的越厉害,小轿车比大巴车晕的厉害,车越高级,密封和减震功能越好晕车越厉害。这么推算的话,旅游大巴车一般都比较高,而景区的船四周是敞开的,情况可能不会太糟糕。事实证明这些经验是对的,在做导游的这段时间既没晕车也没晕船。 随着坐车的次数越来越多,小脑可能越来越适应,晕车的程度也有所减轻,除了在怀孕七个月非要坐公共汽车去白沟,吐在车上以外,基本都是头晕恶心一阵就能过去。 晕车症状的轻重和当日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关,坐车前不能喝太多汤汤水水,也不能空着肚子,饿了晕的更厉害;头一天晚上睡的好晕车程度也会轻一些。有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坐很远的车也没事。 至于用过的那些对付晕车的妙招——晕车贴,抹风油精,胶布贴耳后,贴肚脐,大车坐前排,小车坐副驾驶,闻桔子皮......统统没用,最有效的是喝一粒晕车药,可能会困,但的确不会那么难受了。 考了驾照以后大部分都是自己开,自己开车不晕车,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了。 写一遍从小到大的晕车经历,感觉胃里都有点翻腾了。但回忆这些不怎么舒适的经历却让我会心一笑。 我们之所以怀念过去,不一定是过去比现在好,而是——过去我们年幼,父母年轻;过去我们年轻,孩子年幼;过去到现在是一条不能返回去的路,所以沿途的每一处或好或坏的风景,都是未来我们不能再次经历的风景,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越久远越珍贵。 |
|